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佛山市 > 順德區(qū)旅游

順德區(qū)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從宋代建村開始,繁榮的經濟和深厚的文化為如今的順德區(qū)北滘鎮(zhèn)碧江社區(qū)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碧江金樓古建筑群,就包括了七處古建場。金樓原名賦鶴樓,是碧江蘇氏望族職方第中的藏書樓,以精美的木雕裝修飲譽海內外。因晚清重臣佛山戴鴻慈之女嫁入蘇家,故有“金屋藏嬌”的傳說。景區(qū)由金樓、泥樓、職方第大宅、后花園以及圍墻外的亦漁遺塾、慕堂蘇公祠、三興大宅等古建筑組成。這些景點近年拂塵驚……[詳細]
  順德碧江村位于順德區(qū)北滘鎮(zhèn)碧江社區(qū),在大良北面11公里,始建于南宋初年,因有一小山崗稱碧崗而得名,后用同音字改稱碧江。最鼎盛時期曾有3萬多人口。該村人才輩出,據《順德縣志》載,自明景泰三年建縣至清代中葉,碧江村出了17名進士,而中舉仕子更達106名以上。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國各地,他們告老還鄉(xiāng)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園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祠堂等古建筑。碧江村現存的祠堂、宅第、民居、書……[詳細]
  外村真武廟位于順德桂洲外村二街范圍內,桂洲人又稱之為“大神廟”。中國民間俗稱的北帝,全銜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其信仰源于古代對星辰的崇拜。古時將28宿分為四方: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北帝就是鎮(zhèn)護北方之神,主司風雨。中國古代以農業(yè)立國,禱雨濟旱是國之大事,故此頗為“魚米之鄉(xiāng)”的順德民間重視和信仰,寄托了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大神廟的始建年代已經無法考究,但據現存重修……[詳細]
  尢列故居是孫中山辛亥革命期間于南方的一個秘密據點,位于廣東順德杏壇鎮(zhèn)北水村。尤列故居建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一座占地351平方米二進三間布局的磚木結構居民建筑,距今有160多年的歷史,2002年,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尢家大宅始建于1837年,上世紀六十年代被破壞。以前尤家大宅占地幾十畝,有新舊兩個花園。1895年尤列與陸?zhàn)〇|、周昭岳等人回北水創(chuàng)辦興利蠶種公司,以經營優(yōu)良蠶種為掩護……[詳細]
  劉氏大宗祠位于杏壇鎮(zhèn)逢簡村,堂號“追遠堂”。始建于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明天啟年間擴建。清嘉慶年間及2002年多次重修。劉氏供奉至今已有二十二世了。當時稱“影堂”,后改為:“追遠堂”。是目前珠三角保留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明代祠堂。是逢簡最大的祠堂,也是順德五大祠堂之一。據傳,逢簡劉氏是中山靖王之后,與劉備同宗,是漢高祖的后裔。劉氏大宗祠是逢簡古村“第一祠堂”,無論占地面積還是氣勢都是其他祠堂所無……[詳細]
  沙滘陳氏大宗祠奠基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離廣州陳家祠建成不過1年。當初,族人商量籌建祠堂研究方案時,就以廣州陳家祠為參照藍本。因此,沙滘陳氏大宗祠是廣州陳家祠的姐妹版,但建筑工藝上則更精細,一柱一梁,都值得駐足凝視。沙滘陳氏大宗祠是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廣東兩間最大的祠堂之一,建筑為面闊五間兩路、深三進,建筑面積近4000平方米(中軸進深80.23米),屬典型的嶺南抬梁式結構硬山頂建筑,布……[詳細]
  七鄉(xiāng)蟠龍水閘位于順德樂從良村涌口東南邊,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為保護附近原設置的良村、高填、勞村、莘填、大羅、道教、路州七個村莊免受水災而修建,水閘南北向橫跨河道,共三孔,總長40米,總寬32米,主孔寬7米,左右兩孔各寬4米,閘面寬4.5米,閘頂距離水面9米。全部由花崗巖砌成,用厚的東京木作閘門。閘門用厚鐵片嵌邊,手動開關閘門。1963年用鐵門代替木門,將木門安直在后閘上,用作后閘門……[詳細]
  桂洲文塔,即聚奎閣,其所在便是如今的容桂振華居委會文塔公園,半坡草坪,一園綠樹,新開的花兒隨徑通幽,儼然現代人一休閑佳所。據說這文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為生活在寶帶河邊的胡氏家族興建的風水塔。乾隆年間,胡氏家族科舉功名鼎盛,出了六個武進士,一個文進士。文比武少,遂筑文塔。以河為觀,以塔為筆,寄意子孫后代勤讀詩書,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亦傳此塔是因兩姓爭風水斗法而建,以塔頂鐵針夕陽陰影刺螺……[詳細]
  黎氏三世祠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北滘桃村上街7號。明代建筑風格。坐東北向西南。面闊三間帶左側青云巷。原三進深,現后座已不存在?偯骈21.2米,進深44.4米。硬山頂,龍船脊,人字封火山墻,素胎瓦當,滴水剪邊,青磚墻,紅砂巖石腳。建筑較為低矮。頭門進深兩間七架,前雙步廊。明間瓦頂高,次間瓦頂稍低,形成兩級跌落式瓦頂,在順德較少見。次間內外共設四個紅砂巖石包臺。前廊步架間的鰲魚托腳做工精細。中堂進深……[詳細]
  貞女橋位于順德區(qū)龍江鎮(zhèn)世埠鄉(xiāng),建成于宋代嘉定八年(1215),宋貞女吳妙靜捐建。明代湛若水所撰墓志載:“貞女吳妙靜,宋高宗朝助教吳南金遺女。南金無后,女許嫁新會李氏子。及婚,所許子由陸來,渡龍江溺死。女誓不再適,以嫁資為石橋,五眼,石長二丈二尺,建于李溺死處,故后亦稱老女橋。自宋寧宗嘉定四年(1211)至八年(1215)建成!薄洱埥l(xiāng)志》載:“橋長十一丈,闊一丈,橋石每塊長二丈二尺,方二尺。貞女……[詳細]
  明順德青云塔位于順德市大良鎮(zhèn)神步崗,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原名神步塔。因崗下有青云路直抵縣城東門,故俗稱青云塔。塔平面為八角形,外觀七級,樓閣式磚塔,高45.4米。塔底層邊長3.3米?h志載:“塔高十有二丈,七級,級有扶梯,可登臨,八角皆鐵鳳銜鐘,風來聲聞十里”。塔基轉角處砌托塔力士,為粗面砂巖雕刻,線條粗獷有力。第四層門額上嵌“三元挺秀”石匾,落款為:“萬歷壬寅秋八月吉旦”。是明萬歷三……[詳細]
  察院陳公祠位于龍江華西。清代中葉(1830年),華西陳姓族人為祀奉先人陳珷而建。坐東向西,兩進兩廊四合院式建筑?偯鎸28米,總進深40米,占地面積1100多平方米。硬山頂,抬梁式木架構,以端麗、軒昂為主格調。頭門歇山頂建筑,蓮花托斗拱裝飾,工藝精巧。脊檐的灰塑,結構嚴謹,絢麗多姿,瑞獸人物、花鳥表現紛呈。祠內左廊嵌有清代碑刻三塊,記述陳珷生平事跡。據縣志、鄉(xiāng)志載,陳珷是華西人,明憲宗成化五年(1……[詳細]
  梅莊歐陽公祠位于均安倉門。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坐東南向西北,三間兩進,兩旁外廊通往后樓,總面積1000多平方米。硬山頂,灰塑花卉、鳥獸圖案龍船脊,抬梁式木架構。主體建筑仍保存較好。頭進面闊三間,進深三間21.4米,兩側有外廊。前廊為三步廊,明間、次間梁架為抬梁式,梁及駝峰均雕刻有人物故事圖案。大門之上置一花崗巖石匾,上 書“梅莊歐陽公祠”,為陰文藍底橫書行楷,清代探花李文田手書。頭、二進……[詳細]
  順德西山廟原名關帝廟,因建在順德西山(鳳山)山麓,故俗稱西山廟。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歷經重修、拓建。廟依山而建,面向東北,主體建筑沿縱軸線排列為山門、前殿、正殿二進,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山門面闊五間,脊頂通飾石灣陶塑雙面組畫,均為《三國演義》故事題材,人物古樸傳神。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廣東佛山市順德區(qū)大良鎮(zhèn)縣西路西山(鳳山)麓上開放時間:8:……[詳細]
  明遠橋在杏壇鎮(zhèn)逢簡鄉(xiāng),按順德縣志記載,該橋為宋代李仕修建造。這是順德梁式三孔石拱橋中,文獻記錄最早的一座。因經歷代重修,現橋已難找宋代風貌,僅存明代的風格了。史料記載:李仕修,字建業(yè),杏壇鎮(zhèn)逢簡人,宋代慶元已未(1199)科進士,任福建肅政廉訪司僉事,升浙江行省參政,曾在鄉(xiāng)筑大石橋數座,便利行人。該橋為梁式三孔石拱橋,紅色沙巖石構筑。全長24.8米,頂寬4.7米,高4.5米。橋拱為縱聯砌置法,橋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