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荊州市旅游

荊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湘獻王墓
  湘獻王墓位于荊州市荊州區(qū)荊州鎮(zhèn)太暉村將臺中學內。湘獻王朱柏(1371-1399),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湘王,建文元年(1399年),有人誣告其謀反,“柏懼,無以自明,闔宮焚死”,初謚“戾”,永樂初,改謚“獻”。1998年發(fā)掘,為多室券頂磚墓。墓室由前、中、后三室外加四個耳室組成,南北長11.35米,東西最寬8.8米,內高4米。墓口為豎穴式。墓門為雙開石門,兩側有磚砌八字形護翼墻,門頂有石雕屋檐。出土器物有木俑、鎏金錫質明器、飾品、銅香爐、“湘獻王室”貼金木印等計646件,其中木俑459件。湘獻王墓未見棺床和葬具,隨葬器物以明品為主,又出有“湘獻王室”木印,因此,此墓應為永樂年所建衣冠墓。(第一批)……[詳細]
荊州城區(qū)民居
  荊州城區(qū)民居位于荊州市。包括荊州市沙市區(qū)勝利街260號、234號,健康巷52號,荊州區(qū)東堤街10號、18號,南門大街46號六處民居。均建于清代,四合院式中軸對稱布局,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硬山布瓦頂。沙市勝利街260號民居,面闊13.2米,進深80.67米。234號民居,面闊14.38米,進深71.52米。健康巷52號民居,面闊15.50米,進深48.07米。荊州區(qū)東堤街10號民居,面闊12.60米,進深39.51米。18號民居,面闊11.40米,進深28.15米。荊州南門大街46號民居,面闊14米,進深36.25米。荊州城區(qū)民居是歷史文化名城荊州最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鄉(xiāng)土建筑,是古城歷史和社會發(fā)展的縮影。(第五批)……[詳細]
新華日報總館及八路軍武漢辦事處二十五位烈士殉難處與烈士公墓
  新華日報總館及八路軍武漢辦事處二十五位烈士殉難處與烈士公墓位于洪湖市燕窩鎮(zhèn)邊洲村東江濱。1938年10月,日軍逼近武漢,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工作人員和《新華日報》總報館工作人員乘“新升隆”號輪船撤離武漢。10月23日下午,輪船在洪湖燕子窩江岸突遭日軍飛機轟炸,25名工作人員殉難。為了緬懷先烈,1987年,燕窩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將烈士遺骨集中安葬在江濱高坡上的大型石砌墓中,并在墓前修建紀念碑。烈士公墓高2.7米,徑圍23米,呈橢園形,封土外圍用塊石漿砌,墓頂以水泥沙漿抹平封閉。陸定一題寫的“新升隆輪殉難烈士公墓”大理石墓碑鑲嵌在墓壁中央。紀念碑通高6·5米,碑身正面陰刻鄧穎超手書“新升隆遇難烈士永垂不朽”。(第三批)……[詳細]
孫叔敖墓
  位于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qū)中山公園東北角江津湖畔、春秋閣旁。屬古墓遺址類風景區(qū),是荊州著名的文物景點和游覽勝地。墓封土高2米,墓徑3余米。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荊宜施道觀察使來謙鳴在此立碑、建亭。石碑題為:“楚令尹孫叔敖之墓”。原碑亭已毀,現(xiàn)有碑高兩米,系1980年重建。墓地環(huán)境優(yōu)雅,西連蜈蚣嶺,東瀕便河。孫叔敖,名敖,字孫叔,出生于楚故都紀南城附近的海子湖邊,是楚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孫叔敖雖貴為令尹,功勛蓋世,但一生清廉簡樸,多次堅辭楚王賞賜,家無積蓄,臨終時連棺槨也沒有。孫叔敖的高尚品格,備受后人贊譽。歷代文人墨客瞻仰孫叔敖墓,寫下了不少詠贊的詩篇![詳細]
明遼簡王墓
  位于八嶺山中部。墓主朱植,系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封遼王,就藩廣寧(今遼寧北鎮(zhèn)縣)。建文中,“靖難”兵起,建文帝召植還京,以荊州之湘王身死國除,改封荊州。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薨,謚曰簡,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下葬于此。該墓于明末被盜。1987年予以清理。墓現(xiàn)存封土高3.5米,周長120米,墓周有塋城。墓室以磚石發(fā)券砌成,平面呈“十”形,內空102平方米,有前室、中室及兩耳室。重棺置于后室。清理出土120余件身著北方少數(shù)民族服飾木俑,30余件金、銀、漆宴器以及一盒墓志銘等文物。明遼簡王墓為目前我國南方發(fā)掘清理的唯一明代藩王墓,被譽為“南方的地下宮殿”。 ……[詳細]
雨臺山墓群
  雨臺山墓群位于荊州市荊州區(qū)紀南鎮(zhèn)雨臺村。墓群占地30平方公里,古墓葬據測算在10萬座以上。墓地內有多道崗地,多為南北走向,大墓一般分布于崗地最高處,小墓則分布于低崗和崗地的坡地上。1975、2000-2003兩次發(fā)掘,雨臺山墓地埋葬的大部分為楚國中下等墓,也有較多的大墓,如張家巷M8、M18都屬楚國中上等貴族墓。其四周也葬有較多的小墓,它們顯然是楚國族葬制的形式,即為楚國的“族墳墓地”之一。雨臺山墓群現(xiàn)已發(fā)掘近2000座中小型楚墓,其年代自西周晚期至戰(zhàn)國晚期,出土了大批文物。雨臺山墓群對研究東周時期楚國的埋葬習俗和楚國的社會狀況具有重要意義。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入楚紀南故城![詳細]
67、二圣寺
二圣寺
  湖北省荊州市石首市  寺院簡介  二圣寺前名天寧寺。東晉太和二年丁卯,公元三六七年,慧遠及勤二僧,于長江中沙洲處卓錫開基修建天寧寺。即今斗湖堤東一公里處。太和三年戊辰,公元三六八年,道安偕弟子慧遠,于斗湖堤下一公里江釁處,建安遠寺。東晉太元元年丙子,公安縣令周道,與沿江居民,夜同一夢二圣,安鎮(zhèn)治水,帶領居民果從長江中撈起流來沉香木兩根,侍立在安遠寺殿中,佛像兩傍。即此,改名為二圣寺。二圣寺由此而得名。后人多已為二圣感應之功,故名其洲為“二圣洲”。唐貞觀二年戊子,公元六二八年,杭州鉅商史青,駕舟過此,大圣、二圣佛法杭商作為0龍,遂感史青立化于寺,沙門僧人用麻、泥纏覆肉體,謂肉身菩薩,崇奉在寺![詳細]
熊家冢遺址博物館
  熊家冢遺址博物館距荊州古城45公里,是目前國家所見規(guī)模最大,保存完好,陵園分布最完整的楚國高等級貴族墓地。楚王車馬陣是目前我國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好、陵園分布最完整的楚國高等級貴族墓地,也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文化最高水平的杰出代表。被著名詞作家喬羽稱為:“北有兵馬俑,南有熊家!。楚王車馬陣位于荊州城45公里的楚故都紀南城遺址西北。2006年8月經過國家文物局批準后,考古工作人員開始多次勘探與發(fā)掘,已探明出殉葬墓132座,目前已已發(fā)掘50余座,出土玉石、水晶、瑪瑙等精美文物共3000余件。地址: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qū)前新路(位于楚故都紀南城遺址西北,地處川店鎮(zhèn)宗北村與張場村)門票:100元![詳細]
69、陸夫子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陸夫子祠
  在象山東麓。為祀陸九淵而建。陸九淵(1139-1193),南宋哲學家、教育家,字子靜,號存齋,撫州金溪(今屬江酉)人。乾道八年(1172年)進士。曾講學于貴溪象山,時稱象山先生。哲學主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等。紹照二年(1191年),主管荊門軍,請準筑城,整軍習武,革除陋習,減免稅捐,“設象山書院,聽訟于此,講學于此”。政績甚著,人多愛戴。明弘治年間(1488-1505),就其書院改建詞。后多次維修整飾。占地500余平方米。四合兩進,有門廳、正殿、后殿、廂房、耳室等。正殿高大宏偉,雕梁畫棟,瑰麗無比。寺北鄰文明湖,南靠烈士陵園,門前有雕欄石橋,其下流水潺潺,柳松掩映,古雅不群。 ……[詳細]
荊江分洪閘
  荊江分洪閘位于荊州市公安縣南北兩端,是荊江分洪主體工程。距荊州市5公里。進洪閘(又名北閘)屹立于北端太平口;節(jié)制閘(又名南閘)橫跨南端黃山頭虎渡河。湖北省公安縣。長江荊江段在1949年以前的數(shù)百年間,水患頻繁,太平口至藕池口間江堤西南的921平方公里分洪區(qū)兩個重要閘口為進洪閘俗稱北閘(太平口),節(jié)制閘俗稱南閘,1952-1953年建成。1954年7-8月特大洪水時啟用,發(fā)揮了重大作用。進洪閘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閘長1054.4米,高46.5米,分設54孔,每孔跨度18米,為開敞式鋼質弧形閘門,最大進洪量每秒8000立方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集游覽、觀光于一體的大型農業(yè)水利樞紐工程![詳細]
青陽巷18號革命舊址
  青陽巷18號革命舊址位于沙市區(qū)青陽巷北段東側。舊址原為鄭靜(中共地下黨員)的私人住宅?箲(zhàn)初期,中共沙市地下黨組織曾在此舉辦黨員訓練班,王干青擔任教員。王積極宣傳黨的抗日政策,組織學生走上街頭講演、演劇,如《放下你的鞭子》等劇目,對沙市地區(qū)開展抗日救亡活動起過巨大的作用。當年,此房門前曾一度公開懸掛“沙市戰(zhàn)地文化服務處”的招牌,并在此舉行過紀念魯迅逝世一周年等活動。訓練還為當時中共江陵縣委所領導的三湖地區(qū)抗日游擊隊輸送過一批武裝骨干。房屋原為磚木結構,新中國成立后改建為純木結構的兩層樓房。1966年,沙市市政府批準在門前懸掛標志牌予以保護,現(xiàn)為一戶居民私人所有![詳細]
72、三袁故里
三袁故里
  位于公安縣孟家溪鎮(zhèn)東2公里的桂花臺,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的故里。桂花臺高約4米,寬約6米,相傳是三袁的祖父袁大化為觀賞風景、夏日納涼而特意在后花園修筑的土臺,并在上面栽上一棵桂花樹,故得名桂花臺。臺東南100米處有座荷葉山,是宗道和中道的合葬墓,墓前300米處立有一塊高大的墓碑。三袁中,袁宏道另有一處故里,即現(xiàn)在的柳浪遺址。這里為袁宏道于萬歷十八年(1590年)棄官回鄉(xiāng),在斗湖堤西南買得洼地300畝,并在稍高處建有為室三楹的柳浪館。清代詩人侯家光在《柳浪懷臺》詩中寫有:“柳浪湖上柳如煙”的句子,后人便把“柳浪含煙”列為公安八景之一![詳細]
73、郢城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郢城遺址
  郢城遺址位于荊州市荊州區(qū)郢城鎮(zhèn)郢城村。城址平面近似正方形,南北長1200~1500米,東西寬1500米、面積2平方千米。城垣四面各有一座城門遺跡。夯筑城垣基寬15~20米,頂寬7~10米,殘高3~6米,城外有護城河遺跡。1977年發(fā)掘,城內文化層厚0.6~3米,出土有大量陶器和“半兩”、“五銖”錢等。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有少量的夾砂灰陶和泥質紅陶,紋飾有繩紋、幾何紋,器形有鬲、豆、盂、碗、罐、釜、盆及磚、瓦、井圈等。郢城遺址遺跡豐富,保存較好,對研究秦漢時期的歷史具有很高價值![詳細]
雞鳴城遺址
  雞鳴城遺址位于公安縣獅子口鎮(zhèn)龍船嘴村和王家廠村交界處。該遺址為一新石器時代城址,平面略呈圓角梯形,南北長約480米,東西寬330-430米,面積約18萬平方米,距今5000多年。城垣外有城壕。城內高地沈家大山一帶有厚達2米以上的文化層。城東南100米外也發(fā)現(xiàn)一處小型遺址,文化層厚1米以上。城址范圍內采集有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時期的文化遺物。雞鳴城遺址對研究江漢地區(qū)遠古時代的社會發(fā)展水平、生態(tài)環(huán)境、聚落形態(tài)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王家崗遺址
  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荊州市公安縣黃山頭鎮(zhèn)粟樹窖村林場,西南距黃山頭9公里。是大型的人文風景觀。王家崗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地處江漢平原南部邊緣。遺址是高出周圍地面2-3米的崗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1978年至1980年連續(xù)三次對該遺址進行了發(fā)掘,發(fā)掘面積633平方米,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墓葬74座,灰坑29個,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等文物。該遺址文化層厚約2米,共分三期:第一期為大溪文化;第二期第一組墓為大溪文化,第二組墓為屈家?guī)X文化早期;第三期為屈家?guī)X文化晚期。經過科學考古發(fā)掘,對研究長江中游地區(qū)的歷史時期文化有著重要價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