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永靖縣城西南35公里的大小積石山。積石山雖然地處西北高原,但風(fēng)景獨好。炳靈寺石窟就開鑿在黃河右岸的小積石山的大寺溝西側(cè)的崖壁上。炳靈寺所在的積石山山巖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系細(xì)黃沙巖,易于開鑿雕造,但不耐風(fēng)化潮解。由于該地氣候干燥,加之峭壁的高處,巖層往往突出如屋檐,對部分窟龕起著遮蔽風(fēng)雨和太陽曝曬的作用,因而許多窟龕造像雖經(jīng)千百年的歲月,至今仍得以相當(dāng)完整地保存著。炳靈寺的所在地理位置,地處古代中西交通要道“絲綢之路”隴西段的一條支線上。佛教徒在炳靈寺建寺開窟及造像活動,在西晉時便已開始。十六國時期,鮮卑族乞伏部貴族所建立的西秦政權(quán),崇信佛教,一時內(nèi)地及西域高僧云集于此,譯經(jīng)傳法活動十分活躍,西秦境內(nèi)的小積石山大寺溝,即炳靈寺石窟一帶,便成了當(dāng)時佛教一大勝地。
“炳靈”,是藏語“十萬佛”的音譯,意譯相當(dāng)于漢語的“千佛山”、“萬佛洞”。炳靈寺石窟的正式營建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后歷經(jīng)北魏、北周、隋、唐,不斷進(jìn)行開鑿修造,元明時期仍有修妝繪飾�,F(xiàn)存窟龕183個,共計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畫約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溝西岸長約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懸崖高處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眾多中小型窟龕構(gòu)成其主體,其中唐窟占三分之二以上,共計20窟,113龕。北朝的代表性作品如169窟的泥塑觀音,125龕的石雕釋迦牟尼和多寶佛等,均為炳靈寺石窟的藝術(shù)杰作。
地址: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
類型:古跡
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
交通
1、從蘭州汽車西站每天從7:00開始有多班車劉家峽,車程80公里,約1.5小時,車費15元左右
2、在劉家峽水電站大壩乘船或快艇,西拐進(jìn)峽口,過姊妹峰到達(dá)炳靈寺,約54公里,乘大船2-3小時,120元/人/往返,一般在中午前發(fā)船;乘快艇50分鐘,160元/人/往返
門票
門票50元/人
開放時間
只要有船從劉家峽到達(dá)炳靈寺,炳靈寺就會向游人開放
延伸閱讀: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
濞嗐垼绻嬮崥鍕秴缂冩垵寮哥粔顖涚€崣鍌欑瑢閿涘苯鍙¢崥灞藉灡瀵ょ儤鍨滄禒顒傜法婵傜晫娈戠€硅泛娲妴鍌氼洤閺嬫粍鍋嶉張澶夌矙缂佸秴顔嶆稊锟狀棑閸忓娈戦弬鍥х摟閵嗕礁娴橀悧鍥风礉濞嗐垼绻嬫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婵″倸褰傞悳鐗堟杺濞岀粯鈧佲偓浣风皑鐎圭偞鈧佲偓浣瑰Η閺堫垱鈧冩▕闁挎瑥鎷伴悧鍫熸綀閺傚綊娼伴惃鍕6妫版ê寮锋稉宥堝娣団剝浼呴敍宀冾嚞閸欏﹥妞傛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Email閿涙瓬ytravel666*163.com閿涳拷*閺€閫涜礋@閿涳拷 閵嗏偓閵嗏偓閺呭┉CP婢讹拷2023016012閸欙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