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北京故宮外的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執(zhí)事-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親祭,如祭天壇、地壇,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閱視祝文,祭先農(nóng)壇舉行親耕儀式前,還要在此查驗種子和農(nóng)具。皇太后上徽號,皇帝在此閱視奏書。玉牒告成,恭進中和殿呈御覽,同時要舉行隆重的存放儀式。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初稱“華蓋殿”,嘉靖時遭遇火災,重修后改稱“中極殿”,現(xiàn)仍遺留有明代“中極殿”墨跡。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極殿為中和殿。殿名取自《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中和殿匾額“允執(zhí)厥中”匾,為乾隆御筆。
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為3間,四面出廊,金磚鋪地,建筑面積580平方米。屋頂為單檐四角攢尖,屋面覆黃色琉璃瓦,中為銅胎鎏金寶頂。殿四面開門,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門12扇,東、北、西三面槅扇門各4扇,門前石階東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門兩邊為青磚檻墻,上置瑣窗。殿內(nèi)外檐均飾金龍和璽彩畫,天花為瀝粉貼金正面龍。
門窗的形制則取自《大戴禮記》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
“中和”二字是說,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用各方關系得到和順,其意在于宣揚“中庸之道”。
中和殿的大殿平面呈方形,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实塾惺氯ヌ偷钕仍诖诵№,接受內(nèi)閣、禮部及侍衛(wèi)執(zhí)事人員等的朝拜。每逢加封皇太后徽號和各種大禮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閱覽奏章和祝辭。
中和殿內(nèi)寶座前左右兩側(cè)的兩只金質(zhì)四腿獨角異獸。它是想像中的一種神獸,日行1萬8千里,懂得四方語言,通曉遠方之事。放在皇帝寶座兩旁,寓意君主圣明,同時為燒檀香之用。清代宮中燒用的是上好木炭,叫“紅蘿炭”。這種木炭氣暖而耐燒,灰白而不爆。寶座兩旁還放著兩乘肩輿,俗稱轎子,是清代皇帝在宮廷內(nèi)部使用的交通工具。
地址:中國北京市東城區(qū)景山前街4號故宮博物院
類型:歷史建筑
游玩時間:建議15-20分鐘
開放時間:
隨故宮開放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