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遺址位于臺州市路橋區(qū)路北街道,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橋靈山遺址為省級文保單位,位于路橋城區(qū)西部靈山東麓。2010年3月,靈山腳下在施工過程中,一位考古愛好者發(fā)現該遺址。此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路橋區(qū)博物館人員開展考古勘探、試掘工作。靈山遺址地表海拔在3至5米,文化堆積覆蓋在厚薄不一的雜亂沙土層下,順地形呈坡相分布。根據地層深度和出土遺物,主要可分為上(晚段)、下(早段)兩個形成階段,分別形成……[詳細] |
黃礁島位金清鎮(zhèn)東偏南11公里海上,西北和西南兩側分別近白果山、道士冠島,各相隔約千米水道。島域面積2.04平方公里,近弧狀盤曲,中間形成一個大灣,最高點天燈盞山海拔173.5米。島上居民200人,分聚于黃海村、山頭村和長大古村,屬黃瑯鄉(xiāng)管轄。島東之海域稱腳桶洋,隔洋與大陳島遙遙相望。近海特產有一種形似小章魚而叫作“望潮”的軟體類生物,俗以為大補之品。島民多以筏式方法養(yǎng)殖紫菜,亦饒有風味。黃礁昔稱“……[詳細] |
陳安寶烈士陵園位于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qū)橫街鎮(zhèn)鳳凰山。1995年9月,路橋區(qū)人民政府為烈士修建陵園,時任國家主席李先念-為陳安寶烈士墓題寫了“抗日陣亡將士名留青史”碑文,張愛萍題額“陳安寶烈士陵園”。陵園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正面鑲嵌著巨幅將軍面像鑄鐵浮雕,面像浮雕左下是一巨型鐵拳雕塑;面像浮雕右下面是8發(fā)-,象征8年抗戰(zhàn);陵園右邊是張愛萍將軍題詞碑刻:“為國捐軀,名垂青史”,左邊是鄭洞國將軍題詞碑……[詳細] |
新橋愛吾廬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清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大型合院式民居建筑,平面呈長方形,總占地面積4736平方米。始建于明末清初,現存建筑多系清乾隆年間修建,沿中軸線依次列5幢主要建筑,兩側輔以廊廡廂房,建筑四周砌筑塊石圍墻(局部塌圮)。中軸線建筑明間構架和廂房明間構架均為抬梁式結構;柱、梁用材考究,牛腿、闌額、雀替等木構件雕刻精細,天井、階沿及檐廊地面用石板和條石鋪墁,青石柱……[詳細] |
城山古城遺址(含城山石刻造像、城山教寺、土城墻)時代:東漢古城遺址位于城山之巔,現保留有土筑的城墻、城門、-臺、擂鼓墩、點將臺、水池等。城平面略呈圜狀。分內外兩圈城墻,內圈僅存部分段落;外城圈基本保存完整,均用黃土夯筑,斷面處僅發(fā)現有印紋陶片等,未見其他晚期遺物。有城門一,位于城圈北端,現僅存豁口;城門內有水池一,可能原用來作防御用。據史載,烏程令嚴白虎為拒呂蒙,建筑此城堡,距今已近1800年,是……[詳細] |
香嚴寺位于峰江鎮(zhèn)蓮花山旁。唐天寶四年(745年)鑒真第四次東渡率弟子20余人逗留寺內10余天,后由于官廳阻攔返回揚州。至今日本保存有《鑒真和尚渡日經路圖》,上繪唯一的寺院為禪林寺(即香嚴寺)![詳細] |
五鳳樓是新橋鎮(zhèn)政府附近的古建筑體。占地4萬平方米,建筑共114間1萬多平方米,為五進十五堂四合院,穿斗式構梁與臺梁式混合樓房結構,櫞楣瓦櫳。五十多扇欞窗花樣繁多,古樸雅致,別具一格。重檐歇山與懸山相結合,為江南獨具風格的居民建筑群![詳細] |
中國枇杷之鄉(xiāng)——桐嶼位于路橋涼溪山下的桐嶼鎮(zhèn)以枇杷產業(yè)聞名遐邇。據史載,該鎮(zhèn)在明朝萬歷年間就有枇杷栽培。目前枇杷種植面積7200畝,1997年該鎮(zhèn)枇杷總產達4078噸,占當年全國產量1/4,成為該鎮(zhèn)第一支柱產業(yè)。1996年,桐嶼鎮(zhèn)被農業(yè)部評為中國枇杷之鄉(xiāng)。2000年省林業(yè)廳授予桐嶼鎮(zhèn)枇杷之鄉(xiāng),列入省首屆林業(yè)特產之鄉(xiāng)名單。自1997年始,每當枇杷成熟季節(jié)區(qū)旅游分局會同桐嶼鎮(zhèn)政府都在枇杷園舉辦以生態(tài)農……[詳細] |
十里長街即現在的路橋老街,位于臺州市商貿中心--路橋繁華的鬧市區(qū)。路橋老街的產生可追溯到東漢在這里設立郵亭的時代,迄今約有2000年歷史。南宋趙構因其“路即橋、橋即路”,賜名“路橋”。乾隆年間,浙東沿海著名商埠——路橋成名。“十里長街”成了路橋歷史與商貿經濟的縮影。十里長街傍南官河而建,充滿江南水鄉(xiāng)神韻。沿街房屋為明清街屋結構,以斗式吊樓二層為主,吊樓與底樓結合處的廊下三角撐雕有花鳥、人物等各種精……[詳細] |
新閘觀潮臺位于黃瑯鄉(xiāng)金清河出?冢L112米,高38米。每逢金秋蟹肥時,黃蟹慕光而至。中秋佳節(jié),風推浪涌潮起潮落,驚濤拍岸涼風習習,是臺州市民觀潮最佳去處![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