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 通遼 > 奈曼旗旅游

通遼青龍寺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通遼青龍寺
通遼青龍寺為文化旅游景點。

青龍寺,原名慈云寺,位于奈曼旗青龍山境內(nèi),始建于清朝光緒年間,是清代奈曼旗二十四座廟宇之一,曾以險要的地勢,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精湛的建筑藝術(shù),精深的佛學(xué),豐富的佛事活動及神奇的故事傳說,聞名于關(guān)東各地,引來四面八方佛教信徒,譜寫過輝煌的歷史。

相傳慈云寺是由龍尾溝一姓魏的人家主持修建的,因觀世音菩薩看中了這里景色秀美、意境肅穆,是天成的修道場所,于是就化身一女孩被龍尾溝姓魏的人家撿回家中,不久滿身生瘡,久治不愈。于是魏家就讓姓王的小牛館背著送到青龍山洼遺棄。過幾天魏家人來到山里,正趕上下大霧,遠遠就聽見鐘鼓齊鳴,走到近前看見半山腰上有一座廟,廟里有一個山洞,0坐在山洞里,王牛館站在一旁,方知菩薩顯靈,叩頭便拜。有一天魏家人夢見0點化他建廟。眼前是大錠黃金,再看遠處,有一群羊正在駝著磚往山上爬,如走平地。一夢醒來,他才明白是菩薩顯靈,賜錢建廟,于是魏家人按照菩薩的指點,修建了0廟。后來為教化人們盡忠盡義,又建了關(guān)公廟。寺廟占地約800平方米,由0廟和關(guān)公廟組成。關(guān)公廟前,一有眼天然的水井,井口粗約1米,泉水甘甜,彎腰就能舀上水來。每逢廟會等重大活動,泉水自然上漲,供人飲用。山里的泉水井,特別有靈氣,能祛病強身,消災(zāi)延壽。山有奇泉,廟有真身,一年四季,香火旺盛,人們求財?shù)秘敚蟾5酶,到寺廟拜佛求水的習(xí)俗一直延續(xù)至今。

青龍山就像一條橫臥的巨龍,首尾相映十分形象,山上有幾百種花草樹木和上百種藥材及稀有真菌,均為自然生長,被列為奈曼旗原生植被自然保護區(qū)。這里從正月開始,就有青草發(fā)芽-,傳說這里的靈氣是由千年的靈芝和成形的人參帶來的,這些珍寶由兩條大蛇看守,多少奇禽異獸,江湖郎中,始終不能近前,由于青蛇履履顯靈,人們經(jīng)?吹接辛鸿薮,幾十米長的青蛇,到廟前的水井里飲水,青蛇亦既謂青龍。凡是在水井前供奉青龍者,均食清水素。于是當?shù)匦沤掏,?jīng)請示宗教等有關(guān)部門,在水井上建了一座青龍廟,慈云寺也因此更名為青龍寺。

為了進一步弘揚佛法,滿足信教群眾的需求,除了對原有寺廟進行修復(fù)外,青龍寺建設(shè)委員會還決定在青龍山山腳下修建一座由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活動場所。所建寺院、采用現(xiàn)代工藝和古建風格相結(jié)合的手法,由前院、中院、內(nèi)院和居士林組成,并將做為寺院的主體建筑和今后的主要佛事活動場所。

佛教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今天,深入研究民族歷史文化,弘揚民族文化精華,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需要,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認真貫徹“古為今用”方針,探索青龍山的古跡,發(fā)掘青龍寺的文化遺產(chǎn),對于促進當?shù)亟?jīng)濟的繁榮與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舍力虎旅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