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西藏自治區(qū) > 山南市旅游

山南市文物古跡介紹

吉如拉康寺
  吉如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區(qū)乃東縣結(jié)巴鄉(xiāng)。始建于西藏吐蕃王朝第五代贊普赤德祖丹時期(704—755年)。寺院建筑坐西朝東,占地0.0982公頃,分南北兩部分。南側(cè)是寺院的主體部分,由釋迦佛殿、-堂及轉(zhuǎn)經(jīng)回廊組成,并沿中軸線對稱布置;北側(cè)有那姆拉康、嘎登曲工拉康。吉如拉康2001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吉如拉康在吐蕃早期建那姆拉康,11世紀初,建嘎登曲工拉康,16世紀時,建造釋迦佛殿前的-堂和兩側(cè)的轉(zhuǎn)經(jīng)廊、上部的僧舍及寺院門口的柱廊。作為一座古老寺院,吉如拉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與藝術(shù)價值。吉如拉康寺院布局上明顯分為南北兩部分,并且曾有隔墻為界,互不相屬。南側(cè)是寺院擴體部分,有釋迦佛堂、佛堂前的-堂及轉(zhuǎn)經(jīng)回廊等附屬建筑組成沿縱向中軸線對稱分布的嚴密格局;北側(cè)建筑則系后來逐步歸并于吉如拉康的,主要建筑有那拇納拉康、聶登曲工拉康等。歸并后隔墻逐分幾次拆除,但原來隔墻痕跡依稀尚存,可……[詳細]
桑噶方托寺
  桑噶方托寺在洛扎縣境,由西藏著名苦行僧米拉日巴于北宋熙寧十年(107年)修建。據(jù)載,起初其師馬爾巴要他修建三角形的房屋,修了大半,令其拆掉。繼又要他修建半圓形的房屋,當快要完工的時候,馬爾巴又令其拆除。幾經(jīng)拆修,最后建成現(xiàn)存碉樓式的樓房。原高9層,現(xiàn)存7層。后來米拉日巴的門徒眾多,逐步形成了遍布全藏的噶舉教派,桑噶方托寺也建成了一座頗具規(guī)模的大寺。寺里藏有古本手抄經(jīng)卷,頗為珍貴。……[詳細]
色卡古托寺(賽卡古托寺)
  色卡古托寺位于洛扎縣色鄉(xiāng)所在地,距今有900多年歷史,距縣城43公里,占地面積4700多平方米,坐東朝西,海拔3700米,原為噶舉派寺院,后改宗格魯派。該寺主供佛為釋迦牟尼和瑪爾巴大譯師,于2001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賽卡古托寺以一座宮殿為標志,這座宮殿外觀方正、高達九層,因此而得名“賽卡古托”(“賽”意為公子,“卡”意為堡,“古托”意為“九層”),也稱“九層公子堡(塔)”。寺內(nèi)現(xiàn)存大量壁畫,其中以西藏四大繪畫家之一門當畫派祖師門拉頓珠嘉措(唐卡鼻祖)所畫的瑪爾巴大譯師及米拉熱巴尊者的畫像等壁畫最為珍貴。還有噶舉派大學者巴俄·祖拉陳哇等人的手跡。壁畫從年代上看早晚不一,主要保存在賽卡古托古堡、杜康大殿的經(jīng)堂和佛殿、密宗殿、江久拉康、拉瑪拉康等建筑中。寺內(nèi)還珍藏有大量吐蕃時期的手寫經(jīng)書和米拉熱巴靜修時戴在頭上的“多供”一一石制酥油燈;白瑪林巴大師挖掘出來的金剛手父子像……[詳細]
恰嘎曲德寺
  恰嘎曲德寺位于桑日縣絨鄉(xiāng)境內(nèi),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于16世紀末,屬格魯派。為受第三世0-旨意而興建的格魯派寺院。寺內(nèi)壁畫眾多,題材廣泛。現(xiàn)僧舍已毀,主殿保存較好�!�[詳細]
85、卡瑪當寺
卡瑪當寺
  卡瑪當寺位于山南桑日縣城東約2.5公里的一處山腰上。最初建于公元11世紀,為嘎當派寺,11世紀中后期改宗希解派(莫吉派),大約在公元17世紀,又成為格魯派寺院,但仍保留了希解派的某些儀軌�?ì敭斔略谖母镏斜粴В�1986年重建。主供莫吉洛吉卓瑪塑像。莫吉洛吉卓瑪,是藏傳佛教史上開創(chuàng)一派門風的一位獨特女性。她在佛學上根據(jù)希解派的教義,吸收嘎當派的一些長處,傳下了以法鼓唱教區(qū)別于其他教派儀式的莫吉派。當時莫吉派在西藏得到了廣泛傳播。在佛教歷來輕視婦女的情況下,這無疑是在提高婦女地位上起到了積極作用�!�[詳細]
86、多吉扎寺
多吉扎寺
  多吉扎寺在貢嘎縣雅魯藏布江北岸。16世紀末葉由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僧人扎西道杰興建,為寧瑪派在西藏的重要寺院之一,與敏珠林寺齊名。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蒙古準噶爾部軍隊侵擾西藏期間,寺院建筑遭到嚴重破壞,頗羅鼐掌管西藏地方政權(quán)期間(1728—1747年)又加以重修。地址:山南市貢嘎縣類型:寺廟游玩時間:建議1小時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87、查烏寺
查烏寺
  查烏寺 查烏寺,亦稱“扎果寺”。在山南地區(qū)隆子縣境內(nèi),位于縣駐地以西、新巴鄉(xiāng)吞瑪村北面的沖積臺地上,距縣城約8公里。其南1000米處為隆子河,寺廟南側(cè)緊鄰通往縣的公路海拔3910米。查烏寺是隆子地區(qū)歷史悠久的一座寺廟。早在“前弘期”間就有一位來自印度的僧人拉瓦布在此修行,并建有曲俄康;西藏“后弘期”時,該寺成為噶當派和希解派的宏化之處。由噶當派高僧博多瓦(1031~1105)的弟子涅·扎果瓦創(chuàng)建,史稱“涅·查烏寺”或“涅·扎果寺”。之后另一高僧約·瓊巴爾亦曾在此住錫;第五世0阿旺·羅桑嘉措時期(17世紀初),查烏寺在錯那巴-主持下改宗格魯派。此后,錯那巴轉(zhuǎn)世-曲覺巴又在該寺原建筑規(guī)模上新建了祖布拉康、貢康、卻熱等,由此形成新的建筑格局。曲覺巴之后還先后有五代-傳承轉(zhuǎn)世(即更堆嘉措、扎哇·崔真扎西、坎欽多扎、崔真塔欽、阿旺堅贊)并聯(lián)形成三支轉(zhuǎn)世系統(tǒng)(即阿旺堅贊、格桑阿旺扎巴等),歷代-都主持……[詳細]
88、多吉丹寺
多吉丹寺
  多吉丹寺 多吉丹寺,在山南地區(qū)之貢嘎縣境內(nèi),位于原縣駐地貢嘎學村。多吉丹寺,亦稱“貢噶寺”。由吐敦·袞噶南杰于1464年創(chuàng)建。吐敦·袞噶南杰(1432~1496)生于拉薩市尼木縣吞地方的吐彌家族中,故敬稱為“吐敦”。幼名“扎安杰布”,因幼年時即善巧五大陀羅尼的誦持,故有此稱號。后從吉·降巴林巴(慈洲大師)受比丘戒,又從宗巴·索南桑布諸大德學習顯密教法,獲得薩迦派的嫡傳教授。33歲時在前藏貢嘎以東建多吉丹寺,廣弘薩迦教法,成為前藏薩迦派最有力的道場。薩迦派由貢卻杰布(1034~1102)始創(chuàng)于1073年。貢卻杰布自稱吐蕃時期貴族昆氏家族的后代。墀松德贊時(8世紀)在桑耶寺(今扎囊縣境內(nèi))剃度了西藏第一批僧人“七覺士”,其中就有昆氏家族的人。吐敦·袞噶南杰傳出的法統(tǒng)稱“后宗巴系”或“貢噶系”。在密宗方面,薩迦派出現(xiàn)了三個支派:鄂爾支派、擦爾支派、貢噶支派。鄂爾派由鄂爾欽·貢噶桑波(1382~1……[詳細]
89、貢巴孜寺
貢巴孜寺
  貢巴孜寺,在山南地區(qū)錯那縣(縣城距澤當211公里)境內(nèi),位于縣駐地以南錯那鄉(xiāng)夏日村產(chǎn)側(cè)的山坡上,東距縣城約1公里,海拔4360米。貢巴孜寺始建于1420年,創(chuàng)寺人為門巴族-丹巴嘉措(邦欽學布贊村人),前后傳承十五代-。貢巴孜寺原建筑面積達18000平方米(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20米),規(guī)模宏大。各建筑群依山勢起伏由南至北呈梯裝伸展,外圍有高大的院墻,用片石疊砌,平面呈不規(guī)則梯形,北窄南寬,墻體高2~2.5米,厚0.6~1米;圍墻的東、南、西、北三面門道,現(xiàn)存東、南、西三面門道,其中南面為寺廟正門,砌有東西向的數(shù)級石階,寬約4米。貢巴孜寺由南向北由三組建筑群構(gòu)成寺廟的主體:第一組建筑由前庭、曲康、絨康(伙房)等構(gòu)成。其中曲康面積為4柱,內(nèi)供各0神像;第二組建筑緊鄰前庭之北側(cè),由杜康(-堂)及東、西兩側(cè)的貢康、拉姆組成。杜康是全寺講經(jīng)-的宗教活動中心,面積為16柱,高4層,門辟于南面,殿內(nèi)……[詳細]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娆㈣繋鍚勪綅缃戝弸绉瀬鍙備笌锛屽叡鍚屽垱寤烘垜浠編濂界殑瀹跺洯銆傚鏋滄偍鏈変粙缁嶅涔¢鍏夌殑鏂囧瓧銆佸浘鐗囷紝娆㈣繋涓庢垜浠仈绯�
濡傚彂鐜版斂娌绘€с€佷簨瀹炴€с€佹妧鏈€у樊閿欏拰鐗堟潈鏂归潰鐨勯棶棰樺強涓嶈壇淇℃伅锛岃鍙婃椂涓庢垜浠仈绯� 鑱旂郴鎴戜滑锛� Email锛歜ytravel666*163.com锛�*鏀逛负@锛�
銆€銆€鏅婭CP澶�2023016012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