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德宏州 > 盈江縣旅游

盈江縣文物古跡介紹

允燕佛塔
  允燕塔位于盈江縣城平原鎮(zhèn)東2公里處的允燕山二臺坡。海拔857米,東經(jīng)97°57′,北緯24°42′。屬橫斷山脈高黎貢山延支脈西南余脈。大盈江經(jīng)允燕山腳從東往南向西繞過。塔東北是傈僳族闊時節(jié)標志《木多依》,景頗族目瑙縱歌節(jié)標志《目瑙示棟》和中波臺。塔東南有傣族潑水節(jié)標志《浴佛塔》。正北方為馬鹿場,西北方是勐町村和縣城平原,正西為棒腮寨。允燕塔始建于1947年。因1946年盈江發(fā)生特大水災,人民生命財產(chǎn)遭受嚴重損失,瘟疫蔓延,為求佛保佑,由盞達(今盈江縣)土司后裔思鴻升的弟媳線云宵女士主持籌資修建。由于國內(nèi)局勢動蕩,各種流言蜚語傳來,工程時建時停,直到1952年才完工。文革期間雖遭局部損壞,但塔基、主塔和小塔主體尚存。1982年、1993年兩次維修。允燕塔為土基結(jié)構(gòu)。是滇西南傳上座部佛教的標志性建筑,屬于覆缽形金剛座式群塔,由1座主塔和40座模型塔組成。塔基(金剛寶座)由5層疊加而成,底層呈正……[詳細]
馬嘉里事件和紀念碑
  十九世紀的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最霸氣的帝國主義國家,它的魔爪伸向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二十世紀前的中國清政府則是一個-無能的政府。英國人在鞏固了對緬甸、印度的統(tǒng)治后,企圖以印度、緬甸為基礎(chǔ),打開中國的西南大門,霸占中國西南各省,與已經(jīng)侵占的東南亞各地連成一片。1874年英軍上校柏郎率200人的武裝由緬甸入侵云南。英國駐北京使館的翻譯馬嘉里前往迎接。馬嘉里沿途刺探我軍政情報,繪制山川地形圖。馬嘉里與柏郎街頭后于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初十,率部隊取道八莫——芒允路入境。英軍行至中國境內(nèi)紅蚌河邊,聞知邊區(qū)軍民已有聯(lián)合抗擊準備。馬嘉里便自告奮勇帶三個隨從前往探路,柏郎率部隨后。我邊防守軍騰越左營都司李國珍,故意放過馬嘉里,已切斷其與柏郎的聯(lián)系。馬嘉里14日晚行至芒允,宿住于寺廟中。16日在返回迎柏郎途中,受到我方群眾阻攔,馬嘉里當場開槍打死一群眾,從而群情激奮,將馬嘉里一行四人殺死,棄尸戶宋河中……[詳細]
刀安仁故居
  “邊塞偉男”刀安仁的故居,坐落在盈江縣新 城鄉(xiāng),距離縣城約30千米,是德宏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原址為干 崖土司署,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為土木建筑結(jié)構(gòu),分三進四堂。曾多 次遭遇浩劫,在修繕之前只剩下三間廂房。2008年當?shù)卣鲑Y440萬元 進行修繕,在故居內(nèi)長期展出的有192件文物,其中包括干崖土司大印、 刀安仁生前使用器具、留洋油畫以及兵丁 戲服等珍貴文物,全面展現(xiàn)了傣族民主革 命第一人刀安仁承襲土司、留學日本、 發(fā)起騰越起義等歷史史實。刀安仁主要 著作有《抗英記》、《游歷記》、《獄中 紀事》、《傣文詩韻》、傣劇本《阿鑾相 勐》、《陶禾生》等。 在刀安仁故居附近,還有遠近聞名 的“中國橡膠母樹”扎根于此。樹高20余 米,主干樹圍2米多,根部直徑1米左右, 已有上百年的樹齡,是刀安仁于1904年赴 日本留學,途經(jīng)馬來西亞時購回引種的。 當時引進了8000余株橡膠樹,后因無人管理,加之連……[詳細]
4、刀安仁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刀安仁墓
  刀安仁墓刀安仁,以名郗安仁,字沛生,傣族,1872年生于盈江縣。十九歲承襲干崖二十三任土司,期間為捍衛(wèi)疆土堅持8年浴血抗英,力推新學,發(fā)展民族工業(yè),必革文字(傣文),創(chuàng)辦新學,興辦工廠,開設(shè)銀莊,1906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回國后指定為干崖支部負責人,變賣家產(chǎn)資助革命。按照《革命方略》籌備滇西起義,1911年參與領(lǐng)導騰越九,六起義,被推舉為軍督府第二都督,1921年被陷害密捕入獄,經(jīng)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營救出獄,被授予中將軍銜。1913年3月因病醫(y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41歲。后被追認為上將。靈柩送歸故土,安葬于盈江縣新城鄉(xiāng)鳳凰山,文革期間被毀,1994年省政府撥款重建,1989年7月19日列為德宏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11月公布為云南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墓高3.2米,長3.741米,面寬4.4米,尾寬2米,呈嵌頂把八字形,屬封土堆墓,建筑面積1240.5平方米,通道長56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