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溫州市旅游

溫州市紅色旅游景點

永嘉縣革命烈士陵園
  永嘉縣是革命老區(qū),這里曾涌現(xiàn)出許多革命先烈。1955年永嘉縣人民政府在永嘉縣沙頭鎮(zhèn)的龍頭山修建了永嘉縣革命烈士墓,后經多次重修,形成現(xiàn)在的烈士陵園。陵園背靠龍頭山高峰,面對楠溪江宏偉的引水工程大壩,前低后高,長55.5米、寬40米,計2220平方米。這里交通便利,風景幽美。永仙公路(41省道)與清澈的楠溪江蜿蜒而過。公路邊通道山墻上 書寫著“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還重”。墓道邊栽植著常青的柏樹,陵園正中的大門上方鐫刻著“烈士墓”三個大字。 走進烈士陵園大門是一條筆直的道路,兩邊是草坪、花壇,并各有一座紀念亭。再往上便是上下分行營建的墓區(qū),每個墓穴前有石刻的墓志,鐫刻著烈士姓名、籍貫。墓區(qū)上方正中高高矗立的紀念碑上,書寫著“人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個大字。最高處是陳列館、吊唁廳,陳列著47位革命烈士的遺像和史料。比較著名的烈士有:1930年參加紅十三軍、曾任中共西楠溪中心區(qū)委書記,與兩個兒子……[詳細]
肇平垟革命紀念館
  肇平垟革命紀念館位于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縣級市)塘下鎮(zhèn)肇平垟村。肇平垟是瑞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重要活動據點之一。1926年,肇平垟農民在共產黨員林去病的組織領導下成立肇平垟農民協(xié)會。1927年初建立中共肇平垟支部,領導農民開展抗租抗息斗爭。1930年1月30日至2月1日,中共中央巡視員金貫真在肇平垟主持召開永嘉中心縣委第二次擴大會議。此后,肇平垟黨支部與上級黨組織一度失去聯(lián)系。直至1937年夏,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書記劉英來到肇平垟,恢復了肇平垟黨支部與上級黨組織的聯(lián)系,并重組了肇平垟支部。1939年12月,浙南特委在肇平垟召開永嘉、瑞安兩縣委負責人會議,成立了永瑞中心縣委?谷諔(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浙南特委、瑞安縣委一直在肇平垟設立地下交通聯(lián)絡站,負責傳遞情報和護送來往人員。在漫長的革命斗爭中,肇平垟?shù)狞h員和群眾為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肇平垟革命紀念館,位于瑞安市塘下鎮(zhèn)羅鳳辦事處肇平垟村![詳細]
嶼北武裝起義紀念碑亭
  嶼北村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古村落,民風淳樸,曾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紅十三軍活動的中心區(qū)域之一?谷諔(zhàn)爭時期,這里是中共甌北縣委的主要駐地。1945年3月2日,國民黨永嘉縣警備隊妄圖破壞該機關。嶼北民兵拿起火槍、鋤頭,擊退國民黨軍的進攻,繳獲了巖坦鄉(xiāng)公所、溪口警察所的武器,史稱“嶼北武裝起義”。隨后,縣委在此建立了甌北抗日武裝中隊,后同樂清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合編為700人槍的永樂人民抗日自衛(wèi)游擊總隊,開創(chuàng)了甌北地區(qū)抗日反頑斗爭的新局面。從1945年3月至5月,該村先后五次擊退了頑軍的“清剿”,其中第五次“清剿”,國民黨頑固派調集重兵進攻,并進行搶劫擄掠,焚燒民房540多間。嶼北村人民不屈不饒,為革命事業(yè)付出了重大犧牲和代價。 嶼北武裝起義紀念碑亭,位于永嘉縣巖坦鎮(zhèn)嶼北村,1985年建成。紀念碑高6.3米,碑座長寬各2.3米,著名書法家任政書寫碑名:“嶼北武裝起義紀念碑”。 曾任中共甌北……[詳細]
挺進師與浙南紅軍游擊隊會師遺址
  瑞安西部山區(qū)葛藤湖自然村與平陽縣龍尾相鄰,土地革命戰(zhàn)爭后期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是葉廷鵬等浙南黨組織領導人及其武裝人員常駐地之一。這里山高林密,地處偏僻,又是瑞安、平陽兩縣邊界地,適宜于游擊活動。1937年7月下旬,紅軍挺進師主力部隊從慶元縣來到瑞安西區(qū)(今文成縣大峃一帶),浙南臨時革命委員會獲悉后派農運委員黃先河到公陽(今屬文成縣)找到師長粟裕,后隨挺進師部隊到泰順、福鼎山區(qū)見到閩浙邊臨時省委書記劉英。同年9月,浙南臨時革命委員會軍事委員、游擊隊長陳鐵君率隊來到葛藤湖,與粟裕率領的紅軍挺進師會師。當日,兩支隊伍移師平陽包垟,葉廷鵬、鄭海嘯等人趕往包垟與粟裕會晤,并主動提出接受閩浙邊臨時省委的領導。挺進師與浙南臨時革命委員會及其武裝的會師,使挺進師在浙南開辟的根據地范圍擴展到了平陽北港和飛云江以南的瑞平邊地區(qū),為挺進師創(chuàng)建以平陽北港為中心的浙南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挺進師還通過浙南臨時革命委員會與……[詳細]
陶山革命烈士紀念館
  1926年至1927年,陶山各地紛紛建立農會,開展革命斗爭。1928年,陶山成立了中共北區(qū)區(qū)委。是年,陶山各地農民運動興起,開展鬧荒和反對土地陳報斗爭。1928年6月,永、瑞、平三縣農-合武裝-,陶山的農民武裝踴躍參加。1929年,陶山建立了農民赤衛(wèi)隊,次年與湖嶺地區(qū)農民赤衛(wèi)隊合并為北區(qū)游擊隊。1930年5月,數(shù)百名北區(qū)游擊隊員自愿到永嘉加入紅十三軍第一團。隨后,紅十三軍攻打平陽縣城途經陶山,在北區(qū)游擊隊配合下,攻打了國民黨陶山警察所。同年7月16日,中共浙南特委與紅十三軍在陶山舉行了反軍閥戰(zhàn)爭萬人-大會。1937年,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進駐陶山沙門山、丁岙山,陶山黨組織恢復活動?谷諔(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陶山黨組織在革命斗爭的前沿陣地,為黨的-、交通聯(lián)絡和情報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漫長的革命斗爭歷程中,陶山的黨員干部和革命群眾為黨的革命事業(yè)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和犧牲。 陶山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瑞……[詳細]
平陽縣農民協(xié)會舊址
  在北伐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勝利的影響下,平陽革命形勢全面高漲。1927年1月中旬,全縣各地農民代表70多人匯集縣城,在霧垟下村(今昆陽鎮(zhèn)城南陽岙村)五雷宮(即養(yǎng)初小學舊址)召開平陽縣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平陽縣農民協(xié)會。大會選舉產生了協(xié)會執(zhí)行委員會,張培農任協(xié)會會長。協(xié)會成立后,領導廣大農民開展轟轟烈烈的減租減息等斗爭。 從1926年到1930年,霧垟下村一直擔負著小南片的方巖下、霧垟、塘川、大岙底和萬全、宋橋、迎學垟?shù)鹊氐母锩?lián)絡任務。“四一二”-政變后,中共黨員張培農、葉廷鵬、吳信直等人以霧垟下村為基地,繼續(xù)領導各地農民運動。1930年2月,陳阜、吳毓、梅康等進步青年與張培農等地下黨員,一起到霧垟下村,以養(yǎng)初小學教員身份作掩護,白天教書,夜間舉辦農民夜校和婦女識字班,開展地下革命活動。 平陽縣農民協(xié)會舊址,位于平陽縣昆陽鎮(zhèn)陽岙村五雷宮。1998年11月,當?shù)卣d建了霧垟下革命紀念室。原中共浙南委員……[詳細]
閩浙邊臨時省軍區(qū)司令部舊址
  1938年,閩浙邊臨時省軍區(qū)司令部進駐平陽縣山門鎮(zhèn)鳳嶺山麓西南側的龍井禪寺。粟裕負責省軍區(qū)全面工作,張文碧負責政治工作,王守知負責管理電臺。部隊下轄3個中隊和1支教導隊,分別駐扎在山門街、鳳林、馬頭崗和大屯等地。粟裕辦公室(兼寢室)在禪寺東首橫廂0上。當年,為給抗日救亡干部學校講課,粟裕經常在此挑燈備課。《粟裕軍事文集》中的開篇,即他當年向干校學員和教導隊授課的主要教材——《游擊戰(zhàn)術講授大綱》就是在龍井禪寺擬稿成文的。 閩浙邊臨時省軍區(qū)司令部舊址,位于平陽縣山門鎮(zhèn)鳳嶺山麓西南側的小山坳,現(xiàn)為龍井禪寺。禪寺門口掛著當年臨時省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原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張文碧將軍題寫的“閩浙邊臨時省軍區(qū)司令部”標牌。 龍井禪寺原名龍井庵,坐北朝南,面對疇溪,遙望南雁群峰。周圍竹林茂密,環(huán)境幽靜。是南雁蕩山千年古剎十八庵之一。禪寺正殿系穿斗抬梁式木結構,東西兩首橫廂有小0,進門是塊長方形天井,總建筑面積……[詳細]
括蒼支隊嶺頭會師遺址
  1949年元旦,新華社發(fā)表了毛澤東的新年獻辭《將革命進行到底》,人民解放戰(zhàn)爭勝利在望。此時,永嘉(甌北)廣大農村已為浙南人民武裝括蒼支隊所控制。1月6日至25日,中共括蒼中心縣委第三次擴大會議在嶺頭村召開,傳達了中共浙南地委關于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部的指示。會議結束后,括蒼支隊所屬的一、二、三四中隊和機關警衛(wèi)隊等主力600余人,陸續(xù)到達嶺頭村集中。這就是括蒼地區(qū)游擊隊的一次勝利大會師。 大會師期間,當?shù)氐狞h組織和農聯(lián)會、婦女會、民兵連熱心投入接待工作,嶺頭村群眾自覺騰出房屋供部隊解決住宿和吃飯等生活問題,樂清、黃巖等地群眾送來很多慰問品。1月29日(農歷正月初一)上午,游擊隊在潘家祠堂召開新年祝捷慶功大會,中心縣委書記邱清華作形勢報告。翌日,中心縣委和括蒼支隊領導檢閱部隊。隨后幾天,游擊隊白天舉行射擊比賽、政治考試和排球比賽;晚上組織觀看《牛永貴負傷》、《空城計》等節(jié)目演出,氣氛……[詳細]
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紀念碑
  1948年11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在瑞安縣桂峰鄉(xiāng)板寮村成立。這支以紅軍挺進師留下的戰(zhàn)士為種子、以長期堅持浙南斗爭的當?shù)馗刹繛楣歉、以本地區(qū)的共產黨員和貧苦農民為主體組成的人民子弟兵,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配合解放軍主力作戰(zhàn)、解放浙南全境的中堅力量。至1949年4月,浙南游擊縱隊發(fā)展到5000多人。同時,擁有9萬多名民兵武裝,形成了主力部隊、縣區(qū)武裝和民兵三結合的軍事體系。1949年5月,野戰(zhàn)軍到達溫州之前,浙南游擊縱隊就解放了浙南大陸全境。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紀念碑,位于溫州江心嶼“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東側草坪上。于1994年5月7日紀念溫州解放45周年之際落成。該紀念碑高8.3米,基座長9米、寬3米、高2.8米,用齒形花崗巖石貼面,正面鐫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紀念碑”十六個大字,背面是一塊黑色磨光大理石碑記。紀念碑由水泥雕塑。以紅旗……[詳細]
中共永嘉縣委舊址
  藤橋鎮(zhèn)石垟村有著悠久的革命傳統(tǒng),良好的群眾基礎,解放戰(zhàn)爭時期,永嘉縣委的一些重大活動都在這里得到順利開展。該村曾為中共永嘉縣委機關常駐地之一。 1946年,中共永嘉縣委在澤西、澤臨、紙山一帶開辟新區(qū),開展革命活動,發(fā)展黨組織。為了進一步壯大黨的組織,并為溫州的解放培養(yǎng)造就大批基層干部,1948年11月上旬至1949年1月28日,永嘉縣委以石垟村為主要學習地,流動舉辦了黨務干部培訓班。1949年1月28日,縣委集中舉行了形式多樣的軍民文藝聯(lián)歡,共度新春佳節(jié)。2月10日,舉行警衛(wèi)隊軍人大會。4月中旬,縣委在石垟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歷時半月的縣委擴大會,參加對象是區(qū)委委員和部隊排長以上干部。4月22日舉行了“我30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慶;顒印 中共永嘉縣委舊址,位于鹿城區(qū)藤橋鎮(zhèn)石垟村,原為林寶昌祖居,為9間二層木結構畚斗樓房,系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的建筑物。其中東西兩間為輔屬用房,占地面……[詳細]
中共溫州獨立支部紀念亭
  1924年8月,時值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共中央派永謝文錦回家鄉(xiāng)溫州籌建黨團組織。12月,中共溫州獨立支部(簡稱“溫獨支”)在城區(qū)侯衙巷新民小學成立,書記胡識因。這是浙南地區(qū)最早建立的中共組織,始屬于黨中央,后歸上海區(qū)委領導。至1926年底,黨團員發(fā)展到50余人,分布于永嘉、瑞安、平陽和樂清等地。 “溫獨支”誕生后,積極宣傳馬列主義,幫助國民黨組建地方黨部,開展反帝反封建軍閥的國民革命運動,支援北伐戰(zhàn)爭,為浙南的革命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27年4月,國民黨右派在浙江進行-“清黨”,“溫獨支”被破壞,主要成員鄭惻塵、蔡雄慘遭殺害!蔼氈щm折,燈火長明!睖刂萑嗣窭^續(xù)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終于在1949年5月迎來了浙南大地解放。 中共溫州獨立支部紀念亭,位于溫州市鹿城區(qū)大高橋與壬子巷交叉西北處!皽鬲氈А背闪⑦z址,原位于溫州市侯衙巷新民小學,系3間民居平房,-時期被拆除。20……[詳細]
坦岐革命烈士陵園
  坦岐村是革命老區(qū),有著可歌可泣的革命斗爭歷史,早在1934年10月,中共黨員朱大孝受閩東黨組織指派回家鄉(xiāng)珊溪坦岐組建瑞(安)泰(順)邊聯(lián)絡站,發(fā)展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1935年7月成立該站第一個黨小組,1939年10月創(chuàng)建文成縣境內第一個黨總支,全村黨員發(fā)展到240人。在浙南三年游擊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坦岐村是瑞青泰縣委和青景麗(中心)縣委的主要活動地區(qū)。坦岐村的革命活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驚恐,多次派兵進行殘酷的摧殘,坦岐的黨組織和人民歷盡磨難,為革命事業(yè)付出了重大的代價,全村13名烈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坦岐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文成縣珊溪鎮(zhèn)坦岐村,始建于1953年,此后對該墓地進行過多次修整,并在墓前立碑。該墓占地面積120平方米,四周砌筑兩米高的圍墻。入口處可見醒目門聯(lián)“英名百世流芳,忠魂萬民尊敬”,內有烈士墓一座,墓前有一塊0.5米長,1.5米高的紀念碑石,上 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詳細]
全學梅烈士紀念館
  全學梅(1913-1930),女,瑞安南區(qū)周萇上埠村人。1927年參加南區(qū)農會,擔任南區(qū)婦女會負責人。1928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區(qū)的婦女運動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便使婦女會在南區(qū)的廣大農村中得到普遍發(fā)展。同年6月參加南區(qū)農民武裝-攻打瑞安縣城。1929年參加南區(qū)農民赤衛(wèi)隊,任交通員。1930年5月,隨紅十三軍攻打平陽縣城。7月16日,帶領婦女參加在陶山舉行的反軍閥戰(zhàn)爭-大會; 19日,隨南區(qū)游擊隊攻打國民黨杏垟里民團;10月12日,在上埠村遭國民黨“南區(qū)治安會”特務逮捕。國民黨特務嚴刑逼供全學梅。全學梅被折磨得遍體鱗傷,但她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次日被國民黨槍殺于仙降西橋頭。 全學梅烈士紀念館,位于瑞安市飛云鎮(zhèn)云周辦事處上埠村。2008年,上埠村西垟自然村村民結合新農村建設,在全學梅烈士被捕點建造了紀念亭。2009年,上埠村兩委又在紀念亭左側建造全學梅烈士陳列室,并將紀念亭和陳列……[詳細]
中共浙南特委成立舊址
  泰順縣峰文鄉(xiāng)小南山村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共閩東特委和紅軍挺進師共同開辟的游擊根據地。1936年3月,在這一帶活動了近半年的紅軍挺進師主力部隊和閩浙邊臨時省委機關,為有效地統(tǒng)一領導由閩東方面原創(chuàng)建的各級地方黨組織和由臨時省委新創(chuàng)建的地方黨組織,決定成立中共浙南特委,并調派閩東特委鄭宗毓任浙南特委書記。浙南特委成立后,不斷擴大和鞏固根據地,范圍包括泰順、平陽(含蒼南)、文成、福鼎等縣。1938年3月,紅軍挺進師改編為新四軍北上抗日后,浙南特委機關移駐文成、瑞安,繼續(xù)領導浙南人民開展革命活動,直至浙南全境解放。 中共浙南特委成立舊址,位于泰順縣峰文鄉(xiāng)小南山村,是一座8間單層古民居,建筑面積320平方米。1996年8月,當?shù)卣谂f址的后山,建造了中共浙南特委成立紀念碑。紀念碑占地面積300平方米,碑高13米,碑正面刻有“中共浙南特委成立紀念碑”,背面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葉飛題寫的“發(fā)揚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詳細]
虹橋起義紀念碑亭
  1944年9月,日軍侵占樂清。中共樂清縣委作出武裝抗日的決定,一邊建立黨領導下的樂清人民抗日游擊隊,一邊幫助組建抗日友軍——樂清漁區(qū)特務隊和國民黨樂清縣警備第四中隊(簡稱“警四中隊”)。由于獲得了國民黨頑固派要“吃掉”警四中隊的情報,1945年2月24日,中共樂清縣委在四都鄉(xiāng)牛塘村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策動警四中隊起義。25日,縣委領導人邱清華、周丕振、葉齡銀、鄭梅欣等在虹橋河淇村與警四中隊領導人陳濟、王鳴皋磋商后,利用當晚在虹橋大同醫(yī)院宴請國民黨自衛(wèi)大隊長吳琨的機會,成功收繳了國民黨自衛(wèi)大隊的0彈藥,隨后警四中隊在虹橋宣布起義。26日,樂清縣委在虹橋鎮(zhèn)女織小學宣布建立樂清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司令周丕振,政委邱清華,下轄7個中隊,計500人槍。同時成立了樂清人民抗日委員會,主任王鳴皋,副主任葉齡銀。3月,樂清人民抗日游擊總隊與甌北抗日游擊隊合編為永樂人民抗日自衛(wèi)游擊總隊,成為浙南人民武裝抗日的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