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漢中市旅游

漢中市文物古跡介紹

龍崗寺古人類遺址
  龍崗寺古人類遺址龍崗寺古人類遺址落在陜西省南鄭梁山鎮(zhèn)境內(nèi)與歷史文化名城漢中隔江相望。該遺址文化內(nèi)涵包括舊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漢代墓葬群,寺院建筑和近現(xiàn)代革命舊址五部分。舊石器文化,1943年以來在此發(fā)現(xiàn)數(shù)以千計的舊器,類型有砍砸,石球,尖狀器,刮削器等,與大熊貓,劍齒象,羚羊等第四紀蒲乳動物化石伴生。龍崗寺舊石器在地質(zhì)年代為中更新世早期,絕對年代距今120萬年以上(見《人民日報》1992年2月10日第四版),早于藍田猿猴人遺址,是迄今發(fā)現(xiàn)陜西最早的舊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1983年10月至1984年底,省考古所對該遺址進行了部分挖掘,清理了430座墓葬,出土了人面壺,彩陶罐,船形壺,獸頭尖底瓶,人頭彩陶壺等文物三千余件。該遺址的發(fā)掘為研究我國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淵源,分期和發(fā)展脈絡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也證明了7500年前龍崗寺人類最早培育了豆科植物。漢代墓葬群,分布在龍崗寺以東50米,省……[詳細]
青木川老街建筑群
  青木川古鎮(zhèn)位于陜,甘,川交界處。是一個一腳踏三省,雞鳴響三省的地方,F(xiàn)保存古樸獨特、雕梁畫棟、風格典雅,古建筑房屋260余間,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已于2001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群是以魏輔唐新、老宅院、回龍場老街以洋房子、輔友社、船形屋為主體的所有清代和民國建筑及輔仁中學禮堂。古鎮(zhèn)現(xiàn)存的古街回龍場,系明成化年間所建,東西長800多米,寬50余米,街道寬4米,總面積達4萬余平方米。古街上近百家人戶的房子都是四合院,二進二出的兩層結(jié)構(gòu),保存度達80%。古鎮(zhèn)保存最為完整的是魏氏宅院,系民國年間知名紳士魏輔唐所建,F(xiàn)遺存有魏氏宅院兩處,商貿(mào)用房5處,遺留其倡辦中學一所,總面積達10000平方米,保存度達85%。臨近8公里處有明清時瞿氏、魏氏、趙氏、屠氏祠堂,并有立碑刻字,保存度達70%。青木川是一塊美麗、富饒、神奇而正待開發(fā)的風水寶地,有豐富的資源,有悠久深厚的文化沉淀,也有……[詳細]
43、蕭何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蕭何墓
  蕭何墓位于城固縣城東北一公里的博望鎮(zhèn)謝家井辦事處杜家漕村。蕭何(?—前193年),沛人(今江蘇省豐縣),公元前206年隨劉邦駐漢中,漢王朝建立后被拜為相國,封酂侯,謚文終侯,葬于咸陽五陵塬。傳說蕭何當年隨劉邦來漢,在城固練兵、興修水利,惠澤當?shù)厝罕,后人為了祭奠他,修建蕭何墓和蕭何祠祭拜。城固蕭何墓為衣冠墓,墓座西向東,墓冢呈橢圓形,長15米,寬10米,高5米。墓前有石碑三通。正中一通上刻隸書“漢丞相酂侯蕭公墓”,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陜西巡撫畢沅所書,碑高1.87米,寬0.9米,厚0.15米。右側(cè)一通上刻楷書:“漢相國蕭公諱何神墓”,系乾隆十一年(1746)城固知縣藏應桐重立,碑高1米,寬0.7米,厚0.22米。左側(cè)一通大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石碑,上刻楷書:“創(chuàng)修酂侯陵園碑記”,碑高0.7米,寬1.2米,厚0.12米,保存完好。2008年蕭何墓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詳細]
朝陽洞石窟寺
  朝陽洞石窟寺位于城固縣盤龍鄉(xiāng)團結(jié)村西北8.5公里的一個沙石質(zhì)陡崖上,座南朝北,單窟,始鑿于嘉慶十二年(1807)。石窟面闊15米,高8米,進深20米。石窟內(nèi)建寺廟一座,面闊三間通寬11.4米,正殿面闊4.4米,高4米,上面架木板為頂;兩邊的偏殿各面闊3.5米。共有神像30尊。正殿有神像12尊,正中為一佛二菩薩,原頭部均被盜走,現(xiàn)在村民在上面重新安方新佛頭,通高為2.2米,寬1米,蓮臺高0.26米,底座高0.80米,厚0.40米。其余造像均高0.5-1米。造像均施彩繪。正殿兩邊墻壁上繪有十八羅漢壁畫,壁畫有剝落現(xiàn)象。西偏殿后墻是土墻;東偏殿以巨石為后墻上有云狀浮雕,彩繪。有清代至民國碑石6通,圓首方碑,都記載創(chuàng)修、重修朝陽洞等事宜。正殿前有石獅子2個,彩繪,高0.90米身長0.77米。石窟東側(cè)有化簽爐1座,高2.2米,寬0.7米。2011年被城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45、洞陽宮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洞陽宮
  洞陽宮位于城固縣城西北約40公里的老莊鎮(zhèn)紅花村。2008年9月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洞陽宮始建時間,據(jù)《水經(jīng)注》載:“漢水又左會文水,文水即門水也,出胡城(位于今城固縣城西約十公里的柳林鎮(zhèn)古城村)北山石穴中。長老云:杜陽有仙人宮,石穴宮之前門,故號其川為門川,水為門水”。清《城固縣志》載:“門水即今文川河,杜陽仙人宮即洞陽宮”。據(jù)此記載,可見洞陽宮始建時間是在1500多年的魏以前,可以說這是陜南有史可稽最早的道觀。明朝初年,著名的云游道士張三豐,游至洞陽宮后,被這里的山光水色、廟宇殿堂、鐘鼓之韻所陶醉,于是在這里修行多年。從此后,使洞陽宮聲名大振。張三豐住洞陽宮,明英宗天順三年封為“通微顯化真人”,張三豐重建洞陽宮,明神宗萬歷十四年再次培修。清乾隆年間陳本秀修復洞陽宮,并修火城一圈,乾隆五十五年立碑一通,碑文:“宮名洞陽,松杉蒼蒼”。宣統(tǒng)三年(1911),道徒劉宗德在此……[詳細]
46、江灣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灣遺址
  江灣遺址,新石器時代,位于城固縣城西三公里的博望鎮(zhèn)三里橋辦事處江灣村。1981年被城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城固縣文物保護單位。江灣遺址是1976年農(nóng)民耕種時發(fā)現(xiàn)。1979年——1981年,城固縣文化館文物組與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對該遺址進行了調(diào)查,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長約150米,文化層厚約0.5米,并征集石器10件,其中石斧6件,石錛5件,圓塊形石器一件及夾沙陶片等。這批石器器形較小,磨制精致,最小的長約8厘米,最長的不過13厘米。石斧剖面呈扁圓形,其中一件是利用棒形的天然河卵石制成,刃部經(jīng)過磨制,其他部分仍保留河卵石的原始胎面。石錛皆小型,磨光、斜刃。陶片從口沿辨認呈灰色或灰黑色,外部口沿有一周寬3——4厘米的紅色寬帶,其下部與器內(nèi)顏色相同,類似于仰韶文化后崗類型的紅頂碗。后崗類型是仰韶文化在豫北、冀南的一個文化類型,過去在陜西境內(nèi)未曾發(fā)現(xiàn)![詳細]
漢中萬壽寺
  萬壽寺位于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qū),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六年(l383年)。原址漢中城內(nèi)南大街。傳承法系為臨濟正宗。寺中現(xiàn)有建筑觀音殿、大雄寶殿、地藏殿、玉佛殿、天王殿及山門等,均為近年所建,寺中有墓塔一座,碑刻一塊。這里不僅風光優(yōu)美,景觀獨特,而且文物眾多,古跡紛呈。據(jù)漢中萬壽寺住持釋續(xù)學法師的介紹,萬壽寺的來由淵源有以下三個方面?zhèn)髡f……其一是說,在《漢南續(xù)修府志》里祀典目中三十七頁上僅有十個字即“府治西萬壽寺明洪武十六年建”;其二是說,清人王誠齋《東籬憶語》里的一段是:“府治內(nèi)明初所建寺廟,今余三座,一凈明寺,二萬壽寺,三府城隍廟”。前二者已郁為叢林,僧尼均二百余人,細問之則皆臨濟宗派,蓋農(nóng)禪也。城隍廟住道百余人,以鬼道教民,故香火極盛;其三是說,據(jù)漢中七十歲的老人們都能口述出萬壽寺完整時的風貌。萬壽寺面積約十五畝,建筑結(jié)構(gòu)正統(tǒng),殿堂規(guī)模宏大,有四大天王殿、諸天殿、彌勒殿、韋馱殿、大雄寶殿(附列……[詳細]
48、城固鐘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固鐘樓
  城固鐘樓位于城固縣博望鎮(zhèn)鐘樓街,原城固縣城東、西、南、北大街的交匯中心。2008年9月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城固鐘樓通高20米,為磚木結(jié)構(gòu),由臺座與樓構(gòu)成,內(nèi)有陡梯可通頂層。臺座為磚砌,其平面為方形,邊長7.5米,高6米,下有“十”字券洞,可穿行。樓為三滴重檐亭閣式建筑。樓為木結(jié)構(gòu),平面方形。底層每面三間四柱,通面闊氣5.5米;二層平面亦為方形,每面僅一間,四周繞回廊,通面闊4.2米;三層平面為六邊形,每邊長1.45米。屋頂為六角,攢尖盔頂,寶頂為鐵鑄寶珠。各層均施腰檐,老角梁下原有風鈴。一、二層外檐斗共作五踩雙翹,單拱計心造,當心間平身科出斜共做如意斗拱。三層外檐科拱作三踩單翹。外檐斗拱布置疏朗,升拱做法正規(guī)。底部無幽,出翹卷殺弧度較長。平板枋和欄額斷面窄扁。據(jù)清代《城固縣志》記載:城固鐘樓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后因兵禍焚毀,重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1956年在……[詳細]
蓮花遺址
  蓮花遺址,新石器時代,位于城固縣城東1.5公里的博望鎮(zhèn)蓮花辦事處廉家莊村與蓮花池村一帶。1981年被城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城固縣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是一九七三年底縣文物部門在全縣普查文物時發(fā)現(xiàn),經(jīng)縣文物工作者調(diào)查,該遺址高出周圍地面0.1——1米,其東西長約900米,南北長約600米。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地、縣文物部門聯(lián)合進行了試掘,共開探方2個,面積41平方米,出土的有石斧、石鋤、石鑿、石球、陶紡輪、蚌殼、魚骨、獸骨及大量夾沙泥質(zhì)紅陶片和少量泥質(zhì)灰黑陶片。從陶片上能辨認出器形的有:缽、盆、壺、甕、缸、尖底瓶等。遺址發(fā)現(xiàn)兩個圓鍋狀灰坑。從出土的大量草拌泥紅燒土塊中發(fā)現(xiàn)有類似蘆葦編的籬笆和木樁痕跡。據(jù)此斷定,蓮花遺址當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村落遺址。但遺物中的石鋤和外紅內(nèi)黑的陶片,在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遺址中是不多見的![詳細]
50、古胡城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胡城遺址
  古胡城遺址位于城固縣城西約十一公里的柳林鎮(zhèn)古城村東北隅原上。1981年被城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城固縣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原名“古胡城”或曰“胡城”。《輿地紀勝》、《陜西通志》、《漢中府志》、清《城固縣志》俱載:古胡城在城固縣西三十里,張騫使西域與胡妻,堂邑父俱還漢中,筑城而居。據(jù)《水經(jīng)注》載:“義熙十五年古城銅鐘十二枚……”。銅鐘,即古代的“編鐘”,意指張騫當年據(jù)此用作練習胡樂的遺物!冻枪炭h志續(xù)修工作方案》載薛君伯安云:“胡城可以發(fā)掘,或能尋得古碑碣”。古城系土筑成,原有城門。一九七零年修筑陽安鐵路時在此取土,城墻大部分被毀,現(xiàn)只留下東北角一小部分,其長約80米,寬約12米,高約5米。當時在古城取土和近年農(nóng)民在城墻附近種田時,還出土過漢代的磚瓦陶片及漢代的墓葬,從而證明古城的修筑時間較早![詳細]
51、紀信墓
紀信墓
  紀信墓位于城固縣柳林村4組,鎮(zhèn)政府院后約60米處。紀信(?-公元前204年)秦末人,楚漢戰(zhàn)爭中為漢將。滎陽突圍時,佯裝漢王出降,使劉邦逃生,遂被項羽燒死。劉邦稱王后,封紀信為城隍,當?shù)厝罕姙榱思o念他,在此修建紀信墓和城隍廟。柳林城隍廟當年規(guī)模宏大,在漢中地區(qū)頗有影響,解放后,城隍廟被毀。現(xiàn)存墓葬一座,封土為圓丘形,周長24.6米,高2.1米,封土前有一碑刻,為1995年12月城固縣柳林鎮(zhèn)政府立,正面書“漢紀將軍墓”,背面介紹紀信之生平。墓冢南約5米處建一祠堂,坐北朝南,磚木結(jié)構(gòu),歇山頂,抬粱式五架粱;面闊12米,柱中距3.7米,進深6.3米,廊寬0.8米;門額正中撰隸書“紀信祠”,祠堂內(nèi)有紀信彩塑。紀信墓與紀信祠已成了當?shù)厝藗儚氖伦诮袒顒拥闹饕獔鏊!?a href=/landscape/59/jixinmu.html class=blue >[詳細]
52、開明寺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明寺塔
  開明寺塔位于洋縣城內(nèi)廣場中。塔在原開明寺北,故稱開明寺塔,寺早圮廢,僅余此塔!堆罂h志》載:“開明寺塔:與寺俱建于唐初”!稘h中府志》載:“開明寺:縣南二百步,0院也。唐開元中(公元713-714年)建,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重修,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為叢林。有浮屠高十三層”。塔為方形單層多檐式磚塔,塔身北面正中設券門,內(nèi)辟方形小室,室長、寬各為1.5米,至頂高約3米。共十三層,各層高度和直徑,均自下而上逐層縮小。至頂復以半圓形的復缽及八邊形的剎柱和寶蓋。自第二層以上,塔身各面共有佛龕五十二個及方形單層小塔一百個。佛龕內(nèi)都有石雕佛像,各層塔角都有風鈴,今已不全。塔古樸,雄峻,為洋縣內(nèi)僅有的古建筑物,F(xiàn)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國立西北工學院舊址
  國立西北工學院舊址(古路壩天主教堂):位于縣城南12公里處的董家營鄉(xiāng)古路壩村,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由荷蘭人設計,我國優(yōu)秀工匠施工修建。整個建筑群設計獨特,構(gòu)思巧妙,用料考究,建造工藝高超,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和觀賞價值,現(xiàn)存有主教公館和修女院,全部保存完好?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西方傳教士紛紛回國,國內(nèi)大批高等院校遷入漢中,因古路壩天主教堂空閑,原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私立焦作工學院合并組成國立西北聯(lián)大工學院,共設8個學系,院址設古路壩天主教堂,辦學達八年之久,培養(yǎng)本科生13000多人,新中國成立后成為兩院院士的有25人,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急需人才,槵樀淖x書聲替代了往日的誦經(jīng)聲,這里成了喚醒民眾、啟迪智慧、追求真理、尋求幸福的所在。古路壩與成都華西壩、重慶沙坪壩并稱為抗戰(zhàn)時期全國著名的中國文化“三大壩”,……[詳細]
54、仙果寺
仙果寺
  仙果寺仙果寺源于三教殿,即佛、道、儒三教合一。原名三教殿,老殿址在西岔河鎮(zhèn)中心校。2007年在得到縣民政部門的批準后,由當?shù)刈诮倘耸孔园l(fā)組織了仙果寺籌建委員會,通過民間募集善款84萬元,在三教殿上壩組千年白果樹旁重新修建仙果寺。仙果寺大殿于2008年初開始動工建設,2009年3月全面完工,接受信徒和游客的朝拜。目前,仙果寺共建成正殿一座,建筑面積170m2,內(nèi)塑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座神像。鋪設大理石廣場620m2,修建古樹保護圍欄,將千年白果樹用鐵護欄保護在廣場中心,成為仙果寺的一道獨特風景。一年來,因仙果寺大殿建筑恢弘大氣,千年白果樹與之相得益彰,更因三教合一的文化傳承,使得仙果寺建成至今已累計接待省內(nèi)外信眾及游客3萬余人,蜚聲陜南![詳細]
南鄭玉泉寺
  玉泉寺玉泉寺位于南鄭縣陽春鎮(zhèn)泉溝村玉泉北側(cè),據(jù)《南鄭縣志》載:“玉泉又名芝泉,傳說盛產(chǎn)靈芝。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在泉修建玉泉寺。玉泉屬上升泉,水由平地涌出。碧綠如玉又名碧玉泉,面積約為700平方米,流量0。21立方米/秒,清代以前當?shù)鼐用窬驮谌芷鍪,分九渠引水灌田。玉泉北?cè)原有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修建的靈漢澤廟。據(jù)《關(guān)中勝跡圖志》卷二十二記載:“玉泉北有龍祠,春夏水旱,禱者俱集,嘉定四年奉敕封為濟,賜廟靈澤”。玉泉寺占地面積1055平方米。現(xiàn)保留兩棵古柏,一座樂樓,三間佛殿,存碑刻十二通,碑文被毀無可辨識,樂樓系清代建筑,磚木結(jié)構(gòu),飛檐翹角,彩繪圖案清晰完整。古柏(西)樹圍3.70米,樹高35米,樹冠12米,可鑒玉泉寺之久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