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駐馬店市 > 平輿縣旅游

平輿縣文物古跡介紹

沈國故城
  沈國故城位于平輿縣射橋鎮(zhèn)古城村一帶,始封之君是周文王的第十子,周武王的胞弟聃季載。周武王五年(約公元前1065年),因天子未定,封輔佐他滅商的功臣及親族為侯“以番屏周”。周武王胞弟十個,有七個-侯前往封地,唯九王子叔封、十王子季載因年幼沒有封侯。叔封食邑康,季載食邑聃,實際是派人把這兩個死了父母的少年王子打發(fā)到有人供養(yǎng)吃穿的地方進行撫養(yǎng)。古時候的人以封國或以食邑為氏,所以季載以聃為氏,號稱聃季載。周成王四年(約公元前1060年),因叔封、季載已長大成人,周公封聃季載為沈侯,康叔封為衛(wèi)侯,其二人皆以賢明治理,勤恭國事,為周公所賞識。數(shù)年后,周公薦舉叔封為周司寇(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官司藉田,負責征發(fā)役徒),季載為周司空,位至王室上卿,輔佐成王安邦治國,皆有盛名于天下。所以在西周早期,沈國和衛(wèi)國一樣是一個重要封國,但因其位于鎬京之側(cè),這里封國林立,食邑櫛比,使歷代沈國國君及貴族在歌舞鼎食的環(huán)……[詳細]
秀公戒師和尚塔
  秀公戒師和尚塔,又名普照寺塔,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師和尚的墓塔。該塔位于平輿縣李屯鎮(zhèn)普照寺村北。秀公戒師和尚,扶溝縣人,俗稱張氏,七歲出家,到許昌郾城縣彼岸寺百法院受業(yè),三十余歲主持普照寺。金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秀公戒師和尚歸寂后,其弟子廣全、廣豎、廣爾、善超、善惠建造此塔。大金明昌五年歲次甲(公元1194年)八月四日告竣,歷時九個月。普照寺中除秀公戒師和尚塔外,還有大佛殿、中佛殿、天王殿、關帝殿、毗廬殿及僧舍數(shù)十間,元末悉毀于站火。普照寺在清代咸豐年間,被起義捻軍拆遷一空,現(xiàn)僅存秀公戒師和尚之墓塔。該塔為六角七屋樓閣式磚塔,通高15.31米,石質(zhì)塔剎。下部為塔基,高1.86米,用三十一層磚壘砌而成,塔基邊長2.6米。每層塔頂部用磚砌出普柏坊,上置斗拱,承托各層塔檐。塔頂用七層磚反壘砌而成,上承石質(zhì)塔剎。石質(zhì)六邊形剎座上承三重相輪及剎尖,剎桿固定在第七層藻井頂部木板上,上部穿入剎座、相……[詳細]
臺子寺遺址
  臺子寺遺址位于平輿縣城東北、廟灣鎮(zhèn)東南馬港東岸,屬新時器時代遺址。198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地勢北高南低,最高處高出地面6米,整個遺址東西長120米,南北寬160米,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遺址中心臺地在明清時代屬廟灣八景之一,雅號“古寺插云”,故名臺子寺。古寺早在清末被毀,遺存臺地。該遺址內(nèi)涵豐富。曾采集有石斧和代表不同鹿齡的鹿角、紡綸、角錐、牙錐、石鏃、鼎足、鬲足、甑、澄濾器等器物殘片標本。陶質(zhì)以加沙為主,泥質(zhì)次之。陶色,以灰陶為主,黑陶、紅陶次之。紋飾,以繩紋為主,蘭紋、條紋次之。這個遺址還具有一個特色,地面散布著大量貝殼、螺殼,堆積較厚的地方至今不成莊稼,具有江南“貝丘”風格。該遺址發(fā)現(xiàn)為研究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和探索淮河上游文化的發(fā)展和形成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詳細]
4、陳蕃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蕃墓
  陳蕃墓是東漢太傅陳蕃的墓葬,位于平輿縣城北郊陳蕃公園內(nèi),墓高3米,直徑9米,墓前立有花崗巖墓碑。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陳蕃,字仲舉,汝南郡平輿(今河南平輿縣)人。他的祖父曾做過河東郡的太守。漢順帝執(zhí)政時期,太尉李固上表推薦陳蕃,朝廷征拜他做議郎,后提升為樂安太守。順帝死后,桓帝繼位,得知陳蕃為官清正,才高學廣,隨授職為尚書。延熹八年,陳蕃遷升為太尉。永康元年,桓帝駕崩,竇太后臨朝執(zhí)政,下詔說:“老百姓樹立君主,使官吏治理他們,必須有良好的輔佐,以鞏固帝王的事業(yè)。前任太尉陳蕃,忠貞清高,正直亮達,以陳蕃做太傅,總領尚書事務!标愞瑸楣僖簧辶,不畏強權,他的事跡廣為后人傳頌,被譽為“不畏強御陳仲舉”![詳細]
普照寺塔
  普照寺塔又名秀公戒和尚塔,位于李屯集西1.5公里普照寺村,寺院早毀,僅存此塔。此塔建于金明昌五年(1194),高7級14米,平面呈六角形,為密檐式磚砌塔,塔壁錯縫平直,各級檐層磚模仿木斗拱。三級南面設塔門,北面設望窗,四至七級均設虛龕。塔身逐級內(nèi)收,頂部裝石制仿0塔尖,整個建筑結(jié)構嚴謹![詳細]
安城故城遺址
  安城故城遺址位于平輿縣老王崗鄉(xiāng)興旺店村。年代為東周至魏。 2016年1月22日安城故城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月旦亭遺址
  月旦亭遺址位于平輿縣城小清河島上,為東漢遺址。東漢名士許劭、許靖經(jīng)常在月旦亭講學,評論時事人物,故又稱“月旦評”。遺址面積近1萬平方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