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旅游

無錫市文物古跡介紹

161、東倉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倉橋
  東倉橋,位于宜城街道東風巷(舊稱“東域里”),橫跨于舊城河上,1985年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倉橋始建于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由縣尉趙汝邁發(fā)起興建。明代重建,清咸豐年間重修,抗日戰(zhàn)爭期間又遭日寇破壞,抗戰(zhàn)勝利后才修復。1997年宜興市人民政府又對橋面、護攔等進行了整修。東倉橋系單孔石拱橋,主體建筑仍為明代風格,由花崗石、青石混合構筑,橋長30米,頂寬3.60米,堍寬4.70米,橋欄高0.75米。東西向(南偏西28°)。凈跨8.30米,矢高5.50米。南坡臺階28級,北坡34級,其中12級臺階在1997年舊城改造中被拆除,現(xiàn)改為水泥臺階。坡度16°。橋南堍與東風巷明清老街相連。……[詳細]
黃龍山紫砂泥礦井
  黃龍山紫砂泥礦井位于丁蜀鎮(zhèn)黃龍山,共有大水潭、臺西井、五號井三口井。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黃龍山紫砂泥礦井-大水潭,位于丁蜀鎮(zhèn)中心廣場。大水潭馬路北面山地剖面,可見紫砂礦巖石的脈絡。大水潭據(jù)說為明代泥料礦,挖掉后便留下的水潭。面積約6503平方米。黃龍山紫砂泥礦井-臺西井,位于宜興市丁蜀鎮(zhèn)白宕社區(qū)。臺西井,井口朝北,坑道內(nèi)寬2.30米,高2.20米。其西面為挖泥料后形成的水潭。黃龍山紫砂泥礦井-五號井,位于宜興市丁蜀鎮(zhèn)白宕社區(qū),臺西井東50米。五號井建于1979年,井口朝東(東偏北15°)。有兩個井口,一為走人,一為走料,F(xiàn)存軌道寬0.66米![詳細]
163、桐梓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桐梓橋
  桐梓橋,位于宜興市楊巷鎮(zhèn)壩塘村桐梓自然村(新芳東,東洲電纜對面的小路走到底)。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桐梓橋建于清康熙年間,單孔石拱橋,東西向(西偏北25°),青石質(zhì)地。橋總長14.50米,橋面長1.25米,中寬2.96米,坡度15度。枕石長3.15米,寬0.23米,厚0.18米,間距2.75米,東堍寬3.60米。凈跨4.30米,矢高3米,橋底面到水面高度3.60米。券石厚0.18米,花券厚0.12米。橋銘:桐梓橋。橋銘石長1.25米,寬0.48米,厚0.22米。橋東側(cè)有重建桐梓橋碑。長1.60米,寬0.715米,厚0.31米。碑名:“重建桐梓僑碑記”,內(nèi)容有:“……康熙三十八年重建……”落款:“道光七年孟夏初吉”![詳細]
無錫斗山禪寺
  斗山禪寺原是千年古剎,是無錫地區(qū)第二大禪寺,規(guī)模僅次于馬山祥符禪寺位于錫北八士鎮(zhèn)境內(nèi),原寺廟文革時被毀,于1998年重建,新寺廟按佛教傳統(tǒng)造型,建筑雄偉壯嚴,佛像齊全。斗山禪寺歷史悠久,相傳西漢時期,斗山就建有“三青寺”,公元十五年新建了斗山寺,一八六一年斗山寺毀于戰(zhàn)火后,建造了“玉皇殿”,法不孤起,遇緣則興。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就在斗山寺百廢待興,無依無靠之時,一九九七年秋,上法下海法師應邀來到斗山,慈愛眾生之大悲心自然流露,發(fā)大誓愿,作獅子吼,依然接受了斗山寺。從此,開始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創(chuàng)建道場之艱難歷程。斗山重建廟宇,命名為斗山寺。交通指南景區(qū)地址: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園陵路乘車線路:無錫市內(nèi)乘738路公交在翠竹路站下車可達![詳細]
165、洋溪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洋溪橋
  洋溪橋,位于宜興市周鐵鎮(zhèn)洋溪村中。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洋溪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春正月,單孔石拱橋,南北向(南偏西20°),花崗石質(zhì)地。橋通長12.20米,橋面長1.97米,寬2.58米。南坡長4.65米,堍寬2.90米,坡度16°,臺階7級。北坡長4.70米,堍寬2.90米,坡度14°,臺階7級,趟石寬0.40米。南側(cè)枕石長2.90米,寬0.25米;北側(cè)枕石長3.10米,寬0.35米。枕石內(nèi)間距4.20米,外間距4.90米。凈跨4米,矢高2.70米,橋底面到水面高度3.20米。券石厚0.20米,花券厚0.10米。橋銘:重建洋溪橋,道光十五年春正月。橋銘石長1.97米,寬0.47米,厚0.20米![詳細]
166、陸氏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陸氏宅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陸氏宅(陸定一祖居)位于無錫西漳陸巷,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陸定一出生的地方。老宅自2006年修復后開放至今,為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文物,老宅有待全面提升。據(jù)悉,陸氏宅修繕養(yǎng)護專家論證會于近日召開,老宅修繕養(yǎng)護正式啟動。提起陸定一故居,無錫人多會想到位于西河頭縣前西街的那組清末民初建筑。在無錫西漳,也有一處陸定一故居,在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上顯示為“陸氏宅(陸定一祖居)”。1906年,陸定一在此出生并度過了幼年時代。陸氏宅位于惠山區(qū)堰橋街道天一社區(qū)老陸巷4號,坐北朝南,白墻黑瓦,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民居建筑。老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歲月更迭中有所損毀、改建。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67、張澤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澤橋
  張澤橋,在宜興市大浦鎮(zhèn)張澤老街,1983年6月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入第六批宜興古橋梁)。據(jù)《宜興縣志》記載,春秋時,范蠡鑿蠡河,在此建木橋,F(xiàn)存石橋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民國23年(1934)重修,近年又多次對拱券進行修繕。張澤橋為三孔石拱橋,東西向,兩側(cè)各有石階37級。橋面石階、券石等為花崗石質(zhì),其余用青石疊砌。南北橋欄各為13根荷花望柱和12塊條形欄板組成。橋長45.95米,中寬4.70米,堍寬5.68米。橋中孔凈跨9.55米,矢高5.10米。次孔凈跨6.30米,矢高3.50米。橋西堍有清光緒三十一年和民國二十三年修橋碑記各一塊![詳細]
永泰絲廠舊址
  永泰絲廠舊址位于無錫市南長區(qū)南長街364號。永泰絲廠原在上海七浦路,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由薛南溟、周舜卿合資創(chuàng)辦,后由薛氏獨資經(jīng)營。1926年5月,永泰絲廠遷至無錫大公橋堍,為無錫絲業(yè)諸廠之首。所產(chǎn)“金雙鹿”絲曾獲美國紐約萬國博覽會金象獎。新中國成立后,由公私合營再改為地方國營無錫絲織二廠,F(xiàn)存老廠繭庫、辦公樓各一幢,均在后廠門附近。繭庫面闊七間,高兩層,紅磚清水墻。辦公樓面闊五間,高兩層一閣,磚混結(jié)構,磨礬石地坪,木樓梯,系薛南溟、薛壽萱父子及高級職員辦公所用。是見證無錫近代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建筑之一。2003年與“薛南溟舊宅”同時公布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5日,永泰絲廠舊址被公布為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69、西水仙廟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水仙廟
  西水仙廟位于無錫市西門外西水墩,四面臨水。原系明代太子太保秦金的別墅,后邑人在別墅廢墟上建廟。初祀明嘉靖年間抗倭殉難的何五路等三十六位忠義之士,后祀明天啟年間無錫知縣劉五緯。劉五緯,四川萬縣人,明天啟元年至四年(1621一1624),任無錫知縣,因治理水利有功,百姓受益非淺。邑人銘其功績,于清順治初在此建劉侯廟以祀之,并稱其為“水仙”。廟于清咸豐十年(1860)遭毀,同治年間(1862-1874)由漁民集資重建,光緒十五年(1889),由米商集資又重修了工字形大殿、內(nèi)外戲臺、大后宮、前進偏殿、娘娘殿和東西轅門等。建筑面積11300平方米,占地面積達13600平方米。1986年7月,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70、武昌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橋
  武昌橋,位于宜興市周鐵鎮(zhèn)彭干村宋莊自然村。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昌橋建于清代,石拱橋,俗稱王公橋,南北向,花崗石、青石混砌,其中橋面為花崗石、橋身為青石。橋面長1.50米,寬2.90米。橋板長1.50米,寬0.42米,厚0.20米。北坡長5.35米,坡度9°,臺階8級,下堍寬3米。南坡長4.90米,坡度9°,臺階11級,下堍寬2.85米,趟石寬0.40米。北側(cè)枕石長3.45米,寬0.30米,厚0.30米。枕石內(nèi)間距2.65米,外間距3.35米。凈跨3米,矢高2.60米,橋底面到水面高度2.90米。券石厚0.28米,花券厚0.10米。橋銘:武昌橋。橋銘石長1.50米,寬0.42米,厚0.20米。……[詳細]
蜀山顯圣禪寺
  明清之際,宜興素有“禪窟”之稱,蜀山則擅荊溪之勝,大游覽家蘇東坡居士,歸老獨山,躬耕二頃田,見獨山峰巒如黛,清溪縈繞,脫口贊曰:“此山似蜀”。自此宜興獨山易名蜀山,顯圣禪院就座落于這蜀山東麓,山水對峙,秀不可掩。漢光武帝劉秀登基前,在此遇太湖股匪追擊,途經(jīng)蜀山,當時蜀山陳氏三姐妹,見情況緊急,急中生智,將劉秀藏于亂草堆中,劉秀因而得救,三姐妹為保貞潔而自溺于蜀山東麓金雞濱。劉秀稱帝后,為報救命之恩而建廟紀念,并敕封為圣母三姑夫人廟。清乾隆年間改稱為“顯圣禪寺”,該寺于文革期間被毀,今在原址重建。景區(qū)地址:江蘇省無錫宜興市丁蜀鎮(zhèn)蜀山顯圣路乘車線路:宜興市內(nèi)乘5路公交在通蜀路站下車,后沿通蜀路東行至顯圣路可達![詳細]
蔣店(坫)橋
  蔣店(坫)橋,位于徐舍鎮(zhèn)芳莊村決西自然村(位于村級公路馬路邊)。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蔣店(坫)橋建于清代,為三孔石梁橋,為宜興跨度最大的平板橋,南北向(北偏西25°),青石、花崗石混砌,其中橋面為花崗石,其余為青石。蔣店(坫)橋通長36.26米,中寬2.16米,中孔凈跨8米,橋底面到水面高度4.15米。北坡長6.50米,坡度8°,堍寬3.20米;南坡長6.30米,堍寬3米,平堍長7.70米。橋墩南北皆寬4.40米,厚1.25米。橋芯板長0.80米,寬0.75米,共14塊。龍門石有旋渦紋。橋上有四個欄柱,柱高1米,厚、寬0.26米。其中三個為青石,南側(cè)一個為花崗石質(zhì)地,柱頭飾荷葉紋,似明代![詳細]
173、趙翼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翼墓
  趙翼墓,在無錫市馬山桃塢鵓鴣山麓,清嘉慶二十年(1815)建。趙翼,字耘松,號甌北,詩人、史學家,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曾任廣西鎮(zhèn)安知府,貴州西兵備道。后辭官歸故里陽湖(今江蘇武進),主講揚州安定書院5年,其余三十多年在家專門從事著述。趙翼在史學上成就顯著,著有《廿二史劄記》、《陔余叢考》、《陸放翁年譜》等!敦ザ吩洝吠ㄟ^對史書著作沿革的探索,評價其得失,并提出若干問題,從原書排列史實,考核比較,提出己見,為清代一部重要的史學著作。趙翼墓的墓碑為其子廷俊、廷英、廷彥及孫、重孫立,碑上鐫刻趙的官銜為:“清誥授中憲大夫、賜進士及第、翰林院編修、貴州貴西兵備道,庚午科重赴庶鳴筵宴、晉加三品”。……[詳細]
吳冠中故居
  吳冠中故居坐落在閘口北渠村小學旁,環(huán)境優(yōu)雅,這里新建的設施是2011年6月25日吳冠中先生逝世一周年紀念日當天,由江蘇東來文化產(chǎn)業(yè)集團投資修繕的,故居總規(guī)劃建筑面積為2500平方米,吳冠中生活過的舊居位于規(guī)劃用地的東北處,建筑面積約213平方米。此次故居的修繕將嚴格按照“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在原保留的二開間一進老宅的基礎上,按照吳冠中幼時故居的結(jié)構恢復到三開間二進。為了更好地展示吳老的生平和作品,滿足展覽和參觀的需要,增建了生平陳列室、作品展示室、接待室三幢配套設施建筑。吳冠中大師去世后,吳冠中舊居及周邊區(qū)域修建保護工程正在積極推進中。閘口吳冠中舊居小屋里面比較昏暗,吳冠中的童年、少年在舊居小屋內(nèi)度過![詳細]
宜興潘氏宗祠
  潘氏宗祠,位于丁蜀鎮(zhèn)蜀山村東坡書院西側(cè)。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潘氏宗祠建筑坐北朝南(南偏東5°),為典型的民國建筑,共三進,通面闊5間17米。第一進前天井進深1.80米,第一進進深8.10米,正房面寬3.70米,一二進間天井進深5.40米,第二進進深8.50米,二三進間天井進深3.30米,第三進為兩層樓房,進深7.40米。潘氏家族中潘稚亮為東南大學知名教授,潘序倫則是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中國現(xiàn)代會計之父。據(jù)族人介紹,當時兩人均過問祠堂的建筑,祠堂位置東鄰東坡書院,西靠蜀山老街,在蜀山風景區(qū)保護范圍內(nèi)。目前,第三進房屋損毀嚴重,已是危房。一、二兩進房屋改建較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