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贛州市 > 尋烏縣旅游

尋烏縣文物古跡介紹

尋烏調查舊址
  尋烏調查紀念館是毛澤東尋烏調查紀念館的簡稱,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馬蹄崗上,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5月,毛澤東同志為了糾正黨內和紅軍中存在的某些錯誤觀點,進一步了解中國農村的現(xiàn)實狀況,曾經在這里開展了為期20天的廣泛深入的社會調查,并寫下了著名的《尋烏調查》和《反對本本主義》兩篇光輝著作。在這兩篇著作里,毛澤東同志首次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的科學論斷,第一次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要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觀點,為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這也是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的標志之一。3開館信息2003年11月25日下午,馬蹄崗上花團錦簇、鼓樂喧天,我縣毛澤東尋烏調查紀念館舉行了開館儀式。省委常委,宣傳部長之上洋、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作兼秘書長楊勝群、中-史研究學會副會長、原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作石仲泉、原全國政協(xié)常委、省政協(xié)副主席劉建華,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室務委員、毛澤東……[詳細]
上車潘氏宗祠
  上車潘氏宗祠位于尋烏縣吉潭鎮(zhèn)上車村,年代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尋烏吉潭鎮(zhèn)上車村的潘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1993年第二次重修(第一次重修在乾隆年間),占地面積1233平方米。祠堂前一泓清澈的月池,既納風水,又是消防水源。祠堂正中是3開間的磚混建筑,設有廊門和抱鼓石,階前立有一對紅石獅。進入宗祠,前后兩進,這是贛南宗祠的常見格局。中間的寬大天井,成為孩子們的嬉樂場所。上廳祖龕中,放置著尋烏潘氏開基祖潘任的牌位。維修的祠堂基本保持了舊制。外墻的石窗是通雕圖案文字裝飾,大梁童柱上端鑲作櫨斗來承托上面的界梁,承托桁的駝峰也雕成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臥獅,獅背上駝著一朵盛開的荷蓮,三界梁上的脊柱山霧云與四界梁上的駝峰相連,增加界梁的穩(wěn)定性,成為贛南祠堂建筑的一處地方特色。潘氏宗祠正屋的兩側擴建有橫屋,其間有長形天井,是反映贛南祠堂從民宅發(fā)展的階段性典型建筑。宗祠地處村子……[詳細]
尋烏縣第一次工人代表大會舊址(角背圍攏屋)
  角背圍攏屋位于晨光鎮(zhèn)金星村角背小組,始建于清順治年間(1644-1661)。圍攏屋座西朝東,二進三廳二廂房二杠二圍攏一門樓,正棟前山墻為“三山式”封火墻,面闊三間,抬梁式硬山頂金包銀大瓦房。正門前面有一半月形水塘,左側門樓前面有一“日”形池塘,后有半月形花臺。4根對稱木柱、6根對稱石柱支撐上中下廳,正門門額題“朝陽抱秀”四字,門樓門額題“三省流微”四字。角背圍攏屋規(guī)模較大,布局合理,結構穩(wěn)定,具有廣東圍龍屋的典型特點,側面照特別是門前有日月形池塘在當?shù)貥O為少見,是我縣保存較完整和大型的圍攏屋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1930年8月19日,尋烏縣第一次工人代表大會在此召開,參加大會的代表有130人,其中有中共尋烏縣委代表、共青團尋烏縣委代表、尋烏縣蘇維埃政府代表。此次大會選舉產生了以趙冠鵬為委員長的尋烏縣總工會,并通過了4項決議:一、如何組織工人起來斗爭;二、發(fā)動工人參加紅軍……[詳細]
紅四軍大隊以上干部會議舊址
  紅四軍大隊以上干部會議舊址位于尋烏縣城西南的馬蹄崗,始建于1917年,原為耶穌教教堂。1930年5月,毛澤東在進行尋烏調查的同時,在教堂大廳內主持召開了紅四軍大隊(排)以上干部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是貫徹古田會議決議,針對軍隊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的討論,把軍隊教育管理方法歸納成七條原則,并深刻闡述了人民軍隊官兵之間的新型關系,使紅四軍沿著古田會議決議的精神快步向新型的人民軍隊邁進,在我軍建設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舊址為土木結構二層樓房,座西朝東,底層墻為鵝卵石三合土砌成,樓層為土墻,屋頂為二倒水青面瓦頂,東西長23.85米,南北寬18.56米,頂高8.02米。底層中央為走廊,兩側各排列7個房間,樓上東端為正門,并有耳房兩間,正中為教堂大廳,正門口有石砌臺階直接從樓下進入教堂大廳。1986年4月6日被尋烏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詳細]
馬蹄崗紅軍醫(yī)院舊址
  紅軍醫(yī)院舊址位于尋烏縣城西南的馬蹄崗。始建于1917年,原為耶穌教教會醫(yī)院。1930年5月,紅四軍來到尋烏,接管了該醫(yī)院,改組為紅四軍醫(yī)院,成為安遠、平遠、尋烏的中心醫(yī)院。同年6月,紅四軍離開尋烏時,移交給尋烏地方政府管理,成為地方紅軍醫(yī)院。舊址為土木結構二層樓房,石灰墻體二層瓦房,南北長24.7米,東西寬10.15米。房屋座東北朝西南,二樓是教堂,1930年5月時為紅四軍教導大隊駐地,一樓是醫(yī)院門診部,其中南間為診察室及注射室,北間為藥房,其余為辦公室和住房。1990年為建縣委黨校教學樓舊址被拆除,2003年尋烏縣委、縣政府撥款按原貌重建。1986年4月6日被尋烏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為舊址四周向外延伸各10米,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范圍四周向外延伸各20米![詳細]
圳下革命舊址群
  圳下革命舊址群(含圳下戰(zhàn)斗舊址,圳下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羅福嶂會議舊址),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圳下戰(zhàn)斗舊址位于尋烏縣吉潭鎮(zhèn)圳下村,始建于清代早期,原為劉氏宗祠(恭安圍)。1929年2月2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主力在開辟贛南、閩西新的根據地時途經尋烏吉潭鎮(zhèn)的圳下村,并在這里與尾追而來的敵軍劉士毅的部隊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圳下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位于尋烏縣吉潭鎮(zhèn)圳下村,始建于明萬歷三年(1557),原為圳下文昌閣。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紅四軍從井岡山下山開辟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2月1日到達圳下村宿營,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在此駐扎,毛澤東、陳毅、譚震林、江華等也居住在這里。2月2日凌晨,毛澤東在此指揮紅四軍沉著應戰(zhàn),成功地擺脫了尾追敵人的偷襲和包圍,安全脫險至羅福嶂。……[詳細]
羅塘談判舊址
  羅塘談判舊址位于尋烏縣羅珊鄉(xiāng)原鄉(xiāng)政府院內。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準備長征前夕,根據朱德、周恩來指示,中央派何長工、潘漢年從會昌來到羅塘與廣東軍閥陳濟棠部代表楊幼敏等進行秘密談判,談判獲得成功,并達成5項協(xié)議。羅塘談判的成功,為中央紅軍長征初期順利突破國民黨軍設置的第二、三道--線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我黨我軍發(fā)展史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是我黨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光輝典范。舊址建于1914年,原為天主教牧師住房,座北朝南,河石、三合土夯筑成石灰墻體兩層瓦面小洋樓,面寬14.6米,進深11.5米,高8米,基本保持原貌。2006年12月18日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為舊址四周向外延伸各10米,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范圍四周向外延伸各20米![詳細]
古柏烈士故居(司馬第)
  古柏烈士故居(司馬第)位于尋烏縣晨光鎮(zhèn)沁園春村,建于清道光年間。座西北朝東南,面闊三間,二進三廳二廂房一圍攏,磚木結構,抬梁式懸山頂,整棟建筑呈正方形,面寬進深均為90米。圍屋外墻體用河卵石壘砌或用三合土夯筑,門樓門額題有“司馬第”三個大字,上、中、下廳用12根對稱木柱支撐,中廳天花置一八角形藻井,廳堂內雕梁畫棟,工藝精美。圍屋右側建有一座用河石、三合土夯筑而成,高16米,邊長15米共五層的正方形炮樓。1906年1月,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中國工農紅軍的優(yōu)秀指揮員古柏烈士出生于此。整座故居規(guī)模宏大,結構合理,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革命文物價值。2004年7月29日,尋烏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羅福嶂會議舊址
  羅福嶂會議舊址位于尋烏縣項山鄉(xiāng)福中村羅福嶂。1929年2月3日,毛澤東同志在此主持召開了中共紅四軍前委會議(史稱“羅福嶂會議”)。會議研究了當前形勢,總結了紅四軍進軍贛南以來的經驗;決定紅四軍開往江西紅軍獨立第二、第四團的根據地——東固地區(qū);會議還決定軍委暫時停止辦公,由前委直接領導軍內各級黨委;紅四軍分兩部分行動,朱德隨第二十八團、特務營活動,毛澤東隨第三十一團活動;會議還研究了紅四軍的整編方案,決定將部隊團的建制改編為縱隊。羅福嶂會議是在紅四軍最困難的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會議,對于我軍的發(fā)展壯大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2012年8月27日,尋烏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汶口紅軍標語群
  汶口紅軍標語群位于澄江鎮(zhèn)汶口村邱氏宗祠內。始建于1927年,坐北朝南,面闊三間,一進二廳二廂房,抬梁式懸山頂青磚大瓦房,面寬15.5米,進深20米,6根對稱木柱支撐上下廳,廊門由二根對稱木柱支撐。1929至1933年,紅四軍、紅七軍、紅軍獨立三師、中共尋烏縣委、尋烏縣臨時蘇維埃政府曾在這里進行過革命活動,墻上留有許多紅軍標語,是尋烏縣近現(xiàn)代重要革命舊址之一,對研究尋烏縣近現(xiàn)代革命史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2006年9月17日被贛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贛州市第二批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錄。2012年8月27日,尋烏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共尋烏縣委舊址
  中共尋烏縣委舊址位于長寧鎮(zhèn)西井東巷1號,始建于1920年,原為天主教教堂。1930年至1933年,中共尋烏縣委機關駐此,1930年5月,毛澤東作尋烏調查時,曾在此舉行座談會,這里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尋烏政治活動的中心。舊址為土木結構瓦房,座西朝東,面寬15.8米,進深6.9米,高6米,占地面積109平方米,分前后兩棟,前棟是平房,為天主教教堂,后棟是二層樓房,為住房,現(xiàn)已倒塌。1986年4月6日被尋烏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為舊址四周向外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范圍四周向外延伸20米。……[詳細]
圳下戰(zhàn)斗舊址
  圳下戰(zhàn)斗舊址位于尋烏縣吉潭鎮(zhèn)圳下村,始建于清代早期,原為劉氏宗祠(恭安圍)。1929年2月2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主力在開辟贛南、閩西新的根據地時途經尋烏吉潭鎮(zhèn)的圳下村,并在這里與尾追而來的敵軍劉士毅的部隊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為開辟贛南、閩西新的根據地,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陳毅親率紅四軍3600多人從井岡山出發(fā),經遂川、上猶、大余、安遠向閩西挺進,一路上與尾追而來的敵軍劉士毅部隊且戰(zhàn)且走,2月1日,紅四軍到達四周群山環(huán)抱,中間有一塊幾百畝狹長田壟的尋烏吉潭鎮(zhèn)圳下村宿營。當時,毛澤東、朱德估計尾隨紅軍的贛省敵軍劉士毅部隊可能在第二天早上后趕到,便及早做了應變準備,根據圳下村的地理環(huán)境,毛澤東對軍隊的駐防作了以下部署:軍部和政治部分別駐在田段中間的文昌閣里;紅三十一團為左路,擔任前衛(wèi)警戒,駐在田段兩面;紅二十八團為右路,擔任后衛(wèi)警戒,駐在文昌閣后和大營崗一帶;特務營跟隨軍部……[詳細]
圳下紅四軍司令部舊址
  圳下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位于尋烏縣吉潭鎮(zhèn)圳下村,始建于明萬歷三年(1557),原為圳下文昌閣。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紅四軍從井岡山下山開辟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2月1日到達圳下村宿營,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在此駐扎,毛澤東、陳毅、譚震林、江華等也居住在這里。2月2日凌晨,毛澤東在此指揮紅四軍沉著應戰(zhàn),成功地擺脫了尾追敵人的偷襲和包圍,安全脫險至羅福嶂。2012年8月,尋烏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汶口少共尋烏縣委舊址
  汶口少共尋烏縣委舊址位于澄江鎮(zhèn)汶口村。藍氏宗祠,建筑規(guī)模十分宏大,建筑體身上的雕刻精美非常,但大部分毀于1997年的火災;邱氏宗祠,為尋烏少共縣委舊址處,屋內保留有少共縣委各辦事機構舊址,在宗祠墻壁上留存的幾十條紅軍宣傳口號、標語清晰可見,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詳細]
劍溪中國工農紅軍新編獨立第三師師部舊址
  劍溪中國工農紅軍新編獨立第三師師部舊址位于尋烏縣吉潭鎮(zhèn)劍溪村,年代為1932年,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