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蘇州市 > 太倉市旅游

太倉市十大旅游景點

推薦1
太倉現代農業(yè)園
  太倉市現代農業(yè)展示館位于太倉現代農業(yè)園區(qū)內,總面積6千平方米。館內配有先進的控溫、通風、遮陽系統(tǒng),確保陽光、水份、營養(yǎng)的有效供給,冬季溫度可保持在10℃以上,以滿足館內各類植物周年生長的需要。館內分為跌水假山、水榭平臺長廊、天圓地方州橋和月湖茄林四個意境各有特色的主題區(qū)域,貫穿東西的水系將四個景觀區(qū)和諧地銜接在一起。館內設置了30個裝飾各異的包廂,除部分采用木結構外,還有用各種鮮花和香草圍成的天然花房和香草房,供游客在內賞玩品茗,休閑娛樂。館內展示了各種高科技農業(yè)栽培技術,如立柱栽培,能充分利用溫室空間和太陽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溫室設施利用率;水培(營養(yǎng)液培),具有集約化、規(guī)模化和精確化的生產優(yōu)勢;管道栽培,因操作簡單、潔凈,而成為時下陽臺農業(yè)和屋頂農業(yè)的新寵;儲液儲氣式盆栽技術,能有效調節(jié)植物根際固體、氣體和液體三項平衡,解決了無土栽培中根際供液和供養(yǎng)的矛盾等。這些新型的技術含有多個專利,也在館內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出來,使您領略到現代農業(yè)的魅力。展館內引進了新、奇、特植物300余種,其中有重量達兩三百斤、直徑近一米的大南瓜;還有高達數米、冠徑十多米的番茄樹;“不碰不香,一碰才香”,用來……[詳細]
推薦2
太倉沙溪古鎮(zhèn)
  太倉市沙溪鎮(zhèn)位于江蘇省太倉市的中部,距上海虹橋機場50公里,沙溪境內水鄉(xiāng)古鎮(zhèn),歷史悠久,風景獨特,物產豐富,素有“東南十八鎮(zhèn),沙溪第一鎮(zhèn)”的美稱。沙溪鎮(zhèn)始于元末。明弘治年間,市鎮(zhèn)日趨繁榮。監(jiān)察御史蘇贊的“御史府”,山西道御史曹逵,刑部朗中葉遇春等達官貴人,相繼在這里建府造第,街景日好,“沙溪八景”,遠近聞名。到明清時,隨著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大批商人應運而生,需要一個文化交流、商品經濟活動的地點。于是,沿戚浦河而建的臨水建筑脫穎而出,古樸的石拱橋橫跨戚浦河,“印溪書舍”、“南野齋居”、“連蕊樓”等一批古宅名居拔地而起,形成了枕河人家,小橋流水,小巷深處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觀。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是沙溪最顯著的特色。“古巷同戶寬,古街三里長,古橋為單孔,古宅均挑梁,戶戶有雕花,家家有長窗,橋在前門進,船在門前蕩”,構成了一幅幅精美典雅的水鄉(xiāng)風俗畫。沙溪鎮(zhèn)民俗風趣,民風純樸,民間燈會,妙趣橫生。沙溪自古香火很旺,尤以普濟寺、長壽寺、延真觀最甚。景區(qū)地址:江蘇蘇州太倉市沙溪古鎮(zhèn)白云路乘車線路:太倉市內乘204、205、206、212路夜班、401等路公交在沙溪車站下車可達。自駕線路:沿江高速至太倉出口下—33……[詳細]
推薦3
太倉南園(太師府)
  南園為明代萬歷年間首輔王錫爵賞梅種菊處,原占地十八畝。清初,文肅之孫畫家王時敏增拓其園,特邀當時疊山大師張南垣主持營造,畫師與匠師,兩位高手合作,使南園成為造園與繪畫融為一體的歷史名園,為清代以來吾邑園林之首,后毀于戰(zhàn)火。九八年開始在市0的支持下,按原照片、原圖紙進行設計、規(guī)劃,將老城改造中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筑遷移南園,經六年改造,逐步恢復了“門樓”、“繡雪堂”、“香濤閣”、“大還閣”、“鶴梅仙館”、“寒碧舫”、“潭影軒”、“長廊”和橋亭等原有景點。地址:蘇州市太倉市南園東路7號類型:園林/花園游玩時間:建議1-2小時電話:0512-53523081開放時間:7:30-17:00門票信息:門市價:25.0元……[詳細]
4、太倉公園 AAA
推薦4
太倉公園
  太倉公園舊址是南宋“海寧寺”,前身是梁“妙蓮庵”,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歷史。園內人文古跡眾多,有宋代花綱石遺物“望海峰”,明洪武年開鑿的“通海泉”,元代大型“鐵釜”以及 “墨妙亭”等。弇山堂是太倉公園主建筑,高近10米,面積約300平方米。堂內雕刻精美,梁架有抱云山,額枋木雕有梅菊圖案。建筑為歇山式,屋頂正脊兩端魚龍對峙,斜脊雙獅捧繡球,氣派堂皇。為了繼承和發(fā)揚悠久的園林藝術,太倉公園2003年進行了改造擴建,并借鑒了太倉歷史名園“弇山園”的創(chuàng)作構思,疊山理水、廣植大樹、修復古建筑,恢復了 “弇山堂”、“嘉樹亭”、“點頭石”、“分勝亭”、“小飛虹”、“九曲橋”等20多處景點。公園面積由原66畝增加到現有的110畝,舊貌換新顏,重現了江南園林小橋流水、碧波環(huán)繞,亭臺樓閣,綠樹成蔭的旖旎風光,成為了探詢太倉古韻的重要旅游景點。門票:20元開放時間:7:30-17:30地址: 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縣府西街40號 ……[詳細]
推薦5
太倉金倉湖濕地公園
  金倉湖濕地公園位于太倉市城區(qū)北部,城廂鎮(zhèn)東林村,南起蘇昆太高速公路,北至城廂鎮(zhèn)界,東至石浦塘,西連太沙公路。規(guī)劃總面積6平方公里。園內河塘密布,中央60萬平方米的中心湖面,是蘇昆太高速公路建設時集中取土形成的,周邊大小河流縱橫交錯,是一個難得的濕地區(qū)域。濕地被譽為“城市之腎”,其“海綿”式的吸附作用對改善水質、豐富生態(tài)鏈、保護環(huán)境效果明顯。蘇州水網密布,是全省濕地大市,濕地資源占國土面積的比例超過40%。蘇州市濕地列入江蘇省保護名錄的有94個,占到全省總數的57%左右。金倉湖公園以生態(tài)學理論為指導,建設前提是保護大面積水體、林地、自然景觀、生物資源和鄉(xiāng)土文化。并以各種濕地動植物生存條件及生棲環(huán)境的保護和不斷改善為原則,適度開展游覽觀賞、科考教育和休憩度假等活動。全區(qū)設“一核一帶五區(qū)”。一核即金倉湖,一帶即縱貫園區(qū)的主干道,五區(qū)分別是濕地生態(tài)保育區(qū)、濕地體驗區(qū)、金倉湖游覽區(qū)、濕地農業(yè)觀光區(qū)、休閑度假區(qū)。休閑觀光區(qū)還設有水上花園、蘆葦迷宮、藝術家村等景點。該濕地公園由城廂鎮(zhèn)政府投資,概算總投資3.53億元。公園80萬平方米環(huán)湖核心區(qū)已建成并對公眾開放,現公園共有西大門、東門2個入口,內部設……[詳細]
推薦6
瀏河天妃宮
  瀏河天妃宮,又名“天妃靈慈宮”,俗稱“娘娘廟”,為我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歷史遺跡。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移建于現址。據文獻記載,瀏河天妃宮同湄洲媽祖廟、泉州天后宮、天津天后宮一起被統(tǒng)稱為大陸元代“四大媽祖廟”。瀏河天妃宮因此成為江南地區(qū)最古老、最負盛名、最具獨特歷史價值的媽祖廟。據史料記載:當年鄭和七次下西洋都在這里祭拜媽祖,以祈求海上的平安,場面非常隆重。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從劉家港出海之前都要必先率船隊官兵把天妃宮修葺一新,在此進香祈求朝拜海神娘娘,祈佑出海平安,而每次平安歸航時又要至此朝拜謝神,并供奉船模,并將記載七次下西洋經過的《通番事跡碑》立于天妃宮內。有的史料還記載鄭和把出使各國帶回的西域海棠,大紅牡丹、黃蕃薇等植于宮內。特別重要的是,《通番事跡碑》記載:宣德五年冬鄭和奉使第七次下西洋之前亦到此進香朝拜,修建該廟。清道光四年(1843年)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時,曾重修天妃宮。1911年秋,正殿毀于大火,僅存后殿。建國后改做糧庫等設施。現存的天妃宮后殿為清代所建,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獲準開放的道教活動點![詳細]
7、太倉圣像寺
推薦7
太倉圣像寺
  圣像寺或叫圣像教寺,是一座歷史久遠的古剎,也是佛教傳入太倉的起始點。圣像寺位于太倉西北部,距太倉城四十公里的鹿河鎮(zhèn),鹿河原名陸河,又稱陸河一座歷史久遠的古剎,也是佛教傳入太倉的起始點。一千七百年前,就有村莊市集,是太倉最古老的集鎮(zhèn)之一,據考:后漢期間,江南吳郡的陸姓是大族,權勢極大,孫吳期間,他們的宗族支系分布沿江一帶,由陸氏經手開鑿的“陸河浦”,南通六尺溝,北入長江,陸河浦又稱陸河港.陸河由此得名,清末民初始為“鹿河”。圣像寺原址在今化纖紡織廠東隅,經考查,清嘉慶年間由王昶編寫的《江蘇直隸太倉州志》記載,三國期間,吳國的仆射(高級武官名)徐真“捨宅為寺”(公元二三年),晉建興二年(公元三一四年),得泛海二尊石佛像,由地方官吏奏請晉愍帝司馬業(yè)批準寺額,定名為“圣像寺”,后數次遭受兵燹,宋嘉祐八年(公元一O六三年)朱肱重新建造,僧重殊為之作記,后又頹廢,明洪武初(公元一三六九年左右)僧永康重修,歸并人院庵八座,院一,名崇壽;庵七,名:福田·崇!ず訙啊w云·資!|禪·時思,其地址,遠者達十公里以上,清末圣像寺尚存廟房二十四間,由僧人慶惠師主持,香火法事較盛,民初,被地放方權霸將大部分廟……[詳細]
推薦8
太倉雙鳳寺
  雙鳳寺太倉市雙鳳鎮(zhèn)204國道東側,該寺始建于晉咸和六年(331年),由河南高僧支遁和尚集緣創(chuàng)建,初名雙鳳寺,宋祥符年間改稱0寺,據傳雙鳳鎮(zhèn)名源自雙鳳寺。原來的雙鳳寺占地42畝,有正山門、二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東側有元通殿、地藏殿、延壽堂、禪堂;西側有藏經樓、羅漢堂、水月軒、荷花池、九曲橋、湖心亭等。雙鳳寺系蘇南著名古剎,民間有該寺?lián)矸?048間之說。1600多年來,雙鳳寺屢建屢毀,至民國初寺院存房寥寥,民國17年(1928年)太倉縣教育局利用余房開設太倉縣農村師范學校,1934年師范停辦后開設小學校,1945年為擴建雙鳳小學,將房拆至雙小,到1949年解放時,該地已成一片廢墟。2002年春,社會各界與上海洪福企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共同發(fā)起,并經上級批準重建雙鳳寺。重建的雙鳳寺具有江南名剎氣勢,建筑格局既參考雙鳳寺原貌,又結合佛教寺廟的傳統(tǒng)布局,充分體現佛教寺廟結構嚴謹和古色古香的藝術特色,同時設置較多綠化用地,營造寧靜幽雅的休閑氛圍。建寺首期工程歷時三年,金碧輝煌的主殿與杏墻黛瓦的廂房組成的建筑群體,屹立于東市梢的鹽鐵塘旁,寺前廣場上矗立的一座四柱石牌坊及兩側的鏤雕龍鳳石柱巍峨壯觀……[詳細]
推薦9
鄭和紀念館(太倉鄭和公園)
  鄭和公園位于太倉港口開發(fā)區(qū),占地面積122公頃,整個公園建筑風格以還原鄭和船隊遠洋的歷史文化為主,并融入現代設計理念,再現了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船隊七下西洋的壯舉。它是太倉市的第一座主題公園,是一個“多元一體化”、“體驗式”新型綜合性濱江公園。公園內建有十一座山體、主入口廣場、音樂噴泉、鄭和銅像、鄭和寶船、鄭和紀念館、鄭和七下西洋歷經的異域風情等十個工程。建筑風格以還原鄭和船隊遠洋的歷史文化,并融入現代設計理念。異域風情區(qū)再現鄭和七下西洋所到國家和地區(qū)的歷史遺跡和風情,主要有馬六甲、爪哇、古里、麻林、錫蘭南北樓、唿嚕莫斯和麥加等七大建筑,面積為三千三百平方米。鄭和公園內最醒目、最具有紀念意義的景點是鄭和紀念館,它是以鄭和精神為核心,從不同視角展示鄭和航海文化,突出反映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太倉的特色,采用了國內領先的聲光電技術,在展示效果與互動實用的完美結合下,大家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鄭和長達近三十年的下西洋之旅。鄭和銅像高十八米、重五十余噸。鄭和手執(zhí)航海圖,昂首挺立在長江口當年七下西洋的起錨地,高大而典雅,宏偉而凝重。該銅像由一百多塊錫青銅板裝焊而成。復制的鄭和……[詳細]
推薦10
太倉普濟寺
  普濟寺,位于太倉市沙溪鎮(zhèn)普濟街南端。據宋代《慶元志》載:唐武后(則天)于長安三年(703)曾敕建瞿像寶塔于武安寺。唐肅宗,干元三年(760),有一高僧簡大師率倆弟子來游武安寺,遂棲止于寺,并擴建武安寺,更名為“寶林寺”,至宋初始改為“廣安教寺”與吳郡(蘇州)的瑞光、妙嚴、明覺及萬等寺交稱為江左五名寺。另據《吳門有隱》(道光版)及《直塘里志》所載:在北宋真宗祥符年間,有吳中魯國公,閔榮獻羅法堂一座(十八尊)于廣安教寺,并重行掘池建塔及募建寺前之橋,橋初名“香化”,亦稱“寺前”橋,至明正德年間改為三墩拱形石橋,橋名“普濟”。至明興武十五年(1382)寺廟奉詔歸并,寺更名為“叢林寺”。昔時詩人崔華對古寺盛況有詩云:“一寺千松內,飛泉屋上行”句,描述了當時殿宇之高聳,古林森森,飛檐相接之。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拱宸大師修建,復名“廣安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直塘受倭寇洗劫,寺院被毀大半。清康熙初,廣安寺長云疇大師及普濟益修理殘寺,遂更名為“普濟寺”。清嘉慶年間重修,據《直塘里志》載:道光年尚有部分殿宇。在民國初鎮(zhèn)上遺老秦介甫記得在光緒年間殿宇受火災而毀,所剩無幾。至解放初,僅存……[詳細]


全部太倉市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