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黑龍江省 > 雞西市 > 虎林旅游

虎頭要塞

[移動版] [查看地圖]
虎頭要塞
虎頭要塞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位于黑龍江省虎林縣虎頭鎮(zhèn)(今虎林市虎頭)周邊完達山余脈丘陵中,西起火石山,東至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邊連子山,北至虎北山。中心區(qū)域正面寬12公里,縱深6公里。在此方圓數(shù)十公里的范圍內(nèi),共有大小十余處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五個陣地組成。其中,猛虎山是主要陣地,虎東山、虎北山為其兩翼前沿陣地,成鉗形以南北兩線呈護衛(wèi)陣勢,虎西山、虎嘯山兩個陣地位于猛虎山主陣地西面,為猛虎山后方第二線陣地。

主陣地猛虎山由中猛虎山、東猛虎山、西猛虎山三個丘陵組成,周圍是沼澤地帶,形成難以通行的天然屏障。中猛虎山是日軍虎頭國境守備司令部的所在地,標高111.8米,距東、西猛虎山兩制高點直線距離分別為350米和300米,距烏蘇里江約2000米。地下工事以中猛虎山為中心,由隧道與東、西猛虎山地下要塞相連。地下工事包括指揮所、通訊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糧庫、彈藥庫、發(fā)電所等,并有豎井直通山頂觀測所和通風口、排氣孔、反擊口等通道。

日本關東軍修建虎頭要塞的目的在于以此作為進攻蘇聯(lián)的戰(zhàn)略基地。因為虎頭的軍事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它恰好僅次于伯力和海參崴的中心點,扼制蘇聯(lián)遠東烏蘇里鐵路的咽喉,同時它又是遠東蘇軍進入東北腹地的捷徑通道。

為加強重型火炮威力,在西猛虎山西北山麓構筑了巨炮陣地,將東京灣要塞的海防巨炮40厘米口徑-炮運抵虎頭要塞,該炮炮身直徑1米,長約20余米,最大射程20公里,炮彈長4米,彈頭直徑40厘米、長1.2米,最大裝藥量為1000公斤,備有炮彈200發(fā)。巨炮陣地炮塔為半地下鋼筋混凝土結構,炮口直對東南方蘇聯(lián)的伊曼鐵橋和拉佐水塔。這門巨炮的任務是在對蘇作戰(zhàn)中對烏蘇里鐵路運輸中樞進行毀滅性打擊,破壞伊曼鐵橋和拉佐給水塔,摧毀蘇軍鐵路運輸設施和給水設施。同時在虎頭鎮(zhèn)以西30公里的火石山還修筑了列車炮陣地,駐有一個列車炮中隊,裝備24厘米口徑的列車炮,最大射程50公里,用于對蘇進行切斷交通、斷絕水源、騷擾后方補給、炮擊軍事目標等遠距離作戰(zhàn)。原基地設在虎頭,因其射程太遠,且機動性強,后移至火石山。

殘酷的勞役,非人的待遇,加上食物缺乏及超強度的體力勞動,使勞工大批死亡,冬季時被直接拋入草甸子,或棄尸于荒野山林,尸體都被野狼撕咬啃噬,其狀慘不忍睹。據(jù)曾在虎頭要塞服役的日本軍人加納傳三說,他入伍第一年,親眼目睹中猛虎山背后有許多暴棄于山野的勞工尸骨。這些死難的勞工是在工事修成后,被日軍集體-的。

1945年8月9日,蘇聯(lián)遠東第一方面軍對虎頭要塞發(fā)動了攻擊,日軍守備隊憑借堅固的工事負隅頑抗,激戰(zhàn)至26日,蘇軍終于攻克虎頭要塞。1400名日軍和要塞周邊地區(qū)數(shù)百名日本開拓團及軍屬除僅53人逃脫生還外,都最終成了不義戰(zhàn)爭的殉葬品。

現(xiàn)在的虎頭要塞已成為歷史遺跡,虎頭地下要塞博物館已經(jīng)建成,被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了日本侵華罪行的見證。

延伸閱讀:

·中國國家二級博物館


>>五大連池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