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張掖市 > 高臺縣旅游

高臺縣文物古跡介紹

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紀念館
  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坐落于有“戈壁水鄉(xiāng)、北涼古都”之稱的張掖市高臺縣,紀念館前身為高臺烈士陵園,始建于1954年,現(xiàn)占地面積198畝。園內(nèi)掩埋著紅西路-戰(zhàn)河西、血戰(zhàn)高臺而壯烈犧牲的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等3000多名紅西路軍革命先烈的忠骨。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甘肅省黨史教育基地、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基地、甘肅省黨員干部黨性教育實踐教學基地等。自建成以來,先后接待過-、洪學智、張震、-、-、劉延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中外各界知名人士、部隊官兵、干部、群眾、學生等1000多萬人(次),F(xiàn)年接待游客量達67萬人(次)以上。是目前全國反映中國紅西路軍歷史最全面、最具權(quán)威性的紀念館,也是紅西路軍歷史的紀念、展示、保護和研究中心。為提升教……[詳細]
梧桐泉寺
  梧桐泉寺位于高臺縣城南榆木山西側(cè)山崖嶺坡之上,距縣城20公里,因山澗有滴滴泉及梧桐樹故名。梧桐泉寺始建于前涼,相傳,當時割據(jù)河西的前涼開國之主張軌接到山下村民報告,說這里有五色祥云繚繞山頭,認為是吉兆,便率人上山察看,發(fā)現(xiàn)有一只七彩大鳥棲于梧桐樹上,便焚香頂禮膜拜。返回后調(diào)遣工匠大興土木依山跨溪修建寺院,香火十分旺盛。后來寺院屢經(jīng)興廢,清嘉慶年間曾建無量佛殿,咸豐、同治年間毀于回民反清戰(zhàn)火。后于清光緒十九年(1893)至民國元年(1912),重建殿宇。有無量佛殿、真武廟、仙姑廟、藥王廟、玉皇閣等五大殿,呈現(xiàn)出以佛教為主,仙、醫(yī)、釋、道四教并存的奇特格局。每殿相隔十數(shù)丈,緣階而升,如五星聯(lián)珠。又有木質(zhì)臥龍?zhí)鞓,橫跨山澗,與橋東五臺山相連,山上建筑有“五行宮”,自上而下分金、木、水、火、土五層殿宇。在盛景最高峰的金頂環(huán)顧山隈,茂樹千丈,濃蔭一碧,梵宇琳宮,星羅棋布,煙霞彌韻,流泉縈回,鳥舞花繁……[詳細]
駱駝城遺址及墓群
  駱駝城位于高臺縣城西20公里處。始建于東晉陲安元年,公元397年,是后涼建康郡太守段業(yè)另立年號建立的北涼國國都。據(jù)《重修肅州新志》記載,駱駝城不但是北涼初建時的國都,而且是漢代樂涫縣、唐代建康軍的故址。駱駝城面積近30萬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城。城墻基厚6米,殘高7米。除東北角外,其它三角都筑有長方形角墩,前部城垣東、西、南三面各開一門并筑有甕城,內(nèi)城南垣正中辟門并筑甕城與外城相通。全城布局合理,是遺存較完整的漢唐故城。明代詩人沈青崖過高臺留詩道“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郭風景繪屯莊。兩行高柳沙汀暗,一派平湖水稻香。紫燕泥穿曲巷,白鷗沖雨過橫塘。當年畫舸中流處,談笑行兵寄羽觴”。這首詩道出了當年故城周圍人丁興旺,水清樹茂,阡陌縱橫的田野風光秀色。地址: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駱駝城鄉(xiāng)永勝村類型:古跡古鎮(zhèn)古村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詳細]
許三灣城及墓群
  許三灣城及墓群遺址位于甘肅省高臺縣新壩鄉(xiāng)許三灣村,發(fā)掘于1958年,為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至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遺址。許三灣城址平面為方形,城東西長66米、南北84米,南面開門,有甕城。城內(nèi)有建筑基址。城周圍有墓群三處,有帶礫石封土的墓葬3000余座,密集處封土相互連接。在城西3公里的五道梁,分布墓葬1000多座。許三灣城及墓群是漢晉十六國時期河西地區(qū)重要的歷史遺址,對研究當?shù)氐臍v史、經(jīng)濟、以及十六國時期割據(jù)政權(quán)等具有重要的價值。在駱駝城以西8公里處的新壩鄉(xiāng)許三灣農(nóng)場,還有一座古城遺址---許三灣古城遺址。2001年這座古城及其周圍的墓葬,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雖然在規(guī)模上遠遜于駱駝城,但完好程度在同時代遺址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被專家稱為河西半荒漠地區(qū)古城遺址的典型代表。許三灣古城遺址有兩處,一處是舊存漢、魏晉時期古城遺址殘骸,方圓約三百米左……[詳細]
5、地埂坡墓群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埂坡墓群
  地埂坡墓群位于張掖市高臺縣羅城鄉(xiāng)河西村西南2.8千米黑河南岸二級臺地上。初步統(tǒng)計,在320萬平方米范圍內(nèi)分布有墓葬30座。2007年9月至11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墓群中5座被盜墓葬進行了清理發(fā)掘,墓葬結(jié)構(gòu)大致相同,由墓道、照壁、墓門、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等構(gòu)成,有的前室附設有耳室,大多沿斜坡墓道向下橫向在生土層開掘墓室。已發(fā)掘墓葬多在生土上直接雕鑿仿木結(jié)構(gòu)墓室,三座繪有壁畫。出土金博山、銅連枝等構(gòu)件、銅車馬器構(gòu)件、石龜、骨尺等文物。地埂坡墓群對研究魏晉時期的喪葬禮俗提供了實物依據(jù)![詳細]
羊蹄溝城址
  羊蹄溝城址位于高臺縣紅崖子鄉(xiāng)趙家疙瘩村東南200米。俗名“羊蹄鼓城”。城平面呈“回”字形,外城南北長206米,東西寬160米,面積2960平方米。北墻正中辟門,門外有半圓形甕城。中央為內(nèi)城,南北長76米,東西寬68米,面積5168平方米。北墻正中辟門,門外筑方形甕城,城門向西。城墻黃土夯筑,毀壞嚴重,現(xiàn)存基寬5米、殘高0.5--8.5米,夯層厚約0.12米。地表散見灰陶片及瓷片。城址保存較差,但對研究河西古城建筑史有重要價值。……[詳細]
閻維家族墓
  閻維家族墓位于張掖市高臺縣羅城鎮(zhèn)天城村,為清代甘肅提督閻維(1691—1762)及其家族墓地。墓地分布面積500平方米,塋圈內(nèi)有碑樓、閻維碑及墓葬8座,保存較為完整。碑樓高4.5米,墓碑碑身高1.98米、寬0.83米,額首寬0.85米,高0.62米,赑屃碑座長0.96米,寬0.64米,為研究清代河西地區(qū)喪葬禮俗提供了實物依據(jù)。2010年被高臺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墓葬基準點為基點,向東、南、西、北各延伸100米![詳細]
紅山魁星樓
  紅山魁星樓位于高臺縣羅城鄉(xiāng)紅山村村委會院內(nèi)。它是明永樂十二年(1414)建造在沙灣堡城東南角角墩上的建筑物。角墩邊長16.5米,高7.5米。角墩正中筑魁星樓,樓體通高9.8米,土木結(jié)構(gòu),六角明柱、六角暗柱撐起樓體。第一層高3.4米,草皮軋砌填充明暗柱間,黃泥裹墻,白灰罩面,六角暗柱構(gòu)成六角形神龕,有木制門框;第二層高2.8米,六角暗柱間嵌板成扶欄,高0.84米。中央供魁星(已毀),藻井頂部嵌木板畫太極圖。第三層高1.8米,攢尖頂高1.8米,六角飛檐木雕龍形,向外飛出1.9米,六角飛檐相等。攢尖頂六棱形掛青灰色筒瓦,頂部伸出細木?菢堑靥幑朋A道絲綢之路交叉路口,其工藝水平和建造風格為研究河西古代史提供了實物見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