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鐘瑛墓位于鼓樓區(qū)洪山鎮(zhèn)的金牛山北麓,為中華民國第一任海軍總長兼總司令黃鐘瑛的家族墓,建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1988年因建設(shè)遷建于原墓后約700米處,1992年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
原墓為花崗石和三合土結(jié)構(gòu),9個墓室,五層墓坪,三重護墻。封土前立墓碑及供桌,兩側(cè)豎碑刻。
墓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坐南向北,磚石和水泥結(jié)構(gòu),平面呈如意形。有五級墓坪,面闊18米,進深49.6米,封土前立一青石墓碑,上刻黃鐘瑛及其父母、兄嫂等10人姓名。墓柱刻對聯(lián):“芝草還生新筑壟,梅花遙對舊時亭。”鏡屏刻楷書:“俎豆分賢廡,松楸入畫屏。”左右短屏刻“笏搢”、“旗麾”。墓坪豎黃鐘瑛神道碑,高1.42米,寬0.62米,上刻楷書“中華民國海軍總長兼海軍總司令贊侯黃公之墓園”。
墓系黃鐘灃、黃鐘瑛生前為其父母營造。黃鐘瑛兄弟等逝世后也葬于此。
1969年的福州刮起極左浪潮,為了所謂“以糧為綱”,福州公墓貼出《布告》要挖墓造田。黃鐘瑛墓被認為藏有許多寶貝,遭到挖掘了。當黃鐘瑛的后人聞訊趕到時,只見遍地白骨,墓碑也不知被何人搬去。
1984年,黃鐘瑛墓所在地塊因建設(shè)被征用。經(jīng)黃鐘瑛后代不懈努力及全國政協(xié)提案,1988年8月福建省、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和福州郊區(qū)人民政府合計撥款3萬元,對黃鐘瑛墓按原貌重建,1990年3月竣工。新建的墳?zāi)褂谠购髠?cè)約700米處,比原墓大數(shù)倍。
1986年公布為區(qū)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11月,由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洪山鎮(zhèn):福州市鼓樓區(qū)轄鎮(zhèn)。1959年置洪山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1992年改鎮(zhèn)。位于福州西郊,閩江北岸,面積12.4平方公里,人口3.8萬。316國道穿境而過,境內(nèi)道路縱橫交錯。轄黎明、西郊、雙下、梅峰、保福、國光、晨光7個村委會和洪山橋、鳳池、鳳凰池、鳳湖、怡山、西河、祭酒嶺、物檢、福嶼、坡下、鳳凰北、文林、西后、福嶼東、長春、象山、柳興、斗池、興園、西鳳、大王、…… 洪山鎮(zhèn)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