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內蒙古自治區(qū) > 鄂爾多斯 > 烏審旗旅游

烏審旗景點介紹

  內蒙古薩拉烏蘇國家濕地公園批準建設于2012年12月,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烏審旗南部。公園內的濕地主要由無定河流域河流濕地及巴圖灣水庫湖泊濕地組成,北靠廣袤的毛烏素沙地,南接溝壑縱橫的黃土丘陵,橫亙在兩大自然地理區(qū)的分界線上,南北景觀迥異,森林、沙地和草地呈斑塊狀分布于公園水域兩岸,公園內主要由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構成,是我國少有的沙漠大峽谷濕地。公園行政隸屬于無定河鎮(zhèn)和蘇力德蘇木,整體呈西南—東北向分……[詳細]
  巴圖灣水庫位于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境內,河南鄉(xiāng)巴圖灣村西約200米處,距旗政府所在地達布察克鎮(zhèn)90公里。水庫地處毛烏素沙漠南部邊緣,黃河一級支流無定河的上游181.9公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8°47′北緯37°29′。無定河發(fā)源于陜西省定邊縣長蟲梁,經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烏審旗86公里后又進入陜西,于陜西省清間縣河口村匯入黃河,全長491.2公里,集水面積30261平方公里。巴圖灣水庫上游8……[詳細]
  農牧家樂“農牧家樂”本是農牧民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tài)、農牧區(qū)民俗文化及生活勞動特色,自發(fā)參與旅游業(yè)的一種方式。“今年,我們對‘農牧家樂’從業(yè)戶進行了‘星級’式的科學整合,提升了服務的質量和檔次,讓客人享受更好的服務,也有效帶動了農牧民增收!睘鯇徠炻糜尉志珠L王彩霞告訴記者。烏審旗的“農牧家樂”從起步到現(xiàn)在,基本是自發(fā)自主經營,缺乏有效的規(guī)范管理,發(fā)展參差不齊。2006年,烏審旗通過對全旗“農牧家樂……[詳細]
  “獨貴龍”運動舊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烏審旗巴彥柴達木鄉(xiāng)。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烏審旗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反開墾、反奴役的“獨貴龍”運動,十二個“獨貴龍”總部駐此。舊址俗稱“海流圖”廟,藏名“珠達巴達爾贊林”,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蒙漢結合式建筑,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F(xiàn)存小經堂、僧侶房舍十余間。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從今年5月開始組建文化“獨貴龍”,到現(xiàn)在已建成31個,架起了文化站與文化戶之間的……[詳細]
  牧民根雕博物館駿馬、駱駝、雄鷹、牛羊、馬鞍、馬頭琴……在烏審旗嘎魯圖鎮(zhèn)巴音嘎查牧民達布的家里,擺滿了形態(tài)逼真的根雕作品。2006年,達布又在自家草場建設根雕博物館,他想借此留住心目中的草原,并喚醒人們保護生態(tài)的意識。達布的家鄉(xiāng)烏審旗在毛烏素沙漠腹地,過去這里生長著茂密的鼠李樹,如今大多都枯死了。生長在干旱地區(qū)的鼠李樹是國家二級保護樹種。為了給它賦予新的生命,達布選擇根雕作為自己的職業(yè)。“我的靈感是……[詳細]
  察罕蘇力德旅游區(qū)您想在毛烏素沙漠腹地感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秀美景色嗎?請到承載厚重蒙古歷史文明的察罕蘇力德旅游區(qū)。被列為“中國十大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之一的察罕蘇力德旅游區(qū)距旗府所在地13公里,景區(qū)以察罕蘇力德為中心,呈現(xiàn)分層環(huán)狀分布格局。旁邊美麗的查干寶力格河迂回蜿蜒,小河兩岸草木葳蕤,牧草滴翠。一年四季都在查干寶力格河畔開展豐富多彩、民族風情濃郁的旅游活動項目,主要有馬隊迎賓、……[詳細]
  薩拉烏蘇文化遺址景區(qū)薩拉烏蘇文化遺址景區(qū)即“河套人”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專家們譽為“天然地質公園”,是迄今中國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沙漠大峽谷(長34公里),屬典型的高原峽谷QP3地形和喀斯特地貌,是罕見的旱地自然奇觀。峽谷內發(fā)現(xiàn)的包括34種哺乳動物和11種鳥類在內的龐大動物群,被學術界命名為“薩拉烏蘇動物群”。景區(qū)以真、奇、幽為特點。瀑流飛濺,群峰競秀,秀美如畫,曲徑通幽,苑如仙境;8大溝灣灣……[詳細]
  巴圖灣景區(qū) 巴圖灣景區(qū)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AAA級景區(qū),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最南端,與陜北高原相連,距旗府所在地90公里,水灣蜿蜒跌蕩,灣長20多公里。河水清澈見底,河岸蜿蜒迂回,景色各異,林木蒼翠,清泉歡暢;金沙與藍天連成一片,有“塞北小江南”之美稱。高崗、宋時輪、曹洞之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留下的足跡傳唱至今。 ……[詳細]
  烏審召位于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烏審召鎮(zhèn)政府所在地,曾為烏審旗最大的寺院,統(tǒng)轄全旗各寺廟。烏審召始建于清康熙末年,由西藏-囊素興建,時稱囊素音蘇莫(廟)。寺院內設三所扎倉(學院),即咱尼德扎倉、棟闊爾扎倉、糾得巴扎倉。共有殿宇24座,-住倉21間,主塔3座,附塔108座。另有分布于寺院四周的僧舍數(shù)百間,形成格局迥然、色彩繽紛的漢藏式建筑群。鼎盛時期-多達千余人。后來,文革期間中建筑物被拆,最后只剩兩座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