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北京市 > 東城區(qū)旅游

東城區(qū)景點介紹

  魏家胡同18號宅院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1919年,為清末營造家馬輝堂親自設計的住宅,又稱“馬輝堂花園”。宅院坐南朝北,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東部為住宅,西側為花園,住宅部分保存較完整,花園部分多有拆改。該院是清末民初北京傳統宅院的代表。……[詳細]
  史家胡同51、53、55號宅院為北京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宅該宅院坐北朝南,占地5700多平方米,由三組三進院落組成,保存較為完整。其中51號前兩進院曾作為現代學者、社會活動家章士釗先生1959年后居京住所。此院是一處保存較為完好的北京傳統宅院建筑,同時見證了中國共產黨與民主人士之間的良好關系,具有一定的歷史紀念價值。院坐北朝南,占地5700多平方米,由三組三進院落組成,保存較為完整。其中5……[詳細]
  國子監(jiān)街,在北京市東城區(qū)安定門內,是一條東西向的胡同。清代名“成賢街”,因孔廟和國子監(jiān)在此而得名,又稱國子監(jiān)胡同。2008年6月14日,有著700多年歷史的國子監(jiān)古街重新以“舊面容”示人,經過修繕后的孔廟和國子監(jiān)已經恢復了歷史上的格局與規(guī)制,正式對外開放,北京孔廟和國子監(jiān)博物館正式開館。國子監(jiān)街,元時已然形成。明時稱“國子監(jiān)孔廟”。清時稱成賢街。民國以后稱國子監(jiān)。1965年稱國子監(jiān)街。國子監(jiān)街立有……[詳細]
  新開路二十號四合院位于崇文區(qū)西北部,崇外大街迤西興隆街內。建于民國初年。院內南、北正房各三間,兩側各附耳房一間,東、西各有廂房三間,均為硬山合瓦頂,前出廊。正房與廂房之間有回廊相通,屋檐椽頭嵌琺瑯圖案飾件,窗框成元寶裝飾。建筑精致,保存比較完整,系北京比較標準且有典型傳統價值的典型四合院![詳細]
  正陽橋疏渠記方碑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東城區(qū)紅廟街。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刻。清初,天橋附近的水,向東經魚藻池、狀元橋、紅橋、窯坑(今龍?zhí)逗┏龀,時天橋南的渠道常淤塞不通,乾隆派人疏渠,因成效顯著,故親書為記。碑體為方柱形,南向,高約8米,各面均寬1.45米。頂部有四角攢尖式碑蓋,四脊各雕行龍1條,龍昂首曲身呈波浪形,龍尾輻湊于寶頂。碑身下為束腰須彌座,有浮雕呈現出覆、仰蓮瓣及云、龍、菩提葉……[詳細]
  府學胡同三十六號四合院(包括交道口南大街一百三十六號四合院)位于東城區(qū)府學胡同。四合院格局。原分為東西兩組院落,大門均辟于麒麟碑胡同。東宅院辟后門于府學胡同36號,門內原有同門房組成的四合外院,存東房5間和北房3間,北房為通往內院的穿堂門。內院分為中、東、西并列的3組院落。中路過廳面闊五間,后有垂花門,過垂花門進入內宅,有北房3間帶耳房2間,東西配房各3間,北房后有后罩房,院內兩側原有配廊,可通東……[詳細]
  圓恩寺后街七號、九號四合院位于東城后圓恩寺胡同7號。這是一座既有中式四合院又有西洋樓房的住宅。其中部為一西洋樓房,樓前有一個帶噴泉的圓形水池,周圍還點綴著采自圓明園的刻石。池東南有一花崗巖的西式拱形頂圓亭,由瓜棱柱支撐,再往東有一組假山及仿古建筑;池北為大樓,池西為后置一座中式四合院。這所中西合璧式住宅,原是清代慶親王第二子的府第。據說他娶了一個名叫紅寶寶的名伎-,為博其歡心,按其意建造了這座不中……[詳細]
  東城區(qū)景山東街三眼井吉安所左巷8號介紹:1918年秋,毛澤東第一次來京時,曾與蔡和森等8人租住在此。1979年8月,該處被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現狀:為一處私宅,不對外開放。院內有北房3間,與當年格局相同。院外緊鄰多個居民雜院,存在消防隱患。……[詳細]
  東交民巷使館建筑群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東交民巷,形成于1901年至1912年,是一個集使館、教堂、銀行、官邸、俱樂部為一體的歐式風格街區(qū),F存建筑有法國使館、奧匈使館、比利時使館、日本公使館和使館、意大利使館、英國使館、正金銀行、花旗銀行、東方匯理銀行、俄華銀行和國際俱樂部及法國兵營等,F存建筑均保留原狀保持二十世紀初歐美流行的折衷主義風格,用清水磚砌出線腳和壁柱,磚拱券加外廊,木結構角檁架,鐵皮坡頂……[詳細]
  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是北京市東城區(qū)一處清末民初仿歐洲古典風格的磚木結構建筑群,屬于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位于中國北京市東城區(qū)平安大街北側張自忠路3號院(原鐵獅子胡同1號)(北緯39°55′58.29、東經116°24′31.68),該建筑皆建于公元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其前身為清康熙帝九子允禟的府第。該建筑群由英國留學的中國建筑師沈琪主持設計,由中國營造廠施工建造,于1907-190……[詳細]
  內務部街十一號四合院位于東城內務部街11號,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型宅院。臨街有起脊大門兩座,F西邊大門封堵,只能從東大門出入。大門內又可分為四組院落。當中是兩宅并列各自獨立的正院,前面各有垂花門一座,內為各有廳堂的數層四合房屋;東部院落寬敞,房屋少且只有兩進大無配房,當初或為靜室、書齋之屬;西院房亦不多,且形制、結構均為簡陋,和前面院落有明顯不同,顯然不是同一整體建筑。整個院落的煞尾是占地廣闊的后花……[詳細]
  國祥胡同二號四合院位于東城區(qū)國祥胡同。清代和碩親王那彥圖府邸中路最北邊的兩個并排院落。占地4800平方米。東院,南為垂花門,院內正房為5開間大式硬山箍頭脊,灰筒瓦頂。東廂房3間,西廂房為兩卷勾連搭過廳。西門通西院,院中有兩座疊石假山,轉角廊環(huán)繞全院。西院,南房3間,東廂房是與東院相通的過廳。正房大式硬山簡瓦箍頭脊,前出軒,軒為懸山卷棚頂,面闊三間,前有月臺三出陛,正房5間,明間原有“洗退齋”木匾、……[詳細]
  方家胡同十三號、十五號四合院位于安定門內方家胡同。循郡王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本人未成年而卒,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貝勒追封為循郡王。王府坐北朝南,原建筑面積1210平方米,主要建筑大部分被拆除,惟迎大門的照壁、后寢的正房和配房尚在,東、西跨院已無存。東跨院原規(guī)模較大,屬花園和生活住區(qū)花園內有古樹和堆石,東有一完整的四合院,庭院寬敞,房屋整齊,但已不存皇族府第的特征。民國時府主將其分割售于漢奸……[詳細]
  祿米倉位于祿米倉胡同71、73號,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清兩代儲存京官俸米的糧倉,F保存?zhèn)}廒三座![詳細]
  原中法大學位于東黃城根北街,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主樓是民國初年興建的中西結合式樓房建筑,禮堂及其它中式建筑物均保存完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