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泉州市 > 鯉城區(qū)旅游

鯉城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泉郡接官亭
  泉郡接官亭,俗稱觀音大士亭,坐落于泉郡臨漳門外黃甲街,亭古名盛,有“閩南--”之美譽,歷來香火鼎盛。據(jù)郡志載,宋慶元四年(1198年)臨漳門外有甘棠、棠陰、龜山三橋,三橋盡處有古接官亭,供奉觀音菩薩,亦稱觀音大士亭。明萬歷辛丑夏,洪水泛溢入亭,水退不見菩薩佛像,里人稱菩薩己駕波歸南海普陀山。同年江水漂來旃檀巨木,滯亭邊不去,拾入亭中,異香盈亭,夜燦毫光。里人異之,遂聘名師巧匠,依唐閻立本所繪之觀音大士像雕就菩薩“三身”,一立二坐,莊嚴妙相,形神兼?zhèn)洹Iw“三身”乃法身、報身、應身,系菩薩應眾生之機緣而變化之佛身。觀音亭建筑群造型奇特,由前后左右中五亭組成,占地面積5880平方米,建筑面積746平方米。中亭曰過街亭,左右為拜亭,前亭供奉十八羅漢,后亭中祀觀音大士及善才龍女,左祀梵天圣母媽祖,右祀地藏王菩薩。五亭成“十”字形結構,抬梁式硬山頂,斗拱翹脊,古色古香。觀音亭近幾年蒙眾善信支持,耗資數(shù)……[詳細]
開元寺麒麟壁
  “麒麟壁”矗立于開元寺西塔旁邊東北側,原來放置在城北大城隍廟前,“文革”期間因建學校才移置開元寺內(nèi)。在“砸爛一切”的年代,此石壁能逃過一劫實屬萬幸。據(jù)史籍記載,麒麟壁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迄今已有270多年歷史。壁高5米,寬19米,厚0.6米。仔細觀賞,壁分三垛:主體正中粉壁上用交趾陶鑲嵌碩大麒麟一只,是古人敬奉的四靈之一。龍首牛尾,麟身獸蹄,作步步回首顧盼狀,嘴咬銅錢,銅鈴大的眼睛盯著錢幣狀的太陽,下面配嵌磚雕元寶、如意等吉祥物。左右兩垛各嵌磚刻的靈芝、牡丹、鹿、鶴,以及蓮花、珊瑚、羽扇、犀角、葫蘆、蜂猴(封侯)、松、竹、梅等,工藝精湛,氣韻盎然。其實,“麒麟壁”上的動物并非麒麟。文史專家考證認為,它是一種叫“犭貪”(音:tan)的動物。民間傳說犭貪的胃口極大,不僅吃光山上的花草樹木、奇珍異獸,還跑到人間來掠奪金銀財寶。有一天,它看到東海上升起一輪紅日,以為是一個大寶物,猛沖過去……[詳細]
23、泉州寶海庵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寶海庵
  寶海庵位于鯉城區(qū)廠口街后山,泉州大橋北側,坐東朝西。該庵原稱寶林院,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987年)。明崇禎年間被洪水沖倒,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鼓山僧蓮西重建,改名為寶海庵。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進士黃覲光偕鄉(xiāng)耆重修,光緒十年(1884年)鄉(xiāng)老陳祥元等募新之。庵在清末以后長期失修,并被占用,瀕臨倒塌。1981年在貞女林現(xiàn)尊姑主持下,得到旅星廣凈、廣安二位法師及各界人士的支持捐助,先后于1984年翻建后殿及宿舍;1989年重建前殿,1990年重建大雄寶殿,同時在泉州大橋下建廚房、貯藏間等設施;1995年翻建殿后三層宿舍樓;1998年重建大悲殿(后殿),始成今日之規(guī)模。庵分三進,建筑面積五百多平方米。第一進為前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有廊。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五間,懸山式,祀三世尊佛。后殿祀觀音,其中有尊送子觀音抱的孩童是舊時物。庵內(nèi)存有古石雕佛像三尊;庵后原有放生池,后……[詳細]
泉州關帝廟
  說到市區(qū)涂門街“關帝廟”,泉州人沒有不知道的。廟宇占地二畝多,由主廟和左右的三義廟、崇先殿三座并列,各有前殿、大殿三進深,后進新建仿古樓房一幢。廟內(nèi)香火終年旺盛,信徒遠及東南亞及臺灣,F(xiàn)為泉州市區(qū)道教文化研究會所在地。泉州是民間信仰最集中的地方,有道教、儒教,民間信仰接近儒教。儒教的神很多,也就是多神信仰。一間廟里擺關公、土地公、張飛等等。臺灣的廟與泉州特別是關帝廟一樣,都是多神信仰占主要。泉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代受中原文化的影響,人文薈萃,有“海濱鄒魯”之稱,民間信仰文化豐富,被稱為“泉南佛國”。如果你從泉州的街頭走過,你會看到一座座莊嚴古樸的寺廟,開元寺、承天寺、天后宮、清真寺和關帝廟等等。雖歷經(jīng)千百年的風雨,這些神廟依然矗立在泉州街頭,見證了泉州古城的歷史變遷,成為泉州人最值得驕傲的文化名勝古跡。(圖來源:網(wǎng)友 lucyinsisu )……[詳細]
25、花橋慈濟宮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花橋慈濟宮
  花橋慈濟宮始建於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祀北宋泉州名醫(yī)吳本(979-1036軍)字華基、號云沖。閩臺尊稱吳真人、大道公、花橋公、保生大帝。據(jù)史志載,其一生“以醫(yī)名天下,以濟人救物為念,而義不取人一錢”、“業(yè)醫(yī)無貴賤,按病授藥,如矢破的”。花橋為其生前行醫(yī)故址。清光緒四年(1878年),泉州紳士及商民于花橋宮內(nèi)倡設泉郡施藥局,博采藥源,廣施民眾,以弘揚吳真人業(yè)醫(yī)濟世、扶危濟困之精神。光緒六年(1880年)改稱泉州府施藥局。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泉郡鼠疫猖獗,花橋宮施棺舍藥、恤孤扶貧,做了大量救死扶傷、濟困賑災公益善舉。是年,改稱花橋宮善舉公所。施藥局隸屬善舉公所下轄單位,以贈藥施醫(yī)為主,兼辦施棺、度歲(年關救濟)、平糶賑災等慈善事業(yè)。百余年來深獲社會各界善信、熱心家和海內(nèi)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及宗教界人士支持贊助,常年不斷捐款送藥奉獻愛心。五十年代,曾易名泉州市愛國贈藥處。19……[詳細]
泉州銅佛寺
  泉州銅佛寺歷史悠久,寺宇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由清朝施瑯曾孫施國寶重修時易今名,F(xiàn)存大殿為三開間寬18米,五進深19米的懸山頂抬梁式磚木結構,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內(nèi)供奉清順治十二年至十六年期間鑄造的銅佛十六尊,佛像高四、五尺,佛相莊嚴,線條流暢,栩栩如生,可謂雕技精湛,以此著名。近年又于大殿之后新建雙層樓閣式歇山頂彌陀殿一座。大殿前露庭曲欄、東側曲橋跨池,緊接百源川池,綠木成蔭,風光綺秀。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曾于1941年冬至1942年3月在此掛錫-,為寺門撰聯(lián)曰:“教門干百喻如梵網(wǎng),佛道本源其唯戒光”,百源寺名藏于聯(lián)中。近幾年來香火日趨興盛,來此觀覽參拜的游客信士絡繹不絕,每逢初一、十五為「繞佛日」,各地香客齊聚寺中,梵唄之聲不絕于耳,鐘鼓之音響徹云霄。為泉州市的佛教勝地。(圖片來源:中國寺廟)……[詳細]
27、市舶司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市舶司遺址
  市舶司遺址,宋元祐二年(1087)建立,其職能是!罢品浐2罢魅顿Q(mào)易之事,以來遠人,通遠物”,是我國現(xiàn)在重要的古海關遺址。根據(jù)考古發(fā)掘,參照市舶司設置規(guī)模,結合泉州市舶司/務遺址周圍水系、道路的構成等因素,推測泉州市舶司遺址的范圍大致為西南依竹街,東北到馬坂巷西側道路和馬坂巷之間,東南至水門巷,西北靠八卦溝,院落整體在面闊89.4米(方向72度)、進深134.1米(方向162度)的區(qū)間之內(nèi),面積約12000平方米。現(xiàn)市舶司遺址范圍內(nèi)有附屬文物水仙宮。遺址旁有水門水關和南薰門水關,以宣泄水流及啟閉舟楫的出入。市舶司遺址,既是古代泉州海上商貿(mào)管理制度的重要實物見證,亦是泉州港繁榮的歷史見證之一,為研究泉州地區(qū)古代商貿(mào)管理制度和泉州海洋貿(mào)易提供了重要史料價值![詳細]
歐陽詹故居遺址
  位于市區(qū)甲第巷95號的歐陽詹故居,是一間廟宇,廟宇門口掛著一個“歐陽詹故居陳列館管理委員會”的牌子。轄區(qū)負責人及泉州市文史專家均表示,這里并非歐陽詹的故居,其故居已經(jīng)不在了,遺址是如今的源和堂宿舍。幾年前有人租了廟宇的三樓,作為“歐陽詹的陳列館”。為了方便市民前來參觀,就掛上“歐陽詹故居陳列館管理委員會”的牌子。后來陳列館搬走了,卻把牌子留下來。歐陽詹的故居是在甲第巷,為三落四間張的“手巾寮”厝。不過在20世紀50年代初,這位名人的故居就消失了,后來有關部門在甲第巷里立了一方石碑,以紀念歐陽詹。地址:泉州市鯉城區(qū)甲第巷95號類型:古跡游玩時間: 建議5-10分鐘開放時間:全天開放,僅限外觀。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29、順濟橋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順濟橋遺址
  始建于南宋嘉定四年(1211),為泉州知州鄒應龍以來泉的外國商人資金建成。橋呈東西走向,原結構基礎采用全河床拋填塊石和條石,橋墩為干砌條石,上部結構為石梁,兩側有扶欄,花崗巖梁橋,長約150余丈,寬1.4丈,橋墩31個。造橋時,泉州古城南門——徳濟門內(nèi)有奉祀海神媽祖的天后宮,原名順濟宮,順濟橋因此而得名。順濟橋建成后歷代多有修繕,現(xiàn)僅存部分橋面和橋墩11個,其中西側殘留6個橋墩及連續(xù)的橋面,東側殘留4個橋墩及部分橋面,中間部分僅余1個橋墩尚殘存有一定高度,其余橋墩僅在低潮期間可露出部分石塊。順濟橋是古代泉州通往晉江的“孔道”,為研究泉州地區(qū)古橋梁發(fā)展歷史和泉州海洋貿(mào)易提供了重要史料![詳細]
開元寺甘露戒壇
  甘露戒壇位于大雄寶殿之后,據(jù)說唐朝時候,此地常降甘露,僧行昭開后為甘露井。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在井上始筑戒壇,遂稱甘露戒壇。現(xiàn)存建筑系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攢尖式,壇頂正中藻井,采用如意斗拱,交疊上收,似蜘蛛結網(wǎng),結構復雜精巧;壇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鋪作間有24尊木雕 飛天,身系飄帶,手持樂器、鳴鳴彈奏,翩翩飛翔,與大雄寶殿的頻伽一樣,既是建筑藝術的瑰寶,又是研究閩南古樂南音十分寶貴的形象資料。據(jù)說,全國佛教寺廟 唯有北京戒壇寺、杭州昭慶寺和泉州開元寺尚保留著戒壇的建筑規(guī)制。 景點位置泉州市西街開元寺內(nèi)……[詳細]
施瑯故居
  施瑯故居就在公共體育器械場旁的圍墻內(nèi),是一棟年久失修的老宅子,觸目驚心,僅入口處立的一塊碑昭示身份:泉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整個故居被圍墻圍了起來,范圍大約有10畝。老宅子的附屬建筑已破敗,旁邊還有一座兩層樓房及原泉州農(nóng)校的廢棄房。在老宅與東面圍墻之間的空地上,另有一塊1984年的碑文,簡介了施瑯1684年率師統(tǒng)一臺灣,被封靖海將軍、靖海侯,故宅有一部分曾為“崇正書院”。地址:泉州市鯉城區(qū)溫陵路205號釋雅山公園內(nèi)類型: 名人故居游玩時間: 建議10-15小時開放時間:5:30-22:30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錫蘭僑民舊居
  錫蘭僑民舊居年代:清座落地點:泉州市鯉城區(qū)涂門街簡介:明天順二年(1459),錫蘭國王遣王子出使中國,時因錫蘭國內(nèi)變故,王子滯留泉州,取“世”、“何”為姓。后裔于清初建此居所。占地面積780多平方米,單檐硬山式,雙坡頂,抬梁式構架。原有四落四雀翼(櫸頭)三庭井,東側附有一連七間護厝,并配有天井、水井,后花園,F(xiàn)第四進已毀。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錫蘭僑民舊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安福寺石造像
  安福寺石造像年代:唐、宋座落地點:泉州市鯉城區(qū)江南街道曾林社區(qū)簡介:寺內(nèi)有唐阿彌陀佛像、藥師佛像,宋釋迦牟尼佛像、阿彌陀佛像、藥師佛像及供養(yǎng)人像六尊,造型豐滿圓潤、神態(tài)自然、刻工精湛。附屬文物安福寺,是泉州地區(qū)年代較早的佛教寺廟之一,現(xiàn)存清代磚木結構形制。保護范圍:東至本寺舊場地外30米,西至報恩堂外30米,南至寺外30米,北至圍墻外30米。2009年,安福寺石造像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4、祖閭蘇民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祖閭蘇民居
  祖閭蘇民居年代:清座落地點:泉州市鯉城區(qū)海濱街道涂門社區(qū)簡介:現(xiàn)存大厝四座,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其中燕支蘇氏宗祠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始建,多次重修。其余民居三座,均為三開間、單護厝、偏大門。祖閭蘇民居系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蘇頌后裔于元朝初年以后形成的聚居地,其先人信奉伊斯蘭教,累世與阿拉伯人聯(lián)姻。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祖閭蘇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贄故居
  李贄故居位于鯉城區(qū)南門萬壽路,是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贄青少年時代居住的地方,后人將其居室改為宗祠。近年加以修葺,室內(nèi)懸掛李贄畫像,以供瞻仰。全國政協(xié)港澳臺僑委副主任何少川,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子澄,市政協(xié)副主席劉佳景,鯉城區(qū)委書記王亞君,中國李贄研究學會籌委會會長、首都師范大學張建業(yè)教授以及來自海內(nèi)外的50多名專家學者出席了剪彩儀式。剪彩儀式后,市政協(xié)副主席劉佳景和中國李贄研究學會籌委會會長、首都師范大學張建業(yè)教授為“泉州李贄學術研究會”揭牌,全國政協(xié)港澳臺僑委副主任何少川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子澄為李贄雕像揭彩。據(jù)介紹,李贄是中華民族杰出的歷史人物之一,他以自己睿智的思想,翻開了中國思想文化發(fā)展史上新的一頁。曾作為東方大港的李贄故鄉(xiāng)—泉州,以其發(fā)達的商貿(mào)文化、豐富的歷史底蘊,孕育出李贄思想。修繕并開放李贄故居,舉辦李贄思想學術研討會,是為了發(fā)掘名城的文化積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李贄故居在泉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