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淮安市 > 洪澤縣旅游

洪澤縣紅色旅游景點

西順河二十六烈士陵園
  西順河二十六烈士陵園位于陵園路。 1945年2月17日(農(nóng)歷正月初五),新四軍一師五十二團指戰(zhàn)員為了粉碎日偽軍進攻淮南的陰謀,保衛(wèi)黃花塘新四軍軍部,保衛(wèi)抗日根據(jù)地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在西順河十堡進行了一場氣壯山河的抗擊日偽軍的阻擊戰(zhàn),一天內(nèi),共打退敵人14次沖鋒,擊斃日軍72人,偽軍200余人,我軍犧牲26人。新四軍副軍長張云逸在追悼大會上,高度評價這次戰(zhàn)斗,他說:“順河集這一次血戰(zhàn),把日寇分兵八路進攻淮南、‘掃蕩’新四軍軍部的陰謀徹底粉碎!睘榱思o念在順河集阻擊戰(zhàn)中光榮犧牲的26名烈士,當?shù)卣腿罕娫诋斈陸?zhàn)斗發(fā)生地張福河東,修建了烈士墓,立了石碑。1977年4月5日,為便于紀念活動的開展,擴大陵園規(guī)模,洪澤縣委、縣政府及西順河鎮(zhèn)黨委、政府將26烈士墓遷移到張福河西,即現(xiàn)在的二十六烈士墓所在地。2004年3月,西順河鎮(zhèn)黨委、政府撥?20多萬元,對陵園進行了大規(guī)模維修改造,興建了護碑亭……[詳細]
共和紹武陵園
  共和紹武陵園是以原淮寶縣委書記李紹武烈士而命名。 1947年2月27日,淮寶縣委書記李紹武在去華中五地委匯報工作途中,住宿寶應縣苗李莊,由于被人告密,遭到敵人的重重包圍,頑強奮戰(zhàn),英勇犧牲;磳毴嗣駷榱思o念李紹武烈士,把他的遺體安葬在英雄出生地——三河之濱,將盱寶區(qū)福緣鄉(xiāng)改為紹武鄉(xiāng),把盱寶小學改為紹武小學,以作紀念。1978年5月,洪澤縣委、縣政府及縣民政局、原共和鎮(zhèn)黨委政府為李紹武烈士修建了陵園,正式命名為紹武陵園,供廣大干部、群眾、中小學生瞻仰和祭掃。 1997年3月,洪澤縣委為將紹武陵園建成永久性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號召全體黨員交一次特殊黨費,用以重修紹武陵園,并于4月5日舉行紀念李紹武烈士殉國50周年大會,以示對李紹武烈士的永遠懷念。陵園于2009年6月被淮安市市委、市政府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9月,為落實國家“慰烈工程”,原共和鎮(zhèn)政府向上爭取資金20萬元,……[詳細]
東雙溝青云革命烈士陵園
  東雙溝青云革命烈士陵園以紀念抗日戰(zhàn)爭犧牲的烈士為主。 1940年8月初,羅炳輝司令員率新四軍五支隊八團、十團和四支隊七團北渡三河開辟淮寶。8月16日,羅司令員率部在攻打雙溝的戰(zhàn)斗中,有10名新四軍戰(zhàn)士光榮犧牲。解放后,為了紀念烈士,東雙溝鎮(zhèn)政府便修建了10名無名烈士的合葬墓。 1990年4月,東雙溝鎮(zhèn)在原地對10名無名烈士合葬墓進行了維修擴建,烈士墓由土墳改為水泥澆筑而成,上面有大理石覆蓋,大理石上刻有烈士主要事跡。同時對陵園進行了擴建,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墓區(qū)面積600平方米,正式命名為“東雙溝青云革命烈士陵園”。還將東雙溝鎮(zhèn)烈士厲慶祥從東雙溝鎮(zhèn)慶祥村遷葬陵園,供后人憑吊,還修建了一座烈士紀念碑。2011年4月,為實施“慰烈工程”,鎮(zhèn)政府將散葬在該鎮(zhèn)的7名烈士遷葬到陵園。目前,陵園里共有9座烈士墓,安葬著18名烈士。 東雙溝青云革命烈士陵園位……[詳細]
岔河淮寶老區(qū)革命烈士陵園
  岔河淮寶老區(qū)革命烈士陵園原名為岔河烈士陵園,始建于解放初期,位于岔河東灘米廠院內(nèi),70年代初又遷至岔河水產(chǎn)大橋西側(cè)磷肥廠院內(nèi),規(guī)模較小,1982年又從磷肥廠院內(nèi)遷至小河東,集中安葬3名烈士。 2009年,為了貫徹省、市、縣關于搶救維護和集中遷葬轄區(qū)內(nèi)零散烈士墓的精神,岔河鎮(zhèn)黨委、政府對轄區(qū)內(nèi)的零散烈士墓進行了調(diào)查摸底,并通過與烈士親屬座談協(xié)商,逐一簽訂《烈士墓集中安葬協(xié)議書》,開始了烈士墓動遷和岔河鎮(zhèn)淮寶老區(qū)革命烈士陵園的建設工程,并進行了正式命名。于2011年清明節(jié)遷移并擴建,項目總投資30萬元。墓地現(xiàn)位于交通便捷、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岔河鎮(zhèn)南塘大圩東側(cè)(原復圣村圩莊組大圩東側(cè)),陵園占地面積3.8畝,建有紀念塔一座,烈士墓18座。2014年清明節(jié)前,鎮(zhèn)政府投入40萬元,對烈士陵園部分設施進行了改造。 陵園中間建造烈士紀念塔一座,面南背北,總高度8.1米,由大理石貼面,其中臺面向上高度……[詳細]
老子山劉咀烈士陵園
  老子山劉咀烈士陵園位于老子山鎮(zhèn)劉咀村,靠近洪澤湖西岸,以紀念抗日戰(zhàn)爭犧牲的烈士為主。 1944年1月23日,洪澤縣總隊二連襲擊盱眙船塘,繳獲偽長淮大隊的鋼板劃子20余只。但在返航途中卻遭到日軍汽艇追擊,由于事起倉促,又裝備落后,洪澤縣總隊二連損失慘重,已到手的鋼板劃子全部落入敵手,幾十名戰(zhàn)士在洪澤湖與敵浴血奮戰(zhàn),頑強抗擊,只有四名戰(zhàn)士在附近漁民的幫助下成功突圍,其他指戰(zhàn)員全部壯烈犧牲。戰(zhàn)后,當?shù)卣⑷罕,把幾十名烈士安葬在劉咀村,并在每個烈士的墳前插上木碑,寫上烈士姓名。解放后,大部分烈士靈柩都被其親屬遷回老家安葬,這些烈士基本都是山東、河南、安徽等地的。由于地處偏遠,年代久遠,風吹日曬,原來的木碑已經(jīng)腐爛,烈士的姓名已無從考證,不得而知。2010年,老子山鎮(zhèn)政府投資6萬元修建了烈士紀念亭和紀念碑,栽種了28棵松樹,象征著這28名烈士浩氣長存,永垂不朽。這28名烈士中,除洪澤縣總隊……[詳細]
老子山南山革命烈士陵園
  老子山南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茶庵居委全南山頭,西鄰洪澤湖。該陵園始建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占地4畝,安葬12位本地籍烈士,并建有圍墻、紀念墻和紀念碑。2010年2月,老子山鎮(zhèn)黨委、政府響應上級號召,實施“慰烈工程”,投資10萬元,維修、擴建了烈士陵園,將散葬的烈士遷到陵園內(nèi),修建了水泥前廣場和彩磚后廣場。2013年底,鎮(zhèn)政府投入30萬元修建圍墻和長廊,遷移非烈士墓。 陵園中間有一條水泥路,路北中部建有一座面東背西的紀念碑,碑座高1.7米,分四級,碑身寬1.7米,厚0.4米,高5米,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紀念碑的東面建有一面紀念墻,墻高3米,長4米,厚0.3米,紀念墻朝東的正面用正楷、背面用仿毛體書寫毛主席的題詞:成千上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陵園內(nèi)共安葬著14位革命烈士,有9座臥式烈士墓,其……[詳細]
黃集雙澗革命烈士陵園
  黃集雙澗革命烈士陵園 為了貫徹落實省、市、縣關于搶救、維護和集中遷葬零散烈士墓的精神,打造黃集機關事業(yè)單位黨員干部及中、小學生緬懷革命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原黃集鎮(zhèn)黨委、政府從2009年起,對區(qū)域內(nèi)的零散烈士逐一摸底,與烈士親屬簽訂了《烈士墓集中安葬協(xié)議書》,開啟了烈士墓遷葬和“黃集雙澗革命烈士陵園”的建設工程,陵園于2011年3月開建,2011年5月竣工。 黃集雙澗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黃集街道雙澗村,距離黃集街道到范集鎮(zhèn)的主干道150米,交通十分便利。陵園占地面積約3畝。 陵園中間建造烈士紀念碑一座,紀念碑總高度8.1米,碑腳呈正方形,長寬3米。碑身面南背北,上方鑲有紅色五角星,碑身正面銘刻黑色魏體陰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 紀念碑北面建有16座臥式烈士墓,由東向西分列兩排,每排8座。16名烈士中,黃集籍的11名,高良澗籍的5名。紀念碑前廣場,供人民……[詳細]
朱壩“八一”革命烈士陵園
  朱壩“八一”革命烈士陵園 為落實上級黨和政府“慰烈工程”精神,原朱壩鎮(zhèn)黨委、政府從2009年起,對轄區(qū)范圍內(nèi)的零散烈士墓進行了調(diào)查摸底,與烈士親屬簽訂《烈士墓集中安葬協(xié)議書》,開啟了烈士墓遷葬和鎮(zhèn)“八一革命烈士陵園”的建設工程,陵園于2011年4月5日清明節(jié)建成。 朱壩八一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朱壩街道大魏村、三圩村公墓南端,南北寬34.2米,東西長23米。陵園中間聳立一座烈士紀念碑,面南背北,碑腳3米正方,碑身底面1.2米正方,頂面0.6米正方,紀念碑高8.1米,碑身凈高6.5米,底座高1.6米,白色大理石貼面,象征著烈士們的靈魂高潔,紀念碑正南面刻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 紀念碑北面建有12座臥式烈士墓,由東向西分兩列,每列六座,其中10名無名烈士合葬一墓。在21名烈士中,18名烈士解放戰(zhàn)爭時期犧牲,2名烈士解放后因公犧牲,1名烈士是在云南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犧牲![詳細]
萬集八一革命烈士陵園
  萬集八一革命烈士陵園 為了貫徹落實省、市、縣關于搶救維護和集中遷葬零散烈士墓的精神,打造緬懷革命先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原萬集鎮(zhèn)黨委、政府在2009年,對該鎮(zhèn)范圍內(nèi)的零散烈士逐一摸底,與烈士親屬簽訂了《烈士墓集中安葬協(xié)議書》,開啟了烈士墓遷葬和“萬集鎮(zhèn)八一革命烈士陵園”的建設工程,陵園于2011年5月開建,2012年4月竣工。 萬集八一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郭貝村境內(nèi)八一堆旁,占地690平方米,建有面東背西的紀念碑一座,碑高8.1米,寓意八一建軍節(jié),其中碑座呈正方形,長寬為3米,高1.1米,碑身凈高7米,碑身上方鑲有紅色五角星,其下有金黃色銅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 紀念碑西面建有5座臥式烈士墓,由南到北排列。墓套全部采用優(yōu)質(zhì)黑色大理石制作,上面精工刻有烈士姓名及其碑文,安葬著萬集籍的郭萬錦、梁兆生、龍風湖、貝學文、董玉寶5位革命烈士![詳細]
仁和桃園革命烈士陵園
  仁和桃園革命烈士陵園選址在仁和桃園公墓園內(nèi),位于淮金公路西側(cè)。它的四周有圍墻和護園河,有進入園區(qū)的大門,并有專人看管,它由原來的桃園中學舊址改建而成,F(xiàn)占地面積12畝,是仁和鎮(zhèn)東片5個村的死者安葬集中地。2009年實施慰烈工程時,原仁和鎮(zhèn)黨委、政府決定將該鎮(zhèn)范圍內(nèi)的散葬烈士,一起遷入該陵園內(nèi),從中劃出1.5畝土地專門集中安葬15位烈士,當年建成并正式命名為“仁和桃園革命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護欄東西長27米,南北長16米,有陳列室6間120平方米。陵園的東面建有面東背西的紀念碑一座,碑高8.1米,基座長5米,寬4米,碑身南北3米,東西2米,正面書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紀念碑的后面有11座臥式烈士墓,東西向4排,南北向3排,墓套全部采用優(yōu)質(zhì)黑色大理石制作,上面精工刻有烈士姓名及其碑文,其中有10座為單人墓,1座為5名無名烈士合葬墓![詳細]
江淮大學舊址
  江淮大學舊址位于淮安市洪澤區(qū)岔河鎮(zhèn)仁和老街(原仁和鎮(zhèn))。江淮大學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由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江蘇省委在華中抗日民主根據(jù)地創(chuàng)辦的綜合性大學,吸收上?谷諓蹏嗄陙砀鶕(jù)地學習和工作。江淮大學在敵后堅持了兩年左右,為我黨的--史和中國教育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