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溫州市 > 鹿城區(qū)旅游

鹿城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正和堂窯址
  正和堂窯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五代、宋 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溫州市鹿城區(qū)下橋村東依下嶺。北宋時期。面積約7500平方米,堆積層厚約1.5米。出土有碗、盤、杯、壺、罐、瓶等產(chǎn)品,以碗、盤為主。胎質堅硬細密,呈色較白。釉色多為淡青色,亦有黑釉。紋飾有荷花、蕉葉、乳釘、垂云、草花、牡丹等,線條粗獷。窯具有匣缽、喇叭形墊座、墊餅和墊圈![詳細]
102、鹿城譙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鹿城譙樓
  譙樓(含州治舊址)。譙樓俗稱鼓樓,座落鼓樓街與公安路交叉處,譙樓是溫州內(nèi)城僅存之遺址,1994年8月,按原貌修復,面積356平方米。譙樓建于五代錢氏子城城墻上,現(xiàn)城墻殘長約60米,高5.22米,頂寬14米,趾寬15米。結構為南北用花崗巖條石按順丁分層壘砌,中間夯土。城門洞為磚砌券頂,城墻頂南北兩側立花崗巖擋板。樓為二層五開間歇山頂木構建筑,進深四間,南北兩側明間各間內(nèi)開十扇官式槅扇,梁架為穿斗式,不設斗拱。東次間南側設木質雙跑樓梯通二層,上下兩層四面帶廊。屋面鋪青瓦,帶勾頭滴水,脊頭用魚龍吻,四翼角用嫩戧發(fā)戧法。譙樓系五代吳越王錢镠第七子錢傳瓘(887-941)任溫州刺史所建造,時為溫州子城的南門。元時自稱廢,只存譙樓。清順治間因兵禍而毀,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建,雍正、乾隆、道光年間有修繕。1928年辟為民眾教育館。1981年譙樓被公布為溫州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8月2……[詳細]
103、鐵欄井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欄井
  鐵欄井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宋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鐵欄井7號。井欄呈圓形,內(nèi)壁鐵鑄,下圈鑄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上圈鑄于南宋慶元四年(1198年)。清咸豐元年(1851年) 于井欄外圍以青石,口沿用扇形青石板平鋪成環(huán)狀,口徑1.69米。井腹似甕,用青石壘砌,深約5.6米,井水清冽,常年不枯。……[詳細]
華蓋山大觀亭
  華蓋山大觀亭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五馬街道華蓋山山頂,原名江山一覽亭,劉宋永嘉太守謝靈運曾在此建亭并賦《郡東山望溟!吩。嘉靖(1522-1566)年間重建,改名吸江亭。萬歷十六年(1588)巡道蔡廷臣重建,改名大觀亭?滴跏辏1674)六月初一,溫州總兵祖宏勛歸附耿精忠叛清,在大觀亭內(nèi)殺溫處道陳丹赤和永嘉縣令馬琾。清雍正(1723-1735)間巡道芮復傳重建,后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毀于颶風。同治六年(1867)知府戴槃重建,保存至今。華蓋山大觀亭系溫州市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古亭,為傳統(tǒng)的六邊攢尖頂式亭,木石混合結構。平面呈六邊形,石砌臺基,亭內(nèi)地面夯三合土,臺基南北設踏步。亭設六檐柱和六金柱,檐柱皆為花崗巖石柱,立于臺基之上,石柱陰刻楹聯(lián)。六金柱為圓形木柱,下設青石柱礎,各金柱檐柱互相對應,柱頭置平身科。吊頂做成圈梁式圍合結構。大觀亭筒瓦屋面設六坡,攢尖處安裝葫蘆頂。在亭西南側另有1塊……[詳細]
“會典標名”石牌坊
  “會典標名”石牌坊。位于鹿城區(qū)九山公園,建于清中期。牌坊坐北朝南,通面闊6.2米,高5.4米。四柱沖天式,用花崗巖分件雕刻拼裝而成,前后用圓鏡靠背石支撐。雕刻精美,運用陽刻、鏤空,剔地起突等多種手法飾有纏枝卷紋、雙龍搶珠等圖案。明間平板枋北側楷書陰刻“會典標名”四字,上部中央置有“榮恩”字匾。……[詳細]
106、鹿城葉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鹿城葉宅
  葉宅位于鹿城區(qū)西門蓮花埭3號,系晚清經(jīng)營海上航運商人葉氏所建。該宅坐西朝東,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系單進磚木混合結構宅院。七間兩層,通面闊24.4米,進深18.2米,傳統(tǒng)木構梁架、磚砌門臺、觀音兜山墻,窗和檐口運用西方柱式、尖狀齒飾等西式民宅的裝飾手法。系典型的中西風格交融的民宅![詳細]
松臺山上、下井及摩崖題刻
  松臺山上下井即山巔仙井和東麓金沙井,是晉太寧間建郡城時“鑿二十八井以象列宿”的二井。上井圓形,井欄用塊石砌成,內(nèi)徑0.7米,井壁用塊石砌成圓筒形,內(nèi)徑2米,深4.5米。欄壁鐫“道光己巳(1845)冬松臺仙井梅銓書”等字;下井又名八卦井,井欄呈八角形,用八塊青石板合榫作成,上刻牡丹、白鹿銜花等紋飾。內(nèi)徑2.4米,深5米,井壁用花崗巖塊石砌成。兩井水泉甘美,久旱不枯。摩崖題刻在仙井西首巖壁,現(xiàn)存癸酉仲夏良卿題“靈巖”;癸酉仲夏顯鴻題“屏風”;癸酉皋月四百三十八甲子晉僧題“石壁”![詳細]
益康錢莊舊址
  益康錢莊舊址位于鹿城區(qū)四營堂巷22號,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由門廳、正廳和廂房組成合院式磚木混合結構建筑。五間三層,通面闊18米,進深29.6米。天井四周設圍廊,建筑立面為西式巴洛克裝飾風格。錢莊于20世紀20年代由葛明齋夫婦開設。解放初期,為溫州市北區(qū)政府駐地。2005年8月,溫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益康錢莊舊址為溫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民國類別: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保護范圍:東、西、北均以建筑外墻為界,南面以建筑外墻向外延伸約7米至四營堂巷北側道路邊線為界。建筑控制地帶:東以保護范圍向外延伸約27米至巷弄為界;南以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6米為界;西以保護范圍向外延伸約8-10米為界;北以保護范圍向外延伸5-9米為界![詳細]
109、鐵井欄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井欄
  鐵井欄位于鹿城區(qū)鐵井欄。井欄呈圓形,內(nèi)壁鐵鑄,下圈鑄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上圈鑄于南宋慶元四年(1198)。清咸豐元年(1851)于井欄-以青石,口沿用扇形青石板平鋪成環(huán)狀,口徑1.69米。井腹似甕,用青石壘砌,深約5.6米,井水清澈,常年不涸。……[詳細]
鹿城中國銀行舊址
  中國銀行舊址。位于鹿城區(qū)晏公殿巷16號,建于1935年。坐北朝南,為十三間三層(局部四層)樓房,通面闊37.4米,進深11.8米。底層為店門,二、三層為辦公區(qū)。建筑立面為典型的商業(yè)裝飾風格,設平拱窗和平窗,線條分明。壁柱上有建造紀年的字匾。……[詳細]
城西基督教堂
  城西基督教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1898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鹿城區(qū)城西街73號。由美國傳教士索畢慶建于清光緒四年(1878年),后焚毀,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占地面積1578平方米,坐西朝東。包括前后大堂(禮拜堂)、小堂(福音堂)及中式用房十二間。大堂具哥特式建筑風格,高13.45米,脊頂設十字架,肅穆宏麗。建造及裝飾十分考究,富有宗教色彩。為溫州歷史最久、規(guī)模最大的基督教堂。堂內(nèi)現(xiàn)存石碑2通:刻于1898年的《重建圣殿記》和1938年的《溫州循道公會六十周年紀念碑》![詳細]
112、寺前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前橋
  寺前橋位于位于鹿城區(qū)藤橋鎮(zhèn)寺前村,建于南宋,南北走向,跨戍浦江。因坐落龍泉寺前,故名。橋為三孔梁式石橋,跨度33.3米,橋面寬3.9米。各孔橋面均并排直鋪橋板梁石五條。橋梁兩側分別直書陰刻“乾道八年(1172)壬辰歲季冬癸卯創(chuàng)始,龍泉院乾僧師表”;“淳熙六年(1179)己亥歲孟月丙子日記,廣陽石匠游成”,字徑尺許,字跡清晰。橋墩由塊石砌筑,兩端外伸三米,筑成三角體。這種筏形橋墩,便于潮水漲落時分流,以減弱水流沖擊力。該橋為中水位漫水橋,橋面不設欄桿,大潮高漲時,江水無阻礙地從橋面通過![詳細]
永川輪船局舊址
  永川輪船局舊址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永川路9號。由門廊、耳房(含樓梯間)、正樓、院墻圍成庭院式建筑。坐北朝南,門廊位于街巷轉角處,平面為折邊弧形。單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二層為露臺,有預制砼寶瓶式欄桿。正樓面闊四間二層,南北側均設外廊,各間廊柱為方壁柱,柱間用連續(xù)券,由愛奧尼克柱式承托,柱表面以石英砂漿抹面,構成帕拉帝奧主題。券上均有券心飾。腰檐及屋面檐口均有多層磚線腳,屋檐有齒狀飾,屋面有高出檐口的女兒墻,做漏空磚裝飾。二層廊外為寶瓶式欄桿。室內(nèi)為木結構,鋪木樓板,屋面由斜梁式梁架承托,上有方木椽木。門窗外另有百頁式門窗。屋面為雙坡硬山頂。樓梯間設于東側,有單跑木樓梯。樓梯間外另有單披耳房。永川局,全稱永川輪船局,由寧波人林希恒創(chuàng)立。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永川輪船局在永川路建造辦公樓房,作為在溫營業(yè)的場所。建國后,永川輪船局舊址劃歸溫州軍分區(qū)使用。保護等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民國類別:近現(xiàn)代重……[詳細]
百里坊交通站遺址
  1942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劉英在溫州被捕,溫州交通站大都遭破壞。黨組織確定中共黨員江釗(又名江光釗、江云華)家百里坊64號(今百里東路134號)為地下交通站,江釗為負責人。1943年10月,原中共永嘉縣委書記范亦宸叛變后,陳能孝等7位地下黨員慘遭殺害。從此,百里坊64號成為溫州地區(qū)黨組織與永嘉縣委、浙南特委聯(lián)系的唯一幸存的地下交通站,江釗成為唯一長期潛伏在城區(qū)的地下黨員。1944年6月,浙南特委書記龍躍派原省委政治交通員吳榮膺潛入城區(qū)與江釗接上關系后,百里坊64號成為接待“客人”的最安全的交通站。永嘉縣委書記曾紹文多次進城都住在江釗家,并通過江釗關系,直接接觸學生領袖和進步青年,重建黨的秘密組織,領導溫州城區(qū)的-。城區(qū)區(qū)委書記馮增榮也經(jīng)常在江釗家召開會議,布置城區(qū)地下黨工作。1946年9月,浙南特委常委、組織部長鄭丹甫,因病到溫州治療,在江釗家住了5天,愈后安全返回特委機關。浙南特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