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荊州市 > 石首市旅游

石首市景點介紹

  湘鄂西赤色軍政干部學校舊址位于荊州市石首市東升鎮(zhèn)焦山河社區(qū)。1930年10月,紅2軍團南征,紅軍后勤機關交湘鄂西特委領導,洪湖軍校遷石首焦山河,更名為湘鄂西赤色軍政干部學校(簡稱焦山河軍校)。軍校由中央軍委派到湘鄂西蘇區(qū)工作的劉鳴先擔任,軍校配政委、教育長、軍需長等,教官處有政治、軍事教官30余人。焦山河軍校共選招學員700余名,其中女學員30名。此外,湘鄂西各縣為提高地方武裝的政治、軍事素質,也……[詳細]
  石首市六虎山茶園成立于1999年12月8日,位于團山寺鎮(zhèn)腹地,洞庭湖北,湘鄂結合部,這里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內含多種人體所需礦物質,營養(yǎng)元素豐富其間。境內小山溪水湖泊林木相連,形成了茶葉、果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與氣候![詳細]
  在石首城區(qū),有一座東西走向的山巒,其山峰依次為南岳山、 馬鞍山、文峰山(又名筆架山) ,在馬鞍山與文峰山之間,有一條界口,名界山口![詳細]
  調弦口是石首知音文化的代表。據史家考證,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駐襄陽鎮(zhèn)南大將軍杜預為漕運而下令在此開河,因河口位于相傳俞伯牙當年調弦撫琴遇知音之地,始名調弦河。清朝乾隆丙辰年編《石首縣志》云:俞伯牙從楚都東下,停舟鼓琴于此,弦漸而調之,因以得名。此處為荊江穴口之一,故又稱調弦口。咸豐乙卯年(公元1855年),官府在此設巡檢司,置水路關卡,故又名調關。調關古調弦亭建于宋朝,由于年久失修毀于民……[詳細]
  繡林山是石首三國文化的代表。在繡林山巔,至今仍玉立著一尊孫(尚香)夫人的塑像,塑像附近有一座繡林亭。相傳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劉備東吳招親迎娶孫夫人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繡林山亦因劉備看見招親時山上山下結繡如林,場面極為壯觀而得名。宋黃庭堅留有《詠繡林十景》詩。此山現已辟為繡林山公園,山頂有繡林亭和孫夫人望夫塑像,山腰有紀念劉、關、張的三義寺等![詳細]
  三菱湖濕地公園以三菱湖為中心,涉及李花山、漆家鋪、鹿角頭、吳家垱四個行政村,區(qū)內景點豐富,人文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紅色旅游景點紅軍樹革命烈士紀念園、紅色大本營;佛教基地龍泉寺;生態(tài)旅游休閑地桃花山生態(tài)園、易龍灣民俗文化村;還有民間傳說范蠡墓和仙人洞,賞桃采摘基地桃花島。三菱湖濕地公園湖汊較多,形如一枚巨大的三角紅菱。此湖東抵桃花山麻家咀,南至戴家咀,西連廖家咀,北達調關鎮(zhèn)漏風灣。全湖現有水面4.6……[詳細]
  陳浩崗遺址位于石首市高陵鎮(zhèn)長港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群。由陳浩崗遺址、張家山遺址、徐家崗遺址、扈家崗遺址、王家崗遺址、桃子臺遺址、鄔家崗遺址、廣藤崗遺址、崔家臺遺址、劉家咀遺址、虎山頭遺址等11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組成,陳浩崗遺址居中心部位。各遺址遙遙相望,間距為500至3000米不等。從各遺址文化層位和采集陶片分析,11處遺址的時代基本相近,時代跨度均為大溪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晚期。該遺址規(guī)模較大,對探……[詳細]
  城濠崗遺址位于石首市高基廟鎮(zhèn)喻家碑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呈南北略長、東西略窄的不規(guī)則橢圓形,面積5.8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0~2.30米。地表隨處可見紅燒土、石器、陶片等。采集有較為完整的石鉞、石斧及大量陶片,陶片以紅陶為主,夾沙黑陶和灰陶次之,可辨器形有鼎、罐、盆、碗等。該遺址面積較大,內涵豐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詳細]
  紅軍軍事政治學校舊址位于石首市東升鎮(zhèn)焦山河移民建鎮(zhèn)街。1930年11月,洪湖紅軍軍事政治學校遷至此地,更名為湘鄂西赤色軍政班干部學校,劉鳴先任校長。為主力紅軍和各縣赤衛(wèi)隊培訓900多名軍政干部。舊址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懸山布瓦頂,面闊15.5米,進深14.4米。該舊址是研究中國人民解放軍發(fā)展史的重要的遺存。(第五批)……[詳細]
  肖家?guī)X墓群東周至明清時期墓群,位于石首市高基廟鎮(zhèn)肖家?guī)X村,面積約6萬平方米,約有上千座墓葬,保存狀況較好。曾經發(fā)掘戰(zhàn)國、南北朝、宋代及明代墓葬數十座,出土一大批青銅器、瓷器、陶器等精美文物,對于研究江漢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第五批)……[詳細]
  鐵劍崗墓群東周至宋代墓群,位于石首市南口鎮(zhèn)二郎廟村,面積約10萬平方米,保存狀況較好。曾經發(fā)掘戰(zhàn)國、南北朝及宋代墓葬近百座,出土一大批青銅器、玉器、漆木器和陶器等精美文物,對于研究江漢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第五批)……[詳細]
  高陵崗墓群位于石首市茅草街鄉(xiāng)高陵崗村黃峰腰西300米。面積約2萬平方米。地表現存多處封土堆。曾暴露出石灰糯米漿三合土墓,采集有明代墓志。楊溥及其家族墓地即位于此墓群。(第三批)……[詳細]
  湖北省荊州市石首市  寺院簡介  二圣寺前名天寧寺。東晉太和二年丁卯,公元三六七年,慧遠及勤二僧,于長江中沙洲處卓錫開基修建天寧寺。即今斗湖堤東一公里處。太和三年戊辰,公元三六八年,道安偕弟子慧遠,于斗湖堤下一公里江釁處,建安遠寺。東晉太元元年丙子,公安縣令周道,與沿江居民,夜同一夢二圣,安鎮(zhèn)治水,帶領居民果從長江中撈起流來沉香木兩根,侍立在安遠寺殿中,佛像兩傍。即此,改名為二圣寺。二圣寺由此而得……[詳細]
  石首東岳寺歷史悠久,據史記載:紀元初期,佛教傳入石首,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東岳山山頂建東岳寺,至明清時期,佛教高僧倍出,香火更是鼎盛,建筑更加雄偉,成為兩湖平原結合區(qū)域的重要道場。后終因戰(zhàn)亂焚毀。東岳寺地帶山勢延綿,依山帶水,人文薈萃,曾有蜀主劉備在此舉行婚慶;晉朝藥仙葛洪在此種玉煉丹;唐朝詩圣杜甫在此早發(fā)泊舟;宋朝文豪黃庭堅居士在此詠詩書匾;明朝文星袁中道在此記游山水;現代作家碧野登山著文……[詳細]
  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湖北省石省市境內,面積2000公頃,1990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白鰭豚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天鵝洲為長江的一處故道,地處石首市下游約20公里的長江北岸,故道全長20.9公里,水面面積18~20平方公里,汛期與長江相通。故道內餌料豐富,水文條件優(yōu)越、水質接近長江水質而基本上未受污染。由于故道曾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