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臨夏州 > 臨夏市旅游

臨夏市景點介紹

  臨夏州博物館成立于1979年1月,屬綜合性地志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團體會員,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甘肅省文化遺產(chǎn)“歷史再現(xiàn)”工程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單位,蘭州大學(xué)文物與博物館專業(yè)文科實踐教育基地,西北民族大學(xué)教學(xué)實習(xí)基地。新館位于甘肅省臨夏市東區(qū),占地面積13200平方米,建筑面積8687.2平方米。臨夏州博物館承擔(dān)全州文物調(diào)查、搶救清理、征集保管、宣傳展示等工作……[詳細]
  中國伊斯蘭教清真寺。亦稱大華寺、華寺等,位于甘肅省臨夏市華寺街。據(jù)史料記載,臨夏清真老華寺始建于1368年,距今已經(jīng)有600多年的歷史,清乾隆四十年(1775)擴建。 景點位置甘肅省臨夏市華寺街……[詳細]
  中國伊斯蘭教古墓建筑群。 中國蘇非主義的典型性建筑,中國伊斯蘭教最具特色的建筑,宗教場所,不是開放景點。景點位置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紅園路……[詳細]
  明朝兵部尚書王竑是臨夏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弘治元年(1488)12月去世,謚莊毅,葬于河州城東。嘉靖十一年奉詔重修墓園,并編夫看守。1964年1月,王竑墓被批準(zhǔn)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初,成立臨夏王竑墓園籌建委員會,臨夏市劃撥7.2畝土地,開始原地重建。后又征地1.5畝,解決了路基等問題。20多年來,采取政府撥款和各族各界集資相結(jié)合的方式,經(jīng)過兩期工程建設(shè),修起南北長140米、東西寬約7……[詳細]
  王坪遺址位于臨夏市罕鄉(xiāng)王坪村北300米。面積約6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3米,暴露有灰坑、墓葬和房址。采集有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泥質(zhì)和夾砂紅陶片,多飾劃紋、繩紋,彩陶紋樣有黑、紅彩圓圈紋、方格紋、波浪紋,可辨器形有罐、瓶、盤;齊家文化的泥質(zhì)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片,多飾繩紋、附加堆紋,可辨器形為單耳、雙耳罐和侈口罐、鬲;辛店文化的夾砂紅褐、橙黃陶片,多飾繩紋和附加堆紋,彩陶紋樣有黑彩雙勾紋、回紋、太陽……[詳細]
  羅家尕塬遺址位于臨夏市南龍鄉(xiāng)羅家灣村東北側(cè)。是一處馬家窯文化馬家窯、半山、馬廠類型和齊家文化共存的遺址。面積約6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2米,暴露有灰坑、房址、窯址和墓葬。采集有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泥質(zhì)和夾砂紅陶罐、缽、瓶、甕等殘片,多飾繩紋,彩陶紋樣有黑彩勾葉圓點紋、弧線三角紋、帶狀網(wǎng)紋;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泥質(zhì)和夾砂紅、灰陶壺、罐殘片,多飾繩紋、附加堆紋,彩陶紋樣有黑、紅彩鋸齒紋、葫蘆……[詳細]
  臨夏東公館與蝴蝶樓位于臨夏市,是原國民黨軍第四十集團軍副司令馬步青出資修建的私人住宅,建于1938~1947年,是由當(dāng)?shù)刂そ尘脑O(shè)計施工,耗資近百萬銀元修建而成。建筑面積5976平方米。東公館為典型的中式四合院布局,正門為仿西洋式建筑風(fēng)格的磚砌牌坊門。西院、南院四面均為五開間土木結(jié)構(gòu)建筑。天井是整個建筑群的中心,有四個門分別通往東南西北四院,呈田字形布局。東公館的磚雕尤為著名,檻墻和墀頭都有精……[詳細]
  王竑墓位于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城北街道北寺新村,墓葬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嘉靖十年(1531)敕賜再次修繕,葬有明憲宗時兵部尚書王竑。墓園坐北朝南,南北長140米,東西寬約70米,占地面積5466平方米,建筑面積2041平方米,F(xiàn)存封土,直徑約10米高約3米,現(xiàn)存明景泰元年螭龍碑1通,高1.3米,寬1.08米;甬道南北長約300米,寬約60米;另存華表1件,石虎、石羊各1件,石鼓1對,碑座……[詳細]
  夏北寺照壁位于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八坊街道辦事處王寺社區(qū),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原為臨夏清真北寺門前照壁,現(xiàn)僅存照壁,是臨夏地區(qū)保存歷史最悠久的大型磚雕照壁,平面為“一”字型,長12.3米,高6.6米,厚0.8—1.0米,全部由青磚砌筑,墻體磨磚對縫,磚縫致密緊湊。照壁中雕“墨龍三顯”,左右兩邊為“丹鳳朝陽”和“彩鳳昭月”,寓意“龍鳳呈祥”,刀工精湛,栩栩如生,堪稱河州磚雕鼎盛時期的藝術(shù)精……[詳細]
  臨夏市博物館位于環(huán)城東路東公館院內(nèi),前身為1984年成立的臨夏市文物管理所,1996年更名為臨夏市博物館。館內(nèi)現(xiàn)有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玉石器、金銀器、琺瑯器、骨角牙器、造像、化石、書畫等多種類型的館藏文物2020件,其中一級文物9件,二級文物73件,三級文物399件,F(xiàn)有工作人員19人,設(shè)其中館長1名,副館長2名,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4人,保衛(wèi)人員10人,講解員2人。該館文物庫房面積100平方米,展廳……[詳細]
  八坊十三巷80號院位于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八坊街道前河沿社區(qū),始建于1930年,建筑面積513平方米,坐北朝南,整個建筑平面呈“L”型分布,由三個院落組成,分別為正院、車馬院以及后花園。正院包括廳堂、東西廂房、堂屋及兩個耳房;車馬院包括磚雕長廊、崗樓、車夫房、馬匹房;后花園包括磚雕長廊、水池;該院落建筑氣勢宏偉,布局緊湊,精致典雅,是八坊十三巷中最具有回族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是臨夏地區(qū)具有鮮明民……[詳細]
  南濱河?xùn)|路十里牡丹觀光長廊東西總長6.73公里,占地120畝。觀光帶建設(shè)結(jié)合綠化帶寬窄不一的實際,在保留原有喬灌木的基礎(chǔ)上,大面積栽植臨夏紫斑牡丹,營造濱河路牡丹風(fēng)情線,點綴栽植鳶尾、金娃娃萱草、芍藥、波斯菊等宿根花卉,連翹、丁香、榆葉梅等小喬木,20棵成年核桃樹,全線修筑6個小游園,修筑小廣場、自然式曲徑小路,安放坐椅,作為牡丹、芍藥、大麗花栽植的重點區(qū)域,營造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景觀效果。十里……[詳細]
  胡廷珍紀(jì)念館坐落于臨夏市東郊公園內(nèi),進入公園,穿過花架長廊,信步前行,映入眼簾的是胡廷珍烈士紀(jì)念園,烈士雕像屹立其中,莊嚴(yán)肅穆,胡廷珍烈士是臨夏籍的第一位0員,也是中國0在甘肅的早期領(lǐng)導(dǎo)人之一。烈士的上半身雕像是用漢白玉雕刻而成,底座選用了黑色大理石,碑銘刻錄了胡廷珍烈士從事革命活動的光輝事跡,是開展黨團活動和進行革命歷史傳統(tǒng)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胡廷珍烈士紀(jì)念館現(xiàn)已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詳細]
  萬壽觀在臨夏市西兩華里處“萬傾塬頭”,依北塬塬頭五峰修建,觀建于中峰,系河州八景之一。始建于唐初,1983年重建,是西北道教第二大觀,與崆峒山齊名。萬壽觀自上而下,共分七級,為觀音殿、真武殿、紫薇殿、玉皇殿、福祿殿、三清殿、混元閣,最高處于1994年建有七級寶塔,又名“乾元塔”,高43米。據(jù)河州志記:元,飛陽真人,在此-,成道羽化。明正德年間,定名“萬壽觀”。此觀幾經(jīng)興廢,“文革”又遭劫,殿毀塔炸……[詳細]
  地處臨夏市東郊,這里碧波蕩漾,自然風(fēng)光得天獨厚,綠化水域面積達90%以上,度假村內(nèi)有三件寶,九眼泉、奇石、古樹。古樹胸圍8米左右,高40多米,系明朝嘉靖初年所植,人稱尚書柳,村內(nèi)地下掘出奇石數(shù)塊,系新生代第四紀(jì)冰川運動產(chǎn)物,形狀奇特,觀賞考古價值高,九眼泉泉水屬天然礦泉水,含豐富的鈣、鋅、鐵等微量元素,是極好的天然飲用水和療養(yǎng)健康用水,歷代地方志書有記載,人稱一泉九鳴。它因有養(yǎng)生泉、珍珠泉、嫩玉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