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千佛洞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千佛洞篇

吉木薩爾千佛洞
  吉木薩爾千佛洞坐落在天山北麓距吉木薩爾縣城西南的黃土崗上,呈東西向的長方形,東面有山門,正殿坐西朝東,土木結(jié)構(gòu),南北兩則建有配房,磚木建筑,正殿為一有斗拱的硬山頂建筑,分前、中、后堂三部分,前堂塑有丈許高的釋加佛像一尊,中堂面闊三間,繪有佛說法圖,18羅漢等塑像;后堂塑有臥佛一尊;三部分緊密相連,構(gòu)成一個整體,寺院的西南搭有戲臺,供廟會組織的戲班所用![詳細]
東千佛洞石窟
  東千佛洞石窟位于酒泉市安西縣城東南90公里處橋子鄉(xiāng)長山子北麓的東西崖壁上。現(xiàn)存洞窟23個,有10個洞窟存有壁畫和塑像。洞窟形制主要有:長方形中心柱窟、圓形穹窿頂窟和方形平頂窟。尚存佛、菩薩塑像56身,但多為清代重修,唯第4窟的西夏高僧像,身著俗裝,保存完好。壁畫總面積486平方米,內(nèi)容可分為五類:經(jīng)變畫、密宗圖像、尊像畫、裝飾圖案和供養(yǎng)人畫像。經(jīng)變有:西方凈土變、藥師凈土變、文殊變、普賢變、涅槃變、水月觀音變等:密宗圖像有曼荼羅(藏密)、十一面觀音變、八臂觀音變等(漢密或雜密);尊像畫有說法圖、釋迦行道圖、禪定佛像、觀音像等;裝飾圖案的紋樣有蓮花、忍冬、百花、卷草、火焰、寶珠等;供養(yǎng)人畫像殘存…[詳細]
旬陽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石窟千佛洞石窟位于旬陽縣七里鄉(xiāng)中溝山梁上,始建年月不詳。座東北,面西南,為一直進平頂?shù)捻搸r洞穴。石窟平面呈長方形,深138米,高375米,寬57米?哒诩皟蓚(cè)現(xiàn)存大小造像800余尊。其中正壁上下二層;兩側(cè)布局對稱,各分七層,除底層造像與正壁大略相等外,其余六層,滿布小佛像。石窟正壁上層有佛像七尊,弟子二尊。中國佛教寺院殿堂的配置中,供七佛的甚少。據(jù)《長阿含經(jīng)》卷一載:釋迦牟尼前有六佛,即: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迦葉佛、拘那含牟尼佛,加上釋迦牟尼佛,通稱“過去七佛”。此處所供,疑即“過去七佛”。七佛中,正中三佛較大,高可1米,兩側(cè)四佛略小,高約80厘米。七佛均施彩繪…[詳細]
庫木吐拉千佛洞
  庫木吐喇千佛洞位于新疆自治區(qū)庫車縣西南約30公里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庫木吐喇是維吾爾語的譯音,意思是“沙漠中的烽火臺”?呷悍植荚谖几珊訓|岸的山麓或斷崖上,分為南北兩區(qū),相距約3公里。北區(qū)的洞窟較為集中,已編號的洞窟有80個,但窟形和壁畫保存較完好的不到半數(shù)。南區(qū)洞窟分散在河東岸和幾條山谷內(nèi),編號的洞窟有32個,保存較好的不到10窟。與克孜爾千佛洞齊名的庫木吐拉千佛洞,位于在庫車縣城西南30公里處的渭干河畔的卻勒塔格山崖上。清徐松《西域水道記》稱,這里“山勢斗絕,上有石室五所,高丈余,深二丈許,就壁鑿佛相數(shù)十鋪,瓔珞香花,丹青斑駁”。 庫木吐拉是庫車縣境內(nèi)現(xiàn)存洞窟最多的一處石窟群,…[詳細]
西千佛洞
  西千佛洞規(guī)模雖小,但風光綺麗,環(huán)境幽雅。這里白楊參天,松柏蒼翠,桃紅柳綠,鳥語花香,如同世外桃源。洞窟前邊的黨河古道雖已干涸,但有一條晶瑩清澈的涓涓小溪,叮叮咚咚,在窟前纏綿而去,好像為古老的石窟彈奏著美妙的樂曲。石窟內(nèi)艷麗奪目的壁畫、妙趣橫生的故事、神態(tài)逼真的佛像,更給這世外桃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西千佛洞是敦惶佛教藝術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F(xiàn)存北魏至宋代17個洞窟。其中一至三窟為唐代窟,四至八窟為魏代窟,十六窟為晚唐窟,其他洞窟因風化模糊,時代難以辨認。其洞窟形制及壁畫藝術風格與莫高窟同時作品相同。開鑿年代因無紀年題記和確切記載,故無從考知。但從巴黎藏敦煌遺書《沙州都督府圖經(jīng)》卷所記佛龕之…[詳細]
寧鄉(xiāng)千佛洞
  寧鄉(xiāng)千佛洞位于長沙寧鄉(xiāng)縣崔坪鄉(xiāng)的“千佛洞”是距今3億6千萬年前形成的溶洞,地貌復雜,并有罕見的洞內(nèi)峽谷,垂直高度近100米。崔坪鄉(xiāng)位于距寧鄉(xiāng)縣城62公里處的西部山區(qū),境內(nèi)山清水秀,奇峰峻嶺,石龍洞、峽溪、猴公大山,少年水庫四大景點黃同勾勒出崔坪的秀美和壯麗。石龍洞(原名十三洞)處于風景秀美的石龍山下。相傳千佛洞由十三個連環(huán)洞組成,故名十三洞。石龍洞是長沙地區(qū)景觀最集中的石灰?guī)r溶洞,據(jù)專家分析其全長達2300米,洞谷幽深,迂回曲折,神秘莫測。洞洞相連,洞內(nèi)有洞,大的洞可容納數(shù)千人,狹窄處僅容納一人通過。洞內(nèi)的石鐘乳、石筍、石柱千姿百態(tài),陰河、瀑布暗地橫生,奇景迭出。洞內(nèi)冬暖夏涼,是供人避暑、休閑…[詳細]
霍州千佛洞
  千佛洞又稱佛母洞,位于南臺東南的山脈。從臺懷寺廟集群區(qū)沿公路南下二十里到白云寺,轉(zhuǎn)向西入溝登山路五里,就到了千佛洞。一座屏障似的山崖,在接近山頂處有一段巖壁,右側(cè)有天然大山洞。據(jù)《清涼山志》載:“嘉靖末,道方者,夜游至此,見神燈萬點,既出旋入。方隨入,見玉佛像,森列其中,穹窿深迥,進里許,飄然聞波濤,悚怖不能出。念觀音名,愿造像,忽見一燈,尋光得出,乃造石佛于洞口!焙笕擞忠蚴础⑹鸾ǖ钐,取名叫千佛洞。這個天然的石灰?guī)r山洞,分內(nèi)洞與外洞,外洞闊大,洞口有石雕佛像,進深幽暗,洞后有扁圓五孔,與內(nèi)洞相通。石孔剛剛穿一人通過,而且必須一條胳膊抬起緊貼頭,另一條胳膊拖下去緊貼腰,使肩膀傾斜,才能鉆…[詳細]
馬蹄寺千佛洞
  走進馬蹄寺旅游區(qū)大門,首先見到的景點就是千佛洞。千佛洞是建于東晉十六國北涼時期,在元代的時候是藏傳佛教寺院,現(xiàn)在則是漢傳佛教寺院。千佛洞分為北段、南段和中段三個部分。 北段是浮雕石塔林,只見陡峭的紅砂巖上分布有大小不等的幾十座石塔,這是苦行僧居住或存放猞猁子的地方,大部分石塔雕鑿于元、明時期,也有西夏的珍品。南、中兩段以佛窟為主。在窟內(nèi)開龕造像,窟檐是梵剎式木結(jié)構(gòu)飛檐。用時參考1-2小時交通 【外部交通】1、每年5 月1 日到10 月國慶之間,可在汽車南站乘車,時間分別為:7:35、8:25、9:15,票價11.5 元/ 人,返回張掖的班車有兩班,時間不固定,需要上車時問清,大概在16:30 …[詳細]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介 紹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鑿于南北朝后朝,歷經(jīng)唐、五代、宋、元朝,始終是西域地區(qū)的佛教中心之一。原共有洞窟83個,現(xiàn)存的57個中,有壁畫的為40個,壁畫總面積1200平方米,壁畫內(nèi)容主要有,以大型立佛畫像為中心的“佛本生經(jīng)變”故事畫、佛教故事畫、因緣故事畫以及千佛像等,目的是頌揚佛法,供善男信女禮拜瞻仰! 回鶻高昌是該石窟群最繁華的時期。公元13世紀末,高昌王室東遷甘肅永昌,加之伊斯蘭教傳入吐魯番后,佛教漸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隨之衰落,在異教沖突中遭到毀壞,壁畫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本世紀初,又屢遭不良洋人盜劫破壞,雪上加霜,面目全非。盡管如此,劫余的佛座華麗精致,殘余的壁畫內(nèi)容豐富,多采多…[詳細]
朝陽千佛洞
  朝陽千佛洞在朝陽縣南雙廟鄉(xiāng)境內(nèi)。它是遼朝圣宗耶律隆緒二十三年(公元1005年)建造的。千佛洞在高山之中,石帶束腰,沿著石磴往上走去,便可看見千佛洞了。洞口向南,面寬二十多丈。有三個洞,就是東洞、西洞和中洞。東洞寬十丈,進深三丈六七尺,高約一丈五六尺,非常壯麗。洞里有石佛千余尊,所以叫千佛洞?上,洞中石佛多數(shù)都損壞了。在千佛洞前有一塊斷碑,字跡也不全,其中可以看出有“統(tǒng)和二十三年”幾個字,可斷定千佛洞為遼圣宗時期建筑。中洞深邃,面寬五丈,進深五丈,高一丈三四尺。喇嘛羅卜僧素納秦格愣在洞口之外,石崖之下,建筑了佛堂三楹。西洞寬八丈,在西洞里有禪房七間,是喇嘛們平日居住的地方。建于1005年。天然…[詳細]
棋盤千佛洞
  棋盤千佛洞在帕米爾高原東側(cè)的一個山谷里有一處千佛洞,就是葉城縣棋盤鄉(xiāng)西邊的干佛洞。棋盤千佛洞開鑿的準確年代難以判斷。據(jù)專家從洞窟的形制、殘存的壁畫,參照洞窟附近出土的陶器推測,可能是西遼時代的遺跡,距今約七八百年。當?shù)胤Q這個千佛洞為“卡里嘎瑪”,意思是黑洞子,也叫姑娘洞。相傳古代有一國王,生了一個姑娘,算命先生說她紅顏薄命,必須躲到山洞里才能避災。于是,國王在這里鑿了十幾個洞子,粉飾彩繪,讓姑娘住在上面的洞內(nèi),國王和大臣、衛(wèi)士們住在下層的洞子里。后來,姑娘被一只藏在葡萄里的野蜂蜇死了。因此,這些洞子就被叫做姑娘洞。棋盤千佛洞因被山上垮下的土石掩埋,現(xiàn)在可以看到的僅10個。所有的洞子都是單窟,大…[詳細]
隰縣七里腳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千佛洞(第二批省保)時代:明地址:隰縣城北7公里七里腳村的城川河東岸洞窟開鑿于南北走向的山坡崖壁下部,石窟共有兩個洞窟,南北并列,窟口均西向,窟內(nèi)存雕像約70余尊。第一窟位于崖下南側(cè),平面呈馬蹄形,穹窿頂,面寬2.72米,進深2.35米,高8米。內(nèi)雕一佛二菩薩像。第二窟,位于崖下北側(cè),洞窟平面呈長方形,素面平頂,面寬2·9米,深2.3米,高2·76米,正壁前置高壇基,高0·6米、深0·63米。左右壁壁面高浮雕有佛像24身,上下四排,每排六身。前壁窟門上方雕五身佛像,形象、服飾、手勢均同左右壁。以上二窟均無確切的創(chuàng)建題記,第一窟從洞窟的形制、佛及菩薩的特點具有明顯的北魏特征,第二窟造像風格…[詳細]
洪谷寺塔與千佛洞石窟
  洪谷寺塔與千佛洞石窟洪谷山內(nèi)一處谷地的北崖壁上,前臨深澗有一處千佛洞石窟,充滿神秘的力量。它是塔形龕窟,外部依崖砌筑為方塔形,是將佛教石窟中印度古塔與中國傳統(tǒng)木構(gòu)建筑融為一體,這種繼承北齊塔龕遺風的建制,在我國石窟中極為少見。這種方塔造型穩(wěn)重大方,基石寬厚穩(wěn)定,檐下疊澀三層,塔剎反疊澀十一層,向上逐層收斂呈現(xiàn)四角攢尖式頂。“這是研究北朝經(jīng)隋到唐幾代單層方塔演變發(fā)展的珍貴資料!绷种菸墓芩毖芯繂T張增午先生道?唧w洞口用青石砌墻,建拱券門,拱券門上嵌半圓形石塊,雕有造像龕。洞內(nèi)平面近似馬蹄形,頂是斜坡,洞長2.35米,寬2.27米,高3米多,百余座佛像中,最大本尊大佛高近3米,最小的僅有20厘米…[詳細]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在山西交口縣城西20公里山神峪村。此地呂梁山脈縱橫交錯,林木茂密,山峪深遂。相傳古時有位白須老者居此,出入隱現(xiàn),人莫能測,鄉(xiāng)人譽為山神,地名因之。峪西側(cè)山崖下,鑿有石洞一區(qū),洞內(nèi)石壁滿雕佛像,計有一千零五十五尊,名曰千佛洞。洞中釋迦像衣著莊重,面目慈祥,純系民間雕造風格。洞之創(chuàng)始年代不詳,按其造像特征和手法,應為元初石窟。窟前有元建廟堂一所,分前后兩院,前院山門、鐘鼓樓,窟洞式元量殿居中,內(nèi)供元量壽佛;后院左右配殿對峙,千佛洞居中。高低錯落,布局嚴謹,四周山林掩映,清靜幽雅。2019年10月7日,山神峪千佛洞石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營里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時代:北齊、隋、唐地址:鄉(xiāng)寧縣城東5公里營里村懸?guī)r上俗名佛洞廟。山上樹木茂密,在叢林山花之中,突出巨石一方,長寬高各20米,體積近8000余立方米,佛洞即開鑿于巨石之腰。洞前寺宇兩進院落為明清建筑,規(guī)模不大,有山門、廂房、配殿、獻殿等,巨石位居最后,千佛洞則成為寺后佛堂。石窟高3.1米,寬深各4.5米,四壁滿雕千佛,現(xiàn)存951尊。雕像刀法簡練,姿態(tài)莊重,造像手法具有北朝至隋唐風格。洞后局部有后代繪制的壁畫,為佛傳故事,窟內(nèi)主像風化嚴重?咔八略簝(nèi)保存有清乾隆七年(1742年)及民國年間石碑2通。2019年10月7日,營里千佛洞石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千佛洞景區(qū)
  千佛洞景區(qū)千佛洞,坐落在銅山縣夾河鄉(xiāng)境內(nèi)楚王山南側(cè)山體的懸崖峭壁間。由前后兩洞組成,清末云龍山興華寺住持僧,命人將后洞堵上。前洞洞口兩側(cè)各立一方石刻,自己已不可辨讀,洞深約12米,寬3至7米,高2至4米。洞內(nèi)有石刻大佛像一尊,十八羅漢石雕。巖壁之下,佛龕密布,大小不一,小著不盈尺,遠望龕室猶似鴿舍蜂房,據(jù)傳佛像超過千尊,故稱千佛洞。洞前原有廟宇,有大殿、東西配殿、戲樓等組成,清康熙51年,10萬善男信女捐資重修。千佛洞為何人何時鑿洞造像,洞前的寺廟何時何人建造,均不可詳考。因經(jīng)歷戰(zhàn)爭和-,古跡損壞極其嚴重。尚未打開堵死的后洞,損失情況恐要好的多![詳細]
吐魯番吐峪溝千佛洞
  吐魯番吐峪溝千佛洞  位于新疆吐魯番東南約55公里,屬鄯善縣吐峪溝鄉(xiāng)。原有洞窟94個,全部開鑿在吐峪溝溝口兩旁的高山峭壁上,現(xiàn)大部分洞窟已塌毀,僅有8個洞窟尚殘存部分壁畫。這里曾發(fā)現(xiàn)不少三,五,六世紀時期的寫經(jīng)! ⊥掠鴾蠔|南區(qū)的第四號窟是吐魯番地區(qū)早期石窟之一,窟內(nèi)壁畫上的漢文榜題的字體與五世紀末六世紀初的寫經(jīng)相仿,說明這里的早期石窟大約就開鑿于此時。這種早期石窟,其形有天中壇的穹廬頂方形窟,也有從龜茲傳來的長方形券頂,后部立中心柱的支提窟?邇(nèi)塑像早已毀掉,尚存壁畫題材有本生故事和千佛等![詳細]
曲里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石窟位于涉縣曲里村西八里,為明代石窟,坐西北朝東南,依峭壁而開鑿?叱书L方形,寬9.7米,深3.77米,高4.41米。石窟一門兩窟,門前辟一平地。門窗之間刻許多小佛像,門上部刻二龍戲珠,兩側(cè)浮雕四身力士像?呤乙詢筛叽笫譃槿g,之間佛壇上雕3米高釋迦牟尼像,結(jié)跏趺坐于蓮座上。兩側(cè)雕立佛像6尊。四壁雕鑿小佛像約計3500余尊,佛像多而不亂,井然有序,千姿百態(tài),無一雷同,F(xiàn)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7日,曲里千佛洞石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森木塞姆千佛洞
   森木塞姆千佛洞在庫車縣東北約40公里,分布在庫魯克達格山口,溪溝東西兩岸的山崖上,石窟大部份遭到破壞,目前保存較完整的有52個?咝未蟛繛橹峥,毗珂羅窟極少。其開創(chuàng)年代,約在3世紀,其中大部分壁畫屬南北朝時期,最晚屬回鶻高昌前期。   森木塞姆石窟位于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庫車縣,是一處晉代至宋代的佛教石窟群遺址。它的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新疆地區(qū)古代佛教藝術以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森木塞姆,是維語“細水漏漏”的意思。顧名思義,這是從石窟前的這股淚淚流出的溪水而得名的。石窟大部分已經(jīng)遭到破壞,保存較為完整的有52座,保存了古龜茲王…[詳細]
克孜爾千佛洞
  克孜爾千佛洞位于新疆自治區(qū)拜城縣東南約60公里處?俗螤柺蔷S吾爾語的譯音,是“紅色”的意思。洞窟開鑿在木札提河北岸明屋達格山的峭壁之間。現(xiàn)存洞窟有編號的有236窟,其中的洞窟形制較為完整、壁畫遺存較多的約占三分之一。根據(jù)洞窟的形制特點、壁畫的題材和藝術風格等方面的原因分析,并經(jīng)放射性碳素斷定時代,石窟主要是四至八世紀的遺存,可大致分為早、中、晚三期,是龜茲石窟的典型代表?俗螤柷Х鸲吹目咝慰煞譃閮煞N:一種是供僧徒禮佛觀像和講經(jīng)說法用的支提窟,一種是供僧侶居住和坐禪用的毗訶羅窟。支提窟中有的是大像窟,廟室高大,窟門洞開,正壁雕塑立佛;有的是中心柱窟,主室作長方形,內(nèi)設塔柱;還有的是方形窟。毗訶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