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龍洞距集鎮(zhèn)14公里,以有2300萬年的歷史。洞長估計在3000米以上,兩條較大的支洞各長約350米,洞內(nèi)鐘乳石豐實,形奇特。洞中有洞,洞洞相連,高大寬闊,最高最寬處分別為40米和14.5米,可容納萬余人。各廳洞水如珠,珠連成趣,巧奪天工。身臨其境如臨仙境,妙不可言,令人流連忘返。尤為稱奇的是洞內(nèi)豐富的鈣結(jié)晶,可稱之為“華中奇觀”。香龍洞,臥居裴山。裴山,山勢挺拔,雄姿獨具,素有“荊門屋脊”之稱。……[詳細] |
![]() | 伏龍寨位于栗溪裴山村,距香龍洞僅4公里。此寨為三國時期蜀軍所筑。大革命時期,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賀龍、李先念同志曾率領(lǐng)50名紅軍,在荊門北山游擊隊的配合下,與國民黨軍血戰(zhàn)。據(jù)當?shù)乩先酥v,我軍不少人都在此壯烈犧牲。……[詳細] |
![]() | 娘子洞在栗溪的東北角,距鎮(zhèn)11公里,與仙人巖隔溝相望。洞前有一石碑,刻有娘子洞三字。洞不深,卻頗具靈氣,常年香火不斷。凡是善男信女到此,都要前來謁拜。因為方園百里,都知此洞有一個優(yōu)美的傳說:洞的主人是位娘子,據(jù)說是觀音老母派往人間行善的。至于是何時到此,的確無人知曉,而代代相傳的是,這里的橋壞了,過一夜她就把橋修好了;這里的路不通,山民行走難,她就及時修出路來;哪家有婚、喪等事,缺碗缺筷,她就主動……[詳細] |
![]() | 王法貴 位于荊門城北15公里處的靈鷲山東麓有古泉,因其水呈上涌之勢,故名上泉。上泉始見于何時,今已不得而知。相傳東晉時(317—420年)遠公禪師曾于泉畔建寺,寺因泉而名上泉寺,可見上泉歷史久遠。 南宋紹熙三年(1192年)夏、秋之季,荊門大旱,知軍象山先生撰《荊門禱雨文》,將上泉與東之百頃、南之龜山、西之玉泉、中之蒙泉并列,謂“皆丙靈效異,為此土之望。旱干水溢,實與守臣同其責”。緊接著,……[詳細] |
![]() | 羅成泉 荊門市北郊子陵鎮(zhèn)有一座靈鷲山,靈鷲山下有一座仙姑山,仙姑山上有一棵仙姑樹。相傳,在古時候,靈鷲山下,有一富貴人家,膝下唯有一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這女子二八佳齡,出眾不凡,經(jīng)常為黎民百姓做好事,有一天,父母進城辦事去了,突然,電閃雷鳴,眼看就要下一場大雨,這姑娘眼看禾場的谷子要被雨淋濕,她拿起掃把繞禾場掃了一圈。但她又想莊里幾家農(nóng)戶禾場里都曬有谷子,人都下地干活去了,她就急忙幫助別人……[詳細] |
![]() | 荊門城區(qū)北郊的50公里的仙居鄉(xiāng)白洋村(現(xiàn)仙居鄉(xiāng)許集街北)有一座著名大山叫蜂子山,山的西北側(cè)6公里就是仙居集鎮(zhèn)。這座山勢呈南北走向、海撥265米的大山范圍有2平方公里。相傳古代這座山曾建有一座廟宇。廟宇建成時,飛落一對鳳凰,所以廟名鳳凰觀,這座山原名鳳凰觀山就是根據(jù)寺名得來的。后來有一支起義軍的首領(lǐng)占據(jù)這座山峰筑寨稱王,大山寨蓄養(yǎng)了一群群黃蜂,山下官兵前來圍剿時,就被扔下的蜂窩中飛出來的狂怒蜂螫得……[詳細] |
![]() | 荊門市北郊栗溪鎮(zhèn)新華村有一座海撥673米的大山,是荊門最高的大山,山體范圍3平方公里,東北距羅集小鎮(zhèn)55公里,西南距西河3公里。相傳道教祖師爺路過這里,一腳踏偏了這座大山的山頭。在山頂建廟宇,人們便依據(jù)這個傳說取名為偏觀寺,這座山也就與寺同名,叫做偏觀寺山�,F(xiàn)在,山頂古寺早已毀沒,但遺址墻基還存在,碑碣、石磴都遺留著。 偏觀寺山上遍布松樹、栗樹、山竹、灌木叢。山地特產(chǎn)有野山葡萄、桃子、杏子……[詳細] |
![]() | 用時參考2小時門票 免費開放時間 9:00-17:30 景點位置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市區(qū)東北的東風路1號……[詳細] |
![]() | 惠亭湖國家濕地公園地處鄂中丘陵至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位于京山縣的虎爪山與摩天嶺兩條山脈之間的低山丘陵地帶,由京山及周邊縣市于1959至1966年集10余萬民工之力攔截漢北河水系(原為刁汊湖水系)溾水支流筑壩而成,是漢江平原向鄂西丘陵山地過渡的重要人工濕地,其承雨面積達283.5平方公里。集涵養(yǎng)水源、凈化水質(zhì)、蓄水防洪、農(nóng)業(yè)灌溉、居民供水功能于一體,有著極其重要和特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惠亭湖湖中島嶼眾多,……[詳細] |
![]() | 荊楚理工學院是2007年3月經(jīng)教育部批準成立的一所省屬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由荊門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和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合并組建而成,有30余年辦高等教育的歷史。 學校位于湖北省荊門市中心城區(qū)白龍山下,依山傍水,風景秀美,文化歷史底蘊深厚,是一座山水園林式大學。學校占地面22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30萬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shè)備總值7451萬元,校園網(wǎng)覆蓋全校教學、科研、辦公區(qū)域及學生宿舍。圖書館……[詳細] |
![]() | 茶花源風景區(qū)是國內(nèi)單體面積最大的茶花園,為華中地區(qū)最大的茶花品種基地。風景區(qū)以茶花文化為主體,致力于經(jīng)營茶花旅游、茶花文化交流、茶花養(yǎng)生三大板塊,是一個集游園賞花、攝影寫生、戶外拓展、自然科考、生態(tài)養(yǎng)生、休閑度假、學術(shù)交流、會議會務(wù)的綜合性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景區(qū)的主旨——茶花,又名山茶花,山茶科植物,屬常綠灌木和小喬木。古名海石榴。有玉茗花、耐冬或曼陀羅等別名,又被分為華東山茶、川茶花和晚山茶。茶花的……[詳細] |
![]() | 觀音島位于漳河水庫中央的島嶼群之中,也是整個漳河風景區(qū)的核心景區(qū)。島上林幽花香,四面環(huán)水,置身其中,儼然如仙,是休閑避暑的人間福地。傳說此島原為一塊巨石,長相奇異且寸草不生,一日觀音菩薩在此小憩,拂塵一展,香汗入石,于是林生草長、百花爭艷,后人就把此島叫做觀音島。觀音島中矗立著高18米的雙面滴水觀音,金光閃閃,莊嚴肅穆,周圍33尊觀音化身栩栩如生。這些觀音化身或立或臥,有的騎著坐騎,有的坐于蓮臺之……[詳細] |
![]() | 下安寺位于京山縣坪壩鎮(zhèn)坪壩老街,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合院形式布局,由門樓(前殿)、后殿和兩側(cè)廂房合圍而成。門樓(前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闊13.65米,主樓二層,通高12米,重檐歇山式,穿斗構(gòu)架。主體由6根直徑0.3~0.4米、高10米的立柱支撐,另有4根直徑0.3米的木枋相連。檐下施斗栱。后殿前檐架梁下墨筆楷寫“□□□□乾隆五十三年歲次戊申”等字樣。該寺是京山縣唯一一處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寺廟建筑,……[詳細] |
![]() | 升天塔位于荊門市掇刀區(qū)白廟街月亮湖廣場,清代石塔。明崇禎十七年(1644),荊門地方官紳胡代為整治城區(qū)及近郊的漬澇,鎮(zhèn)鎖州城的漫水缺口,始建此塔。筑塔至兩尺多高時,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攻破荊門城,工程擱置。清乾隆十五年(1750),荊門州牧舒成龍將李自成起義軍攻城戰(zhàn)役中陣亡的骨骸,集中埋于臺基下,續(xù)筑塔竣工,改名為升天塔。咸豐年間進行改建。塔為樓閣式實心塔,通高15.75米,塔座邊長3.3米。底層設(shè)兩……[詳細] |
![]() | 金山墓地位于沙洋縣后港鎮(zhèn)金山村,東周時期墓地。發(fā)現(xiàn)8座封土堆墓葬和大量小型墓葬,面積約1.5萬平方米。封土為白色粘土,部分封土規(guī)模較大。該墓地面積較大,墓葬規(guī)格較高,保存狀況較好,學術(shù)價值較高�!�[詳細] |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
濞嗐垼绻嬮崥鍕秴缂冩垵寮哥粔顖涚€崣鍌欑瑢閿涘苯鍙¢崥灞藉灡瀵ょ儤鍨滄禒顒傜法婵傜晫娈戠€硅泛娲妴鍌氼洤閺嬫粍鍋嶉張澶夌矙缂佸秴顔嶆稊锟狀棑閸忓娈戦弬鍥х摟閵嗕礁娴橀悧鍥风礉濞嗐垼绻嬫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婵″倸褰傞悳鐗堟杺濞岀粯鈧佲偓浣风皑鐎圭偞鈧佲偓浣瑰Η閺堫垱鈧冩▕闁挎瑥鎷伴悧鍫熸綀閺傚綊娼伴惃鍕6妫版ê寮锋稉宥堝娣団剝浼呴敍宀冾嚞閸欏﹥妞傛稉搴㈠灉娴狀剝浠堢化锟�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Email閿涙瓬ytravel666*163.com閿涳拷*閺€閫涜礋@閿涳拷 閵嗏偓閵嗏偓閺呭┉CP婢讹拷2023016012閸欙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