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是為紀念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而建,原紀念碑于1951年建成,2009年遷至現(xiàn)址重建。烏蛟騰村位于新娘潭山之后,卻是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在日據時代抗日的基地?谷沼⒘壹o念碑原碑初建于1951年烏蛟騰一處山坡下,1985年經過重修,2009年底遷址重建,于烏蛟騰村村口近新娘潭路建成“烏蛟騰烈士紀念園”,入口處有一座牌坊,內有紀念碑立于高臺上,基座刻有“浩然正氣”四字,碑上則有前東江……[詳細] |
坪源天后古廟是香港新界北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一所天后廟,位于打鼓嶺坪輋水流坑。坪源天后古廟建于清朝乾隆廿一年(1756年),曾經多次重修,最近一次1976年重修。坪源天后古廟屬于三開間兩進設計,中間天井位四則被改建成拜殿。正殿供奉天后娘娘,左偏殿供奉金花夫人,右偏殿則供奉福德正神。此外,坪源天后古廟左右兩旁均有建筑物連接,分別是升平社義祠及坪源公所。坪源天后古廟內的文物,包括一塊雍正五年(1727年)的造……[詳細] |
蓬瀛仙館是香港著名道觀之一,屬道教全真龍門派,位于新界粉嶺百和路66號,毗鄰港鐵東鐵線粉嶺站。傳說“蓬萊”和“瀛洲”是渤海上的仙山,蓬瀛仙館的“蓬”、“瀛”二字,便是取自這兩座仙山。蓬瀛仙館境內建筑充滿傳統(tǒng)的中國色彩,一大片的橘黃色雙層瓦頂下,是紅色的粗梁石柱,猶如明信片上的中國古代風景畫一樣。供奉呂祖先師的“三圣大殿”,殿內頂部以藍色描繪天界,兩側有云海及華表,仙鶴穿梭于云海之中,當您置身殿內,……[詳細] |
黃帝祠位于香港新界粉嶺安樂村(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18號),面向聯(lián)和墟。黃帝祠前身為“軒轅祖祠”,建于1925年,曾為新界北區(qū)粉嶺各姓鄉(xiāng)民祭祀與議事之公祠,亦為新農學校(小學)。該祠由新界龍躍頭鄧氏族人集資于2000年拆卸重建,于2001年中奠基,2005年中完成重建,并正名為“黃帝祠”,是華南首間具規(guī)模的軒轅黃帝紀念建筑。黃帝祠占地一萬平方呎,樓高七層。祠內神像莊嚴,栩栩如生,承傳統(tǒng)宗教文化,集儒……[詳細] |
藏霞精舍(Chong Har Ching Ser)位于香港新界粉嶺的黃崗山(祥華邨旁邊),屬廣東省清遠市的先天道派之藏霞洞的分支,由朱翰亭先生所創(chuàng)立,為一所道觀,以苦練修行為辦道宗旨。它供奉:觀音、呂洞賓、北帝、關羽、三清道祖、黃龍真人及孔子。每年之三元節(jié)及盂蘭節(jié)為主要慶典。藏霞精舍在1920年創(chuàng)立,現(xiàn)在的建筑屬1950年代。從外面看,建筑應為小型的二進四合院格局。除道務外,藏霞精舍亦積極資助及參……[詳細] |
彭氏宗祠位于粉嶺北便村,于明朝萬歷初年(1573年)建成。清朝道光年間,國學士彭步進見宗祠日久失修,于是與村中宗族兄弟集資,在道光廿六年(1846年)委托風水先生選擇吉日,將宗祠移建至北便村現(xiàn)址。該祠堂曾于光緒十年(1884年)重建,后來又在1979年重修。粉嶺彭氏于宋朝在粉嶺立村,擁有七百多年歷史,之后更壙大成粉嶺圍,以圍村中的風水魚塘及古炮等最為著名,附近更建有的思德書室及彭氏宗祠。建筑方面依……[詳細] |
北區(qū)公園,原稱北區(qū)中央公園,是香港新界北區(qū)的主要公園。公園位于粉嶺和上水之間,北起掃管埔村,沿鐵路及天平邨向南伸展至粉嶺圍,占地達8.605公頃,于1990年3月10日由當時的區(qū)域市政局主席張人龍主持開幕,公園現(xiàn)時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公園中間被掃管埔路分隔為兩個主要部分:第一期及第二期。北區(qū)公園是一個采用清代揚州式園景設計的公園,位于新界粉嶺和上水之間,占地120畝,是香港新界北區(qū)的主要公……[詳細] |
長山古寺是香港一座寺廟,位于新界粉嶺坪輋,現(xiàn)存結構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于1998年起已成為香港法定古跡。長山古寺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打鼓嶺區(qū)的村落共同興建,原名長生庵,供奉佛祖、觀音及地藏王。寺廟對出的山徑當時是來往沙頭角的必經之路,所以長山古寺也一度作為旅客中途歇腳的地方,并供應茶水。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長山古寺重建,改為現(xiàn)時的兩進式設計。長山古寺初建年代不可考,惟……[詳細] |
香港觀宗寺是遠承天臺過鼻祖智頭大師一脈,由有四明尊者之稱的法智大師最先在浙江寧波建立弘教修觀而來;至宋代四明介然法現(xiàn)時啟建為十六觀堂,奠定了講學規(guī)模。直到民國初年,天臺宗四十三祖諦閑大師以恢復祖道弘愿,倡起重建講堂,并將堂名改稱為“觀宗講寺。在2004年2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批準,成為香港第一所可為佛教徒舉行合法婚禮的佛寺,F(xiàn)任住持為宏明法師。觀宗寺占地逾二萬多英尺,環(huán)境優(yōu)雅,殿宇巍峨,上層為大……[詳細] |
船灣郊野公園坐落于新界東北部,成立于1978年,占地4594公頃,地勢三面臨海,中央山巒重疊,西邊與山勢奇突的八仙嶺郊野公園毗連,故不論是日光普照的艷陽天,還是飄著陣陣小雨迷霧的初春時份,一幅幅儼如中國山水畫般的秀麗景致輕易呈現(xiàn)眼前。船灣郊野公園范圍廣闊,園內動植物生態(tài)自然多姿多采,常見的野生動物有豪豬、鼬獾、穿山甲、豹貓及赤腹松鼠等。在公園內棲息的鳥類同樣品種繁多,根據紀錄四聲杜鵑及紅翅鳳頭鵑曾……[詳細] |
云泉仙館是香港一間道觀,屬于道教純陽道派,位于新界北區(qū)打鼓嶺坪洋村坪輋路,以夏季荷花及冬季的菊展而聞名。云泉仙館原本位于廣東西樵山,1938年中國抗日戰(zhàn)爭期間西樵淪陷,道侶因此南下香港,組織臨時賀誕會,于1944年于德輔道西創(chuàng)立香港云泉仙館。1975年購得新界坪輋園林地,修建作為宗教活動及旅游渡假之用。1986年建成呂祖殿舉行開光升座典禮,同時舉辦第一屆菊展會開幕。云泉仙館以仿古中式宮殿建筑群為主……[詳細] |
居石侯公祠是香港一座傳統(tǒng)祠堂,為新界上水河上鄉(xiāng)的地標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廿七年(1762年),于2003年12月19日起已成為香港法定古跡。居石侯公祠主要用作河上鄉(xiāng)村民祭祖及舉行傳統(tǒng)儀式,也會供村民日常聚會議事。其屋脊及山墻均有精致的裝飾,而祠堂內的橫梁及斗拱也有精致的吉祥圖案雕刻。居石侯公祠屬于三進兩院式的設計,分為前進、中進、后進、前院及后院五部份。中進位置擺放了供奉歷代祖先的神龕,而前院的兩旁……[詳細] |
長山古寺是香港一座寺廟,位于新界粉嶺坪輋,現(xiàn)存結構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于1998年起已成為香港法定古跡。長山古寺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打鼓嶺區(qū)的村落共同興建,原名長生庵,供奉佛祖、觀音及地藏王。寺廟對出的山徑當時是來往沙頭角的必經之路,所以長山古寺也一度作為旅客中途歇腳的地方,并供應茶水。長山古寺規(guī)模不大,但幽靜清雅,是典型的清代嶺南民居建筑格局。分前后兩進,前進比后進高出約一……[詳細] |
廖萬石堂位于香港新界上水鄉(xiāng)門口村與中心村之間,為上水廖族最大的祠堂,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清光緒十七年曾經重修。“萬石”之名相傳廖氏遠祖廖剛及其四名兒子先后于北宋時出任高官,每人俸祿各二千石,合一萬石,后人遂將祠堂命名廖萬石堂以為紀念。廖萬石堂于1985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跡。它位處龍脈之首,萬石挻拔,翠竹環(huán)繞,龍氣集中,分瀉兩旁,廖族于東西方分建顯承堂及明德堂兩所分祠。廖萬石堂是傳統(tǒng)三……[詳細] |
葉定仕故居約建于1908年,外觀仿照孫中山先生于中山翠亨村的故居興建。葉定仕故居的歷史背景及建筑風格甚具價值,葉定仕故居曾被香港古物古跡辦事處評為二級歷史建筑,而政府于2009年11月刊憲,將故居提升為香港法定古跡。葉定仕先生(1879-1943年)又名天發(fā),號廣新,為沙頭角蓮麻坑葉氏第八世祖。他早年到泰國當裁縫學徒,其后成立服裝廠,承包軍服生產工作,并累積了一定財富。根據泰國中華會館的資料,孫中……[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