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里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故里篇

貂蟬故里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古籍上雖沒有記載,但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為漢末三國紛爭中重要人物之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貂蟬作了進一步的描寫和刻劃,影響頗大,民間傳說尤為動人,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小說人物據(jù)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人宮中,執(zhí)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漢末宮廷風云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不久董卓專權。王允利用董、呂好色,遂使貂蟬施“連環(huán)計”,終于促使呂布殺了董卓,立下功勛。之后,貂蟬為呂布之妾。白門樓呂布殞命,曹操重演“連環(huán)計”于桃園兄弟,遂賜與關羽。…[詳細]
盧仝故里碑
  盧仝故里碑位于濟源市思禮鎮(zhèn)思禮村盧仝文化廣場上。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立。碑高1.83米,寬0.71米,碑樓形式,石碑原放于盧氏祠堂內(nèi)后人移建于此砌為水泥樓。碑樓首部泥塑對聯(lián)“淵芳馥風”,“賢才公詩與日月同輝,德澤潤野使薈草爭妍”。碑身文字 “盧仝故里”楷體,為清末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劉邁園1911年所書。盧仝(約795—835年),唐代詩人,“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的嫡系子孫。祖籍范陽(今河北涿縣),生于河南濟源市武山鎮(zhèn)(今思禮村),早年隱少室山,自號玉川子。一生愛茶成癖,所作《茶歌》在茶業(yè)史上影響深遠。此碑是研究盧仝茶文化的實物資料。…[詳細]
三袁故里
  位于公安縣孟家溪鎮(zhèn)東2公里的桂花臺,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的故里。桂花臺高約4米,寬約6米,相傳是三袁的祖父袁大化為觀賞風景、夏日納涼而特意在后花園修筑的土臺,并在上面栽上一棵桂花樹,故得名桂花臺。臺東南100米處有座荷葉山,是宗道和中道的合葬墓,墓前300米處立有一塊高大的墓碑。三袁中,袁宏道另有一處故里,即現(xiàn)在的柳浪遺址。這里為袁宏道于萬歷十八年(1590年)棄官回鄉(xiāng),在斗湖堤西南買得洼地300畝,并在稍高處建有為室三楹的柳浪館。清代詩人侯家光在《柳浪懷臺》詩中寫有:“柳浪湖上柳如煙”的句子,后人便把“柳浪含煙”列為公安八景之一。…[詳細]
楊漣故里
  楊漣故里在廣水市北30公里照壁灣。楊漣( 1572-1625),應山(今湖北廣水)人。字文孺,號大洪。明代大臣,萬歷進士,累官至左副都御史。泰昌元年(1620年),與左光斗等反對李選侍。天啟四年(1624年),上疏-魏忠賢二十四大罪。次年為魏忠賢誣諂,被捕入獄,受酷刑死。崇禎初,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溢忠烈公,著有《楊大洪集》。照壁灣坐落于八字沖中,其故居房舍已壞,現(xiàn)有楊漣塑像。故居后倚桐柏山支脈,峰巒疊嶂,起伏多姿;左右二崖,雄峙挺立,若雙獅守門;前臨河水,碧波粼粼;岸邊杉林,凝蒼滴翠;石堤婉蜒,垂柳依依,風景甚是優(yōu)美。 …[詳細]
玉林楊貴妃故里
  玉林楊貴妃故里位于縣城5公里左右的楊外村.唐代許子真在《容州晉寧縣楊貴妃碑記》一文中記述,楊貴妃的出生和籍貫是今日容縣楊外村。楊貴妃故里楊外村隱藏在重重丘陵深處,一條小河自灣肚田蜿蜓南流,至十里圩匯入繡江。沿河散布著片片稻田,四周層巒蒼翠,農(nóng)舍村落掩映在荔枝林和沙田柚林叢中,附近還生長著一叢叢凌云斑竹和國家重點保護樹種格木。這一帶真是山青水秀,風光如畫。目前村里有楊貴妃廟遺扯、貴妃井,縣城東還有楊貴妃梳妝臺遺址。貴妃園新建的貴妃園會讓你感受到另一種風韻,貴妃園是根據(jù)唐代楊貴妃傳奇故事而建造,一共分為貴妃出世、梳妝容州府、云凌斑竹、冊封貴妃、貴妃醉酒、貴妃起舞、貴妃出浴、妃子笑、含冤馬嵬坡,全部…[詳細]
戴名世故里
  戴名世故里,位于“十八里長崗”西北1公里的孔城鎮(zhèn)清水村。坐東朝西,面積4662平方米。村前有一口半月形水塘,名“清水塘”。名世獲罪后,家人及族人投塘自盡,后稱“鬼塘”。村東、南、西環(huán)農(nóng)田,北為荒丘。村外綠樹環(huán)合,村內(nèi)屋瓦接堞,幽雅怡人。據(jù)《戴氏宗譜》載,明代其六世祖南居公遷居于此,翰墨傳家,以“以筆代耕,以硯代田”,故名硯莊。戴名世出生于此,度過大半輩生涯,曾寫《硯莊記》一文敘其事。戴名世故居,在村莊北面,原有房屋兩進,前后各五開間,兩側筑墻相連,中成院落。康熙五十年(1711)名世入獄后,房屋拆毀,基場尚存。 戴名世20歲授街養(yǎng)親,27歲所作時文為天下傳育,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應級試,…[詳細]
言子故里亭
  言子故里亭 俗稱十里亭,其址原在距城南5千米之莫城元和塘東岸。清乾隆初知縣陳■(上荀下大)纕立言子故里碑,乾隆三十八年(1773)建亭。知縣劉沅題“邑里崇名跡,東南鐘大賢”楹聯(lián)。1994年, 亭遷建于城區(qū)人民橋、元和橋之間沿河綠化區(qū)。為花崗石筑,方形,單檐歇山頂,高約4米,寬深各3米,亭柱上鐫刻劉沅所題楹聯(lián),亭中豎青石碑一通,上鐫“先賢言子故里”六個大字,旁鐫小字“賜進士出身知常熟縣事滇南陳■■乾隆乙丑歲次仲夏月吉立”(乾隆乙丑為1745年)。于1982年11月公布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呂洞賓故里
  永樂鎮(zhèn),傳為呂洞賓的出生地,它北靠峨嵋?guī)X,東臨玉簪山,南依滔滔黃河,境內(nèi)有“鳳凰翅”、“玉溪澗”、“舜王井”等旅游景點。永樂鎮(zhèn)原有寺廟觀庵30多座,元初將呂公祠改建為永樂宮。唐代詩人李商隱留戀永樂仙境,與會昌四年(844年)從河南沁陽移家于永樂鎮(zhèn),寫下了許多不朽詩篇。港、臺等外地許多信奉道教的游客都來此吊古覓宗。道教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筆極有價值的財富,洞賓故里的開發(fā)對弘揚傳統(tǒng)文化有著重要意義。目前,芮城縣委、縣政府已成立了洞賓故里開發(fā)的專門機構,熱情歡迎國內(nèi)外各界人士前來投資獻策![詳細]
龍大田故里
  龍在田石屏龍朋舊寨人,彝族。明天啟二年(1622年)隨征安效良、張世臣有功,由土守備擢為副總兵。崇禎十二年(1639年),兵部尚書熊文燦誘降農(nóng)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獻忠偽降,熊文燦令龍在田駐守谷城監(jiān)視張獻忠。不久李自成暗潛谷城勸獻忠起事,張獻忠遂重舉起義大旗,帶領農(nóng)民軍向-圍而去。熊文燦因未能遏制張獻忠,被逮下獄。龍在田因熊案牽連,也被罷官回籍。清順治三年(1646年),龍在田到貴州勸李定國、孫可望入滇擊擒沙定洲,徹底消除了沙定洲給云南人民帶來的禍患。龍大田退歸故里,卒于家![詳細]
梁祝故里
  河南省汝南縣梁祝鎮(zhèn)是千古絕唱——梁祝傳說故事的發(fā)生地,有梁祝故里之稱,該鎮(zhèn)境內(nèi)一直存有梁山伯墓、祝英臺墓、淚井、一步三孔橋、曹橋、紅羅山書院、白衣閣等最為完整的梁祝故事遺址,流傳著許多梁祝的故事和傳說,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孩童,都能講述和傳唱。在當?shù)兀幸华毺氐墓?jié)日-“送燈節(jié)”,從古綿延至今。所謂“送燈節(jié)”,就是在梁祝二人雙雙化蝶的那天(傳說是農(nóng)歷七月十五)傍晚,方圓上百里的人們自發(fā)趕往梁祝雙墓,給梁祝送燈。地址: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219省道東50米…[詳細]
寶奎故里建筑群
  寶奎故里建筑群由寧波市海曙區(qū)鎮(zhèn)明路601號史氏民居、寶奎廟北側史氏民居、寶奎巷4號-1史氏民居、寶奎巷4號-2史氏民居、寶奎巷4號-3史氏民居、寶奎巷5號-1史氏民居、寶奎巷5號-2史氏民居、寶奎巷5號-3史氏民居、寶奎巷7號史氏民居等建筑組成, 2010年12月,被公布為海曙區(qū)第三批區(qū)級文物保護點。 此地附近曾因史浩建造過“寶奎精舍”,以藏宋玄宗、孝宗兩帝御書而名巷。該巷兩側保留了一批明清古民宅,為研究寧波地方史及建筑發(fā)展史留下了一份可貴的實物參考例證![詳細]
朱熹故里
  朱熹故里在五夫鎮(zhèn)府前村,始建于南宋十四年,歷代曾屢經(jīng)修建,后毀于民國后期,現(xiàn)尚存紫陽樓原為朱熹舊居,內(nèi)有朱熹幼時讀書處——半畝方塘、靈泉古井、朱子樟等。朱子樟相傳為朱熹手植,后人稱為“沈郎樟”,12人才能抱得住。半畝方塘典故來自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弊详枠歉浇有朱子巷、興賢書院、興賢古街、朱子社倉等古跡。五夫鎮(zhèn)位于武夷山市東南部,這里不僅是“白蓮之鄉(xiāng)”,還有“鄒魯淵源”之稱,是理學宗師朱熹的故鄉(xiāng),朱子理學的形成地,朱熹在此從師就學長達40余年,留下了興賢書院、朱子巷、紫陽樓等歷史遺跡。朱熹曾在興賢書院講學授徒。之所以名為“興賢…[詳細]
閩王王審知故里王家寨
  閩王王審知故里王家寨,始建于唐代,時為固始縣建安鄉(xiāng)第一都臨泉村,是時任固始縣縣令的王曄,即王審知五代祖為其子孫繁衍而建的宅第。王家樓的選址極具江淮地區(qū)民居特點,宅第周圍為環(huán)水相擁,建有樓臺、庭堂、祠堂等建筑,規(guī)?捎^。樓前建有小橋,溝通宅內(nèi)與外界的聯(lián)系,即便人居,又可防患戰(zhàn)亂。當時人稱王家樓為鷺鷥地。主體建筑毀于元代,遺址尚存。行政位置固始縣分水亭鎮(zhèn)王堂村地理位置東經(jīng)115°50′10″北緯32°9′16″…[詳細]
介子推故里
  介子推,山西夏縣裴介村人,春秋時期晉國賢臣,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之舉,深得世人懷念,素有“華夏忠孝第一人”之稱,死后葬于山西介休綿山,于秦二世時遷葬回其故里。介子推去世后,晉文公重耳規(guī)定介公去世這天不生明火,只吃冷食,“寒食節(jié)”由此而來,因此產(chǎn)生了清明期間祭拜介子推的習俗,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2016年4月3日在其故里山西夏縣舉行了介子推公祭大典。景區(qū)夏縣裴介鎮(zhèn)裴介村…[詳細]
廉溪故里
  道縣清塘鎮(zhèn)樓田村是我國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1017-1073年,字茂叔,號濂溪先生)的故里。他出身書香門第,勤奮好學,精通經(jīng)史,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著作,其理學思想“上承孔孟,下啟朱程”;敦頤為政清廉,為人正直,其《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等名句體現(xiàn)了其高尚情操。旅游貼士:1、乘車路線:在新車站發(fā)車,每30分鐘一班。2、開放時間:全天3、聯(lián)系電話:0746-5237671…[詳細]
昌平劉賁故里
  目的地介紹 劉賁故里位于昌平區(qū)南西沙屯。劉賁,字去華,昌平人,唐敬宗寶歷二年(826)進士。秉公理事,為宦官所嫉誣,貶柳州司戶參軍,卒后葬在柳州城郊。元泰定二年 (1325)立祠于昌平縣。明中葉在縣南西沙屯建祠,崇禎五年(1632),為劉賁在此祠立碑,碑文為董其昌手書,光緒年間又在詞前立“劉賁故里”碑,F(xiàn)在只能看見存碑,祠已被毀。  交通信息 位于昌平區(qū)南西沙屯昌平昌平…[詳細]
許黃玉故里
  韓國“普州太后” 許黃玉故里位于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瑞云鄉(xiāng)。許黃玉,于公元32年出生在安岳縣瑞云鄉(xiāng)許家壩,公元48年與朝鮮半島古駕洛國開國始祖首露王結婚,卒于公元189年,壽157歲,謚號“普州太后”。 韓國“普州太后” 許黃玉故里以古建筑風格為主,分為祭祀?yún)^(qū)和休閑區(qū)兩部分。每年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月半節(jié)舉行許氏宗親祭祀活動,是韓國友人尋根、尋親和中韓友好交往的平臺![詳細]
虞姬故里
  虞姬,項羽的寵姬,名虞。項羽困于垓下,曾作詩曰:“虞兮虞兮奈若何!”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有美色,善劍舞。公元前209年,項羽助項梁殺會稽太守,于吳中起義。虞姬愛慕項羽的勇猛,嫁與項羽為妾,經(jīng)常隨項羽出征。項梁死,項羽為次將,施升上將軍,虞姬與項羽形影不離. 這里是楚漢名人虞姬的故里,境內(nèi)有虞姬河、虞姬廟、霸王橋、九龍口項家宅等名勝古跡與景點。 …[詳細]
高拱故里碑刻
  高拱故里碑刻原位于高氏祖塋內(nèi),多為墓碑,20世紀70年代 ,為了修建蓮河橋,將約50通碑刻作為橋基使用。碑刻年代能辨認的由明崇禎至民國時期。碑刻損毀比較嚴重,這些碑刻均被壓在兩橋墩下,現(xiàn)橋已廢棄。高拱墓俗稱“閣老墳”,位于新鄭市城區(qū)北閣老墳村西北約300處。墓坐北向南,北依鄭韓故城,南臨梳妝臺。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貂蟬故里
  據(jù)《三國志平話》、《錦云堂·連環(huán)計》、《劇中本事》等史料記載,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姓任,名紅昌,為臨洮人。相傳,我縣衙下集鎮(zhèn)中川村井任家社就是貂蟬的出生地。2010年,我縣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注冊了“貂蟬”、“貂蟬故里”商標,并舉行了新聞發(fā)布會,拍攝了《貂蟬故里》電視紀錄片.…[詳細]