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虹橋位于樂清市樂成鎮(zhèn)文虹路西運河上。明天啟七年(1627)邑令胡良臣建,故又名胡公橋。因年代久遠,橋面移位,欄板、望柱早已無存。1963年政府撥款按原狀修復。橋長34米,為三孔石拱橋。橋面鋪砌別具匠心,中間闊4.37米,向兩邊呈喇叭形展開。每個拱頂為平臺,其間有石階成斜面相聯,兩旁置垂帶![詳細] |
尚書第臺門位于樂清市仙溪鎮(zhèn)南閣村。明成化十二年(1476),章綸辭官回鄉(xiāng),居此安度晚年,卒后追贈禮部尚書。第宅坐南朝北,原為三進合院式木構建筑,現存門廳、正屋及兩廂樓。門廳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懸山頂三山式,明間上懸“尚書第”金字紅匾。臺門前后庭園地面以卵石鋪成圖案,對門設磚砌照壁![詳細] |
吳杜墓位于樂清市磐石鎮(zhèn)重石村庵山山麓。占地1410平方米,圈椅式,分六壇。墓前原有圣旨門、墓道門,均毀,F墓為1978年重修。墓壇內有翁仲二尊、文官一尊、石馬一只、石羊一對、石虎一對。其中翁仲身著盔甲,雙手按劍,濃眉睜眼,甚為威武。石馬體態(tài)瘦勁,鞍、蹬、轡、鬃、尾等,無不精雕細琢。這批石像生是不可多得的宋代石雕精品。吳杜,號珠松,宋開禧元年(1205)進士,歷官禮部尚書![詳細] |
劉黻墓位于樂清市石帆鎮(zhèn)嶺頭村。系衣冠冢,坐西朝東,圈椅式,三壇,占地約560余平方米。劉黻(1217—1276),字聲伯,號蒙川,樂清石帆大橋頭村人。早歲就讀雁蕩僧寺,淳祐十年(1250)入太學,以氣節(jié)著,時稱“六君子”。景定三年(1262)進士,累官吏部尚書。德祐二年(1276),元軍入臨安,陳宜中、陸秀夫、張世杰圖謀恢復,擁廣、益二王由溫州入海,迎黻共政,遂率眷屬隨王入廣。至羅浮,病卒。夫人林……[詳細] |
李孝光墓位于樂清市大荊鎮(zhèn)泗洲堂村柚樹嶺北麓。坐西南朝東北。其前立有青石墓碑,中鐫楷書:“元崇文閣秘書監(jiān)丞致仕訓國大夫孝光李公號五峰偕夫人徐氏之墓”,左右兩側刻有銘文,下款“道光十六年(1836)秋八月眾裔孫重建”。墓壇砌石及四周山墻均因年久沉埋。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號五峰,大荊淀岙村(今名田岙村)人。元代著名文學家。隱居五峰山下,泰不華、陶宗儀等皆師事之。至正三年(1343)應征……[詳細] |
南昱墓位于樂清市黃華鎮(zhèn)岐頭村下皋山。分三壇,圈椅式,壇石早被盜一空,僅留青石圭腳一段,上鐫如意紋。近年后裔數度修繕,按原樣恢復。南昱,字時芳,性嗜學,郡守何文淵奇之,以昱主庫籍,讀書不輟。明正統七年(1442)進士,官至大理寺左寺副。著有《宣齋集》、《老萊子孝行辨》和《萬金錄》等書![詳細] |
李顯墓位于樂清市樂成鎮(zhèn)吳岙村涌泉山麓。設五壇,圈椅式。四周砌有圍墻,壇坎立面雕飾精致,惜已大部破壞,F存華表、翁仲、石馬各一對、石羊一只,墓志一方。李顯(1483—1545),字崇絅,號臺南,樂清人,明正德三年(1508)進士。任閩縣令,拜御史,巡按貴州,遷貴州布政使。世宗初,中官誣陷大臣,顯抗疏解救,群奸切齒,出為淮安守,調知贛州、蘇州,遷巡撫南贛都御史,卒于官。著有《臺南集》![詳細] |
章玄應墓位于樂清市仙溪鎮(zhèn)南閣村馬嶼山南麓。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積754平方米。墓前立神道碑,前后分五壇。墓道兩側立石翁仲、石馬、石虎、石羊各一對。章玄應(1443-1511),字順德,明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累官廣東布政使。……[詳細] |
張淮南墓位于樂清市北白象鎮(zhèn)琯頭村。圈椅式,內有碑廊,刻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蔣介石等人題詞![詳細] |
桂巖摩崖石刻位于樂清市淡溪鎮(zhèn)橋底村湖南山!肮饚r”二字為楷書,每字高0.80米,寬0.70米。據光緒《樂清縣志》載:“桂巖此二字在湖南山桂嶼巨巖上,王十朋書。……[詳細] |
雁蕩山烈士墓位于樂清市雁蕩山風景區(qū)獅子峰南麓。1953年為紀念解放戰(zhàn)爭中犧牲的烈士而建。面積約1萬平方米,大門門楣嵌粟裕書“雁蕩山烈士墓”橫額。墓葬形式有棺木葬、骨灰盒葬、骨灰塔3種,共安葬402位烈士。墓后崖壁鐫有毛澤東書“為國犧牲”四字。墓室前屹立高大的由張愛萍將軍題書的“雁蕩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座嵌有中共樂清縣委和縣人民政府立的墓志銘,系著名書法家馬公愚所書。青山綠水,雄偉肅穆。郭沫若《詠……[詳細] |
紅巾軍起義舊址位于樂清市虹橋鎮(zhèn)東街。鴉片戰(zhàn)爭以后,外患內憂,民不聊生。虹橋人瞿振漢有志反清,密制武器,準備起義,由金佩銓與天京太平軍取得聯系。咸豐四年(1854)十二月二十日在瞿氏宗祠祭旗誓師,自任水陸兵馬大元帥,以陸紹芳、黃用烺為先鋒,紅布纏頭為識,即日率義軍攻克縣城,張貼檄文,聲討清廷罪行,浙南震動。后被鎮(zhèn)壓,振漢等壯烈犧牲,瞿氏宗祠被清廷焚毀。1946年于原址重建,木構樓房五間,內有墓葬,傳……[詳細] |
石刻照壁位于樂清市黃華鎮(zhèn)殿后村。照壁通體石結構,高2.7米,闊2.47米。正面刻獅子銜劍,旁鐫楷書“嘉慶廿二年(1817)冬月立”,及五律一首:“天遣靈獅下,追球過海東。身翻毛有色,目怒力無窮。聲吼千山振,口呼一劍風。舉頭驚百獸,善化石屏中。”兩側刻聯一副:“云開日鏡球出色,水受風棱劍有聲!北趁婵条庺~化龍,一鯉魚作昂首跳躍狀,生動逼真。……[詳細] |
蒲岐所城城門位于樂清市蒲岐鎮(zhèn)。宋淳熙(1174—1189)間建寨城,后幾經修筑。至明初,信國公湯和相視要害,始加筑城池,置守御千戶所,隸屬磐石衛(wèi)。明萬歷《溫州府志》載:“蒲岐千戶所城,在瑞應鄉(xiāng),洪武二十年(1387)建,周圍六百丈,高二丈二尺,厚二丈,門四,敵臺十二,窩鋪二十四。”清順治十八年(1661)遷海,城圮?滴蹙拍辏1670)展界,修砌如故。咸豐十一年(1861),邑紳鳩金復修,F存四門……[詳細] |
白鶴寺大殿位于樂清市樂清中學校內。東晉永和三年(347)張薦(文君)捐建。北宋景祐二年(1035),寺僧上京請得溫州最早一部藏經。宣和三年(1121)五月,永嘉俞道安響應方臘起義,攻占樂清縣城,駐兵此寺達兩月之久;辛亥革命時期,月空和尚(黃飛龍)曾在此創(chuàng)辦“僧民學校”,進行革命活動。該寺民國初年修建,黎元洪題贈“法苑猶龍”匾額。原有山門、前殿、大雄寶殿、東西廂房和方丈樓等建筑,今僅存大雄寶殿。木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