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文物古跡介紹

121、鄧演達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演達墓
  南京鄧演達墓墓園宏偉,總面積達5000余平方米。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京市鐘山南麓靈谷寺東。鄧演達(1895~1931)字擇生,廣東惠陽人,早年加入同盟會,并參加辛亥革命,曾任黃埔軍校教育長、北伐戰(zhàn)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八一南昌起義時是革命委員會委員。1931年8月在南京被捕,11月被害于南京麒麟門外,當地群眾冒著風險掩埋了遺體,1957年遷葬于中山陵西側。鄧演達是-左派領袖之一,中國民主革命的勇敢戰(zhàn)士,著名的革命家、卓越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中國農工黨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0的親密戰(zhàn)友。他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和革命事業(yè)的繼承者,是-的捍衛(wèi)者,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英勇斗士,是孫中山得力的左右手。墓道人口處為圓形花壇,墓前是一片開闊的綠草地,中間有十字型的水泥甬道將草坪對稱分割。甬道兩側列植檜柏、龍柏等常綠樹木。草地的東、西兩側建有鋼筋水泥澆鑄的花廊,花廊曲折延伸,直達陵……[詳細]
天朝總圣庫、英王府遺址
  天朝總圣庫、英王府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75年,在南京三山門(今水西門)內升州路338—360號一帶。天朝總圣庫是太平天國的國庫,原在南京青溪里巷,后遷至現(xiàn)址。原來此處范圍極廣,南至升州路、北至安品街、東到登隆巷、西至倉巷。明朝初期為中山王徐達之別苑,又稱西園,后為桐城吳中丞的花園。清朝乾隆時期為桐城富商姚友梅之宅園。太平天國政權實行平均分配的“圣庫”制度,各部繳獲的財物糧食,均需上繳國庫。軍民所需的衣食物資,均由國庫統(tǒng)一分配。該處作為天朝總圣庫,存金、銀、綢緞等。太平天國后期這里為英王陳玉成之王府,太平天國失敗后李鴻章將此改為安徽會館。1949年以后西部及北邊為南京毛巾廠所改建,南部為南京藥材公司所占用。總圣庫遺址現(xiàn)存建筑系清咸豐九年(1859)前后所建,均坐北朝南,可分為4組3路:東路僅存前廳、后廳;中路1組3進,第一進面闊為5開間21.3米,進深11檁飛3.8米,高4米;第二進面闊5開間21……[詳細]
交通銀行南京分行舊址
  號稱”華東第一商圈”的新街口,在廣場的東北角上,有一幢近似正方形的灰白色西式古羅馬風格的五層建筑,與周圍喧鬧的環(huán)境相比,顯得那么渾厚凝重,表現(xiàn)出強烈的歷史感和藝術感。這就是1990年被國家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評為近代優(yōu)秀建筑的原民國時期交通銀行南京分行。交通銀行南京分行簡稱京行,它坐落在新街口廣場東北角的中山東路1號,現(xiàn)為中國工商銀行南京市分行。交通銀行成立于1908年,總行設在北京(1928年遷到上海),在國內外設有分支機構。該行以協(xié)助發(fā)展全國實業(yè)為其專業(yè)范圍,經營工礦交通及公用事業(yè)貸款。1910年開始在南京馬府街設立江寧試辦分行,簡稱陵行。此后,行址屢有變遷。1935年遷至新街口新址辦公,稱為京行。新街口建筑于1933年由上海繆凱伯工程司(MiaoKayPahConsultingCo.)設計,新亨營造廠承建,1935年7月竣工,工程造價約20萬元。該建筑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近似矩形……[詳細]
南京李鴻章祠堂
  南京李鴻章祠堂 李鴻章(1823-1901),清道光進士。咸豐三年(1853)組織團練,扼殺太平天國革命。同治四年(1865)署兩江總督,同治九年又繼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外交、軍事、經濟大權,開始辦近代軍事工業(yè),建立北洋海軍。他一貫主張妥協(xié)投降,與外國侵略者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侵占北京后,被任命為全權大臣,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李鴻章祠堂建于清代,俗稱李公祠。位于南京四條巷,1901年建,耗資8000兩白銀。祠堂長144米、寬58米,占地面積8120平方米,整個建筑群坐北朝南,分東西兩路。東路為祠堂,前后五進,兩側有廂房;西路為住宅以及花園、魚池、亭臺、樓榭、回廊一應俱全;兩路各有照壁,中間有甬道相隔。大殿坐北朝南,氣勢凌人,從地面到房頂不小于10米,中間兀立八根大紅柱,屋頂梁枋雕花描金。建筑面積305.9平方米,單檐硬山造,小瓦屋面……[詳細]
南京石鼓路天主堂
  南京石鼓路天主堂南京石鼓路天主堂是由最早來中國傳教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所創(chuàng)辦。16世紀末利馬竇曾先後三次來南京,於1599年在城西羅寺灣購買私宅,略加改造,作為個人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1618年,由于南京教案的原因,教堂被拆除。石鼓路天主堂位于南京市白下區(qū)石鼓路112號。建成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北伐戰(zhàn)爭中該堂遭到嚴重破壞;1928年,國民政府撥款重修;1930年代以后,這里一直是天主教南京教區(qū)的主教座堂。1978年後,江蘇省及南京市天主教愛國會在此合署辦公。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入選中國著名教堂。1864年,法國傳教士雷居迪隨法國的炮艦來南京復堂,在原佛教古剎寺的廢墟上建堂,1870年(同治九年)建成,定名為“圣母無染原罪始胎堂”,即現(xiàn)在的石鼓路天主教堂。北伐戰(zhàn)爭中該堂遭到嚴重破壞,1928年,國民政府撥款重修。石鼓路天主堂外觀及內部結構上模仿羅馬式,無梁、十字形、拱頂、磚木……[詳細]
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舊址
  八路軍駐京辦事處舊址位于鼓樓區(qū)青云巷41號(原傅厚崗66號)。青云巷41號(原傅厚崗66號)是坐北朝南的西式三層樓,建筑面積247平方米。另有生活用平房2幢6間,約80平方米。為原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公館。1937年8月,通過周恩來與其有師生這一層關系租他的公館為八路軍駐京辦事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設立的第一個公開辦事機構。博古、葉劍英、李克農、錢之光等人作為工作人員在此辦公,董必武、葉挺也曾經在此住過。同年12月,南京淪陷,辦事處撤往武漢。雖然辦事處只在此工作了三月時間,但做了大量工作,為實現(xiàn)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鞏固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82年3月,青云巷41號被省政府公布為江蘇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在童小鵬、袁超俊、齊光等老同志和省市領導的關心下,南京市政府撥出?睿徇w舊址青云巷41號的住戶,維修舊址房屋,籌建紀念館。1987年10月,……[詳細]
求雨山“金陵四老”紀念園
  求雨山“金陵四老”紀念園位于浦口區(qū)江浦街道求雨山,時代為1992年-2005年。林散之紀念館1988年元月3日奠基,1992年12月6日一期工程完竣,1996年8月續(xù)建二期工程,1997年11月20日竣工開館,占地面積20畝,建筑面積2100㎡,展覽面積480㎡,展線長157米,館內建筑群呈明清園林風格,高低參差,錯落有致,館內主要建設有主展樓——散木山房、碑廊、求胡小石紀念館2003年8月16日奠基,2004年4月1日破土動工,2005年底竣工,2006年5月16日開館,占地面積20畝,主體建筑面積1300㎡,展覽面積533㎡,建筑呈民國風格,四合院形式。主體建筑分為展覽區(qū)和胡小石墓、辦公區(qū)。展覽區(qū)由序言廳、主展廳、綜合廳和多媒體廳組成,館藏胡小石先生書法作品、信箋共計300余件,其中二級文物4件。高二適紀念館1998年11月15日奠基,1999年元月破土動工,2000年元月8日竣工開館……[詳細]
南京王安石故居
  南京王安石故居 南京王安石故居在清溪路附近的半山亭,今南京海軍軍事學院內。明代亮山國劃入皇宮禁地范圍內,清道光時兩江總督陶澍在半山國故址重建半山寺。咸豐時被毀,同治九年(187年)重建,宣統(tǒng)時重修。 王安石(1020—1086)生在江西,卻與金陵有著不解之緣。他在金陵度過青年時代后,又來此兩度守孝、三任知府,前后生活了20年,逝世后葬于鐘山腳下。1076年,56歲的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不久,與保守派發(fā)生爭端,遂于是年10月復求罷相,趙頊應允,給王安石一個“判江寧府”的官銜;氐浇鹆旰,王一直沒去衙門視事,第二年六月辭官,在城東門到鐘山途中的白塔為自己建造了這所居室。因主塘距江寧城東門7里,距鐘山主峰也是7里,所謂半途上處,故將居室命名為半山園。在園內,王安石結交了許多高逸之友,包括米芾、李公麟、歐陽修和蘇東坡等。有一次蘇東坡乘船經過金陵,王安石特地騎著驢子,穿著粗布服到江邊去迎接。蘇東坡也……[詳細]
129、靈巖禪寺
靈巖禪寺
   靈巖禪寺位于六合區(qū)東南方向雄州鎮(zhèn)靈巖山上。靈巖山,海拔170米,周十九里,因“山無銳峰,巖巒層聳,四面如一,巖際常有靈瑞”而得名,自古便有六合第一名山之譽。靈巖山是雨花石的主要產地,山上名勝古跡眾多;偃月崖、仙人洞、鹿跑泉、白龍池等自然景觀不僅風景奇絕,而且皆有動人傳說流于民間;“靈巖積雪”乃六合八景之一! §`巖禪寺建在靈巖山的半山腰,故又俗稱“半山寺”。據《六合縣志》記載:“唐咸通中,神建禪師受法于四祖,有逢巖即止之語,遂建道場于此巖下,為法義禪院”。據此算來,自唐以降,該寺迄今已有1140多年的歷史。悠久的歷史,再加上又曾尊為皇家寺廟,靈巖禪寺在佛教界一直保有較大的影響力;眾多文人墨客亦不吝贊美之辭,留下諸多詩篇佳句! §`巖禪寺飽經滄桑,且興且衰;“咸豐八年,寺毀于賊,塔勢傾圮,待修甚急”;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該寺最終盡毀于日寇的炮火。直至2002年5月,原六合縣撤縣建區(qū),欣逢盛世,……[詳細]
孫中山舊居(中山樓)
  孫中山舊居(中山樓)位于漢口路9號(南京大學南苑)。中山樓是一幢西式風格的別墅,占地面積約18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50平方米。該建筑高為兩層,上有老虎窗,坐北朝南,灰色墻面,紅色屋頂,磚混結構。一樓有柱式外置門廊,二樓有簡易陽臺,房頂有三個并排而立的老虎窗,其外表為紅色。孫中山自1912年1月1日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以來,致力于繼續(xù)推進革命。然而,阻力重重。一是帝國主義國家壓迫臨時政府,拒絕承認臨時政府;二是袁世凱誘脅兼施,在清朝和臨時政府之間居中漁利,居于操縱整個局勢的地位;三是臨時政府內部的立憲派和舊官僚,與袁世凱相呼應,從內部破壞革命;四是革命黨人內部存在種種問題,或以為革命已經成功,斗志松弛,主張妥協(xié);或以爭權奪利,造成組織渙散;或對帝國主義列強乃至對袁世凱抱有幻想。堅持進行革命的孫中山等人反而處于少數地位,他們當時又尚未認識到必須喚起民眾,因而軟弱無力。結果,南京臨時政府以清帝退位,……[詳細]
131、南京掃葉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京掃葉樓
  南京掃葉樓 南京掃葉樓始建于1664年,明清式樣,磚木結構,覆小瓦,二層,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270平方米,樓前翠竹婆娑,綠樹掩映,平臺遠望,樓0院內假山層疊,與善慶寺前石階結合一體。掃葉樓是明末清初畫家、詩人龔賢的故居,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清涼山南峰。善慶寺亦明清式樣,建筑面積929.7平方米,占地面積1430平方米。1979年重新修復掃葉樓時將樓0院與善慶寺連成一體,成為一組結構完整、景致優(yōu)雅的古建筑群。掃葉樓系明未清初“金陵八家”之首龔賢晚年居所,因其自寫掃葉僧狀小像故名。龔賢(1619-1689),字半千,號半畝居人,清涼山下人等。清軍攻占南京后,龔賢悲憤出走,漂泊海安、揚州等地十余載。晚年回歸南京購清涼山荒地半畝,建屋四椽,號“半畝園”,栽花種竹,深居簡出,不事權貴,以賣字畫教學為生,悠閑自得,著有詩集《草香堂集》和《課徒畫稿》。清咸豐年間,樓毀于兵……[詳細]
南京地藏寺
  南京地藏寺   地藏寺原名地藏庵,原在秦淮河下關段西側。始建于清末,系下關地區(qū)佛教古庵,歷史上一直香火不斷,為周邊信教群眾提供了宗教活動場所。1999年改名地藏寺,遷至今址! 〉夭厮略谀暇┦邢玛P獅子山風景區(qū)北山坡,1999年9月興建,2000年底竣工,規(guī)劃建設大雄寶殿、天王殿各1座,廂房2座,僧房若干! 〉夭厮滤诘莫{子山位于南京城西北角,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地。獅子山海拔78.4米,占地14萬平方米,周長2公里,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人文、自然景觀。該山三面被古城墻和護城河環(huán)繞,南面與繡球公園、挹江門城樓、小桃園、八字山相連,西北面與天妃宮、靜海寺、三宿巖等景點遙相呼應。山上植被茂密,林木蔥郁,山、水、城、林等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登臨山頂。北可一覽長江自然勝景,南可俯瞰金陵新貌,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史載,明太祖朱元璋曾設指揮部于獅子山,督師打敗陳友諒,為建立明王朝奠定了基礎。為此,朱元璋下詔……[詳細]
渡江勝利紀念碑
  渡江勝利紀念碑坐落在長江南岸,挹江門外,熱河路廣場中心。1979年為紀念南京解放30周年而立。除平臺和欄桿外,分碑座和碑身兩部分。碑呈帆船形,花崗石刻制,由絳紫色船體和白色雙帆組成,高23.4米,長17米,寬12米。碑身為兩片弧形帆狀,上部嵌一枚直徑2. 5米的渡江紀念章,白色雙帆正中懸掛一枚直徑2.5米,重約400公斤的銅質渡江紀念章. 碑頂背面有凸字1949.4.21,即渡江的日期。碑座為紫絳色船體,為船形臺基,船帆作“八”字形,和船底“一”字形詩碑構成“八一”兩個大字,碑迎江一面貼砌金山花崗石,鐫刻毛澤東手書詩詞《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背江一面有-親筆題詞“渡江勝利紀念碑”七個錦銅鑄成的大字,鑲貼在27塊四川紅花崗石上。東西兩側浮雕軍民勝利渡江的場面。整座紀念碑是一艘乘風破浪的帆船形狀,象征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天塹的壯麗場面。遠遠望去,整座紀念碑如同一艘乘風破浪的戰(zhàn)艦。 ……[詳細]
134、莊昶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莊昶墓
  莊昶墓 [浦口區(qū)珍珠泉風景區(qū)定山寺遺址后·明代·市文物保護單位] 莊昶(1437-1499)字孔旸,號木齋,晚號活水翁,浦口人。明成化二年(1466)進士,后授翰林院玦泡。明成化三年,莊昶因反對皇帝朱見深-元宵節(jié)大張燈火,不僅不寫青詞進賦,反而上呈《培養(yǎng)圣德疏》,疏中寫到:“……今煙火之舉,恐非堯舜之道,煙火之詩,恐嚇非仁義之言……省此冗費以活流離困苦之民、賞征伐勞役之士,則干戈可息,災異可消,百姓可以富庶,四夷可以賓服”。因言事得罪憲宗,被貶官,時稱“翰林四諫”。后隱居定山30年,在珍珠泉附近修筑“定山草堂”、“天峰閣”、“半云亭”等建筑,又在草堂周圍建了“雙泉橋”(珍珠泉、卓錫泉匯合處)及“活水”、“春風”、“溪云”、“鳶飛魚躍”、“回!、“天地一我”、“東顧”七亭,開珍珠泉園囿建設先河。著有《定山文集》被收入《四庫全書》。莊昶墓冢直徑6米,封土存高3米。墓前原列兩碑,一為明嘉靖……[詳細]
溧水延安寺
  自古名山多寶剎。聞名遐邇的大金山風景區(qū),如今是佛光普照,香火裊裊。歷盡千年興廢的延安寺得以在這片名山勝景中重現(xiàn)佛輝。坐北朝南的延安寺,在選址上可謂是十分講究,背靠山,東有水,西南有開闊地。從大金山主峰鳥瞰,東屏湖順山勢環(huán)繞,煙波浩渺;南眺東廬山,林木深深,峰卷霧靄。寺廟旁的天池,碧水倒映著山林,有黑天鵝、鴛鴦游弋嘻戲,岸邊姜太公端坐釣魚臺,聆聽暮鼓晨鐘。大殿后的松林中還有石制的十二生肖,惟妙惟肖。寺廟采用了明代歇山頂式的建筑風格,整座建筑群倚山而建,從高處俯瞰,氣象萬象;從地處仰視,凌空聳立。正殿三間座北朝南,巍然挺拔,雕梁畫棟,飛檐翹角,檐角上有神獸,整個大殿氣勢恢宏。正門上高懸“延安寺”的匾額,門兩側書有燙金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佛相莊嚴廣布慈悲德澤;下聯(lián):梵音清越長延福祉平安。延安寺中的“延安”二字隱含其中。進入大殿佛堂,中央供奉著藥師佛、釋迦摩尼、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