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成都市 > 都江堰區(qū)旅游

伏龍觀

[移動版] [查看地圖]
伏龍觀

伏龍觀位于離堆公園內(nèi),下臨深潭,傳說李冰治水時在這里降服孽龍。

伏龍觀現(xiàn)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為東漢時期(公元168年)所雕的李冰石像,

高2.9米,重約4噸,衣襟兩側有陰刻題記,殿內(nèi)還有東漢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時的遺物——飛龍鼎。后殿有電影放映室,放映中、英文兩種版本的彩色影片《都江堰》,形象地向游人介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規(guī)模和科學原理。殿內(nèi)還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模型及國內(nèi)外要人參觀都江堰的照片展覽。殿后的觀瀾亭,位于離堆的最高處,是觀看都江堰的好去處。

伏龍觀系晉代為紀念青成隱士修的“范賢館”。

因李冰降伏孽龍伏在離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龍觀”。

伏龍觀又名老王廟、李公詞、李公廟等。觀因(伏龍觀因為)李冰降伏孽龍的傳說而得名。是紀念李冰的廟宇。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撫祟實以為:“于雖齊圣,不先父食。況以公之賢: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無待乎其子。今乃數(shù)典忘祖,于掩其父得無紊欽?”委成綿龍茂道鐘竣就(伏龍觀)原屺山門基址起建通佑王專詞,以二郎配享后殿,與二王廟的二郎在前殿,李冰夫婦居后殿恰恰相反。因此,伏龍觀又稱老王廟。

伏龍觀建在離堆之上,三面懸絕,一面用42級寬三丈一尺五寸石階和開闊的大壩相連,使伏龍觀顯得特別雄偉莊嚴。伏龍觀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條中軸線上。建筑布局是:“東臨江口之關,故靈基立其左;西瞻寶室之穴,故仙亭峙其右。正居太上之殿,中筑朝真之壇!狈堄^原有殿宇兩重,清同治間建成李冰殿,共有主殿三重。1959年培修時,將玉皇殿、喜雨樓合并,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磚木排架。一樓一底的后殿,1973年重建了廟前帶江亭等建筑,近年來,新辟了花榭等,方便了游客觀賞“離堆鎖峽”風光。觀后觀瀾亭,登臨遠望,都江古堰、西嶺雪山、青城秀色盡收眼底;俯視腳下,江濤滾滾,直瀉寶瓶,景色十分壯觀。

伏龍觀中文物甚多。樹立在正殿中的東漢李冰圓雕石像(右圖),1974年遷建索橋時于三號橋基坑出土。像用灰白砂巖琢成,高290厘米,肩寬96厘米,厚46厘米,底部有一方榨,長18厘米。石像冠冕長衣,手置胸前,面含微笑,兩袖和衣襟上各有淺刻題記一行。中行為:“故蜀郡李府君諱冰”;左為“建寧元年閏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橡尹龍”;右為“尹龍長陳臺造三神石人瑜水萬世焉”。1975年8月18日加座豎立在伏龍觀正殿中。

正殿右側豎立的堰工石像,是1975年1月18日在都江堰外閘下開挖護灘時發(fā)現(xiàn)的。石像寬衣重袖,持插而立,通高1.85米,肩寬0.7米;插高O.28米,寬0.25米,插把長1.34米。石像頭部已被沖毀,背部沖蝕嚴重,可能是李冰石像銘文中“三神石人”之一,1975年8月18日樹立在伏龍觀大殿右側。

正殿中的飛龍鐵鼎,是唐容宗女玉真公主故物。鼎重約千斤,上有八條飛龍和云紋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鑄造精品。1978年10月移入觀中陳列。

用時參考

10-30分鐘

交通

在都江堰景區(qū)內(nèi)步行可達

門票

包含在都江堰景區(qū)門票內(nèi)(90元)

開放時間

冬季(12月1日——3月1日):

8:00—17:30

夏季(3月2日——11月30日):

8:00—18:00

景點位置

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景區(qū)離堆北端


>>都江堰城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