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村篇

婺源古村落群
  婺源古村落群婺源是江西省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縣,歷史上曾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xiāng)。婺源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農村”。以山、水、竹、石、樹、木、橋、亭、澗、灘、巖洞、飛瀑、舟渡、古民居為組合的自然景觀,有著世外桃園般的意境,猶如一幅韻味無窮的山水畫,形成一個獨特而美麗的田園風光游覽區(qū),給人們一種回歸自然和超凡脫俗的感覺!肮艠涓叩臀荩标栠h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huán)。”婺源是一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抒情詩。恬美和諧的家園,緣自婺源對“綠”的呵護。始創(chuàng)于婺源的群眾性自然保護小區(qū)目前已發(fā)展有自然生態(tài)型、珍稀動物型、資源保護型等6類191個,60…[詳細]
馬降龍村落
  馬降龍村落是開平碉樓申遺的四個提名點之一,其隸屬開平市百合鎮(zhèn),東北距開平市區(qū)15千米,坐落在潭江東岸的河谷平原,背靠氣勢磅礴的百足山,面臨清澈如鏡的潭江水,5條自然村像一條珠鏈,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綠水之間。村中翠竹森森,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宛如人間仙境。該村由永安、南安、河東、慶臨、龍江5個自然村組成,為黃、關兩姓家族于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興建,F(xiàn)有村民171戶、506人,海外僑胞多于國內人口,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該村80%為僑戶。其村后茂密的竹叢中,掩映著15座碉樓和廬,這些碉樓和廬造型別致,保存完好,與周圍民居、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登高遠眺近觀,疑為天上人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天…[詳細]
圓州古村落
  圓州村地處司前鎮(zhèn)里光溪畔,為羅陽吳氏遷居圓州后逐漸形成,F(xiàn)存古民居四座宗祠一座,總體品位較高。民居:圓州現(xiàn)存的四座民居分別叫洋頭厝、老厝、第三份和外厝,四座民居在總體建筑風格上非常接近,均為合院式,二重門樓。圓州古村的一大特點是民居內彩繪處處可見,色彩鮮艷,非常精致。洋頭厝等民居的大門門楣上還有精雕細刻的陰陽圖案。吳氏宗祠就建在洋頭厝的右邊,規(guī)模不大,僅二進。一進門樓所處的位置為院落的左前方,與圓門樓錯開方位,從而使與圓門樓相接的院墻成為一進門樓的照壁,起到遮擋視線的作用。二進門樓卻獨樹一幟,采用木構形式。木門樓單間懸山頂,屋檐出挑較深,在檐緣外端加釘了飛檐。檐柱前置抱鼓石。檐柱上重重插拱出挑…[詳細]
大濟村
  大濟村位于松源鎮(zhèn),距縣城2.5公里。到此肇基的吳氏先祖,歷代尊師重教,崇文尚禮,人才層出不窮,使這個歷史上不足300人的小村自宋朝至明代陸續(xù)涌現(xiàn)出26名進士,被譽為“進士村”。遺存金街、古道、古地道、盧福神廟、吳氏宗祠、木拱廊屋橋、明清民居建筑等諸多古跡文物。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qū)。扁鵲廟(又名盧福神廟):現(xiàn)址建筑建于元惠宗至元辛巳年(1341),迄今已有660年的歷史。據(jù)史載:北宋仁宗皇帝重視發(fā)展醫(yī)學,首次追功封扁鵲為“神應侯”,并下令立廟祭祀。在大扁鵲廟中現(xiàn)還存著侯爵的全副儀仗。當時任“大理寺評事”的大濟進士吳榖告老回鄉(xiāng)后,創(chuàng)建了“扁鵲盧醫(yī)廟”,紀念這位神醫(yī)。古地道:分布于大濟村落約2平方公…[詳細]
蘭寨古村
  郁南蘭寨,有著美食。若是到了蘭寨,一定要嘗一嘗蘭寨當?shù)氐奶厣朗。香滑軟嫩的豆腐下是尋常的魚肉,同樣鮮嫩的味道間的碰撞卻是從未嘗過的美味;鄉(xiāng)下養(yǎng)的走地雞怎樣料理都會有嚼勁但不失鮮嫩;自家種的果蔬帶著植物本來的香甜;而最最不可錯過的是蘭寨的特色——印糍,軟軟糯糯的糍粑包裹著花生、芝麻的餡,一口下去,被糍粑黏住了嘴,也帶出了芝麻香,仿佛空氣里都帶著甜味······郁南蘭寨,有著美景。冬春時節(jié),蘭寨正己大道兩旁的油菜花田,萬畝連片,金燦燦的顏色綿延至天際,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省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攝影;村子里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著蘭花,蘭寨也是因此而得名。狀元進士館狀元進士館是展示蘭寨歷史文化和名人事跡的展館,…[詳細]
隆崗古村
  陽春市崗美隆崗村是我清朝武榜眼李惟揚的故鄉(xiāng),座落陽春市南面,位于崗美圩鎮(zhèn)南面2公里,北距陽春市區(qū)16公里,東距云陽高速出入口2公里處。建村歷史可追朔到三百六十年前,李氏高祖李會熙(李惟揚祖父),入選貢生,置廣西博白知縣。當年,廣西戰(zhàn)火不斷,屢遭兵患。民交不上賦稅,會熙不忍民困,權將自己在廣西置下的全部家業(yè)變賣,代縣民交納賦稅,但仍遠遠未夠所欠賦稅。遂送家人回原籍廣東開平縣,自己則棄官流寓陽春。初到陽春會熙結交縣官、商旅、博學舌耕,深得崗美雙樓村黎佰萬賞識,授聘私教。數(shù)年后,會熙之子成玉尋父到崗美,父子會合,共同崗美創(chuàng)業(yè)。黎佰萬誠心討好會熙父子,又送“瀨尿妹”給成玉為妾,又送“荒塘一口,鬼寨一條…[詳細]
牛過蓢古村
  茶山牛過蓢古村,位于生態(tài)園管委會附近,屬茶山鎮(zhèn)超朗行政村。原稱“樓閣蓢”,因語音相近,被訛稱為“牛過蓢”,俗稱“牛角蓢”。由于村里大部分村民姓麥,故又稱為“麥屋”。于南宋初年立村,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牛過蓢的自然生態(tài)優(yōu)美,使人仿佛穿越時光隧道,置身于明清時期的“世外桃源”中。牛過蓢古村有明清古建筑80間,除古建筑外,其最大特色,有古樹33棵,樹齡104至764年,榕樹群毗連著數(shù)千平的竹林,并呈半圓形之勢環(huán)抱古村,蔚為壯觀。該村現(xiàn)有明清古建筑80間,村中古民居、書屋、祠堂、更樓、碉樓、古廟、古井、里巷、圍墻等保護完好,代表性建筑有麥日桃故居。故居分別由書屋、住宅、碓間組成,內存華板、板雕、石…[詳細]
沙滘古村
  佛山市順德區(qū)樂從鎮(zhèn)沙滘村是廣府地區(qū)的農村聚落,村落肌理清晰、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良、建造技術精良、建筑功能完整,集科學價值、藝術價值與歷史文化價值于一體,是難得的鄉(xiāng)土建筑標本。目前古村落完整地保持了歷史建筑的傳統(tǒng)印記和原始格局,在珠三角乃至華南地區(qū)村落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陳氏大宗祠當?shù)厝朔Q“陳家祠”,位于順德區(qū)樂從鎮(zhèn)沙滘村,坐西向東,占地4000多平方米,有大小正橫側門98道。陳氏大宗祠是廣東兩間最大的祠堂之一。陳氏大宗祠始建于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是在南洋經商的族人陳泰發(fā)起,由旅居各國的同族集資建成。據(jù)說,當時每日近千人開工,用了五年時間完工。陳氏大宗祠規(guī)模龐大,用料精良,工藝精美,像廣州陳家祠…[詳細]
湖村古民居群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績溪縣伏嶺鎮(zhèn)境內,湖村古民居素以磚雕門罩著稱面世,尤以余社旺、章祖旺、章祖強、章秀珍等四戶者為代表。這些磚雕門罩的風格內容各不相同,就工藝水平而言,可謂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為傳統(tǒng)徽派所罕見,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1998年5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批準文號皖政【1998】16號。章氏宗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伏嶺鎮(zhèn)湖村,總面積867.5平方米,為清代建筑。該祠堂為前、中、后三進,坐西朝東,前進門樓為歇山式屋頂,抬梁、穿斗並用式梁架,三合土地坪,砌封火墻,儀門彩繪秦叔寶、尉遲恭,其后是庭院、廊廡,廊廡面闊三間,進深一間,設拱軒,庭院條石鋪筑。中設甬道,享堂面闊三間,…[詳細]
金溪文化古村
  永豐縣旅游重點景區(qū)。位于陶唐鄉(xiāng)境內,距鄉(xiāng)政府5公里處。歷史可追溯到唐朝咸亨初年,距今已綿延了上千年,成為永豐歷史見證。自宋紹興年間始就官宦商賈輩出。宋、元、明、清歷朝以來,該村的進士就達十余名。村落民風古樸,建筑華麗,頗具江南特色。整個布局以金溪為經緯分兩相四儀式構筑,現(xiàn)還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原貌,現(xiàn)存明清建筑20多棟,祠堂3座,書院4座,民宅大多依水而建,村莊呈合掌對居,錯落有致,家家門前豎立一塊大門坊,牌坊、門樓、房檐、楹聯(lián)處都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靜淌的小河,悠遠的深巷、古老的院落,參天的古樹,依稀顯出明清繁榮之貌。自古以來,這里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文化氣息濃厚,是一個集建筑、仿古、文化為…[詳細]
長教古村
  長教古村,是閩南人與客家人交融之地,是一個幽古神奇的地方。古村四面環(huán)山,縱橫10余里,汩汩流淌的長教溪從村中蜿蜒穿過,留下一灘灘綠草、一灣灣碧水,然后流向遠方的山巒。從和貴樓沿著溪邊卵石步道散步踏入長教村,那幽長的古道、百年老榕樹、神奇的土樓,還有那靈山碧水,無不給人以寧靜超然的感覺。村落中,溪岸旁、榕樹下,一條條古老的鵝卵石小道交叉穿梭,在靜默中浸透著神秘與蒼茫。這些古道雖然有的已經坑洼不平,甚至已漸漸被人們所忽略和忘卻,但光滑的石子依然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長教人的悲歡離合以及夢想與渴望。曲徑通幽,漫步其間,土樓勝景、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情趣盎然。溪岸兩邊,由12棵百年老榕樹組成的榕樹群蔚為壯觀,…[詳細]
迤沙拉村
  迤沙拉村迤沙拉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自然村,素有“天下彝家第一村”之稱,位于四川攀枝花南端金沙江畔的大山深處,居住著600余戶人家,其中有400多戶人家高度集中在一處小山坡上,修建著相似風格的蘇皖民居木瓦房,錯落有序,高墻深巷,仿佛置身于江南小鎮(zhèn)。迤沙拉村至今約有600來年歷史,是漢族與彝族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個獨特群體,既傳承了古老彝族的民族特性,又融入了漢族的文化元素,現(xiàn)在這里居住著1500多人,有起、毛、納、張四大姓,民間有“起家車輪子,毛家筆桿子,納家包谷子,張家酒壇子”之說,據(jù)考證他們的祖先是明朝南京人,是“洪武開滇”歷史事件的見證者。據(jù)當?shù)靥峁┑馁Y料顯示,明朝初期,朱元璋派兵30萬遠征云南…[詳細]
泥溝古村
  普寧市燎原街道泥溝村:以僑鄉(xiāng)和文化之鄉(xiāng)著稱。泥溝村文化積淀深厚,泥溝古民居群、泥溝燈謎、泥溝英歌舞享譽海內外。如今,泥溝村還建有書畫室、歸根閣、烈士紀念陵園等精神文化活動陣地。泥溝又稱彌高,位于普寧市腹地燎原鎮(zhèn)、距市區(qū)流沙約5.4公里,為燎原鎮(zhèn)政府駐地。大約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張氏翠峰公從福建莆田遷來泥溝開基創(chuàng)業(yè),是為泥溝張氏始祖,此外該村還有許、陳、鄭、孫、周、李等姓氏。鄉(xiāng)中有由北偏西、向南偏東走勢的崎頭山、虎地山、鳳髻山、鵝地山,山連嶺接,橫臥于后嶺溪與練江之濱,白坑湖之畔,鄉(xiāng)中居民住屋,依山臨水,各依地勢朝向,有“倒地梅”(節(jié)節(jié)開花)之美稱。泥溝鄉(xiāng)風光秀美,青山環(huán)抱,后嶺溪…[詳細]
排山村
  排山村是一個極具嶺南特色的古村落,原名斜排村,是八甲行政村的自然村之一。該村背靠小山,面臨田野,因民居順著斜山坡,循地勢由高至低而建,且一排排井然有序、整齊排列,既傾斜又成排,因此在清乾隆年間立村時就命名為斜排村,直至民國初年才改為排山村。據(jù)傳該村譚氏始祖應景,原籍湖南衡州,早年隨父少懷來廣東經商。乾隆十九年(1754)落籍香山恭常都(今珠海前山),四十三年(1778)應景之子權石公遷居斜排,后生3子,分3房。進入排山村,映入眼簾的是她那獨特的設計布局,這著實令人稱羨不已,深為該村先輩們的聰明與智慧所折服?!村子坐西向東,呈塊狀,民居順山而建,上午全村陽光普照,下午太陽偏西時又可避過酷熱;村…[詳細]
藏書院村
  藏書院位于炭步墟西南六公里處,開基始祖譚嘉靖,于明朝中葉從廣州白云區(qū)郭塘村分枝遷入發(fā)展而成,始名為藏壽莊,建國后行政村名曾改為“藏峰村”,改革開放后恢復藏書院村名延用至今。村中古村落建筑面積約占全村建筑的三分之一,明清兩朝已形成,由廟宇、炮樓、祠堂、書舍、古巷道、古民居構成,整齊統(tǒng)一,保存完好。每列建筑間多有巷里相隔,巷深約195米,現(xiàn)存古巷道11條,大多由石頭鋪砌,側砌排水溝,大部分巷里設有水井。巷門樓均嵌紅砂巖石額,刻有巷名,其中“敦仁里”門樓外層嵌紅砂巖,里面嵌花崗巖門框,有明、清兩朝特征,F(xiàn)在到藏書院村觀光,你會驚詫于村莊的干凈衛(wèi)生;是一座有書香氣息的古村落,至今仍保持著特別的傳統(tǒng)習俗…[詳細]
霍拉索維采古村保護區(qū)
  霍拉索維采是19世紀南波希米亞鄉(xiāng)村環(huán)境得到遺存下來的獨特的典范,同時,它也是人類最初創(chuàng)造的建筑成形藝術的見證。所謂的民間或鄉(xiāng)村巴洛克式的藝術和建筑風格推動了霍拉索維采具有與眾不同的氛圍。作為一種在鄉(xiāng)村建造起來的鄉(xiāng)村建筑,它集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和古典建筑風格于一體。盡管人們不能用最華麗的詞匯來描述霍拉索維采山墻的豪華壯觀,也不能描繪其豐富多彩的裝飾,但是以其簡潔、單一,霍拉索維采在整個南波希米亞的鄉(xiāng)村巴洛克式建筑中展現(xiàn)了自身最獨特的魅力;衾骶S采是一個鄉(xiāng)村家園,它擁有眾多獨特的、裝飾豪華的山墻,這在整個南波希米亞都是無與倫比的。那些周圍由蔬菜、動物和僅供觀賞的植物點綴著的房屋住宅和農場建筑物在…[詳細]
茶塘古村
  茶塘村位于炭步鎮(zhèn)西南禪炭公路西側,村民多姓湯,湯姓于宋代從南海遷至此,立村約700年,湯字水旁,茶亦為水,塘能容之,故名“茶塘”。村中古建筑占地6.7萬多平方米,現(xiàn)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建筑約120座,其中廟宇、祠堂、書院、書室共有20多座,其余為民宅和小量的廳堂,現(xiàn)民宅大多有人居住。建筑坐東朝西,布局規(guī)整,村面建筑排列整齊,規(guī)模宏大,保存較好。村面建筑以廟宇、宗祠及書舍為主,形貌精良,大多建于清代,多為三間三進或三間兩進,人字山墻或鑊耳封火山墻,灰塑博古脊或灰塑龍船形脊,碌灰筒瓦。石雕、磚雕、木雕及灰塑等工藝較精細,保存較好。單體建筑以巷道相隔,現(xiàn)存古巷16條,巷深約200米,巷道的鋪砌則較隨意,…[詳細]
平崗古村
  平崗村位于平鳳鎮(zhèn),歷史久遠,始建于何年有待查考,該村為店鋪式街村,一街成村,該村有四古:泰新橋、泰安街、泰清井和古樹,還是著名的“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炳輝烈士的故居——松柏山莊。平崗村為店鋪式街村,一街成村,從“大碼頭”(村口)牌坊至街尾全長350多米,兩面店鋪,其間夾雜不少歐英式裝飾風格的大戶人家的三層騎樓屋宇。街中央建有“天后宮”,建設規(guī)模與風格與廣州“天后宮”相似,始建年代待查。每年的正月16日至18日村民們抬著“天后娘娘”出游,大慶三天。3月23日是“天后娘娘”誕辰,更是熱鬧非凡,獅、龍、皮休齊出動,好一派太平盛世賀升平的景象。平崗村因地處兩廣交界,且與郁南都城毗鄰,因此明清…[詳細]
九屋江頭古村
  桂林市靈川縣九屋鎮(zhèn)江頭村是年代久遠、擁有文化積淀深厚的古村落,是中國最具旅游價值古村落。江頭洲古村落,位于廣西桂林市北郊32公里的靈川縣九屋鎮(zhèn)境內,距九屋街半公里,地處漓江支流甘棠江上游的護龍河西畔,建村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現(xiàn)全村180戶,800余人,F(xiàn)有180余座620多間磚瓦結構民居,其中60%以上屬于明清時代建筑。這里有保存完好的元明清三代的建筑。整個村落青磚灰瓦,木質構架,屋檐層疊,古樸典雅。該村至今仍然保存有門第匾額和皇帝誥封的掛匾200多塊,我們在這里還可以看到清代奇特的“閨女樓”、“公子床”、“秀才街”、“舉人巷”,以及明代村民為防御敵人進攻而建造的“迷宮”小巷。該村是我國北…[詳細]
石潭村
  石潭位于安徽省歙縣霞坑鎮(zhèn),緊臨浙江省臨安市、淳安縣千島湖石潭村是所謂的徽州旅游圈的一個另類,盡管在地理和行政范疇上,它的確屬于古徽州。不過絕大多數(shù)游客不會留意這個在地圖上都相當難找的地名,自然也不會出現(xiàn)在旅行社的線路目錄或導游詞里。事實上,“石潭”在攝影圈里幾乎是如雷貫耳,每年春秋兩季,都會有n多攝影人如候鳥般如期而至,赴一場云海和花海的視覺大餐。春季的石潭屬于油菜花、桃花和梨花。山坡上,山谷里,古宅旁,處處是色塊、線條。金黃色的油菜花是這個調色盤中的主色調。一夜春雨過后的清晨,太陽還沒露臉,云海就洶涌而至,山頂上的古村落在云濤中若隱若現(xiàn),真一個天上人間!深秋的11月,爬上山頭,你唯一需要做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