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秦皇島市 > 盧龍縣旅游

盧龍縣文物古跡介紹

紅山長城采石場遺址
  在長城重峪口關南九公里處的紅山北坡上,有采石場遺址一處;經現(xiàn)場考古調查分析,及與普查長城的資料對比,斷定為明代修建長城時所開設的采石場。該遺址被盧龍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盧龍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被市政府批準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定名為“盧龍紅山長城采石場遺址”。由于該遺址是我省罕見的長城采石場,遺址中的各種遺存反映了我地區(qū)當時采石操作的專業(yè)技術水平和工藝方法,是研究古代生產力狀況、探查當時專業(yè)科技發(fā)展狀況的重要依據,特別是對明長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故于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政府批準公布為河北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盧龍紅山長城采石場遺址,位于燕河營鎮(zhèn)城柏莊村西的紅山北坡,海拔148米,北距重峪口長城九公里。遺址平面呈不規(guī)則亞鈴形,東西兩端面積較大,中段較窄,東西長約一千三百米,南北寬近七百米,為修造明長城而開設,但具體時間無確考。遺址四周皆高山或山丘、東北面坡……[詳細]
盧龍白衣庵
  桃林口白衣庵,位于秦皇島市盧龍縣城北四十公里處(劉家營鄉(xiāng))桃林口村北,系明代所建,極具考古價值。桃林口(盧龍)白衣庵位于秦皇島市盧龍縣城北四十公里處(劉家營鄉(xiāng))桃林口村北,據考,系明代所建。因殿內供白衣觀世音菩薩尊像,故名。此庵為秦皇島市明代單體古建之僅存者,極具考古價值,現(xiàn)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衣庵于二00二年秋由秦市文物處修繕。白衣庵殿內雕漢白玉白衣觀音法像一尊,左右侍善才龍女,護法羅漢各一。晶瑩雅潔,莊嚴穆若,令人肅然起敬!原有正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三間。白衣庵正殿面寬10.35米,進深6.42米,其建筑面積為66.45平方米。歇山頂,現(xiàn)存瓦、脊獸均為原建遺存。木結構梁架,五架梁,外拱完好,-拱拆除,梁架彩繪大部剝蝕,局部尚存痕跡。柱14根,中缺后柱,為減柱造,現(xiàn)門窗已改為民房形式。殿內青磚鋪墁。臺階已毀。根據瓦當紋飾,與長城敵樓望臺相同。均為虎頭紋,斗拱結構均為明代建筑形式,足……[詳細]
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盧龍陀羅尼經幢盧龍陀羅尼經幢座落在盧龍縣城內南門里十字路口處,東、南、西三面皆是水泥街道路面,北面是土質街道路面。盧龍縣陀羅尼經幢為八棱多據《平州石幢記》載,石刻經幢為唐儀鳳年間始建。后于“正隆四年五月二十日遭風雷暴至仆之于地”,F(xiàn)存石幛為金大定九年(1169)興工重建,十一年落成,奇巧之勢,十倍于前。經幢的第四節(jié)刻有《重修北平石幢記》,結尾落款刻有“大明萬歷二十八年歲次庚子十一月初一日立”的字樣。此即說明在明·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曾對盧龍陀羅尼經幢進行過重修,具體修繕情況不詳。在經幢臺基東面正中一塊石灰石質的欄板的左右兩側位置上分別刻有“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七月闔會公二”、“趙鳴遠敬送石料一方”的字樣,據此可推斷在光緒十九年至少進行過小規(guī)模的修繕活動。新中國成立后,1956年9月7日,河北省人民委員會將盧龍陀羅尼經幢批準公布為河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永平府城墻
  永平府,府治在今河北省盧龍縣,(今隸屬于河北秦皇島市),地域包括現(xiàn)唐山市大部地區(qū)、秦皇島大部地區(qū)和遼寧西南部地區(qū),從明朝起稱為永平府,永平府遺址在盧龍縣城境內。殷商時期為孤竹國地,春秋屬北燕,后為肥子國。秦漢至晉均屬幽州遼西郡。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設盧龍縣,屬北平郡。唐至遼、金時期屬平州。據《水經注》記載:“盧龍古城,始建于東漢建安12年(公元207年),魏武征踏頓所筑城池”--曹操率軍北征烏桓,攻打盧龍鏡內的烏桓蹋頓部,敗烏桓斬蹋頓而南歸。是年9月,曹操屯兵盧龍,并修筑了平州城,即盧龍。當時,城為土城。遼太宗大同元年(公元947年),又在舊城以南拓建新城,新城與舊城連成一體,呈月牙狀,故盧龍古城有“月牙城”之稱。元成宗大德年間(1297——1307),在城西建起西城漕運碼頭。明洪武三年(1371年),在盧龍置永平府,統(tǒng)管七州縣。四年,由指揮費愚主持重修府城,并“廓其東而大之”。……[詳細]
天主教永平主教府修道院
  天主教永平主教府修道院年代為清,位于秦皇島市盧龍縣縣城。 2008年10月20日天主教永平主教府修道院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