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忻州市 > 代縣旅游

代縣文物古跡介紹

下田關帝廟
  下田關帝廟,位于代縣上館鎮(zhèn)下田村東。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廟內(nèi)碑載,清乾隆元年(1736)、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積1088平方米。二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建有山門和老爺?shù),為清代遺構,余皆為新建。老爺?shù)钍雠_基,基寬10.5米、深7.8米、高0.7米。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單檐硬山頂,六檁前廊式構架,裝修已改,F(xiàn)存清重修碑2通。2006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代州衙署
  代州衙署,位于代縣上館鎮(zhèn)東北街村東大街北縣政府院內(nèi)。據(jù)清光緒《代州志》載,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后明清多次重修、擴建,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遺構。坐北向南,四進院落布局,占地面積1202平方米。中軸線上有兩進院落,現(xiàn)存二堂和三堂,兩側為廂房。此外軸線西側還有兩進側院。二堂三間、三堂五間,皆單檐硬山頂,前檐設廊。1984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賈村文殊寺
  賈村文殊寺,位于代縣峪口鄉(xiāng)賈村村中。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寺內(nèi)碑載,清咸豐十一年(1861)重修,現(xiàn)存為清代遺構。坐北向南,占地面積660平方米。 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僅存正殿,兩側為東配殿及東西耳殿。正殿石砌臺基,基寬10.4米、深9.7米、高0.45米。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七檁前廊式構架,前檐明、次間施四扇六抹格扇門。寺內(nèi)現(xiàn)存清重修碑1通。(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二十里鋪堡址
  二十里鋪堡址,位于代縣棗林鎮(zhèn)二十里鋪村內(nèi)。東墻上東門保存基本完整,門南側有一段16米長的堡墻。堡南墻、西墻及西門早已毀棄不存。堡北墻基本完整保存,長150米,基寬5.5米,頂寬2.4米,高5.2米,其外面包砌的石、磚外墻壁早已被拆毀,其北墻上現(xiàn)有居民房占據(jù)。屬明代遺存。為縣境內(nèi)三十九堡十二聯(lián)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85、段村堡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段村堡址
  段村堡址,位于代縣棗林鎮(zhèn)段村村中。平面呈長方形,東西約320米,南北約180米,分布面積約5.76萬平方米。四面墻體殘存,基寬2.4~4.5米,頂寬0.9~3.2米,殘高2.9~7.2米。墻體土質夯筑,夯層厚0.07~0.20米。現(xiàn)存馬面1座,角樓3座,屬明代遺存。為縣境內(nèi)三十九堡十二聯(lián)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86、東章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章遺址
  東章遺址,位于代縣峪口鄉(xiāng)東章村東南。東西約500米,南北約700米,分布面積約35萬平方米。遺址地處滹沱河南岸丘陵臺地,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分布,東西兩側臨溝。未發(fā)現(xiàn)文化層堆積,地表采集有夏代的夾砂灰陶片,器表飾有繩紋,可辨器形為甕;漢代的泥質灰陶片,器表飾有繩紋、弦紋或為素面,可辨器形為折沿盆。1981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87、峨口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峨口遺址
  峨口遺址,位于代縣峨口鎮(zhèn)峨西村南約100米處。東西約300米,南北約200米,分布面積約6萬平方米。遺址地處峨河西岸高臺地,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分布,西臨水沖溝。 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時代的夾砂灰陶和泥質紅褐陶片,器表飾有繩紋和藍紋,器形不詳;東周時代的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片,器表飾有繩紋,器形不詳。1984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88、宇文堡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宇文堡址
  文堡址,位于代縣陽明堡鎮(zhèn)宇文村東北。平面分布不詳。東墻、北墻斷續(xù)殘存,東墻殘長48米,北墻殘長20米,占地面積173平方米。基寬1.6~3.5米,頂寬0.4~1.8米,殘高0.6~6.1米。墻體土質夯筑,夯層厚0.14~0.22米,夯層中夾卵石較多。時代不詳。為縣境內(nèi)三十九堡十二聯(lián)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下社堡址
  下社堡址,位于代縣峨口鎮(zhèn)正下社村東。平面呈長方形,東西47.4米,南北66.1米,分布面積3133平方米。四面墻體殘存,基寬5.2~5.7米,頂寬1.2~2.8米,殘高2.4~6.2米。墻體土質夯筑,夯層厚0.07~0.13米。南墻正中辟有堡門。屬明代遺存。為縣境內(nèi)三十九堡十二聯(lián)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太和嶺口遺址
  太和嶺口遺址,位于代縣雁門關鄉(xiāng)太和嶺口村東。東西約200米,南北約400米,分布面積約8萬平方米。遺址地處七里河東岸臺地,地勢北高南低,呈階梯狀分布,東、北側臨溝。文化層厚0.3~0.6米,采集有夏代的夾砂灰陶片,器表飾有繩紋和附加堆紋,可辨器形為斝、盆和罐;東周時期的泥質灰陶片,器表飾有繩紋、弦紋或為素面,可辨器形為壺、盆、豆和器蓋等。(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91、扶蘇太子廟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扶蘇太子廟
  扶蘇太子廟,位于代縣上磨坊鄉(xiāng)赤土溝村東。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為清代風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積2716平方米。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建有太子殿,東西兩側為耳殿,余皆為新建。太子殿石砌臺基,基寬10.1米、深9.1米、高0.3米。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單檐懸山頂,五檁前廊式構架,前檐明、次間施有四間六抹格扇門。2006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正下社財神廟
  正下社財神廟,位于代縣峨口鎮(zhèn)正下社村中。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財神殿題記載,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重修,現(xiàn)存為清代遺構。 坐北向南,占地面積785平方米。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有戲臺、財神殿,東西兩側為耳殿。財神殿石砌臺基,基寬9.2米、深7.2米、高0.45米。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五檁前廊式構架,前檐明、次間施四扇六抹格扇門。(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代縣毛澤東路居
  毛澤東路居,位于代縣上館鎮(zhèn)東北街村東大街北側縣政府后院。1948年4月6日,毛澤東、周恩來和任弼時等率中央機關由陜北赴河北西柏坡時途徑住宿。路居坐北向南,一進院落布局,占地面積654平方米,F(xiàn)存正房6間,西廂房7間,均為硬山頂木結構建筑,F(xiàn)室內(nèi)陳設有毛澤東當年使用過的物品。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
東留屬墓葬
  東留屬墓葬,位于代縣棗林鎮(zhèn)東留屬村東南約600米處。俗稱楊七郎墓。楊七郎即楊業(yè)第七子楊延興,宋代將軍。其事跡多見于戲曲、演義中。墓區(qū)東西45米,南北108米,占地面積4860平方米。地表現(xiàn)存黑石壘砌封土1座,底徑6.3米,高3.6米。墓前立碑1通,上刻“宋贈武勇將軍延興楊公神墓”,清嘉慶二十年(1815)款。時代不詳。1984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相傳雍熙年間,宋太宗乘遼國更換皇帝之際下令北伐收復失地,當時分兵三路從雁門關向北挺進,第三路為潘美所統(tǒng)帥。戰(zhàn)爭開始后,三軍節(jié)節(jié)取勝,尤其是楊業(yè)所率部隊更是所向披靡,先后收復了云州、應州、朔州等地,但到五月其它兩路軍戰(zhàn)事不利,連連敗退。此時,遼國肖太后和耶律賢統(tǒng)兵十萬抵達雁門關,楊家父子終因寡不敵眾被圍陳家谷,派七郎火速回代州向潘美搬救兵。潘美拒不發(fā)兵,見七郎單槍匹馬而回,便乘機派手下把七郎綁縛花椒樹……[詳細]
95、神靈寺
神靈寺
  神靈寺,位于代縣棗林鎮(zhèn)東留屬村南。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為清代風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積1303平方米。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建有老爺?shù)睿?東西東側為奶奶殿和龍王廟,余皆為新建。老爺?shù)钍雠_基,基寬9.05米、寬7.8米、高0.2米。面寬三間,進深三椽,單檐硬山頂,四檁前廊式構架,裝修已改。2006年,代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內(nèi)容摘自(《忻州文物薈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