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黃山市 > 祁門旅游

祁門十大旅游景點

1、歷溪景區(qū) AAAA
推薦1
歷溪景區(qū)
  歷溪古村座落于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境內(nèi),為國家級AAAA景區(qū)牯牛降的南大門,是牯牛降原始大峽谷的最佳入口處,經(jīng)此可以直接到達牯牛降主峰,登牯牛降主峰“牯牛大崗”,海拔1727.6米,似牯牛頂天,匯雄、奇、險、秀、幽、妙于一身,琦麗風光,冠絕江南。尤為神奇的是秋高氣爽之時,峰頂常有碩大的圓弧狀七色光環(huán)浮現(xiàn),隨風漂浮濡動,此稱“佛光”,是為牯牛降景觀一絕。登臨絕頂,南望黃山諸峰盡收眼底,北眺長江如練群山連綿,是觀云瀑、賞佛光的最佳勝地。歷溪村歷史悠久,人杰地靈、風光秀麗、村中古木林立,植物豐茂、水源充沛、民風古樸,眾多人文景點如:鎮(zhèn)南祠、合一堂、王典墓、舜溪橋、明清古民居,如大珠小珠散落村中。參天錯落的千年古樹林是華東地區(qū)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原始古樹群,與川流不息的舜溪河映帶左右,環(huán)抱古村,置身疑為桃源易地。古村與牯牛降大峽谷接鄰,峽谷總長十五公里,為華東之最,直接主峰核心景區(qū)。峽谷內(nèi)原始風貌保存完好,牯牛降景區(qū)是黃山山脈的延續(xù),其風光不但包含了黃山清奇秀麗的景觀,更具有古樸蒼茫的原始生態(tài)的特點。峽谷內(nèi)沿途溪流縱橫、云霧縈繞、鳥語花香。千年古松、珍花異草、琳瑯滿目比比皆是,景觀豐富令人目不暇接……[詳細]
2、祁門牯牛降 AAAA
推薦2
祁門牯牛降
  牯牛降風景區(qū)位于祁門與石臺縣交界處,是安徽南部三大高山(黃山、清涼峰、牯牛降)之一,距石臺縣城22公里,主峰海拔1727.6米,總面積為6700公頃。牯牛降共分五大景區(qū):主峰景區(qū)、靈山景區(qū)、雙龍谷景區(qū)、龍門景區(qū)、觀音堂景區(qū)。其中前四個皆位于石臺縣境內(nèi),觀音堂景區(qū)位于祁門縣境內(nèi)。牯牛降四大景區(qū)分別以各自的特點而形成:靈山景區(qū)是最生態(tài)的休閑度假勝地,號稱中國第一個“碳中和”度假村;雙龍谷景區(qū)是一個最有趣的科普教育基地,具有全面生物多樣性解說的體驗系統(tǒng);牯牛峰景區(qū)是最經(jīng)典的戶外運動基地,這里可探索神秘、登頂牛峰;龍門景區(qū)的大面積的原始山景、水景,堪稱最原始的旅游觀光勝地。牯牛降以雄、奇、險著稱,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古稱“西黃山”,山岳風光秀美綺麗。境內(nèi)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因其山形酷似一頭牯牛從天而降,故名牯牛降。2014年,牯牛降旅游景點榮獲“安徽名牌”產(chǎn)品稱號。《江南通志》記載,黃山有三十六垣(yuan,頹垣斷壁),與歙之黃山相峙,其最高者古牛崗可望匡廬?梢,牯牛降在古代就與黃山齊名,最高峰“牯牛大崗”,海拔1727.6米,似牯牛頂天而立。與著名的黃山(187……[詳細]
推薦3
大洪嶺古道
  大洪嶺古道位于黃山市祁門縣,年代為明。祁門地處萬山之中,古代交通十分不便,歷代祁門人為了大洪嶺通道,多次修建,捐輸很多。這條通道開拓始于何時,今已難考。明萬歷(1573)前,南坡上嶺以今大坦老嶺之月形為起點,萬歷后以燕窩里為起點。關(guān)于這次改路,祁門民間有湘源鄭寡婦捐金辟新路的故事,頗有趣味。大洪嶺最后一次重修為清道光元年(1821),從明萬歷年間開辟修建到道光年間,歷經(jīng)2百多年蒼桑,水沖石剝,道路損壞嚴重,于是來往大洪嶺的商人、官宦及祁黟的商號紛紛捐款,耗資數(shù)萬金,歷時6載,終使危途成坦道。整條道路以青石板鋪就,闊達3、4米,這在處于崇山峻嶺古徽州來說,是很難得的大路了。當年在嶺頭修建了一個碑亭,風格獨特,是以巨大的青石碑為墻。碑亭寬約2米,由8塊石碑砌成;兩頭深約3米,各由4塊石碑組成,上下鑲有石條以固定。如今碑亭已圮,幸好石碑大多猶存,碑文描述了大洪嶺的險峻和開拓大洪嶺的歷史,指出開墾山材造成水土流失對道路的危害,并附有大量捐款人名單、商號、數(shù)量,真實地記載了這段歷史,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當年的大洪嶺為兵家必爭之要道,至今在嶺上還能找到幾條長達數(shù)十米的戰(zhàn)壕。隨著時代發(fā)展,這里因不通……[詳細]
推薦4
祁門縣博物館
  祁門縣博物館籌建于1986年10月,1988年6月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屬綜合性歷史博物館。1998年,因工作需要,祁門縣博物館與祁門縣文物管理所合并,一個機構(gòu)兩塊牌子,名稱為“祁門縣博物館”。祁門縣博物館成立以來,充分發(fā)揮本地優(yōu)勢,通過考古發(fā)掘、調(diào)查征集、民間收購、野外采集等數(shù)十年的努力,具備了一定的文物收藏規(guī)模。到目前為止各類藏品有12000余件(包括契約文書),內(nèi)容涉及徽州契約文書、陶瓷、書畫、書籍、銅器、硯臺、印章、玉器、竹器、木器和近現(xiàn)代文物。其中尤以館藏特色文物——“徽州契約文書”最富特色,它記載和反映了明清至民國時期祁門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具有較強的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為研究徽州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文字資料。在做好館藏文物征集、保管和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同時,本著“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積極開展富有地方特色及教育意義的專題展覽活動,成為祁門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研究徽州政治、經(jīng)濟、民俗文化的科研基地。先后成功舉辦了“臺北故宮博物館書畫藏品展”、“祁門地方工業(yè)品展”、“祁門館藏文物暨民間收藏展”、“祁門縣館藏書畫展”、“館藏匾額暨民俗物品展”……[詳細]
5、鄭之珍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5
鄭之珍墓
  鄭之珍墓系明代劇作家鄭之珍夫婦的合葬墓,墓建于明萬歷壬子(1612),位于渚口鄉(xiāng)清溪村西北三里的圣堂塢山坡上,依山面水,座西朝東,整個墓地呈橢園形,直徑長14.7m,寬8.7m,占地142.6㎡。整個墓地分墓冢、祭壇、拜臺三部分,墓冢直徑4.4m,寬4m,墓冢后靠墻圍處有高1.47m,寬0.64m,墓碑一塊,陰刻碑文“明癢生高石鄭公諱之珍夫婦墓”冢前祭壇及二級拜臺,益附臺階,可拾級而上,皆用碎石片鋪砌而成,冢前祭壇部分嵌有寬1.4m,高1m的墓志銘一塊,陰刻銘文二十四行,詳細地記載著鄭之珍“生于正德戊寅九月二十四日,殞于萬歷已未正月初四,享年七十有八“及鄭氏生平事跡,銘文為鄭之珍之婿河南按察司知事進秩修職郎葉宗泰撰。墓地居高臨下,氣勢開闊,墓墻四周松柏競茂,枝枝交映,郁郁蔥蔥,高雅清幽,使古墓更顯得莊重肅穆。雖經(jīng)歷了三百多年的風雨剝蝕,卻依然完好,尤為難得的是墓志銘亦安然無恙,以無可辯駁的鐵證補正了中國戲曲史上鄭之珍的生卒年月,糾正了有關(guān)鄭之珍籍貫記載的謬誤,為研究我國古代戲曲史留下了一份極為珍貴的資料。1989年5月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6、洪家大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6
洪家大屋
  洪家大屋,位于祁門縣祁山鎮(zhèn)東大街敦仁里8號、10號、12號、16號,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包括承恩堂、養(yǎng)心齋、承澤堂、思補齋。主體建筑均坐北朝南,二進二層式磚木結(jié)構(gòu),總占地面積1200余平方米。清咸豐十年(1860年)六月,清末兩江總督曾國藩入駐洪家大屋,多次在這里召開軍事會議,謀劃與太平軍作戰(zhàn)事宜。洪家大屋承澤堂前墻上存有題字,為清同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初七太平軍攻入祁門所留。洪家大屋為洪姓由擇墅(洪村)遷入時所建,共有大小屋宇數(shù)十間,承恩堂居中、后有養(yǎng)心齋,左有承澤堂、思補齋。大屋主體建筑具有典型徽派建筑特點,高墻封閉,馬頭翹角,墻線錯落有致,外觀布局整體性強;色彩為粉墻黛瓦,典雅大方;另有磚雕門罩、木雕窗欞及楹柱等,融古雅、簡潔、富麗為一體,整體建筑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洪家大屋既是清末著名將領(lǐng)曾國藩的行轅,又留有太平天國運動的印跡,承載了特定時期的歷史內(nèi)涵,是研究太平天國運動的珍貴史料。洪家大屋建筑精美,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fā)[2013]13號)公布洪家大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文物本體外,東、西、北各……[詳細]
7、貞一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7
貞一堂
  貞一堂位于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渚口村。始建于明,1673年重建,1910年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267平方米;罩菝駠谝混,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磚木結(jié)構(gòu),分前、中、后三進。大門兩側(cè)有黟縣青石鼓一對,雕飾有龍鳳呈祥、隱瞞送子等圖案。進門為前進,左右兩廂,中為通道。過天井即為正廳,正廳有108根立柱支撐,規(guī)模宏大,是春秋二祭和舉行慶典的場所。后進有東西天池各一,天池四周石柱和欄板上,均刻有各式各樣的花鳥圖案,如鯉魚噴月、雁落荷花、松鶴延年、松柏長青等,雕刻精細。過天池為享堂,是供奉諸口倪氏祖宗神位之所,F(xiàn)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貞一堂位于祁門縣渚口鄉(xiāng)渚口村內(nèi),是渚口倪氏貞一支派的宗祠。坐落在村中央,坐北朝南,占地1200多平方米,是一座三進七開間的大祠堂。貞一堂始建于明,清兵入關(guān)后,毀于兵火?滴12年(1673)重建,14年落成。宣統(tǒng)2年(1910)正月16日因燃放爆竹引發(fā)火災,除門前“道士巾”外,全部被毀。1912年,族人倪尚人捐巨資重建。貞一堂用料精良,規(guī)模宏大,雕刻精美,大堂內(nèi)有柱108根,取“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意,被譽為“徽州民國第一祠”。祠前廣場兩側(cè)有18對……[詳細]
推薦8
考坑大峽谷景區(qū)
  考坑大峽谷景區(qū)考坑大峽谷縱深近20公里,一直延伸至牯牛降腹部,幽深曲折,景色奇絕。因峽谷內(nèi)有天然石頭群“石猴拜佛”如西游記中唐僧師徒,而又得“西游峽”之名。整個峽谷一分為二,下部為觀溪、觀石之佳處。其上則林茂草深,坡陡崖險,但景色更加瑰麗雄奇,是探險旅游的好去處。這里群峰如聚,怪石絕壁,千姿百態(tài);樹木茂密,蒼松翠柏,矯夭遒勁;云霧繚繞,氣象萬千。古人有《歷峰巔曉日》詩:“朝陽漸麗滿天紅,共照高峰色倍工。石竅全開青霧散,松枝畢露絳紗籠。泉光皎潔如垂練,龍窟氤氳若帶紅。攜酒來登巔上坐,文章滿目妙無窮”,生動描繪其迷人的風光。未進峽谷,先游古戰(zhàn)場。峽谷所在的山腳下,有一片平坦開闊的谷地,就是著名的曾國藩演兵場。當年,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駐扎在祁門,與太平軍展開激戰(zhàn),在此操練湘軍。谷地前面有座低坡,據(jù)說是曾國藩點將臺。時光流逝,物換星移,往日的-,俱已灰飛煙滅,如今這里成了人們覓古的好地方![詳細]
推薦9
祁門古戲臺
  祁門古戲臺,在中國戲曲舞臺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特別是明清以來各個時期遺存的11座古戲臺是一部完整的徽州舞臺史及實物例證,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徽州建筑藝術(shù)的造詣和成就。祁門古戲臺主要分布在城西新安鄉(xiāng)、閃里鎮(zhèn)汪家村、文閃河流域,歷史上這一帶文風昌盛。古戲臺作為一種演出場所,不僅有娛樂功能,更有宗族教化功能:一方面可以維系宗族的血緣關(guān)系,徽州人講究忠孝節(jié)義、尊祖敬上,演戲時打開享堂的隔門,可與0同樂,使人感到宗族的榮耀;另一方面體現(xiàn)出宗族的威嚴。祠堂是執(zhí)法的場所,通過演戲既處罰了違法和觸犯村規(guī)民約的族人,由他們出資請戲班演出,又教育了全村人,起到警世的作用。古戲臺主要設(shè)置在祠堂內(nèi)前部,與享堂相對,這是有別于其它地區(qū)戲臺設(shè)置的典型特征之一。戲臺分前臺和后臺。前臺明間為演出區(qū),次間為文、武場樂間,稍間為回廊,兩側(cè)廊廡設(shè)有觀戲樓,戲臺正立面及構(gòu)件上均雕刻精美的紋飾,使人感到優(yōu)美、恬靜。馀慶堂古戲臺位于新安鄉(xiāng)珠林村,約建于清咸豐初期(1851-1853年),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古戲臺為趙氏宗祠馀慶堂的組成部分。馀慶堂前進建成戲臺,祠堂的大門就是戲臺的后臺,人若進祠,須低頭從臺板下穿過。天井兩……[詳細]
推薦10
九龍景區(qū)
  九龍景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牯牛降東側(cè),祁(門)合(肥)公路干線上的祁門縣赤嶺鄉(xiāng)政府東南首1.5公里處。九龍池因有九個形態(tài)各異、深不可測的池潭而得名。相傳古代一真龍化身的神僧在九龍寺出家,為驅(qū)除旱魔、解救民苦,現(xiàn)出真身,連翻九個跟斗,在秋浦河源頭點化成九個深潭。九為大數(shù),吉祥之數(shù)! √端w瀑相連,有分有合,千姿百態(tài)。有的一落千丈,似從天降;有的蜿蜒輾轉(zhuǎn),如蛟龍戲珠;有的歡騰跳躍,變化無窮,美不勝收! 【皡^(qū)內(nèi)自然生態(tài)原始,恬靜、幽深,古木參天,奇樹非凡,被游人譽為“森林浴場”。春來鳥語花香,山花浪漫;夏坐龍椅沖涼,消暑養(yǎng)身;秋賞龍池山紅葉,層林盡染;冬至玉樹冰花,琉璃仙境。欲仙欲幻,一派桃源景象。現(xiàn)已開發(fā)的主要景點有九個形態(tài)各異的池潭,是整體巖體形成,形似人工雕刻,罕見的自然地質(zhì)奇觀![詳細]


全部祁門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