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清遠市 > 清城區(qū)旅游

清城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1、飛霞洞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飛霞洞
  飛霞洞在飛來峽中部北岸,建于民國元年,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場所。殿宇樓臺,傍山疊建,規(guī)模壯觀。最惹人注目的,是中央的“三教殿”、“彌勒佛殿”和“無極宮”。還有“禮耕書屋”、“樂善山房”、“軒轅黃帝祠”等亭樓舍塔勝景!八煞逋ぁ笔区B瞰飛霞全景的好地方,更是觀看日出的佳境。霞洞四面環(huán)山,以建筑雄偉聞名,只見殿宇順著山勢逐級疊建而上,高達七級,頗有布達拉宮的震撼氣勢和凌空欲飛的逼人幻覺。每當山雨過后,一陣陣紫霞之氣從山坳騰升到殿宇上空,飄飄緲緲,故謂飛霞。寺中供奉的神像形態(tài)生動、價值珍貴。它是全國為數不多、嶺南地區(qū)最大的“三教合一”的宗教場所。古洞內奉儒、釋、道三教祖師及諸仙佛,建筑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飛霞洞建于密林幽谷之中,云霞在此會經久不散,令寺院時隱時現,故而得名。寺院主殿瓦上的那顆瑤珠,與前面的螺星嶺峰尖以及殿后山上的一座天然石佛正好0成一線,獨具匠心。院中有一株數百年樹齡的名花玉堂春……[詳細]
2、藏霞古洞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藏霞古洞
  藏霞洞建于密林幽谷之中,藏霞的命名,據說是因為天空中的云霞飄到這里便很少流動,且經久不散,故此稱為“藏霞藏霞洞是一座先于飛霞洞數十年的洞觀,據記載,藏霞洞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相傳當時湖北祖師陳復始云游到此地,十分欣賞這塊“金龜背上有形跡,仙鶴回頭兩相抱”的地方,原來由清遠人林法善法師集資動工興建,至同治九年竣工,總建筑面積為1.3萬多平方米廟里主殿瓦上的那顆瑤珠,與前面的螺星嶺峰尖以及殿后山上的一座天然石佛正好0成一線,獨具匠心院中有一株數百年樹齡的名花玉堂春,是明代皇帝賜種,十分稀貴,值得一看。藏霞洞時常在上午和黃昏時分,廟宇空屋便深藏于虛無縹緲的云霧之中,若隱若現,宛如仙境站在藏霞古洞的大門,看到的是道教的王靈官的神像。[他后面兩邊各有一顆百年樹齡的桂花樹每逢深秋花季,這里掛滿金黃色的桂花,而且香飄四溢,里面還供奉有道教的神仙呂洞賓前面還有道教中的柳、樟、榆三位神仙,故叫“三仙寶……[詳細]
峽山摩崖石刻
  峽山摩崖石刻位于清遠市清城區(qū)清遠峽北禺,尤其集中在飛來寺西和飛泉洞一帶。由于年久風化和修寺筑路中移動損壞,不少石刻已湮沒,F存摩崖石刻56題,其中宋代1題、明代21題、清代31題、民國以后3題,有題名、題字,題詩等,其中以題字最多。碑刻19通,F存最早的摩崖石刻為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轉運判官陶定在前葛稚川煉丹的崖上題“葛壇”二字,每進徑0.32米,F存最早的碑刻為元代縣尹楊觀的《廣州路清遠縣峽山廣慶寺新建飛來殿記》碑,碑高1.50米、闊1.20米,共1126字。著名的有平南王尚可喜《重修飛來古寺碑》,碑高2.00米、闊0.95米。兩廣總督阮元補書唐羅隱篆書“云臺”二字碑(碑高1.20米、闊0.64米,字高0.40米、闊0.30米)。以及詩人吳應棻等一批文字精煉幽雅、書法瀟灑蒼勁的詩碑等。民國版《清遠縣志》多有收錄![詳細]
4、鄭撥彰墓
鄭撥彰墓
  鄭撥彰墓位于清遠市高新區(qū)龍?zhí)伶?zhèn)安定村鱉崗地長排。鄭撥彰,大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文林郎中憲大夫。該墓坐西南向東北,清光緒十九年(1893)重修,分墳頭、山平、前臺等,墳頭、山平用青磚砌成,由墳頭至前臺全長9.15米,寬8.5米,碑石正中刻陰文“大清例贈文林郎六世祖諱撥彰鄭府君墓。光緒十九年秋月中浣吉旦重修!钡茸,墳面基本保存完好。……[詳細]
靜軒王公祠
  靜軒王公祠位于清遠市高新區(qū)龍?zhí)伶?zhèn)井嶺村。王志淵,字靜軒,乾隆年間從花縣遷徙龍?zhí)辆畮X,是為創(chuàng)業(yè)之祖。坐西南向東北,廣五路,中路三間兩進,兩側青云巷相隔。總面闊80米,總進深53米。中路及左右兩路橫屋始建于清代,新中國成立后擴建“志成書院”、“靜軒家塾”和兩路三間二廊,1987年重修,內有重修碑記,是研究王氏族人發(fā)展的寶貴實物資料![詳細]
桂軒鄭公祠
  俗稱“八柱廳”,位于廣東省清遠市高新區(qū)龍?zhí)伶?zhèn)定安村委會螯崗地村,建于清代。坐東南向西北,廣七路,深三進,青云巷相隔。總面闊108米,總進深34.7米。建筑規(guī)模宏大,頭門木梁及柁墩雕刻精美的花鳥瑞獸圖案。宗祠兩邊各由二組三間兩廊屋和一組橫屋組成,總體布局基本完整,現在此居住的有五十多戶人家共400多人,多為租住的外地人![詳細]
清遠鄭氏宗祠
  鄭氏宗祠位于廣東省清遠市高新區(qū)龍?zhí)伶?zhèn)定安村委會鰲崗地村。清代初期,鰲崗地鄭姓族人為祀奉先人而建。坐南向北,二進一井,總面闊19米,總進深19。2米。麻石門框,上刻“鄭氏宗祠”。門前立旗桿夾,上刻“光緒二年丙子科廣東鄉(xiāng)試中式第三名舉人鄭兆熊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