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蘭州市 > 榆中縣旅游

榆中縣景點介紹

  闖王墓位于青城鎮(zhèn)葦茨灣村,這是一處天造地設的風水寶地。因其山形勢如長龍飲水,所以當?shù)厝私兴堫^堡子。在龍頭堡子山腳下有一片棗樹林,這里就是闖王李自成的墓地。據(jù)李氏長輩口傳,每年的清明節(jié)和中元節(jié)都會帶著后人去給不知名的老先人上墳。直到解放后,才公開了這個秘密。到了2003年,在葦茨灣李文生家中,又發(fā)現(xiàn)了一本秘藏了300多年的《李氏家譜》。經(jīng)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專家鑒定,《李氏家譜》為康熙年間抄錄原物……[詳細]
  二龍山景區(qū)位于青城鎮(zhèn)東灘村西南方,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該建筑群依山而建,氣勢宏偉,布局嚴謹,風格獨特。因其山勢如“二龍戲珠”故得名二龍山。二龍山景區(qū)保存最為完整的是,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古戲樓。近年來恢復修建的玉皇殿、二龍山寺、隍廟、文昌宮、三圣宮等,即保存了原來的歷史風貌又增添了新的文化色彩![詳細]
  小河漂流位于青城古鎮(zhèn)以北的黃河岸邊,該景點是由黃河的支流——小河子為漂流河道,于2006年建成,全長2.5公里,漂流時間大約為50分鐘。小河漂流即驚險、又刺激,還可欣賞黃河沿岸的自然風光。漂流之后,沿河灘漫步,不僅可以觀看波濤洶涌的黃河景觀,又可信然挑揀黃河奇石。目前,小河漂流是蘭州、白銀地區(qū)唯一的一處集休閑、娛樂、避暑為一體的水上漂流旅游項目,是周邊地區(qū)民眾旅游休閑的好去處。……[詳細]
  青城千畝荷塘——黃河乳汁哺育的西北之最。位于東灘一帶的千畝荷塘素有“塞上小江南”之美名。盛夏時節(jié),古鎮(zhèn)綠茵茵的稻田香飄萬里,1400多畝荷塘,160多種荷花姹紫嫣紅,魚兒池中嬉戲、水鳥塘邊翱翔。荷池中各種魚類的養(yǎng)殖已成為群眾的主要經(jīng)濟收入。每逢節(jié)假日,都市的垂釣愛好者成群結(jié)隊,在荷池邊垂釣,享受大自然的恩賜![詳細]
  青城碑林位于書院巷北邊,是一座仿古廊式建筑,占地面積516平方米,始建于2012年6月,于2013年7月竣工并接待游客。青城碑林現(xiàn)保存石碑43塊,是明朝嘉靖龍飛壬戊年(公元1562年)到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期間青城地區(qū)所保存石碑的一部分,有記事碑、修建碑、集資碑、功德碑、墓碑等,這些古碑記載了青城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軍事、民俗等史料,體現(xiàn)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傳統(tǒng)文化,見證了青……[詳細]
  高氏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即公元1785年,是高氏第九世先祖高秉信發(fā)起修建的。它是青城地區(qū)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座家祠。高氏原系山東渤海園園村人,明洪武年間,高氏始祖克尊兄弟三人隨肅王來到甘肅,兩位兄弟戰(zhàn)死在河西疆場,克尊便攜妻帶子來到青城定居。高氏祠堂由山門、前過廳、后過廳、廂房、大殿等建筑物組成。高氏祠堂是明清時期獨有的懸山式建筑,一層一層,逐層增高,以示高氏子孫步步高升;后過廳與廂房相連,不僅建……[詳細]
  羅家大院是民國時期青城四大水煙作坊之一的“永順成”老板羅希周先生的宅院,建于民國十六年,即公元1927年。該院落由東院、中院和西院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7100平方米。東院由前院、中院和后院組成,它原來是羅家的水煙作坊,字號“永順成”。東院也是電視劇《老柿子樹》的拍攝場景。中院是羅家人居住的地方,該院屬三堂五廈結(jié)構的四合院,即上、下堂屋各三間,東、西廈房各五間。上堂屋兩邊各有一間耳房,下堂屋的西邊也……[詳細]
  城隍廟始建于宋仁宗寶元年間,即公元1038-1039年,初為秦州刺史狄青的議事廳,所以又稱之為“狄青府”。明朝初期,當時青城的軍事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朝廷便在此實行屯兵,并將議事廳改為守備府,使其成為青城守備軍的指揮部。明朝后期,青城的軍事戰(zhàn)略地位不再重要,朝廷將守備府改移他處。雍正二年,金城的城隍廟進行維修,各地便開始競爭請督城隍的活動,經(jīng)過青城人的多番努力,最終挫敗了其他縣府,為青城請來了督城隍……[詳細]
  張一悟烈士紀念館于2009年7月1日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現(xiàn)已征集到張一悟生前使用過的書籍、用品等100多件,圖片240多幅。紀念館主展區(qū)分傳播新思想;播火隴原;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鞠躬盡瘁,死而后已5部分,全面展示了甘肅省第一個中共組織——甘肅特別支部書記張一悟的革命生涯及杰出貢獻。 1895年3月3日,張一悟出生于榆中縣城關鎮(zhèn)北關村, 1918年10月,考入北京大學預科……[詳細]
  馬家坬遺址位于榆中縣連搭鄉(xiāng)馬家坬村西北500米。內(nèi)涵分屬馬家窯文化與齊家文化。面積約40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5米。采集有屬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泥質(zhì)紅陶和夾砂紅陶和彩陶片,彩陶紋飾有黑、紅色寬帶紋、鋸齒紋、網(wǎng)格紋,器形有小口雙耳壺、雙耳瓶和高領折肩罐;齊家文化飾有籃紋的夾砂紅陶和彩陶片及高領折肩罐、大口雙耳罐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文化與齊家文化的相互關系有重要價值![詳細]
  興隆山臥橋位于榆中縣興隆山。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縣唐鳴鐘創(chuàng)建,故稱“唐公橋”。屢毀屢修。嘉慶八年(1803)知縣李醇和建為木結(jié)構拱橋,名“迎善橋”。光緒二十六(1900)年重建,稱“云龍橋”。橋全長23.6米,跨度9米,橋面寬3米,為13踏步斜坡式。橋上建廊9間,橋頭各建南、北橋亭一座,為歇山頂四角飛檐結(jié)構,東、西兩側(cè)帶耳房,頂部均布疏璃瓦。保存較好,對研究建橋史和建橋技術有重要價值![詳細]
  古城位于榆中縣夏官營鎮(zhèn)上堡子村西北500米。面積約9萬平方米。平面呈方形,邊長350米,墻垣夯土版筑,殘高4--10米,基寬8--12米,頂寬2--4米,夯層厚0.08--0.16米。城東、南、西三面外有壕溝,寬30米,深10米。西、北、南辟門,西門外有甕城,南北長30米,東西寬20米,南門外甕城東西長40米,南北寬25米。地面采集有宋代釉陶片和瓷片。此城疑為西秦的國都--勇士城廢址。城址保存較好……[詳細]
  方家溝遺址 位于榆中縣清水驛鄉(xiāng)方家溝村東、西、南三面。屬馬家窯文化半山與馬廠類型。面積約3.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15--0.5米。采集有泥質(zhì)紅陶、夾砂紅陶和彩陶片和石斧。彩陶紋樣屬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有鋸齒紋、寬帶紋,器形有壺和罐;屬馬廠類型的有飾蛙紋的彩陶罐。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文化的內(nèi)涵和蘭州地區(qū)古文化有重要價值![詳細]
  郭家灣遺址位于榆中縣甘草店鄉(xiāng)郭家灣村東300米。分屬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馬廠類型。面積約16.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2.5米,分上、下兩層,暴露有房址。采集有泥質(zhì)和夾砂紅、灰陶片。屬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彩陶紋樣有平行線紋、弧線三角紋、圓點紋,器形有罐、缽;屬馬廠類型的彩陶紋樣有網(wǎng)格紋、圓圈紋、鋸齒紋,器形多為壺、罐。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文化的內(nèi)涵和蘭州地區(qū)古文化有重要價值![詳細]
  紅寺遺址位于榆中縣小康營鄉(xiāng)紅寺村西北300米。屬齊家文化。面積約6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2--2米,暴露有墓葬和白灰居住面。采集有泥質(zhì)和夾砂紅陶和彩陶片、罐等,紋飾有籃紋、繩紋和附加堆紋,器形有雙大耳罐、甕、垂腹罐和折肩罐。另采集有石斧、石刀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齊家文化的內(nèi)涵和蘭州地區(qū)古文化有重要價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