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陰陽營遺址,在南京市區(qū)鼓樓崗的西側、金川河東岸。遺址為高約5米的橢圓形土墩,面積7100平方米,1954年發(fā)現(xiàn),1955~1958年南京博物院進行4次發(fā)掘,發(fā)掘面積3132平方米。文化層堆積一般厚約4米.包含新石器時代和相當于中原商周時代的湖熟文化遺存。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東、西兩區(qū)。東區(qū)為居住區(qū),西區(qū)為氏族公共墓地,居住址發(fā)現(xiàn)長方形居住面殘跡和火塘,居住遺址附近并有一些灰坑。墓地清理出墓葬253座,分布密集,上下疊壓多達4層,未見墓穴和葬具,盛行仰身直肢葬,個別為屈肢葬,隨葬品一般都在10件以內,其組合以石錛、斧、陶鼎、缽、豆、玉璜、玉塊、玉管最為常見。石器中的七孔石刀、穿孔石鋤、陶器中的罐式鼎、三足盉、圜底缽以及彩陶很富于特色,另有幾座墓還用一二件豬下頜骨隨葬。估計年代距今5000余年。該遺存相當豐富,其內涵具一定典型性,考古界一般稱之為北陰陽營文化。
商周時代遺存包含第二層和第三層,據(jù)碳14年代測定,第二層公元前1195±105年;第三層公元前1540±90年。屬江南地區(qū)青銅時代的湖熟文化遺存。遺跡有房址、陶窯。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斧、錛、刀、鐮等,陶器大都是夾砂紅陶,還有泥質灰陶、幾何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器,主要器形有鬲、甗、盆、罐、缽、豆、素面鬲和帶角狀把手的鬲、鼎,是具地域性特點的陶器紋飾和器形。已發(fā)現(xiàn)刀、斧、鏃、魚鉤等小件青銅器,還出土有卜甲和卜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