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西藏自治區(qū) > 山南市旅游

山南市文物古跡介紹

1、桑耶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桑耶寺
  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廟”美稱的桑耶寺于公元762年興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南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扎瑪山麓,距離澤當鎮(zhèn)38公里。桑耶寺于公元762年開始興建。寺院選址于藏王赤松德贊的出生地,藏王赤德祖贊的冬宮附近。由蓮花生大師主持桑耶的建設,建筑仍保持寂護大師的原設計,赤松德贊親自主持了奠基。寺院于公元779年建成后,赤松德贊邀請印度、漢地、于闐等地僧人住寺講經(jīng)-,為寺廟做了許多工作。剃度七名貴族子弟出家為僧為其中之一,這七人因而成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剃度為僧的數(shù)年后,這七人都被委任為講經(jīng)的規(guī)范師,被后人奉為西藏藏傳佛教的先驅(qū)者,聲名顯赫于佛教界和西藏的歷史,史稱“桑耶七覺士”。赤松德贊弘佛抑苯,并宣布吐蕃全民信仰佛教。桑耶寺以其殿塔林立,樓閣高闊,規(guī)模宏大,融合了藏、漢、印三種風格而造型完美的建筑和題材廣博,技藝高超,繪塑精湛的壁畫造像,以及眾多木雕石刻、唐嘎等文物瑰寶……[詳細]
昌珠寺(昌珠卓瑪拉康)
  昌珠寺又名為“昌珠卓瑪拉康”,距澤當鎮(zhèn)2公里,始建于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時期,是西-史上的第一座佛堂。相傳文成公主入藏后用五行算法測出西藏地形如一仰臥的女魔,昌珠寺所處的地方則是女魔的左臂,需建寺方能鎮(zhèn)住。(鎮(zhèn)寺之寶——珍珠唐卡)建寺前,此處有一湖,湖中有一五頭怪龍,被松贊干布化身大鵬降伏后才得以建寺,昌珠寺由此得名,意為“鷂龍寺”。該寺建成后成為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冬宮。導游昌珠寺為西藏著名寺院,位于山南雅礱河東岸的貢布日山南麓,距乃東縣以南2公里。寺廟建于吐蕃松贊干布時代,據(jù)說文成公主曾在該寺駐足修行。帕竹政權時期,昌珠寺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維修和擴建。昌珠寺在其晚期歸屬格魯派。寺院的鎮(zhèn)寺之寶為珍珠唐卡,所畫的是堅期木尼額松像(觀世音菩薩憩息圖),是一件世界罕見的珍寶。相傳松贊干布化身為大鵬降伏當?shù)貝糊埡蟛诺靡越ㄋ,在藏語中,昌的含義是鷹,珠是龍的意思,昌珠寺因此而得名。由于傳說蓮花生大師和米……[詳細]
敏竹林寺(敏珠林寺)
  敏竹林寺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學院,是西藏喇嘛的高等學府,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敏珠林敏竹林寺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學院,位于扎囊縣扎其鄉(xiāng)塔巴林村群山環(huán)抱的一條山谷里。敏珠林敏竹林寺坐西朝東,正前方是開闊的山谷,視野開闊,山清青水秀。寺內(nèi)的主要建筑為祖拉康,共分三層,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各設拉康,內(nèi)設有大小銅塔10座。敏珠林敏竹林寺主要以父子或翁婿為傳承,不完全限定血統(tǒng)關系,是藏傳佛教寧瑪派重要的分支之一,對藏傳佛教中寧瑪派的興盛、發(fā)展、衰落、及其傳承教義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敏竹林寺的僧人不僅學習佛法,還學習文化、醫(yī)學、天文、歷算等知識,是享譽全藏的佛學院,并負責編寫修訂《-年表》發(fā)往整個藏區(qū)。敏珠林敏竹林寺所產(chǎn)的藏香,香味持久,有安神等功效,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在國內(nèi)外享有較高的聲譽。導游敏珠林寺是西藏寧瑪派的主寺,位于扎囊縣扎囊河以東的扎期區(qū)。寺院坐西朝東,建于清康熙十五年,由寧瑪派的一位伏藏大師……[詳細]
4、拉加里王宮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拉加里王宮
  導游拉加里王宮遺址位于西藏自治區(qū)曲松縣城南側,建于13世紀,是吐蕃王室外后裔家庭勢力在歷經(jīng)薩迦和帕竹政權后保留下來的王權象征,F(xiàn)存建筑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建筑藏語稱“扎西群宗”,始建于13世紀,現(xiàn)存最高為12米的宮墻殘段和南、北大門;中期建筑藏語稱“甘丹拉孜”,建于15世紀;為拉加里王宮遺址現(xiàn)存的主體建筑,由王宮、倉庫、拉康(宮殿)、廣場、馬廄等組成,原為5層,現(xiàn)存3層。尚殘存部分壁畫;晚期建筑稱“夏宮”,建于18世紀,現(xiàn)存部分為一基本完整的院式宮殿。拉加里王宮遺址基本保持了原建筑的布局和結構,其建筑風格融合了漢族的建筑風格,這在西藏王宮建筑中是極為珍貴的,亦是研究西藏地方歷史、建筑史的重要實物資料。用時參考1-2小時交通包車前往門票20元開放時間9:00--18:00景點位置西藏山南地區(qū)曲松縣南……[詳細]
5、雍布拉康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位于距澤當12公里的扎西次仁山上,海拔3700米。整個建筑雛形似碉堡,高聳于山頂!坝翰肌钡牟卣Z意為“母鹿”,“拉”意為““后腿”,“康”意為“宮殿”,雍布拉康意為母鹿后腿上的宮殿。雍布拉康是西-史上的第一座宮殿,據(jù)史書記載始建于公元前2世紀,是雅礱部落的人們?yōu)榈谝淮澠章櫝噘澆妓藿ǖ膶m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區(qū)乃東縣202省道,建于公元前127年,西-史上第一座王宮,門票60元/人,藏語意為“母子宮”,是松贊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行宮。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宮殿內(nèi)的壁畫上生動地描繪了西藏的第一位國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塊耕地的歷史故事。雍布拉康分為兩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層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層碉堡望樓,與前部相連。公元5世紀,藏王托托念贊時期,傳說一本佛經(jīng)從天而降,正好跌在雍布拉康宮頂,當時無人能識。有圣人斷言,到了公元7—8世紀就有人能解讀此書……[詳細]
6、建葉寺
建葉寺
  建葉寺建葉,系藏語右眼的意思。據(jù)傳佛圣桑結曲巴的弟子桑結大洞死后,其右眼被埋于該寺內(nèi),寺院因此而得名。建葉寺建于11世紀,位于山南市瓊結縣境內(nèi)。建葉寺面積2720平方米,由佛堂、經(jīng)堂、僧舍、伙房等組成。建葉寺始奉噶舉派,后改宗格魯派,F(xiàn)香火旺盛,珍藏的文物有銀碗、銀顱碗、凈-瓶等。建葉寺創(chuàng)建時分為三處:一處是講經(jīng)和起居的地方,為寺廟最早建筑;二處是圓寂圍墻,后擴建時拆毀,改成方形圍封閉墻;三處是路口走廊。講經(jīng)處與現(xiàn)在主廳相連,為格西扎巴創(chuàng)建。原高二層:上為臥室,下為佛事活動場所,后為伙房。第二層被拆除,現(xiàn)僅有一層:一層闊4柱,柱為方形,邊長0.4柱,柱為方形,邊長0.4米、高2.53米;原主供圓形塔,高約4米,系綠松石鑲嵌而成,置于西南角。西壁正中有格西扎巴的講經(jīng)寶座,半圓形,高1米。還建有舍利塔,供有釋迦牟尼、仁欽達哇塑像。緊連西側有一座小型的0神殿,F(xiàn)在的主廳位于寺廟中央,高三層,分為……[詳細]
加里王府宮殿
  加里王府宮殿位于縣城南側的高臺地北緣,建筑群所在地屬下江鄉(xiāng),海拔3880米。宮殿現(xiàn)存建筑遺存根據(jù)其始建年代大致可分為三期:早期建筑——舊宮“扎西群宗”中期建筑——新宮“甘丹拉孜”(亦稱拉加里頗章)晚期建筑——夏官一、舊宮“扎西群宗”該建筑位于新宮甘丹拉孜西側約180米處,位置稍低于新宮,占地范圍南北長100米,東西寬70米,總面積7000平方米。宮殿由石砌圍墻環(huán)繞,現(xiàn)僅存東、南墻體及西墻殘段。西墻殘長16米,殘高5——8米;東墻基本完整,走向有轉(zhuǎn)折,其內(nèi)墻尚存一段,內(nèi)、外墻分別長40、70米;南墻與南宮門相連,其西端已頹毀。宮墻所用石塊較規(guī)整,石塊同以黃泥漿為粘合劑,外壁修抹整齊,最高處15米。該建筑原在南、北兩面辟有門道,北門已完全坍頹不存,南門尚存遺跡。南門共有兩重,第一重設在宮墻外的東西向門廊,門朝西,寬6米,有石塊砌出的石階數(shù)級,由下而上通進門廊;第二重門道直接辟于南宮墻上部,門朝……[詳細]
8、扎同寺
扎同寺
  扎同寺 扎同寺,在山南地區(qū)之錯那縣境內(nèi),位于縣駐地東北、扎同鄉(xiāng)扎同村北隅。寺廟建在洛曲岸的高階地,海拔3700米。扎同寺,全稱“扎西通麥寺”,始建于1489年,創(chuàng)寺人為曲吉扎瓜-,至1959年共傳承九代,即:曲吉扎瓜-、袞欽·白瑪嘎布-、甲瓦·巴桑旺布-、米帕旺布-、赤烈辛達-、曲杰拉瓦-、晉美明久-、米崩·曲杰拉瓦-、丹增克洛-。屬主巴噶舉派寺廟。歷史上較為獨立,與不丹朱不拉嘎寺(勒布鄉(xiāng)西南)有一定聯(lián)系,這種關系保持到1959年。原有僧侶80~120人。1951年(-鐵馬年)大地震使寺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文革”中亦被毀,僅存杜康大殿幸免.扎同寺主體建筑位于圍墻內(nèi)中部偏南,由庭院、殿堂等組成。庭院面積約600平方米,為寺廟舉行重大宗教儀式或宗教節(jié)日跳神活動的場所。殿堂主要由門廊、杜康、佛殿、貢康、拉康等組成,高五層。底層建筑由南至北有門廊、杜康、貢康、佛殿等。門廊面積近40平方米(面闊……[詳細]
日烏德欽寺
  日烏德欽寺日烏德欽寺,在山南地區(qū)瓊結縣境內(nèi),位于縣駐地以北的青瓦達孜山西面半山腰,海拔3850米。日烏德欽寺,創(chuàng)建于14世紀第一世0時期,后經(jīng)第五世、第七世、第八世0時期擴建,才形成一座既有廟堂殿宇、又有僧舍宮室的大型建筑建筑群。信奉格魯派。1959年前有-六百多人,轄溪卡3個:耶隆哈隆康、強瑪、伸剎;轄寺廟3座:若康、娘角和東根等。日烏德欽寺由堪欽·尼赤增巴白桑創(chuàng)建(亦說為多吉茨甸巴創(chuàng)建)。堪欽·尼赤增巴白桑出生在后藏“拉堆”地方,曾是第一世班禪克珠格雷貝桑(1385~1438)的弟子,因熟讀二萬余字的《般若經(jīng)》,故稱“尼赤”(二萬之意)。14世紀末,他受邀于瓊結縣桑華·多吉才旦等人,修建了該寺。當時規(guī)模較小,僅有一座4柱的佛堂,有僧侶50人?皻J·尼赤增巴白桑去世后,由其弟堪欽·溫拉巴繼任寺主,自引,堪欽·溫拉巴便成烏日德欽寺的第一任堪布。第二世0根敦嘉措(1475~1542)曾多次前……[詳細]
10、唐波且寺
唐波且寺
  唐波且寺唐波且,藏文資料中常以索那唐波且相稱,意為大壩頭燒制木炭之地。此寺位于山南地區(qū)瓊結縣下林鄉(xiāng)所在地,西距鄉(xiāng)達村約一公里。座西朝東,背瀕瓊結季節(jié)河(亦叫香波河),前為阿布山。長期以來,由于河水的沖積,這里形成了一個較為寬闊的臺地。肥沃的土地,方便的交通條件,使這里的佛教活動興盛發(fā)展,因此,唐波且寺在很多史料中不乏記載。唐波且寺創(chuàng)建于西藏佛教后宏期的火蛇年,即公元1017年。創(chuàng)建人名主梅·楚臣炯乃。據(jù)《黃琉璃》記載,此人生于后藏,幼年出家。出家以后,拜盧梅·楚臣喜饒為師。期間,刻苦學習,在盧梅·楚臣炯乃的指導下,研讀了大量的佛學經(jīng)典,知識淵博,佛教建樹卓著,成為盧梅門徒“四柱、八梁、三十二椽”之中的主要人物,也是西藏后宏期有名的“十人智者”之一。主梅·楚臣炯乃依照法師盧梅的意愿于公元1017年修建了唐波且寺。寺修成后,盧梅主持了一段時間,后來又將寺權交給了其弟子枯敦·尊追雍仲(1011—……[詳細]
11、朗真寺
朗真寺
  朗真寺 朗真寺,在山南地區(qū)曲松縣境內(nèi),位于縣駐地以西的下江鄉(xiāng)朗真村,海拔4000米。寺廟建在村內(nèi)東南面的河流高臺地上,其東、南皆臨崖壁,南側為江扎普久河。朗真寺,在噶舉派時期是雅隆地區(qū)的一座重要寺院,始建于13世紀后半葉至14世紀初。噶瑪噶舉派第四世-乳必多杰(1340~1383)曾任過該寺住持。17世紀第五世0(阿旺·羅桑嘉)時期,改宗格魯派。由吉·尊丹益西任寺院堪布,當時有僧侶60~70人,與拉薩三大寺(指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屬極盛時期。吉·尊丹益西死后,該寺日漸衰落。約在19世紀后期,該寺住持由來自康·密亞地方(今昌都地區(qū))的格桑達吉擔任,其后有格桑群培、阿旺羅桑卻吉堅贊-轉(zhuǎn)世傳承,后歸拉加里法王(西-史上獨立的地方割據(jù)勢力,其先祖為葉蕃王室后裔鄂松的嫡系)統(tǒng)轄,成為拉加里王所轄九座寺廟中最后一座歸順法王的寺院。朗真寺,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杜康……[詳細]
12、色切寺
色切寺
  色切寺色切寺,在山南地區(qū)隆子縣境仙,位于縣駐地以西、新巴鄉(xiāng)龍坪村南側,距縣城5公里。寺廟建在一高臺地上,南臨陡坎,每拔3850米。色切寺始建年代約當佛教“前弘期”后期(約為9世紀后半葉),是隆子地區(qū)格魯派六大著名寺廟之一,由查烏寺統(tǒng)轄。現(xiàn)有僧侶十余人。色切寺面積為30000平方米(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50米)。原建筑多為廢墟,僅存杜康大殿。色切寺歷史悠久,其始建年代約當佛教“前弘期”后期(約為9世紀后半葉),到“后弘期”時由強珍·多杰堅贊-重建,信奉寧瑪派;至第九世0-隆我多嘉措(1805~1815)時期,該寺改宗格魯派。由坎·覺切仁欽-主持寺務,由此傳承六輩-(即坎·覺切仁欽、崔真旺杰、珠巴旺布、強巴·赤列朗杰、亞美、珠巴旺布、強巴·赤列朗杰、亞美·赤列朗杰、羅桑堅贊·丹邊旺久),直至1959年民主改革。興盛時有僧侶160人,民主改革前仍有僧侶98人,是隆子地區(qū)格魯派六大著名寺廟之一……[詳細]
三安曲林寺
  三安曲林寺,在山南地區(qū)之隆子縣境內(nèi),位于縣駐地東北、三安曲林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寺廟建在鄉(xiāng)政府北側的山脊上,海拔3250米。三安曲林寺創(chuàng)建于1515年,創(chuàng)始人名白嘎布-(貢布地區(qū)活隆地方人)。“文革”其間寺廟遭受嚴重破壞,1985年政府撥款進行維修,已能進行正常的宗教活動。三安曲林寺內(nèi)藏有一批雕刻精美的瑪尼石刻,主要有:釋迦牟尼佛、頭戴高冠,著右袒式大衣,左手持缽,右手作觸地印,結跏趺坐于仰覆蓮座上;無量壽佛,頭戴外著右袒式大衣,雙手上下相疊放于腿部,手掌向上作禪定印,結跏趺坐于方臺上,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三安曲林寺創(chuàng)建于1515年,創(chuàng)始人名白嘎布-(貢布地區(qū)活隆地方人),屬藏傳佛教帕竹噶舉主巴支派(由林熱巴和藏巴嘉熱等發(fā)展傳出)。在白瑪嘎布-之后,該寺尚有七代-轉(zhuǎn)世傳承,他們是:巴桑旺布、米旁旺布、赤列辛達、貢色卻朗、亞美明久、米旁卻旺、丹增克饒。據(jù)史書記載,三安曲林寺在白瑪嘎布時期最為興盛,……[詳細]
14、卡定寺
卡定寺
  卡定寺卡定寺,在山南地區(qū)隆子縣境內(nèi),位于縣駐地西北的俗坡鄉(xiāng)坡努村。寺廟建在澤當至錯公路西側(距公路150米),海拔4250米?ǘㄋ率枪拍兀ń衤∽右粠В┮蛔鶜v史較為久遠的寺廟。在西藏佛教復興的“后弘期”時曾是一座噶當派寺廟,至15世紀宗喀巴進行宗教改革后又改宗格魯派,由吉絨布·多杰堅贊-主持當時的寺務。因為卡定寺曾先于其東南的促嘎爾曲地寺改宗格魯派,所以這一地區(qū)格魯派寺廟中便將卡定寺定為“主寺”(西寺),而仲嘎爾曲地寺則成為分寺(東寺),形成了涅地一支勢力強大的格魯派宗教力量!拔母铩逼陂g寺廟幸免于難,1983年重新開放,現(xiàn)有僧侶25人,轄有尼姑廟1座?ǘㄋ陆ㄖ远趴荡蟮顬橹行模眰扔幸蛔0神殿。杜康大殿是噶當派時期的建筑,后期曾對頂部橫梁進行過局部構件替換修整,基本保持了原有形制。杜康大殿坐西朝東,高二層:上層設有接待室、倉庫等;下層由門廓、經(jīng)堂、佛殿、0神殿等組成。門廓有柱2根,面……[詳細]
15、日當寺
日當寺
  日當寺日當寺,全稱“甲措日當寺”。在山南地區(qū)隆子縣境內(nèi),位于縣駐地以西的日當鄉(xiāng)駐地。其北500米處即為隆子河(涅曲),海拔4000米。日當寺是隆子地區(qū)一座歷史悠久的寺廟。吐蕃時期為苯教寺廟,11世紀后由坎哲·日吾堅贊創(chuàng)建為噶當派寺廟,15世紀后又改為格魯派寺廟,先后有12代-轉(zhuǎn)世傳承,寺內(nèi)僧侶人數(shù)在一百人左右,至1959年民主改勒前尚有七十余人。轄有香達寺、貝寧拉康、思日拉康等分寺。日當寺主體建筑由杜康大殿、德吉拉康、日吾堅贊靈塔等組成,占地面積8400平方米(長120米、寬70米)。其建筑分布早、晚上兩期,早期建筑包括寺墻、杜康大殿、日吾堅贊靈塔等。寺墻:平面呈橢橢圓形,南北長而東西窄,墻體用土分層夯筑而成,高5米、厚1.3米,夯土內(nèi)夾有較多的沙礫。杜康大殿:由門廊有柱4根,面積約50平方米,兩側有廊房。殿堂坐西朝東,面積238平方米(長17米,寬14米),有柱8根,柱體圓形,柱徑0.4……[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