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臨夏州 > 臨夏市旅游

清真北寺龍鳳影壁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清真北寺龍鳳影壁
清真北寺龍鳳影壁為文化旅游景點。

臨夏磚雕,享譽海內(nèi)外。在臨夏市八坊十三巷之一的北巷里,有一座清真北寺,寺門前有一幢“龍鳳呈祥”磚雕影壁,歷史悠久,保存基本完好。影壁由三幀磚雕作品組成,被人們稱之為“墨龍三顯”的圖案居中,兩邊為“鳳凰來儀”。

影壁是無可置否的藝術(shù)精品、文化精品和歷史精品,是現(xiàn)存于臨夏市的極其珍貴的文物,也是地方文化的最大歷史疑案。它始建于何時,磚雕的作者蓮池道人是何許人也,磚雕圖案的淵源來由以及寓意所在,始終是臨夏的歷史之謎。還有,這塊影壁歷經(jīng)歷史的舛難滄桑,傳奇般的留存至今,是極其不易的,所以入里探究其歷史文化和推演歷史之謎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龍鳳影壁坎坷保護的傳奇軼事

據(jù)清真北寺學(xué)董馬拜克老人介紹,這大小兩龍和兩只鳳凰眼中原來鑲嵌有寶石,他在兒時就聽老人們講,若是天氣要起雷雨,龍眼就會發(fā)亮,出現(xiàn)濕潤之氣,不久天果然便下起雨來。在雨中看這影壁,似乎大龍顯身于云川雨水之中,活靈活現(xiàn)。一到夜晚,龍眼發(fā)光,遠近能見到其放射的光芒。同時有龍眼鳳睛為夜明珠的說法。后來,有個西洋傳教士到臨夏傳教,一天夜里,龍眼寶珠和0橋下的一塊河中洗衣洗菜玄石(據(jù)傳天上隕石)被盜,連同洋傳教士銷聲匿跡在歷史的長河中。從此龍鳳有些黯淡了,不再能預(yù)報天氣,深夜無光芒了。后來天下稍許太平時,由鄰里紳士添補上了龍鳳眼中的寶珠,但寶珠再沒有從前的靈秀透晰了。民國十七年時,河州鎮(zhèn)守使趙席聘釀造兵禍,縱火焚燒八坊,龍鳳壁在馬三保舍命保護下幸免罹難,被保存下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破四舊、除四害、“文革”等運動中,人們用涂泥辦法,改裝成“忠字臺”,畫上毛主席接見-的宣傳畫,才將這塊龍鳳壁保存下來了。

古稀老人馬拜克給我們講述了一段保護龍鳳壁的有趣故事:1966年,正值破四舊、立四新的運動高峰期,當(dāng)時的紅衛(wèi)公社決定要拆除這幢代表所謂封建殘余文化的龍鳳壁,建造“忠字臺”,于是派來家住臨夏市場院門的泥水匠周尕成來負責(zé)拆影壁造忠字臺的工作。就這樣,周尕成帶來了拆除影壁的所有工具,有榔頭、鑿子、鐵鍬等到了北寺門前。當(dāng)時20多歲的馬拜克也恰好在北寺的門前,他看見周尕成在地上將拆除工具鋪了一地,同時在龍鳳壁前還有幾個十來歲的孩童在攀爬玩耍,而這時的周尕成卻正對著龍鳳壁,蹲在地上,眼睛一直盯著壁沉思,還不時地嘆氣、搖頭。這樣約摸過了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周尕成忽然站起身說了一句“這可惜著吆,怎么拆!”說完就沒有收拾工具走了。其實,周尕成是到公社里去請示了,得知公社里的人要求周尕成將影壁改成“忠字臺”,把主席像畫上就行。于是,周尕成就心生一計興沖沖地跑去,召集自己的幫手從西關(guān)小學(xué)院里把拆卸的舊城墻土運到北寺門前,在墻土里攙和上茅草,用草泥將整塊龍鳳壁裹起來,變成了一堵墻,然后“墻面”刷上白石灰。就這樣,他“順利完成了”工作。

隨后,公社找來畫師馬耀良在做好的墻面上畫毛主席和-接見-的半身像,并配以當(dāng)時流行的詩詞標(biāo)語。馬耀良在畫-時在其肖像的眼睛里多添了幾分白色。后來讓他畫附近王寺門前忠字臺的一副毛主席去安源的肖像,當(dāng)畫到領(lǐng)袖腳的部位時,墻面地方不夠,他就添了幾塊石頭來遮擋,有幾個人就問他為什么不畫主席像的腳而畫上石頭?馬耀良就說:“毛主席在石頭背后浪著哩(閑逛)”。就因為這句話和那個事,被遞墨洗筆的徒弟告密,馬耀良被問罪而鋃鐺入獄。

二、龍鳳影壁圖案初解清真北寺的影壁通體的龍鳳影壁長達12.3米,高6.6米,厚0.8——1.0米,全部青磚壘徹,墻體歷久彌堅,磚縫致密緊湊,建筑技藝之精,堪比現(xiàn)在的水泥光墻彩線劃磚,構(gòu)圖呈現(xiàn)三幀相互映襯的雕刻圖案。影壁中間有一幀大小雙龍的圖案,大龍在上,小龍在下。仔細觀察,可見一大龍恰似父親在上方云端顯瑞,龍身在祥瑞的云朵之間顯示為三段(細看為五段),而一小龍子在下方探出龍首來應(yīng)圣,其余隱藏于水波霧靄之中。因此這副磚雕圖案稱作“墨龍三顯”,或者“真龍交子”,左側(cè)題款為“蓮池道人意”的字樣和兩方刻印,分別為“千寅”和“周士鄘印”。觀其影壁雕刻的主圖真龍,忽而隱,忽而顯、盤踞于陰云莽莽之中,興云吐霧,眼神中注視輔圖幼龍之時的殷殷之情,而小龍嗷嗷仰首,似乎在澤野之中應(yīng)父漂浮。兩條龍都是側(cè)面圖像,大龍籠罩于云端,顯得比較長,有明顯六彎共計十二彎之多,兩足三爪,龍頭碩大,龍角柱狀聳立似麒麟角,面目威嚴猙獰,頭部無鬃毛,龍嘴周邊呈鋸齒狀唇圍,龍嘴似乎顯示為克制內(nèi)心激動而呈現(xiàn)緊閉狀,龍牙僅側(cè)露臼齒一顆,似欲言又止,父愛如山,不免情面。面部兩條龍須剛勁悠長,呈現(xiàn)向后漂浮,可見的龍身有蛇鱗形狀,蛇身特征明顯,龍的尾巴下垂分成九葉,而小龍則在波濤之中通體被海水掩蓋,只探出頭顱,嘴巴大開,牙齒、舌頭一直舌咽盡覽無余,張口呼喊,尾巴游弋,似乎欲想騰出水面尋求擁抱。參悟此圖有兩個感覺,一是圖案蔭趣如生,父子情深堪比天地,似有風(fēng)雷濃云,有雨潤生生之感,二是父在九天,騰淵萬里,在澤野河濤間尋覓愛子,盼子行健。

這幅龍的左右兩側(cè)各雕刻有對稱的“丹鳳朝陽”和“彩鳳昭月”圖案,也稱作“背仰鳳凰”和“腹仰鳳凰”!氨逞鲽P凰”在右,圖案凝重端莊,婉儀有淑,圖案里刻有梧桐、牡丹、青松,下端有表示山河社稷圖像的水波和山石!案寡鲽P凰”在左,則配有梧桐、幽蘭、山石,左上方還有一塊紅月祥云,底下又為象征山河社稷祥和的水波和靈芝山石。左右兩壁的鳳凰雕刻,均見梧桐,鳳凰姿態(tài)俊俏,栩栩畢肖。觀察兩鳳凰圖案,看見兩只鳳凰一頷首,一腹仰,映襯大小雙龍,左右兩鳳雕刻雖在尺寸上略小于中間,但整體影壁雕刻刀法精巧細致至極,線條細膩,栩栩如生,氣勢恢宏,很有皇極之象,此非官坊大匠名家而不能為之。整幅磚雕影壁有傳統(tǒng)雕刻的纏枝連方的方形圖案,每幀圖案邊框都有祥瑞如意圖紋,上下端都有“富貴纏連”的框架圖案,框架上方餡子凹條內(nèi)有兩個楔子狀的圖案,一幅刻有孤單雛鳥獨宿巢,另一幅雕蕊寒香冷隱士圖(菊花),似乎隱喻著托孤民間隱士之意。頂部鐫刻有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斗拱、椽梁、脊頂右龍左彩鳳,青瓦丹墀,富麗端莊,宏厚中正。

清真北寺里有塊石碑,它是1995年立的。碑文記載,臨夏市清真北寺影(照)壁,建于清乾隆辛酉年間(1741年),距今已有272年。其頂為仿木式結(jié)構(gòu),中為“墨龍三顯”,兩側(cè)為“丹鳳朝陽”、“彩鳳望月”,整體寓意為“龍鳳呈祥”,是幸存最古老的地面大型磚雕照壁。

總之,龍鳳影壁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nèi)涵,它歷經(jīng)朝代的更替,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也反映了獨特的民風(fēng)民俗,是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也正因為如此,北寺影壁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講,它是古河州的一塊“瑰寶”,我們應(yīng)該很好的去保護和研究,盡可能地把它的歷史文化積淀挖掘理清出來。(馬占云曹小棟)


>>德州明月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