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紹興市旅游

紹興市文物古跡介紹

華堂王氏宗祠
  時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金庭鎮(zhèn)華堂村該祠由大宗祠和新祠堂兩座祠堂組成。大宗祠始建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是為祭祀王羲之三十六世孫王瓊夫婦而筑。建筑面南向,面積約1800平方米。華堂村是王氏聚居地,華堂王氏宗祠對研究王氏家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紹興華堂王氏宗祠建筑一進為王氏三卜六世祖與其配偶石氏的靈位,一進與二進之間有二層廂房,二進供奉王羲之像和王氏祖先的靈位。紹興華堂王氏宗祠神堂建于明末清初,南面有一古戲臺,坐北朝南,單檐歇山頂,平面呈正方形,邊長4.5米,通高6米,臺板高1.7米,四角柱頂架設橫桁,桁下柱間穿插雕花月梁,臺內(nèi)頂設天花板,上繪人物、花草、竹石圖案,正中置網(wǎng)形藻井。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02、琉璃塔
琉璃塔
  琉璃塔位于何家婁村(原港口),原建筑蕩然無存,現(xiàn)在的琉璃閣是港口村為了恢復古跡,于2002年重修的。該塔的屋頂用黃色琉璃鋪就,呈0形,八角玲瓏,建筑面積15平方米。塔分上下兩層,下層高3米,四面墻壁;上層高2米,四面玻璃;頂部是“雞籠頂”式樣,中間懸掛一白熾燈泡。塔的正門朝南,門上的橫梁為一長條型石塊,上刻“重華離照”四字;門的左右兩邊石柱上勒刻著一副對聯(lián),為“山-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琉璃塔在歷史上起著燈塔的作用,原來以前長塘水路十分發(fā)達。夜航船到了港口村寬闊的下大江云龍橋,河道變得狹窄,轉(zhuǎn)彎幅度很大,為了給來往的航船照亮行程,熱心人便斥資建造了這座琉璃塔。以前點的是油燈,用的是香油,由旁邊的關帝廟住持負責點燈、上香油,用滑輪的原理吊下燈盞添加香油。……[詳細]
103、云梯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梯橋
  云梯橋位于華舍街道張婁村,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民國二年重修(1913年)。南北走向,橫跨張溇橫江,系單孔石拱橋。橋面由五拼石梁縱向并列鋪設,其中東西二拼橋梁石側(cè)面陰刻“云梯”二字;同時,橋面東西兩側(cè)置欄板欄桿,望柱柱頭雕刻覆蓮,望柱兩側(cè)置抱鼓石,西側(cè)欄板側(cè)面陰刻“民國二年募捐重修”字樣;拱圈由條石縱向并列砌置;南北兩端橋堍由條石錯縫疊砌而成,落坡自南向西、自北向西均呈“折角形”,并設三層臺階,間隔二層平臺。另外,橋北側(cè)立有“紹興縣文物保護單位”標志碑一座。該橋形似“元寶”,故當?shù)厝擞址Q其為“元寶橋”;橋面寬223厘米,拱圈跨度270厘米,矢高220厘米,其造型獨特,結(jié)構(gòu)堅固,歷來是連接張溇村橫江南北兩岸民居的主要通道,為研究紹興橋梁史提供了一處可靠的實物依據(jù)![詳細]
紹興安昌福洪橋
  福洪橋在后港西口,是一座造型別致的石梁橋。橋身中間的石條上,鏤刻著圖案對稱的花紋,中間鐫有“福洪橋”三字。但當?shù)乩习傩諈s叫它洪橋,反而把它的真名忘記了。橋在清康熙年間由里人重建,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重修。橋長16.4米,寬2.1米?缍葹4.7米。相傳在太平天國年間,農(nóng)民起義軍反抗清政府的統(tǒng)治,由于眾多的原因,遭到失敗。當時有一支太平軍從外地流落到安昌,當?shù)氐刂骱兰澥挚謶,勾結(jié)清政府,一面散布許多謠言,污蔑他們是青面獠牙的“長毛”,一面伺機將太平軍鎮(zhèn)壓。有一天,大地主黃通令糾集地主武裝勢力,在福洪橋上,殘酷地殺害了幾百個太平軍的士兵,太平軍士兵的鮮血染紅了福洪橋的石階,染紅了碧澄的后港河。景點位置浙江省紹興縣安昌鎮(zhèn)……[詳細]
斯氏古民居
  斯氏古民居為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大型宗族建筑群。位于浙江省諸暨市斯宅鄉(xiāng)東白湖旁,占地1.3公頃,F(xiàn)存民居建筑多為清代所建,共有十四處之多。最具代表性有斯盛居、發(fā)祥居、華國公別墅。斯盛居約在1798年由里人斯元儒建造;“筆峰書屋”建于1822年;發(fā)祥居建于1802年前后,為斯元儒胞兄元二所建;華國公別墅是斯國華的家廟,學塾也設在其中,其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斯氏古民居各個組群皆有高墻圍護,構(gòu)成各自獨立的建筑組合空間,內(nèi)部由若干合院組成,布局對稱,軸線明確,斯氏古民居是我國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的“一面鏡子”,是中國古代江南民居建筑技術、美學和生態(tài)學的完美結(jié)合,是研究我國封建社會倫理宗法的重要實物資料![詳細]
106、西施殿
西施殿
  西施殿在諸暨城關西,左伴浣紗江,右依苧蘿山,古稱浣紗廟,祀西施。相傳城關鎮(zhèn)蘭蘿山上很早就有紀念西施的建筑,唐時已具規(guī)模,歷宋元而不廢。明崇禎五年諸暨知縣張央重修后改名西子祠。清道光、咸豐年間及民國18年均有修葺,并改稱西施殿。西子祠屢毀屢修,清道光二十二年,由陳延魯捐資重修。咸豐十一年又毀于戰(zhàn)火。光緒年間,里人集資重修,架屋三楹,余皆荒廢。民國初,已成“短垣半紀,蘚草迷離!泵駠四辏愬\文等集資再建,正廳三間,祠宇高敞,門額書顏體“西子祠”三字,里人周嗣培署,前臨曠地,植花栽竹,圍以石欄,民國二十三年兩廡又配筑南廳、北閣。正廳鑾閣,中供西施塑像,旁立宮女二,鑾閣頂端豎二小匾,一曰“歸真處”,一曰“時雨之化”。地址:紹興諸暨市苧蘿東路20號(西施故里旅游景區(qū)內(nèi))類型:園林/花園祠堂游玩時間:建議2小時開放時間:7:30-16:30門票信息:門市價:45.0元成人:45元;學生、老年、兒童……[詳細]
馬劍古建筑群
  馬劍古建筑群位于諸暨市馬劍鎮(zhèn),年代為清。馬劍鎮(zhèn)馬劍古建筑群(戴氏宗祠、樹徳堂、敬義堂)建于清代,包括宗祠、民居,規(guī)模龐大,結(jié)構(gòu)保存完好,布局合理,在地方建筑中具有代表性。戴氏宗祠內(nèi)設有馬劍歷史文化陳列館、金肖支隊陳列館、義祠、封宦祠、戴氏歷代名人館(原為節(jié)孝祠)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和教育價值,且規(guī)模較大,造作亦好,對研究清代祠堂建筑及當時社會結(jié)構(gòu)中的互助體系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馬劍古建筑群中的各個組群建筑形式獨具特色,皆以高墻圍護,構(gòu)成各自獨立的建筑組合空間,建筑布局局線明確,既有良好的防衛(wèi)功能,又反映出宗族聚居的建筑格局。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08、馬寅初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寅初墓
  馬寅初墓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現(xiàn)代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馬寅初(1882-1982),字元善,嵊縣(今嵊州)人。經(jīng)濟學家、教育家。早年留學美國,1915年回國。曾任北京大學經(jīng)濟系主任、教務長,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國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jīng)濟委員會副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人口學會名會長等職。在我國高等教育、經(jīng)濟學、人口理論研究等方面作出重大貢獻,尤以《新人口論》最為著名,其人口學說成為我國計劃生育國策的基本依據(jù)。 馬寅初于1982年北京逝世,遵其遺愿,部分骨灰送回家鄉(xiāng)嵊州,安葬于下王舍村母親王太夫人墓旁。……[詳細]
勝利山石室土墩墓群
  勝利山石室土墩墓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春秋戰(zhàn)國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古墓葬群。分布在大二房村村東勝利山山頂與山脊上,數(shù)量較多,共有20余處,屬石室土墩墓,保存都比較好。這些墓葬的特點是:均采用未經(jīng)加工的不規(guī)則塊石壘砌成狹長條形墓室,墓室兩壁往上逐漸內(nèi)收,橫斷面呈梯形,上面用長條石蓋頂,石室周圍和上面加蓋大量封土,外表形成一座橢圓形的土墩。石室的規(guī)模有大小之別,大者長達30多米,底寬2米多,高4米多,規(guī)模十分宏大。小者長68米,寬1米左右,高不足2米。墓內(nèi)的隨葬品一般為印紋硬陶和原始瓷器。石室土墩墓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越國地區(qū)流行的一種主要的墓葬形制,是保存至今的越文化重要遺存。……[詳細]
新一堂、繼述堂
  新一堂、繼述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新一堂坐西朝東,規(guī)模較大。由中軸線上的三進建筑、廂房及東西院墻外的兩重側(cè)房組成。中軸線上有臺門、天井、門廳七間、天井及兩側(cè)廂樓三間、正廳三間及兩側(cè)夾屋、天井及兩側(cè)廂房二間、后樓三間兩弄帶夾屋等。第一道側(cè)屋并列九間,北斷并有樓廳三間;第二道側(cè)屋并列十三間,其南側(cè)另有跨院兩座。整體建筑群形成縱深淺,橫向?qū)挼慕M群布局。主體建筑制作略精,梁架有雕刻。繼述堂坐西朝東,規(guī)模略小。由中軸線的三進建筑、廂房及院墻外側(cè)屋組成,其中軸線上的門廳已毀。兩組建筑均建于清代晚期,除了繼述堂門廳外,其余保存比較完整![詳細]
111、馬臻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臻墓
  東漢時,會稽山陰(今紹興市)的西南,群山聳立,東北地勢低洼,,曹娥江掠過東境,浦陽江流貫西疆,兩江都和杭州灣相通,每當潮汐倒灌,山洪暴發(fā)時,東北帶遍地漫溢,一片茫茫澤國,頓時成為魚譬之地,百姓受盡災難。順帝永和五年(140年),馬臻出任會稽太守。他是當?shù)厝,很能了解民間疾苦。到任后便勘察地勢,設計方案,組織百姓平高丘,束狂瀾,以會稽郡城為中心,筑起自五云門至曹娥江的東湖堤,長七十二里,又筑起從常禧門至浦陽江的西湖堤,長五十五里,這就是聞名古今的“鏡湖”。早在鏡湖形成之前,這片澤地被稱為慶湖。東漢以來,又有賀家湖,南湖,長期,大湖、賀監(jiān)湖,鑒湖.照湖等稱呼,或者是因地形特征、名詩佳句而得名,或者是由皇帝廟諱,湖池歸屬而改稱。宋代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說,東晉王羲之有“山陰路上行,如在境中游”的佳句,才有“鏡湖”之稱。但據(jù)謝承《會稽先賢傳》記載,至遲在三國時已稱鏡湖。宋時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詳細]
112、三江閘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江閘
  三江閘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 公布時間:1963年3月11日 位于斗門鎮(zhèn)三江村北300米處。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紹興知府湯紹恩建。為解除山陰、會稽(今屬紹興縣)、蕭山三縣的內(nèi)澇和防御海潮倒灌而建。閘長108米、頂寬9.16米,閘體利用山峽形勢以巨石砌成,石間用榫卯連接。加立27個梭墩,共28孔,皆用天上星宿命名,故名稱“應宿閘”。上架石梁,既能啟閉,又能通行,F(xiàn)閘門已廢,僅起橋梁作用。閘旁存清代重修碑四通。三江閘為浙江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水利樞紐工程。泄水流域面積達1520平方公里,400余年來,對解除蕭紹平原的洪、旱、潮災害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 ……[詳細]
戒珠寺王羲之故宅
  紹興市區(qū)東北隅昌安門內(nèi)的“戒珠寺”,陳列著“書圣”王羲之的文物。這里原是王羲之的老宅,“戒珠寺”是王羲之終生的內(nèi)疚。王羲之故宅戒珠寺位于蕺山南麓,今紹興西街。古宅所以名稱戒珠寺,還得從一段歷史故事講起。傳王羲之有兩樣所好,一是愛鵝,一是癖珠。王羲之為了讓十指靈活有力,增加書寫的氣勢,他隨身都佩帶一顆晶瑩剔透、珠潤玉圓的明珠,不時握在手掌中,來回摩挲。一天,王羲之手搓明珠站在池畔觀賞白鵝戲水,忽然家僮通報一位僧人前來造訪,王羲之隨手將明珠放在桌上,與這位僧友敘談。其間,又有人來見王羲之,王請僧人稍候,出去會另一客人;貋砗,桌上的珠子卻不見了,王羲之就懷疑是這位塵外之人,欲心未凈,雖不便明言,但臉上流露出鄙夷之色。僧人見狀,頓感冤屈,卻有口難辨,只好怏怏而去……這位僧人無端遭此不白之冤,傷心過度,竟然茶飯不思,沒多久就以“坐化”為名,不吃東西餓死了。沒想到,王羲之家中的一只大白鵝突然也病怏怏……[詳細]
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
  紹興越國文化博物館位于魯迅路與中興路口,東接沈園,西接魯迅故里,是市中心的一朵文化奇葩,也是國內(nèi)外聚集越文化系列文物規(guī)模最大、品種最全、藏品最精的民營博物館。展示面積3800平方米,分為越窯青瓷、會稽銅鏡、古越兵器、金銀玉石四大系列。越窯青瓷匯集了從西周到南宋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品質(zhì)精美,秘色貢瓷之真品均為聞名遐邇的國之珍寶;會稽銅鏡,名震中外,工藝精致,巧奪天工;古越兵器為古越一絕,風靡世界,是中華民族兵器中的瑰寶。展館四層設“國粹館”,是本館的重要展區(qū),陳列的藏品有越國開國帝皇允常和吳王的珍寶!巴跽咧畡Α、“唐越窯青瓷兵馬俑”等展品,均為國內(nèi)外孤品,件件堪稱國寶![詳細]
115、松門寺
松門寺
  松門寺,長塘人皆稱為“松門頭”,建于明朝年間,位于原塘里村和長塘村交界處,是通向羅村、篁村等里山的必經(jīng)之路。原先有很多房屋,現(xiàn)尚存高約七尺、寬丈余的石砌山洞,門楣上刻著“松門”兩字,下面兩邊有石刻草書楹聯(lián),上聯(lián)是“屋從青峰云徑出”,下聯(lián)是“門傍蒼松樹底開”,系乾隆戊辰科狀元梁國治(上虞梁巷人)撰并書。洞深百余米,習習涼風,在洞內(nèi)東西對流。上面建有房屋,供奉關圣帝君。1940年,日軍進犯長塘時,燒掉了松門頭眾多房屋,松門頭變得破敗不堪。八十年代,有熱心人依照原先的樣子在松門頭原址上建造了大雄寶殿及房子若干,香火開始又旺了起來,并于2004年初獲市民宗局批準保留,是長塘一處合法的佛教場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