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亳州市 > 蒙城縣旅游

蒙城縣文物古跡介紹

九頂靈山寺
  九頂靈山寺位于蒙城狼山山頂,寺有山門,前殿、中殿、后殿共13間。分兩進院落,有院墻圍護,總體為磚石結構,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原寺院宏大,分上寺和下寺兩部分,共有殿宇百余間,距今1300余年。初名“昭明寺”,是取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tǒng)之溢號命名的。蕭統(tǒng)德才兼?zhèn),信奉佛學,天下頌仰,被武帝封為昭明太子,后在“侯景之亂”中喪生,故以其命名,以示紀念。宋朝時更名為“當陽寺”。至元朝時,該寺毀于火災。明初重修后,主持僧和地方主事者為擴大影響,招攬香客,傳說山神靈驗,就把寺名改為九頂靈山寺。一千多年來,該寺聞名淮北,周圍數(shù)百里的善男信女紛紛來此求神問卜。靈山寺的磚雕藝術堪稱一絕,不僅逼真?zhèn)魃瘢覕?shù)量很多,它是靈山寺的瑰寶![詳細]
八慈寺曉鐘
  蒙城南門內有座寺院,名曰慈氏寺(今已改建為城關第三小學)。建筑宏麗,雕塑精美。寺內高懸大鐵鐘一座。緊靠慈氏寺的東南角,有一寶塔,名曰慈氏塔,又名萬佛塔。塔體八角十三層,挺拔秀麗,直插云端,每層每角均懸有銅質風鈴。這塔、寺相映成輝,頗為壯觀。舊時,每日破曉,寺內僧人撞響大鐘,嗡嗡的鐘聲伴隨著寶塔叮叮玲玲的風鈴聲,響遍古城的各個角落,令人心曠神怡。市民、商賈們在這悅耳的聲音中紛紛起床,從事一天的勞作。清代詩人王廷珍詩云:慈氏鐘聲動曉風,獅音夜吼東方紅。忽然喚醒邯鄲客,納上芒鞋隨呂翁![詳細]
雙鎖山烈士陵園
  雙鎖山烈士陵園位于蒙城縣雙鎖山上,1983年有小澗區(qū)委、區(qū)公所修建,用以紀念當?shù)卦诳谷諔?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犧牲的烈士,蒙城縣城西北地區(qū)25公里小澗鎮(zhèn)東側雙鎖山旁依渦河,南北走向,延綿約十華里。北有狼山,南有黃柏山、尖山,可謂群山環(huán)抱。五代時當?shù)嘏⑿蹌⒔鸲ㄒ源松搅⒄o鄉(xiāng),捻軍領袖張樂行曾在此活動,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均作為防線要地山上山下文物古跡較多,著名景點如劉金定飲馬泉、梳妝樓、上馬臺、涼馬棚、宋武烈王高瓊墓、紅城遺址等。 ……[詳細]
蒙城尉遲寺新石器時代遺址
  渦河流域,人文薈萃,歷史悠久,世稱道家文化的搖籃!94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公布,蒙城尉遲寺新石器時代遺址名列第四。尉遲寺,是蒙城東北22公里許町鎮(zhèn)畢集村東的一座古廟,為紀念唐代大將軍尉遲敬德而建。廟座落在一個高孤堆上。今廟已無存,僅剩下高出地面3米多的孤堆,人稱“尉遲寺孤堆”。八十年代初,蒙城縣文物部門調查發(fā)現(xiàn)這一孤堆屬新石器時代遺址,遂呼其名為“尉遲寺新石器時代遺址”。經安徽省考古隊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反復調查,確定這座遺址為原始社會中晚期遺存,距今4500年至5000年。其中心部位面積約10萬平方米,北依宿蒙公路,東臨灌溉渠,西、南靠鄉(xiāng)間土路,整個遺址保存基本完好。1989年秋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隊開始對該遺址進行了科學考古發(fā)掘,直至1995年,經連續(xù)7個年頭的九次發(fā)掘,揭露面積近一萬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各類文物,并清理出大汶口文化時期的房基52間,墓葬168……[詳細]
25、雙公廟
雙公廟
  位于蒙城縣呂望鎮(zhèn),始建于唐,清末重修,是安徽省少有的唐代廟宇。今尚存前殿3間,供奉莊子,后殿3間,供奉姜子牙。雙公廟為磚木結構,建筑面積約140平方米。因姜子牙又名呂望,該鎮(zhèn)因此而得名。1998年蒙城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底縣政府撥款開始維修,2002年初修復工程結束,并正式對外開放![詳細]
蒙城文廟
  蒙城文廟,亦稱黌宮、黌學,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是祭孔、演禮和辦學的地方。文廟自前而后依次為靈星門、泮池、泮橋、大成門和大成殿(孔子被稱為集大成之先師)。靈星門正對著青云街,取其平步青云之意。靈星門的西南側有一井,名圣井。大成門東連名宦祠,西連鄉(xiāng)賢祠。大成殿前東西各有配廡,殿東為節(jié)孝祠,殿西為忠義祠。東院是文昌閣,西院是明倫堂。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筑,也是淮北地區(qū)保存最為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的文廟大殿。殿內正中供奉著孔子神龕牌位和塑像,兩側置顏回、曾子、子思、孟子四位的塑像牌位。殿上方懸掛著康熙、乾隆皇帝御書萬世師表、生民未有、與天地參三塊匾額。殿前閱臺高一米余,上有漢白玉欄桿,愈加顯得氣勢恢宏![詳細]
蒙城萬佛塔
  萬佛塔又名插花塔、興化寺塔、慈氏寺塔(因為此處宋代有興化寺、元代有慈氏寺),俗稱蒙城磚塔,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北宋崇寧元年(1102),一說始建于唐代,坐落在蒙城縣城東南。塔共13層,高38.6米,底周24.3米,每層有8門,4真和4假,1至7層以下門窗立位相同,8層以上逐層轉換,上下錯置,每層飛檐下裝飾有各種花紋的圖案,塔頂裝有鐵制0,每角飛檐懸鈴。塔體內體外鑲嵌有赭、黃、綠三色琉璃磚1300余塊,每塊磚雕有佛像3尊,中為釋迦牟尼、左為迦葉、右為阿難,也有很少幾塊只刻有一個佛象,總計6000余尊,因此世稱此塔為萬佛塔。萬佛塔有4個特點:第一,平面八角,第一層塔身特高,下半部為實心體,上半部皆為梯形,正門開在塔北面的上半部。第二,塔為樓閣式,2、3、4層平座,用仰蓮瓣承托,替代斗拱,既美觀,又簡練。第三,塔的內部結構頗多變化,采用穿心式、回廊式、壁內折上式、實心式等混合方式。第四,……[詳細]
檀公城遺址
  檀公城遺址位于亳州市蒙城縣,年代為東周、漢、北魏。2019年,檀公城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城遺址
  紅城遺址位于亳州市蒙城縣,年代為戰(zhàn)國、漢。2019年,紅城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馬玉昆故居
  蒙城馬玉昆故居,又名馬公府,清末愛國將領馬玉昆府第,是目前皖北地區(qū)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古民居。坐北朝南,兩進三院落,呈品字分布。橫向三排房屋面闊十間,均有前廊,第一進院東西廂房各四間。第二進院除東西各四間廂房外,中軸線上縱列一排院墻,將后院分成東西兩個庭院。馬府建筑風格古樸典雅,磚木結構,房梁一般為三層垛梁,在屋檐、房梁之上,存有大量磚雕、木雕。馬玉昆是一代抗擊沙俄、日本和八國聯(lián)軍的愛國名將,曾隨左宗棠抗擊沙俄侵略,收復烏魯木齊等城市,駐守新疆16年。1894年甲午戰(zhàn)爭中他指揮取得平壤南路保衛(wèi)戰(zhàn)勝利,后調直隸。1900年,奉命統(tǒng)帥軍在天津、北倉抵御八國聯(lián)軍,后為慈禧和光緒保駕西逃。1908年去世。其府第是皖北地區(qū)清代精品官宦府第,是他-起居的見證物,具有晚清時期北方民居的典型特點,對研究古代建筑,特別是清末時期公館建筑藝術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詳細]
陸建章宅
  陸建章宅位于蒙城縣。陸建章(1862-1918),字朗齋,乳名八庚,蒙城東南六十華里陸瓦房莊人。曾任清二品道員,曹州總兵,袁世凱政府的陜西督軍等職,后被段祺瑞指使徐樹錚誘殺于天津,歸葬蒙城故里。陸將軍府和墓地是陸建章在陜西督軍任內興建和選定的。府第在莊內,墓地在莊東頭,兩者直線距離約100米,中間有一條南北大溝。府第南北長60米,東西寬27.3米,F(xiàn)僅存前大門、兩邊耳房與后廳兩部分,門樓超過耳房三尺多高。房屋均為磚木結構,木刻花紋,門檻高約一尺。門檻兩旁有兩塊長方形的下馬石,石的前面及內側雕有花鳥魚蟲,雕工精湛,栩栩如生。后廳房較為高大,并排七間,出廈,木柱,礎石為石碇,正廳房屋為小瓦覆頂。在故居里尚能感受到陸將軍當年的風范,似乎落葉歸根是中國人千年不變的道理。作為蒙城人的將軍,雖不說榮歸故里,但能在故鄉(xiāng)留下這一片宅院,是一種文化的積淀,更是一面催人奮進的旗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