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 百色旅游

百色紅色旅游景點

紅軍巖通天河
  紅軍巖通天河景區(qū)又稱“敢沫巖”,是一個溶洞暗河型景區(qū),位于平果縣黎明鄉(xiāng)313省道旁,四周山海林濤、峰崖競秀、宛如一幅原野大自然畫卷。溶洞最大特點是面積大,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其中“天上人間”面積3.3萬平方米;空氣好,6處洞口空氣通暢;空間高,最高的“九九洞天”99米;景點多,石筍、石柱、石幔、石瀑、石盾、石梯田、石鐘乳千姿百態(tài),鬼斧神工,20米以上石柱26余根;景觀奇,“神奇龍脊”長達60多米,鎮(zhèn)洞之寶“金銀雙塔”各高達30多米。紅軍巖通天河景區(qū)位于廣西西南部中心地帶,東距大化紅水河28公里,可連接大化七百弄等景點;北距巴馬縣63公里,208省道直達,適合與巴馬連線旅游,可連接“東巴鳳”各景點;西可連接百色、德天瀑布、通靈大峽谷等景點;南可連接南寧、北海等景點。……[詳細]
百色起義紀念館
  百色起義紀念館,位于廣西自治區(qū)百色市東北郊迎龍山。由張云逸大將提議,經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批準,成立于1961年,原名“右江革命文物館”。1996年11月1日,正式改名為“百色起義紀念館”。紀念館大門四根粗大圓柱穩(wěn)穩(wěn)地支撐著皇冠形的外廊,象征著百色人民頂天立地、氣壯山河、砥柱中流的氣魄。在大門上方的正中,鐫刻著-總書記題寫的“百色起義紀念館”七個行書鎦金大字。大門兩側分別是高7.3米、寬8.9米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場面。序幕廳的正壁是高4.28米、寬25.23米的“百色起義”漢白玉大型浮雕,以磅礴的氣勢,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年百色起義波瀾壯闊的場面。-、張云逸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頂天立地的光輝形象,屹立于大廳正壁的浮雕中。珍貴藏品《敬告同胞書》傳單1925年,韋拔群以-廣西省特別黨部名義發(fā)表《敬告同胞書》,號召同胞們團結起來,“實行國民革命”!锻恋胤〞盒袟l例……[詳細]
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
  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位于廣西田東縣平馬鎮(zhèn)。舊址原是經正書院,始建于清代,是當時平馬人士捐資興辦的一所學堂,整座建筑古香古色,占地7336.25平方米。百色起義前夕,當時領導右江地區(qū)革命的主要領導人-、張云逸、雷經天等曾工作、生活在這里。1977年8月17日,-為舊址題寫址名:“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1995年12月被命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保護單位,F(xiàn)在,此舊址內布置著有關當時革命運動的展覽分兩部分:一為右江工農民主政府部分(陳列面積6843平方米),包括右江蘇維埃政府和0右江特委的會議廳、政府主席雷經天、肅反委員陳洪濤的住處和赤衛(wèi)隊的營房等;二為輔助陳列部分(陳列面積140平方米),按時間順序分別以繪畫、照片、文字、實物等形式介紹田東各個歷史時期的革命斗爭![詳細]
紅七軍軍部舊址
  紅七軍軍部舊址位于百色市右江區(qū)解放街39號。舊址始建于1720年,由廣東商人梁煜倡議同鄉(xiāng)人共同集資興建,成為廣東商人赴百色經商的主要落腳點;洊|會館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古建筑,具有南方古建筑的藝術傳統(tǒng)和風格。整個建筑占地面積2331平方米,建筑面積2661平方米,會館座西向東,以前、中、后三大殿宇為主軸,兩側配以相對稱的四進廂房和廡廊,構成“日”字形封閉式獨立建筑群。殿宇廡廊,布局嚴謹,庭院通道,鋪設紅色階磚和長方形條石,殿堂廊下,全為實木大圓柱或花崗巖方形石柱支撐。中間主體建筑三大殿宇的內山墻上現(xiàn)今還完整保存著十分精美的水墨壁畫。整個建筑融古建、書法、雕塑、繪畫藝術于一體。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云逸成功領導舉行了百色起義,把紅七軍司令部和中共紅七軍前委設在粵東會館。鄧小平、張云逸曾在此辦公、住宿,司令部所屬司令部所屬的參謀處、經理處、副官處、軍醫(yī)處等也在這里辦公。鄧小平、張云逸的……[詳細]
那坡縣烈士陵園
  那坡烈士陵園座落在那坡縣城北面的螃蟹山上,占地面積10.47萬平方米,1979年2、3月間,為安葬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犧牲的烈士而修建,造價60萬元。1990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批準,重新規(guī)劃陵園,將烈士墓按烈士原籍排列重葬。1998年區(qū)民政廳又撥給30萬元重新裝修陳列館和修建陵園大門,2003年廣州軍區(qū)給3萬元裝修陳列室350平方米。2008年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撥給160萬元進行對墓區(qū)、人行道、活動廣場、紀念碑維修改造。1981年列為那坡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0年被列為自治區(qū)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安葬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和對越防御作戰(zhàn)期間犧牲的革命烈士952名,其中部隊723名、參戰(zhàn)民兵229名,共有16個省、市、區(qū)的烈士。廣西籍烈士366名、廣東籍烈士268名、湖南籍烈士182名、貴州籍烈士14名、山東籍烈士22名、北京籍烈士2名、湖北籍烈士7名、遼寧籍烈士4名、福建籍烈士1……[詳細]
靖西烈士陵園
  靖西烈士陵園座落在新靖鎮(zhèn)環(huán)河村球路屯東高城嶺,距縣城約2公里,占地面積82487平方米,于1979年2、3月間為安葬在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犧牲的烈士而修建,安葬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和對越防御作戰(zhàn)期間犧牲的革命烈士。幾年來共投入1170萬元進行墓區(qū)、陳列館維修改造。靖西烈士陵園于1995年被列為自治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被列為全國重點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靖西烈士陵園設施齊全、功能完備,合理設置功能區(qū)域,完善配套服務用房和設施,為社會公眾創(chuàng)造人性化的瞻仰和悼念環(huán)境。陵園背靠石山,面向平川。園內青草如茵,綠樹掩映。步入陵園大門是停車場,沿階拾級而上,便到廣場。廣場左側建有烈士紀念碑和烈士墓區(qū),右側為通往陳列館的通道。陳列館建在陵園中軸線盡頭,為一層金黃色琉璃瓦的仿古建筑。烈士紀念塔建于1981年2月,2007年對紀念塔進行改造,塔高16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面由花崗巖裝飾,正面為“革命烈士紀念碑……[詳細]
黃紹謙故居
  黃紹謙故居位于百色市田東縣印茶鎮(zhèn)巴麻村下巴屯,建筑占地面積100平方米。1925年,黃紹謙考入百色省立五中讀書,在校期間閱讀中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的《向導》、《新青年》等進步書刊,接受革命思想,參加革命活動。1927年7月,畢業(yè)離校回到巴麻村,組織進步青年開展革命活動。11月,在右江地區(qū)從事農運工作的共產黨員余少杰的幫助下,巴麻村成立了農民協(xié)會,并組織500人的農軍武裝,黃紹謙任大隊長。1928年1月8日,黃紹謙率農軍攻進向都縣城,廣大群眾為之振奮。1929年9月,向都縣農民武裝組合為農民自衛(wèi)軍,黃紹謙任總指揮。1930年3月14日,鄧小平在紅八軍一個連的護送下從靖西峒化出發(fā)前往右江,途經巴麻時在巴麻黃紹謙家住了3天,檢查和指導巴麻革命工作。臨別時親書一首當時頗為流傳的詩給黃紹謙,希望他永遠做個革命者。1930年冬,紅七軍主力北上,紅二十一師成立,黃紹謙領導的向都北區(qū)赤衛(wèi)軍與果德縣都陽赤衛(wèi)軍合編……[詳細]
田東百谷紅軍村
  田東縣平馬鎮(zhèn)百谷村地處右江河谷腹地,田東縣城西郊。具有革命歷史文化豐厚、紅色旅游景點豐富、生態(tài)農業(yè)特色突出、鄉(xiāng)村民俗氛圍濃郁、右江水域風光優(yōu)美等特點。百谷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1926年,該村有許多青年參加革命活動。1929年,該村自發(fā)組織了農民協(xié)會和農民自衛(wèi)軍,并成立中共百谷村小組,勇敢抗擊國民黨-派。鄧小平、張云逸、雷經天等百色起義的領導人曾到該村指導革命,并有韋拔群、余少杰、韋如山等經常在村里宣傳革命理論。當時,全村86戶人家,除1戶地主外,其余85戶共有131人參加赤衛(wèi)隊和紅軍,有69名赤衛(wèi)軍隊員被編入紅七軍21師62團,9人參加紅七軍長征北上,有16位優(yōu)秀兒女為中國革命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這片光榮而神奇的土地上,還孕育了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將軍——原南京軍區(qū)裝甲兵司令員朱鶴云少將。人們敬仰先烈,尊稱這片英雄的土地為“紅軍村”。百谷紅軍村內建有紅軍村石碑、紅軍陳列室、紅軍路、紅……[詳細]
紅七、紅八軍樂業(yè)會師舊址
  紅七、紅八軍樂業(yè)會師舊址,全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qū)。位于百色市樂業(yè)縣城東南三樂街292號,距革命老區(qū)百色市168公里,是我國建軍史上一個主要的革命紀念地。1930年10月16日,紅七軍按黨中央部署,北上途經樂業(yè),沿途尋找紅八軍,10月23日兩軍在上崗石拱橋接頭并把隊伍開進城,在縣城開展一系列革命活動后北上河池整編,然后開赴江西。這是中國建軍史上重大事件。會師舊址原為一覃姓民居。紅七、紅八軍在樂業(yè)勝利會師后,此處作軍部機關駐地,F(xiàn)已辟為紀念館。舊居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4年),原為一棟三進一花園臥龍式木質結構建筑,磚木結構,現(xiàn)存革命文物歷史文物和民族文物共600余件,其中200余件列入國家三級收藏品,4件被列為國家二級珍藏品。1996年列為國家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舊址是目前縣城唯一現(xiàn)存的清代古建筑,古樸別致,鱗片封壁,雕檐畫柱,栩栩如生,曾在此屋名登榜貢生、進士三人,具有較大的紀念意……[詳細]
鄧小平在田東縣思林鎮(zhèn)真良舊居陳列室
  1930年2月7日,鄧小平從上海取道香港、越南,回到廣西龍州。3月14日,鄧小平在紅八軍一連隊的護送下到達恩隆縣(今田東縣)巴麻村。20日,鄧小平到思林真良村隴鄧屯﹙原屬蘭芳村﹚,居住在鄧昌利家。4月1日離開真良。鄧小平在真良村住近半個多月時間里,開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動,如:開辦一期軍政干部培訓班、攻打海城土豪、深入群眾搞調查研究等。2011年7月,中共百色市委紀律監(jiān)察委員會把鄧小平在真良(原屬蘭芳村)舊居進行修復,并陳列了鄧小平在真良開展的活動情況(圖片、文字說明和實物展示),把鄧小平在真良舊居打造成為全市黨員干部廉政教育基地。2012年10月,區(qū)黨校又把鄧小平在真良舊居進行提升成為廣西黨員干部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2013年8月,田東縣委組織相關部門對鄧小平在真良舊居陳列室的陳列內容進行修改完善,現(xiàn)已成為市黨員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廣西黨員干部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詳細]
三層崗革命舊址
  三層崗革命舊址位于平果縣果化鎮(zhèn),毗鄰右江北岸和南百二級公路。1930年3月18日,年僅25歲的鄧小平視察三層崗,三個多月后(1930年7月),鄧小平、張云逸、李明瑞再次赴三層崗觀察山勢地貌,選擇以三層崗平屯牛為作戰(zhàn)指揮部,選定鷓鴣坳至果化山心一帶為伏擊滇軍陣地。發(fā)生在三層崗至鷓鴣坳山谷地帶的這場戰(zhàn)斗,是鄧小平臨戰(zhàn)籌劃、指揮部隊打響的一場伏擊戰(zhàn)。三層崗革命舊址已成為區(qū)內外各類黨校主體班學員、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主題體驗活動的重要場所![詳細]
蘇維埃政府舊址
  1929年在此成立果德縣蘇維埃人民政府和農民赤衛(wèi)隊,是-、張云逸在果化指導革命,住宿、辦公地方。果化鎮(zhèn)街上,又稱關岳廟,建于清乾隆年,四合院型,有前后廳堂,前堂是戲臺,后堂是廟堂,左右是廂房,磚木結構,F(xiàn)存有后堂及左右?guī)!?a href=/landscape/32/suweiaizhengfujiuzhi.html class=blue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