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晉中市 > 靈石縣旅游

靈石縣文物古跡介紹

1、靈石王家大院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石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靜升鎮(zhèn)(2003年被命名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距世界文化遺產(chǎn)平遙古城35公里、介休綿山4公里、十八羅漢頭像海外回歸故里資壽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來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為優(yōu)勢,推出的一條精品旅游線路。同蒲鐵路、108國道縱貫縣境,大運高速公路靈石出口處距王家大院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靜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后建成。建筑規(guī)模宏大,擁有“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別被喻為“龍”、“鳳”、“龜”、“鱗”、“虎”五瑞獸造型,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現(xiàn)以“中國民居藝術(shù)館”、“中華王氏博物館”和“力群美術(shù)館”開放的紅門堡(龍)、高家崖(鳳)、崇寧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間,面積8萬平……[詳細]
夏門古堡
  夏門古堡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晉中市西南端、靈石縣境、夏門鎮(zhèn)域,始建于明朝萬歷中期,終建于清朝光緒年間,歷時三百余年。累積建成以城堡式建筑群為核心區(qū)的民居建筑。夏門古堡建在秦王嶺的龍頭崗上。自汾河北岸,依山就勢,順坡而上,密密匝匝的布滿整個龍頭崗。古堡依山傍水,負陰抱陽,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前對峭壁以為屏,后倚峻嶺以為靠,下臨汾水以為險,底坐磐石以為基;確乎是一處位置優(yōu)越、環(huán)境優(yōu)美、可居可賞、可御可逸的城堡式民居建筑群;不論從民居科學(xué)角度衡量,還是從陽宅風(fēng)水講究測看,都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理想宅第。位于夏門村西的秦王嶺,曾是隋末李淵、李世民父子晉陽起兵進軍關(guān)中、途經(jīng)雀鼠谷時駐軍的地方,與秦王嶺相對的汾河對岸有隋將宋老生扎過寨的老生寨。雀鼠谷曾發(fā)生一場對唐王朝生死攸關(guān)的決定性戰(zhàn)役——雀鼠谷大戰(zhàn),因此歷來為史家所重視,也是研究李世民生平的重要史跡。至今,夏門村后的山坡上仍依稀可見當(dāng)年李世民征戰(zhàn)、留宿過……[詳細]
靜升文廟
  靜升文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王家大院風(fēng)景區(qū)內(nèi)。始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已有近70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具有鮮明特色,堪與州縣文廟相媲美的鄉(xiāng)村文廟。靜升文廟規(guī)模雖小,面積僅3500平方米,卻有欞星門、泮池、狀元橋、大成門、大成殿,尊經(jīng)閣等一系列的建筑,并配有被稱為“天下第一壁”的雙面鏤空石雕“鯉魚躍龍門”午壁,體現(xiàn)了極高的歷史價值、科學(xué)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該廟興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至順三年(1332年)開工,歷時四年到至元二年(1336年)落成,經(jīng)明清及民國年間多次維修,現(xiàn)存為元明建筑。廟址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現(xiàn)存戟門、大成殿,兩廂建奎星樓、配殿,占地面積2237平方米。廟前照壁,元代修建。大成殿建于高0.95米磚砌臺基上,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六檁前廊式結(jié)構(gòu),外檐斗栱三踩單翹,單檐懸山布灰瓦頂。文廟建筑以元明為主,門口的鯉魚躍龍門影壁是元代遺物之一……[詳細]
4、韓信墓
韓信墓
  韓信墓位于靈石縣城南10公里的高壁嶺,海拔1200米,山勢險峻,峭壁深澗,北倚綿山,南接霍岳,東與靈空山對峙,西與秦王嶺相望,乃秦漢時期古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險要,扼南北交通之咽喉,歷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川陜通衢”之美譽。韓信,漢初三杰之一,漢代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漢初諸侯王,楚漢相爭時被劉邦拜為大將,統(tǒng)率全軍,足智多謀,輔佐劉邦破項羽,項羽戰(zhàn)敗,自刎烏江,劉邦遂成帝業(yè)。劉邦封他為齊王,漢朝建立改封楚王,后有人告他謀反,降為淮陰侯。公元前196年,北方陳豨反,與匈奴聯(lián)合進犯中原,劉邦率師親征。呂后策劃在未央宮變將韓信謀殺,遣人帶韓信首級送往山西代縣晉見高祖,行至靈石城南高壁嶺逢高祖凱旋,遂令葬于嶺上,隨從軍土每人捧土一掬即堆成墓,F(xiàn)存韓信墓丘方圓30米,高10米,墓外原有磚切圍墻,內(nèi)有1米多寬的通道,墓前現(xiàn)遺存有青石刻“漢淮陰侯墓”碑一通。墓前建有韓信廟,祠廟座北朝南,始建于金明昌年……[詳細]
資壽寺
  俗稱蘇溪寺,位于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0公里處的蘇溪村西側(cè)。寺院座北朝南,東臨綿山,西傍汾河山環(huán)水繞,水秀山青,古樹交蔭,風(fēng)景秀麗,為三晉古剎群中不可多得的一處勝景。據(jù)現(xiàn)存的碑文記載,寺院創(chuàng)建于唐代咸通l1年(870),重修于宋,以祈求圣佛賜福保佑庶民長壽而得名:“資壽寺”。所謂“資”者,供給、賜予也。據(jù)說宋代寺中香火較為興盛,每日朝鐘暮鼓過堂上殿的僧徒,多達20余人。金代末年,寺院因周圍林木失火而致毀。隨之,眾僧各奔東西,香火斷絕。相傳,元泰定元年,一個名叫法海的遠道僧人,往綿山抱佛寺訪友路過此地,目擊寺院坍塌,很是惋惜,遂留腳有日,在鄰近幾十個村舍,持缽沿門講念經(jīng)佛,意在激發(fā)當(dāng)?shù)卮迕駨?fù)建寺院的志向。如此一舉,甚為奏效。不日周圍的鄉(xiāng)紳、商號、村民等,紛紛捐助銀兩、財物,于泰定三年(132年)動工重建寺宇。至明正德十六年(1521)又興工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補茸完善,只是香火不及于前。好在后來的朝代……[詳細]
6、旌介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旌介遺址
  旌介遺址旌介遺址(第四批國保)時代:商地址:靈石縣靜升鎮(zhèn)旌介村東位于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zhèn)旌介村東,綿山西坡,汾河?xùn)|岸。西南距靈石縣城約15公里。除商代文化遺址外,還分布有新石器、東周及漢代以后的文化堆積。1976年發(fā)現(xiàn)商代晚期墓葬一座,出土有鼎、爵、觚、觥等銅器30余件。1985年1月,在村東取土場又發(fā)現(xiàn)兩座商代墓和一座車馬坑,經(jīng)考古發(fā)掘出土了一大批青銅器等。兩座商代墓均為土坑豎穴墓,葬具有棺、槨。1號墓,一槨三棺,正中為男性墓室,仰身直肢,兩側(cè)各一具女性尸骨,均為側(cè)身葬,面向墓主。2號墓,一槨二棺,男性墓主靠南,仰身直肢,女性靠北,側(cè)身面向男性。兩墓填土中都有殉人、殉狗、附葬牛腿。墓底有腰坑、殉狗。兩墓出土有青銅器鼎、簋、尊、卣、觚、爵、羊頭小刀銅器等140余件。玉器有魚、燕、鳥、虎、璜等10余件。從出土青銅器的器形、紋飾和羊頭青銅小刀等分析,此墓葬屬于商代晚期北方青銅器石樓類型。且其中4……[詳細]
7、王家祠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家祠堂
  王家祠堂包括孝義祠與孝義坊,是為鄉(xiāng)舉孝義王夢鵬而建。孝義坊奉旨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孝義祠建于嘉慶元年(1796年),分上下兩層,總面積428平方米,樓上為祭祖堂、戲臺,樓下陳列王家宗祠、墳塋模型以及記載王夢鵬一生善行的立體雕塑,藝術(shù)價值極高。……[詳細]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是由十七世王汝聰、王汝成兄弟倆修建于嘉慶元年(1796年)至嘉慶十六年(1811年),總面積19572平方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間,其建筑特點是:依山就勢,層樓疊院,氣勢宏偉,功能齊備,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寢的庭院風(fēng)格。再加上匠心獨具的磚雕、木雕、石雕,內(nèi)涵豐富,有極高的文化品位![詳細]
王家大院紅門堡建筑群
  紅門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總面積25000平方米。整座建筑依山而建,從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組成,左右對稱,中間主巷道與三條橫巷,組成一個規(guī)整的王字。29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結(jié)構(gòu)和裝飾上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fēng)格,設(shè)立于紅門堡的中華王氏博物館、力群美術(shù)館為游客提供了很大的參觀和游賞空間。(1)司馬院——司馬院位于紅門堡二甲西巷,是王氏十六世孫王寅德的宅院。該院落特點為一關(guān)轄三門,三門通四院。四座院落主題各異,分別為加官、進祿、增福、添壽。(2)綠門院——綠門院位于紅門堡三甲東巷,是十六世孫王中極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庭院裝飾華麗,雕刻講究,尤以木雕掛落“滿床笏”,石雕“四愛圖”為最。(3)頂甲花園——紅門堡共用的花園,為前園后院布局。前面四座花園,連環(huán)緊套,主人茶余飯后可在此觀景賞花,布棋對弈。后院環(huán)境幽雅,是主人著書立說的好地方。地址:山西……[詳細]
10、晉祠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祠廟
  晉祠廟晉祠廟(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靈石縣城東17公里的馬和鄉(xiāng)馬和村創(chuàng)建于元惠宗至正年間(1341年至1368年),明世宗嘉靖(1522年至1566年)、明穆宗隆慶(1567年至1572年)、明神宗萬歷(1573年至1620年)年間,曾先后三次補修,F(xiàn)存建筑有正殿、獻亭、戲臺及鐘鼓樓、配殿等。正殿稱“昭濟圣母殿”,單檐懸山頂,建筑面積為132平方米。獻殿為元代所建,平面正方形,單檐歇山頂。整體建筑物由四角柱加八輔柱支撐,柱子頂端設(shè)五鋪作雙下昂斗栱。戲臺,建于清宣宗道光十三年(1833年),建筑面積為80平方米。戲臺正面兩側(cè)各有一根石柱,刻有楹聯(lián)一副,上聯(lián)是:“褒善榮華袞表千秋忠孝節(jié)義”,下聯(lián)是:“貶惡嚴(yán)斧鋮懲百代0邪盜淫”。祠內(nèi)保存石碑?dāng)?shù)通,最早為明萬歷十七年(1619年)所鐫。……[詳細]
11、孝義祠
孝義祠
  孝義祠是靜升王氏家族五座祠堂中最小的一座,于1998年對外開放。位于高家崖、紅門堡兩大建筑群的南坡下臨街處,為晉中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孝義祠是在孝義坊的基礎(chǔ)上擴建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上為旌表王氏十五世孫王夢鵬的孝行義舉而下旨為其修建孝義坊,乾隆五十一年牌坊建成,后又于嘉慶元年擴建為孝義祠。祠堂坐北向南,分樓上樓下兩院,總面積428平方米。院內(nèi)一層有正窯三間,陳列靜升王氏宗祠、王家墳塋模型以及記載王夢鵬一生孝行義舉的立體雕塑,藝術(shù)價值極高。樓上正廳五間,為供奉祖先的牌位之地,前面有一座坐南朝北的戲臺,歇山頂,四角挑檐,平面呈“凸”字型,有元代戲臺遺風(fēng)。作為文物古跡,孝義坊是如今不可多見的石雕藝術(shù)精品。孝義祠是王氏先祖靈魂棲息的家園,是不可多得的家族祠堂實物標(biāo)本。景點位置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zhèn)……[詳細]
12、靈石后土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石后土廟
  靈石后土廟靈石后土廟(第六批國保)時代:元地址:靈石縣城東12公里的靜升鎮(zhèn)靜升村據(jù)正殿懸梁記載,元大德八年(1304年)七月十四日重修,現(xiàn)僅存獻殿和正殿?傉嫉孛娣e1088平方米。廟坐北朝南,單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僅存獻亭、大殿,建筑面積421平方米。獻殿平面方形,單檐歇山頂。四向敞朗,覆盆式柱礎(chǔ),檐下斗栱密致,為七踩三下昂,斗栱里轉(zhuǎn)承井口枋、抹角梁形成斗八藻井。大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布灰瓦頂,殿內(nèi)梁架五架梁對前后單步梁通檐用四柱,外檐斗栱為三踩單下昂。廟內(nèi)現(xiàn)存明正德五年(1510年)碑1通、清乾隆四十六年(1718年)碣1方![詳細]
13、介子推廟
介子推廟
  位于山西省晉中地區(qū)靈石縣境內(nèi)的張蒿村。介子推廟是為了紀(jì)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國名士介子推而建。介廟所建處,原有母子相、母子碑。傳說母子柏所生之處是介子推母子相抱被焚死之地。介廟周圍原來環(huán)境清幽,濃蔭十里,風(fēng)景秀麗,氣候溫涼。也由于這個原因,這里也被人稱為“神林”?上У氖,1942年日本侵略者侵華時,這里的山林,廟宇均被火焚毀,現(xiàn)僅存寺廟的偏院一處,院內(nèi)還存有原廟基的石墩和五通石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