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安慶市旅游

安慶市十大祠堂

熊、范二烈士專祠
  熊、范二烈士專祠位于安慶市沿江東路,與迎江寺相鄰。該專祠原為慈云閣,建于康熙三年(1664年)。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為英果敏公祠。民國元年,安徽省政府為祭典民主革命烈士熊成基,范傳甲,改為“熊范二烈士專祠”。該建筑造型古樸典雅,氣勢宏偉。熊成基(1887-1910),清末民主革命者。字味根,江蘇甘泉(今揚州)人。江南炮兵學堂畢業(yè),先后加入光復(fù)會、同盟會,在哈爾濱謀刺載詢被捕遇害。1902年入安徽武備練軍學堂,后入南洋炮兵學堂,畢業(yè)后分配在新軍第九鎮(zhèn)任炮兵排長,后調(diào)任安徽新軍混成協(xié)馬營和炮兵隊官。曾參加安徽岳王會和江浙光復(fù)會等革命團體。1907年在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后,岳王會決定再次發(fā)動起義,他被推為起義總指揮,1908年冬,清廷令南洋新軍和湖北新軍集結(jié)安徽太湖舉行秋操,適又逢光緒、慈禧相繼死亡,即趁機發(fā)動安徽新軍起義,失敗后逃往東京。1910年回國,又往東北進行革命活動。1910年1月,熊成基謀炸清廷考察海軍大臣載洵和薩鎮(zhèn)冰,因臧冠三貪利告密,1月30日,熊成基被捕。獄中,熊自書供詞:我今日早死一日,我們自由之樹早得一日鮮血;早得血一日,則早茂盛一日,花方早放一日。1910……[詳細]
岳西孫氏宗祠
  孫氏宗祠位于安徽省岳西縣姚河鄉(xiāng)梯嶺村杉宕村民組,距舒城縣、岳西縣交界的105國道僅5公里。這里崇山峻嶺、峰巒巍峨,,青山疊翠,蔭翳蔽日。依山而建的孫氏宗祠,氣勢恢宏,祠宇軒昂。據(jù)祠內(nèi)碑銘記載,該祠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開始興建,至十八年(1753)落成,歷時八年。祠宇座北朝南,建筑面積3220平方米,還不包含祠前的開闊祠埕和旗桿石柱基占地和門前池塘。祠堂東側(cè)建有一棟供族人子弟求學攻書的學堂曰“映雪齋”,取義唐代孫康家貧好學,無油點燈,映雪苦讀的故事而定名。西側(cè)建有庖廚餐廳供族人來祠慶典或祀祭膳食和住宿,兩者建筑面積1056平方米。祠屋本身三重五進,布局嚴謹,通體磚木結(jié)構(gòu),穿枋翹角,斗栱抬梁,青磚小瓦,歇山頂,馬頭墻面,皖西南建筑風格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門首鑲嵌著書有“孫氏宗祠”的巨型石匾,其下有五個閥越以示門庭之尊貴。大門前廊設(shè)有柵欄、園門(隱喻轅門)。邁進大門,則是一座戲臺(見圖二),臺口面向神堂。祠堂竣工之日,即請戲班登臺獻藝,以示敬賀和讓祖先與族人共同欣賞戲曲,謂酬祖娛神,以求人神共樂。從此以后,每逢慶典大事或重大宗族祭祀活動和春節(jié)、端午、中秋等節(jié)日,都請戲班登臺。臺上有天……[詳細]
潛山楊家祠堂
  楊家祠堂位于潛山縣龍?zhí)多l(xiāng)萬澗村中澗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建筑平面座西朝東,呈明三暗五狀,由前廳戲樓、中廳“四知堂”、后廳寢堂在一條軸線上構(gòu)成。原舊構(gòu)面積約700平方米;曾在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公元2004-2005年三次修葺。現(xiàn)有規(guī)模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面闊27.30米、通進深42.63米、占地面積約1164平方米的四合院式建筑體系。其中,單檐歇山式戲樓是祠堂里最為著名的建筑,建在前廳。戲樓為兩層結(jié)構(gòu),二層明間為戲臺,離地面高約2.8米,左右次間為伶工房。戲臺面闊5.5米,進深6米,空間高度約3米;臺口有雕花欄桿,臺頂有凹面藻井,并使用穿斗法在金柃上制趴梁,構(gòu)成了三架梁結(jié)構(gòu),使戲臺達到了視覺開闊的設(shè)計要求。“徽班領(lǐng)袖、京劇鼻祖”程長庚主管的大四喜班曾在這樓臺上演出過許多京戲劇目,有的劇目還被用化裝顏料記錄在伶工房的墻板上,至今其墨跡可辯。1998年5月楊家祠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賀氏啟六公祠
  賀氏啟六公祠位于安慶市宿松縣涼亭鎮(zhèn)東山村。座北朝南,面闊31米,通進深41米。賀氏啟六公祠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5年)。擴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明三暗五,正屋三進三開間,東西各有廂房12間,各廂房之間有天井回廊相連接,總建筑面積達1271平方米。宗祠屋面為懸山頂鋪小青瓦,屋內(nèi)山墻用穿斗式梁柱構(gòu)架。殿堂為四柱抬梁式五架梁,柱頭施插拱、丁頭拱,明間與次間立柱上端用額枋穿連,使各開間梁架形成一個整體。柱礎(chǔ)為青石八方須彌座,每方飾淺浮雕花草紋。地面由麻沙石板和石條鋪砌.-二三進依次增高半米。是該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明清時期磚木結(jié)構(gòu)的徽派建筑大型祠堂。保護范圍:距文物本體外沿的四周各5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各100米。……[詳細]
天柱林氏祠堂
  位于水吼鎮(zhèn)天柱村勝利組的林氏祠堂,始建于民國1924年,公元2005年至2007年由“十德堂”與“九牧堂”兩支林氏后裔合資重新修葺。林氏祠堂內(nèi)的檐口、梁架、欄桿、柱礎(chǔ)、龍井等構(gòu)件,其木雕、石雕工藝精湛,構(gòu)思精巧,深受明清時期古建筑文化之影響,生動地反映出了成熟的徽派建筑的雕刻藝術(shù)。祠堂一進設(shè)有亭閣式全木結(jié)構(gòu)的戲樓,并在兩側(cè)置副臺與廂樓;二進為“九牧堂”廳堂,為祭祀、祈福活動場所。在一進與二進之間配一口天井。西邊耳房有3扇“哥特式”窗戶,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此-議事時改建的。整個建筑設(shè)計為二進,軸線取南偏西5度;通面闊25.6米,通進深21米,占地面積達540平方米。在硬山墻面砌四列二級馬頭墻,穿斗式木構(gòu)架,白墻灰瓦。……[詳細]
長嶺張氏宗祠
  長嶺張氏宗祠長嶺張氏宗祠,清代。位于桐城市唐灣鎮(zhèn)長嶺村張沖村民組西側(cè),長嶺小學校園內(nèi)。宗祠前后兩進,面闊各五開間。前進設(shè)樓,明間樓上是戲臺。后進坐落于臺基上,抬梁式木構(gòu)架,用材碩大,舉架高昂。檐下設(shè)卷棚軒,軒下設(shè)斗拱并飾以木雕,圖案精美,雕刻細膩,堪稱精品。整組建筑山墻、檐墻均以厚青磚壘砌承重,屋面小瓦覆頂,檐口馬頭墻高聳,檐下飾以彩繪。建筑風格莊重素雅,樸實大方。長嶺張氏宗祠是當?shù)貜埵霞易寮漓胱嫦,舉行重大活動的禮制性建筑。宗祠格局完整,且前進設(shè)有戲樓,后進飾以木雕,用材考究,在桐城保存至今的宗祠中尚少見,是桐城西北山區(qū)鄉(xiāng)土建筑的典范。……[詳細]
劉井劉氏宗祠
  劉井劉氏宗祠劉井劉氏宗祠,清代。位于桐城市新渡鎮(zhèn)楊樹店村劉井村民組。宗祠坐北朝南,前后三進,面積200余平方米。前進七開間,東西稍間窄,為抬梁式木構(gòu)架,架下立方形柱礎(chǔ),部分有雕刻,門廳內(nèi)收,門向偏西南,石質(zhì)門墩上立素面抱鼓石,檐口下飾有人物彩繪。后進亦為抬梁式木構(gòu)架,五開間,前檐設(shè)卷棚,卷棚與枋之間有坐斗,斗下雕有花鳥,柱下設(shè)青石柱礎(chǔ),雕有紋飾,室內(nèi)設(shè)香閣,供劉氏列祖列宗牌位,中進已毀,遺跡猶存。2004年,劉氏族人按原狀修復(fù)了宗祠前后兩進。現(xiàn)狀保存較好。整組建筑莊嚴肅穆,大方恢宏,雕刻細膩精美,是桐城地區(qū)宗祠建筑之杰作。……[詳細]
潛山胡氏宗祠
  位于源潭鎮(zhèn)三河村紅星組的胡氏宗祠,屬“陶正堂”這支郡望上的遺產(chǎn),始建于清代中期,晚期擴建,分前后三進布局,通面闊約32.3米,進深9.9米,占地面積約320平方米。現(xiàn)存廳堂3間,建筑平面坐西朝東,大門前造作木柵門,穿斗式五架梁,兩側(cè)廊房已毀,其它構(gòu)件保存狀況較差。胡氏宗祠在一進天井處砌硬山頂、“倒山座”式照壁,并在門楣上端從右向左浮雕“居仁由義”、二進照壁浮雕“霞蔚云蒸”等吉祥文字;四壁墨繪“生化”圖案;中進前廊卷棚,梁坊上飾彩繪,金柱上凸雕“倒扒獅”撐拱,內(nèi)檐部分裝飾頗具特色。……[詳細]
左忠毅公祠
  左忠毅公祠位于桐城市區(qū)桐城中學校園內(nèi),建于明崇禎年間,是紀念左光斗的專祠,簡稱“左公祠”,F(xiàn)左公祠占地面積1027.27平方米,分前進、中進和后進三部分,均為木構(gòu)架建筑,建筑格調(diào)較高。左光斗,安徽桐城人,明萬歷三十五年進士,官至都察院右僉都御使。他為官力謀國事,匡扶正義,清直敢言,頗有政聲。天啟四年,因-魏忠賢閹黨致禍,下獄致死。崇禎帝即位,為其冤案昭雪,追謚“忠毅”。左忠毅公祠與啖椒堂相連一處;祠堂是家鄉(xiāng)人為紀念明朝僉都御史左光斗而興建的;啖椒堂則是左光斗的故居。左忠毅公祠原為三進,粉墻小瓦,大屋檐,朱門深凹,門石相對。曾因年久失修,前進毀壞,近幾年經(jīng)過文物部門的保護和修葺,已恢復(fù)了原貌。該祠前、中、后三進均為木結(jié)構(gòu)建筑,中進是大殿,三開間,大殿為七架梁加前后破架。啖椒堂原是三進式老式建筑,前門樓曾毀,現(xiàn)已修復(fù)。中進和后進保存完好。啖椒堂中進是明間堂屋,即啖椒堂,兩側(cè)次間為左右上房,后進為住宅-區(qū),是明萬歷年初的建筑,均是文物保護重點。保護范圍:祠堂舊址兩面墻基外,東、南、西、北各5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50米![詳細]
響腸方氏宗祠
  響腸方氏宗祠位于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響腸鎮(zhèn)響腸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坐南朝北,三進兩天井。一進祠門,面闊三間,大門位于明間進深二分之一處,形成前門廊后過廳格局。大門背面二層為戲臺,面向中廳,單檐歇山頂,臺口矮欄,三面敞開,左右看樓相接。二進中廳面闊三間,五架抬梁前軒后雙步結(jié)構(gòu)。三進神堂面闊三間,左右?guī)扛饕婚g。左包屋已毀,右包屋尚存。方式宗祠附屬譜館一座,與主祠相對,且為同期建筑,兩進二層四合院。保護范圍:東至屋檐滴水外12米,南至后墻外8米土坎,西至惜字亭外5米國道邊,北至河邊15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至上街橋90米,南至保護范圍外人行道,西至惜字亭外5米,北同保護范圍![詳細]


全部安慶市景點>>>

全部安慶市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