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大理州 > 劍川縣旅游

劍川縣景點介紹

  云南省劍川縣素有“木雕之鄉(xiāng)”美稱,劍川木雕藝術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劍川木雕藝術小鎮(zhèn),位于劍川縣工業(yè)園區(qū)獅河木雕片區(qū)內,是劍川縣依托劍川精湛的木雕技藝、獨特的白族文化和豐富的旅游資源,以旅游產業(yè)的思路規(guī)劃招商引資開發(fā)的特色小鎮(zhèn)。木雕藝術小鎮(zhèn)規(guī)劃面積為3平方公里,概算投資34.14億元,建設周期為3年,規(guī)劃開發(fā)新建區(qū)、獅河老村提升改造區(qū)、生態(tài)農業(yè)觀光區(qū)。2017年6月,劍川……[詳細]
  劍湖位于我國西部候鳥遷徙的通道上,既是候鳥遷徙過境時的集結點和停歇地,又是遷徙水禽的越冬棲息地。不僅如此,劍湖濕地是一個物種豐富度較高,生活型較齊全,多樣性較明顯的高原淡水湖泊,僅水生維管束植物區(qū)系就有26科45屬59種,其他動物如鳥類32科62屬94種,約占云南省鳥類種數(810種)的11.6%,占全國鳥類總數約7.5%;魚類3目4科14屬15種;兩棲動物1目7科4亞科13屬13種;昆蟲10目4……[詳細]
  石寶山風景區(qū)的自然景觀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遍山嶙峋的奇峰異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描寫它們“峰頭石忽涌起,如獅如象,高者成崖,卑者為級,穿門蹈瓣,覺其有異”。這些紫紅色砂巖球狀風化石構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造化奇觀,與石鐘寺遙相對應的正是這樣一片崖坡,崖頂巨大的紫砂巖形同一只靜臥的雄獅,隔箐相望,默默守護著石鐘寺的“石寶”,因而得名“獅子關”。獅子關區(qū)亦有三處極為重要的石窟:其一為俗稱“全家�!钡哪显t王及后……[詳細]
  沙溪附近的沙登青石窟也是非常精彩的,盡管從規(guī)模上沒有石寶山大,但開鑿時間與石寶山石窟時間相近,其藝術造型與風格可謂異曲同工。 景點位置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沙登……[詳細]
  沙溪長樂村是一個由少數民族的村莊,主要由白族、漢族、彝族。劍川縣沙溪鎮(zhèn)長樂村有271戶1178口人,是白族、漢族、彝族世代和睦相處的世居農業(yè)村。村子距離鎮(zhèn)上很近,路況也是非常的好。而且村子里有很多的老房子。村里沒有客棧,也沒有飯館。景點位置云南省大理劍川縣長樂村……[詳細]
  在沙溪古鎮(zhèn),有這么一座老宅,坐落在寺登四方街西北側,是“三家巷”中最西的一家。它是白族典型建筑方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附帶一座馬店,兩個花園,占地約1300平米。它就是當地大戶歐陽家的祖先——歐陽鏡字鑒光,當馬鍋頭時叫歐陽佑忠——在清末民國初建蓋完成的歐陽大院,距今已經有了100多年的歷史。 電話0872-4722171交通 位于沙溪古鎮(zhèn)寺登街內,步行即可到達。 開放時間 全天 景點位置大……[詳細]
  玉津橋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幾百年來幾經坍塌和戰(zhàn)火的破壞,于1931年,云南省大理州劍川縣沙溪民眾募資再建古橋,白族著名學者趙藩為玉津橋的重修專門撰寫了《修橋募引》。 玉津橋跨空 12米,高6米,橋長35.4米,寬5米,石柱石板護欄。拱頂上有石雕鱉頭,雄視黑惠江上游,另一側是石雕鱉尾連接黑湛江下游,護欄盡頭有四只“娃娃魚”石雕。 古橋是世代居住在沙溪的白族人通往田間地頭勞作經商的必經之路,橋身的石板……[詳細]
  寺登街位大理州劍川縣南部沙溪鎮(zhèn),為茶馬古道要沖,被世界建筑文物保護基金會(WMF)稱為“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2001年10月底,與中國長城、陜西大秦寶塔和修道院、上海歐黑爾、雪切爾猶太教堂并列“2002年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保護名錄”。寺登街便位于壩子中心,是沙溪經濟、文化中心,是從古到今沙溪貿易往來的集散地,遠遠望去,寺登街古樹掩映,瓦舍人家古樸清幽,寺登街的民房建筑保持了典型的白族民居建……[詳細]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夏、商、周海門口遺址在甸南鎮(zhèn)天馬村東北方,距劍湖湖尾閭250米處,1957年發(fā)現“銅石并用文化”遺址,在長140米,寬20米范圍內小面積清理。遺址中發(fā)現住房樁柱224根,均為松木,出土器物多在樁柱之間。樁柱排列不規(guī)則,每隔一段即成一排,可能為房屋間隔。遺址發(fā)現文物近千件,其中陶器475件,石器169件,骨器六七十件,銅器14件。此外,遺址中有四處發(fā)現谷物,出土時均成黑色。經有關部……[詳細]
  沙溪興教寺位于云南省劍川縣沙溪寺登鎮(zhèn)鰲峰山陽坡。興教寺是國內現僅存的明代白族阿托力佛教寺院。建于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兜嵯怠份嬜邘煼端}刻的楊升庵、李元陽詠海棠詩匾一塊。詩為明嘉靖十年仲春楊升庵和李元陽同游劍川石寶山路過沙溪興教寺時,適逢興教寺內的兩珠海棠簇簇灼灼,正在開放時兩人的唱和�,F存大殿、二殿。大殿內有明代佛教壁畫12鋪。寺區(qū)周旁存合抱之古槐、古黃連木數株,山門前有大獅子一對,山……[詳細]
  西門街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劍川縣境內。劍川古城所在地歷史久遠,曾出土西漢五銖錢。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至今完整地保留了明代格局,西門、北門、南門護城河橋猶存,歷經滄桑,古貌依舊�,F還完整地保存著明清古建筑群,獨特的古街巷,眾多的明代古宅和清代民居。西門街古巷通幽,古宅較多,如七曲巷四合天井的何宅,五馬坊明代古建張宅、趙薄藩故居光祿第、原古譙樓下明建武將軍府第魯……[詳細]
  石鐘寺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劍川縣石寶山,是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石鐘寺是石寶山古寺,其始修年代失卻無考。據《范志》載,明永樂(1403-1424)、正統(1436-1449)間,敕賜大少林寺僧了通、了曉重建。弘治年間(1488-1505),僧圓明再修,萬歷年間(1573-1619),僧周輝建毗盧閣。清康熙庚戌(1670),僧洪舒、廣睿重建殿閣�?滴跣廖矗╨691),姚安土官高奣映建彌勒殿、樓、閣、臥……[詳細]
  沙溪古鎮(zhèn)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劍川縣西南部,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護區(qū)域東南部,位于大理風景名勝區(qū)與麗江古城之間,遠近聞名的石寶山就在這里。沙溪是一個青山環(huán)抱的小壩子,總面積287平方千米,壩區(qū)面積26平方千米,居民以白族為主,漢、彝、傈傈族共居。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瀾滄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縱貫全壩。沙溪鎮(zhèn)的歷史可以上溯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在西南地區(qū)興起,……[詳細]
  劍川古城劍川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北部,東臨鶴慶縣,南界洱源縣,北接麗江地區(qū)的麗江縣,西靠云龍縣和怒江州的蘭坪縣,在北緯26°20′-26°53′東經99°15′-100°05′之間�?h內山原起伏,河川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國土總面積2250平方公里,其中壩區(qū)占579.42平方公里,山原面積1670.58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9.1億立方米,現存耕地20.06萬畝,年均降水量為760mm,多年……[詳細]
  劍川是滇西北高原上古韻流芳的縣份,位于-雪月的大理與“香格里拉”中甸之間,是白族世居之地。提起劍川,人們自然會想起石寶山唐代石窟、滿賢林千獅山…除此之外,劍川還有一處古跡名勝叫景風閣,這里是劍川歷史文化的又一淵藪,鮮為人知,卻值得一訪。西出金華古城,溯淙淙清溪而上,遠眺山麓,一圍龍蛇起舞畫壁描檐的紅墻內,古木參天,屋宇重重,一塔聳立,就是景風閣。狹義上,景風閣專指園內建于元代的一座飛檐斗拱三層樓八……[詳細]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婵炲棎鍨肩换瀣触閸曨亞绉寸紓鍐╁灥瀵摜绮旈娑氣偓顒勫矗閸屾瑧鐟㈤柨娑樿嫰閸欙繝宕ョ仦钘夌仭鐎点倗鍎ら崹婊勭椤掑倻娉曞┑鍌滄櫕濞堟垹鈧娉涘ú顖炲Υ閸屾凹娲ら柡瀣矋閸嬪秹寮垫径澶岀煓缂備礁绉撮宥嗙▕閿熺媭妫戦柛蹇擃槺濞堟垿寮崶褏鎽熼柕鍡曠濞存﹢鎮ч崶椋庣婵炲棎鍨肩换瀣▔鎼淬垹鐏夊ù鐙€鍓濇禒鍫㈠寲閿燂拷
濠碘€冲€歌ぐ鍌炴偝閻楀牊鏉烘繛宀€绮埀顑讲鍋撴担椋庣殤閻庡湱鍋為埀顑讲鍋撴担鐟拔楅柡鍫灡閳ь儸鍐┾枙闂佹寧鐟ラ幏浼存偋閸喐缍€闁哄倸缍婂ḿ浼存儍閸曨垱锛栧Λ鐗埫閿嬬▔瀹ュ牆顥屽ǎ鍥e墲娴煎懘鏁嶅畝鍐惧殲闁告瑥锕ュ鍌涚▔鎼淬垹鐏夊ù鐙€鍓濇禒鍫㈠寲閿燂拷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Email闁挎稒鐡瑈travel666*163.com闁挎冻鎷�*闁衡偓闁稖绀婡闁挎冻鎷�
闁靛棌鍋撻柕鍡忓亾闁哄懎鈹塁P濠㈣鎷�2023016012闁告瑱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