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湖中央。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合稱“蓬萊三島”——湖心亭為“蓬萊”,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在宋、元時(shí)曾有湖心寺,后傾圮。明代有知府孫孟建振鷺亭,后改清喜閣,是湖心亭的前身。在湖心亭極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稱為“湖心平眺”。清帝乾隆在亭上題過匾額“靜觀萬類”,以及楹聯(lián)“波涌湖光遠(yuǎn),山催水色深”。島南又有石碑,不倫不類地題著“蟲二”,據(jù)說也是乾隆御筆,這是將“風(fēng)月”二字的外邊部分去掉,取“風(fēng)月無邊”的意思,這種文字游戲是文人痼疾,看來連帝王也不能免俗。值得一提的是胡來朝作《湖心亭柱銘》:“四季笙歌,尚有窮民悲月夜;六橋花柳,渾無隙地種桑麻”。
“春水綠浮珠一顆,夕陽紅濕地三弓”。這是對湖心亭景色的絕妙寫照。它與三潭印月、阮公墩同稱“湖中三島”。在西湖中形成所謂“蓬萊三島”的鼎足之勢。
湖心亭建筑,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翹角飛檐,外觀兩層,黃色琉璃屋面,顯得堂皇而又莊重。湖心亭四面環(huán)水,花柳相映。綠蔭從中有“蟲二”碑,相傳為乾隆皇帝所題,影射“風(fēng)月無邊”四字。在湖心亭眺望西湖,綠水盈盈環(huán)抱,青山蒼蒼遙峙,水色山光一片,這就是所謂“湖心平眺”,清“錢塘十景”之一。游人來此,看去恰似“蓬萊宮在水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